大明神探1546 第226节

  “嗯!”

  海心里有了数,目光微动:“之前散出去的人手,有没有去宫观搜寻?”

  弓豪道:“普通宫观肯定是去了,但皇家宫观我们的人手不便接近。”

  “看来就是那里了!”

  海走到书桌前,写了一封信件,递了过去,肃然道:“你往一趟朝天宫,将信交给他!”

  ……

  朝天宫。

  一处偏僻但幽静的斋舍中。

  严世蕃优哉游哉地品着点心,手里还捧着一卷最新版的《花营锦阵》,看得津津有味。

  伴随着极轻的脚步声,陶典真足踏云履,广袖垂落如流云,入内稽首:“东楼兄在此清修,可还适意?”

  “适意!怎不适意?”

  严世蕃放下清修书卷,哈哈一笑:“若非陶兄这方外之地,我哪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南巡时期,严世蕃和陶典真作为共同调查王佐案情的同伴,结下了交情。

  毕竟陶典真和赵文华赛道不同,哪怕说话再好听,对于严世蕃也没有丝毫威胁。

  当严嵩成为首辅后,陶典真自然而然地巴结上来,双方往来倒是频繁起来。

  于是乎,这一起事件里,严世蕃找到了对方相助。

  陶典真毫不迟疑地应承下来,甚至之前亲自驾车,接了这位来朝天宫躲藏。

  可此时此刻,他的语气还是有意地流露出忐忑:“严阁老派出人手满京师寻找东楼兄的下落,显然是急了,东楼兄还不向家中报个平安么?”

  严世蕃断然摆手:“不必!”

  陶典真道:“可是……”

  “没有可是!”

  严世蕃脸色微沉,再度强调:“箭既离弦,岂有回弓之理?待这潭水搅得更浑些,彻底不可收拾了,才是我现身之时!”

  他说这番话时,是有怨气的。

  对于父亲接替首辅的表现,不仅外人多有轻视,严世蕃也觉得失望。

  哪怕不能直接权倾朝野,但也不能被霍韬、费宏之流掣肘吧?

  所以之前对母亲欧阳氏说的话,一旦科举入仕,自己就将成为父亲的助臂,整顿朝纲,可不是虚言。

  严世蕃就是这么想的

  父亲老了,自己该逐步上位了!

  结果。

  直接落榜。

  关键是,向父亲求助,调查会试舞弊,还遭到了拒绝。

  得到“相忍为国”的四个字答复后,严世蕃就痛下决心,这一次绝对要把事情闹大!

  严嵩能忍。

  他忍不了。

  “堂堂首辅之子,先被舞弊落榜,后被构陷杀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现在不见,也能逼一逼我父,别整天跟个泥团似的,毫无火气地被人捏扁揉圆!”

  “该杀人的时候,就得杀个血流成河!”

  对于这种父慈子孝的关系,陶典真不予评价,他之所以这么问,也是提前铺垫。

  是这位爷一意孤行,将来严嵩若是怪罪下来,能有个解释。

  严世蕃看得出来对方想什么,倒也给予了承诺:“陶道长且宽心,当父亲哪能不偏向自己的儿子,你只要办好此事,将来我们父子绝对亏待不了你!”

  “福生无量天尊!”

  陶典真竖掌:“贫道不图荣华富贵,只求弘扬道法……”

  ‘不图荣华富贵,你整日往天子身边凑?’

  严世蕃心里嗤笑,这道士就是个满心功名利禄的小人,不过这样的人才能为自己所用,转而又道:“杀洪昌的人,查到了么?”

  “没有……”

  陶典真缓缓摇头:“那里已经被府衙和锦衣卫围住,贫道的师兄弟不便出面!”

  “怪了!”

  严世蕃皱了皱眉:“是谁赶在我们之前动手的呢?”

  陶典真低声道:“此人或许真是被灭口的?”

  严世蕃道:“可洪昌的秘卷,并没有真的泄露会试考题,倒是帮我确定了,有人在阅卷里面做手脚,莫非是那边的人动手杀之?”

  陶典真颇有几分担心:“这个凶手会不会知晓我们的计划?”

  “知道又如何?我是首辅之子,凶手是么?”

  严世蕃哼了一声,转而关照道:“去顺天府衙通风报信的人,得让此人把嘴闭牢!”

  陶典真正色道:“请东楼兄放心,那是贫道最可靠的师弟,绝不会有一个字的外泄。”

  “刘淑相当真愚蠢,这么明显的破绽居然都发现不了,居然就这么中计了,倒是省却了我们许多功夫……”

  严世蕃唇角微扬:“呵!还是太想抓我们父子的把柄上位!我看他这回怎么死!”

  陶典真默然。

  那位顺天府尹确实想不到,准备污蔑严世蕃杀人的,就是严世蕃自己。

  而且那位提前去顺天府衙通风报信的,让他们前来擒凶的,也是严世蕃安排的人。

  至于时间上的破绽,是故意流出,为后面的翻案做准备。

  由于跟在海身边查案,外加本就极为聪慧,严世蕃拟定计划后,还担心刘淑相警觉不上当,甚至酝酿了两套备用方案。

  然而根本没用上,对方就带着手下屁颠颠地赶来了。

  由此他轻易脱身,潇洒地躲进朝天宫内,坐看外界翻天覆地,等待最佳的现身时机。

  将前后推演了一遍,发现虽然出了一些意外,总体来说还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严世蕃重新捧起画卷。

  陶典真也知道这是送客之意,起身准备离开,不料就在这时,一位道人匆匆来到院外,禀告道:“师兄,有信件!来者有言,请严公子过目!”

  舍内的两人齐齐变色:“拿进来!”

  待得信件展开,陶典真匆匆扫过,顿时长舒一口气:“是海翰林!”

  严世蕃的脸上并无惊讶,却很难堪:“明威识破了,他就不能帮我瞒一瞒么?”

  陶典真悄悄斜了眼。

  严嵩是首辅,严党有大批臣子拥护,推行新政。

  海是翰林,一心会有年轻士子拥护,锐意进取。

  相比起那两位,这位就纯粹是为了自己。

  以身入局,确实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但也将旁人统统置于凶险之中。

  海明知严世蕃在此,依旧写信来此,而不是直接将他带到严嵩面前,已经够朋友了。

  严世蕃却接受不了。

  他要当进士!

  他不愿再备考第三届!

  他绝不甘心跟身边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时现身,岂非前功尽弃?”

  严世蕃五指骤然收紧,信笺在掌中皱作一团,他额角青筋暴起,从齿缝间挤出字来:“我要陛下亲笔朱批,还我功名!我失去的,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第288章 触目惊心的霍党名单

  “少爷,朝天宫答复,严公子不在那里……”

  “是陶典真亲自对你说的?”

  “不是,就另一位道士,说话时吞吞吐吐,多有隐瞒……”

  “明白了。”

  对于弓豪带回的消息,海有些叹息,却没有意外。

  毫无疑问。

  严世蕃就在观内。

  且是铁了心了。

  大明有一句古话,叫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严世蕃此次的计划,就是将自己上秤。

  把事情闹大。

  逼迫严嵩,乃至逼迫朱厚,认可他此次会试的成绩。

  这个计划的风险自不必说,关键在于,他甚至连父亲严嵩都没有事先通知。

  孝。

  海暗暗摇头。

  但人家父子间的事情,他也不会过问。

  直接转告便是。

  “这孽子!!”

  严嵩得到消息的一瞬间,马上意识到前因后果,气得花白的胡须剧烈颤抖。

  海不清楚一个细节,严嵩岂能不知,自己这儿子曾请求调查会试舞弊,却被拒绝。

  本以为他即便一时不服,事后也会想通,没想到竟然不管不顾,想捅破了这届科举的天!

  首辅之子啊,何至于如此行险?

  就不能忍一忍,等一等么?

  事实证明。

  严世蕃不想忍,更等不及!

  “呼!”

首节上一节226/2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