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8节

  “记住………勿要辜负高氏两代,勿忘………高氏的大志,尔祖尔父………切记………”

  陈元康轻声的对高肃说着,随后高肃便亲眼看着这个侍奉了高家两代人的顶级智囊缓缓的松开了自己的手,他的双眼缓缓的失去了光彩,随后彻底的断绝了生息………

第13章 元善见

  高肃没能从陈元康的嘴里得到他想要的,或者说,其实高肃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了。

  陈元康同样知道这件事和高洋分不开关系,所以他才会极力的劝阻高肃,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高肃,这是高肃想不到的,也是高肃感动的。

  但是高肃并不打算放弃,虽然他知道陈元康说的对,而且陈元康一语中的的说中了高肃真正忧心的一点………

  如果真的是高洋做的,那么自己锲而不舍的追查,会不会换来高洋的忌惮与追杀?

  陈元康说的对,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未来,才能看到希望,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要说什么高家的大志,连给高澄报仇都做不到了,人家要是送你下去和高澄团聚了,那你就算是查明白了高澄到底是怎么死的又有什么用?

  陈元康死了,葬礼上只有高洋和杨,两人唏嘘的看着陈元康被放进棺椁中,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任何荣誉………就只是一口棺材,埋在了黄土之下。

  因为现在高澄的死还是秘密,所以就连陈元康,也只是草草的下葬在东柏堂内。

  高洋和杨唏嘘不已的看着黄土渐渐的将陈元康的棺椁掩埋,又一个故人的逝去,仿佛昭示着一个时代的消亡………

  可能高洋和杨都没有想到过,陈元康这个生前极尽高氏荣宠的得力军师,最后却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他的葬礼如此的清简,甚至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高洋封锁了消息,对外宣称陈元康被派出去出差了,所以知道陈元康已经死了的人不多,只有高洋杨………以及低着头看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小手的高肃。

  高洋和杨在陈元康的坟前站了一会儿之后便是揍了,他们现在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没这个心思过多的逗留。

  唏嘘感慨了一阵之后,两人便是一齐向着柏堂外面走去:“太原公,应当尽快动身了。”

  高洋闻言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道:“不把邺城的事情给安排好,我又怎敢轻易的离开呢?不过好在有老公相助,如今倒是勉强的差不多布置完全了。”

  老公这年头是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长又比较亲密的且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的人的,再晚一点到明清是用来称呼太监的,一直到现在才延展为丈夫的意思。

  自从东汉末年之后到现在,阉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十分低下的,可能是因为十常侍的原因,所以整个社会对阉人都是极尽打压,老公这种含有尊重意味的称呼自然就不可能是称呼太监的。

  现在人能看到阉宦叫一声阉者不叫阉竖都算是有修养的了………

  杨听高洋这样说便是笑了笑,微微躬身了一下道:“都是应当做的,太原公不必称赞,只是有一件,不知道太原公有没有放在心上。”

  高洋闻言便是笑了起来:“老公说的可是今上?”

  杨笑着点头称是,高洋沉吟了一会儿,笑着道:“我明儿便尽快将此事落实,这两天我就要动身前往晋阳了,诸公说的没错,晋阳那边的确是拖不得。”

  高澄的死讯在第二天便是已经隐隐的传出去了,高洋虽然及时的封锁了消息,但是压不住别有用心的人的。

  所以杨才会催着高洋尽快前往晋阳接受高家的嫡系军队,在这年头,谁手里握着刀,谁的拳头大,谁才说了算!

  高洋一直拖在邺城不尽快的去接受军队,到时候真的有什么变故的话,高洋失去了军队就什么都不是了。

  谁管你是什么高欢的儿子?从曹髦被当街刺死了以后,谁还把这些当回事儿?有枪的才是草头王!

  高洋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同样很急,但是越急越是要稳,他都已经稳了十多年了,难道还差这临门一哆嗦?

  邺城的事情基本上安排妥当确保绝对不会有什么变故之后他才会启程,而在那之前,他还要去处理在邺城的最后一个不稳定因素………

  高洋双眼微眯着,嘴角微微带着些冰冷的微笑………

  -----------------

  邺城的整体结构基本上是按照品字形来构筑的,以邺城开始,基本上往后的历朝历代的国都,唐长安、宋汴京、明金陵北平,基本上都是按照邺城的模式构筑的。

  所以这个北方的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可以说是给中华文化熏陶下的历朝历代的首都做了个范本。

  邺城自曹魏时期便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了,曹操曹丕父子两代苦心经营,为的就是以后将这里当作自己的万世基业。

  只是可惜,江山代有才人出,曹魏匆匆倒台,换来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乱世动荡,各路英雄豪杰粉墨登场,邺城早已是不知道换了多少主人。

  而现在,他的主人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元善见是元修的替代品,元修跑路之后高欢怎么劝都不回来,事实上也回不来了,落宇文黑獭手里想回来也不可能放他回来了。

  所以高欢就从宗室中重新挑选了一个,不是元善见,而是元善见他爹元。

  元修和元都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也就是拓跋宏的孙子,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说也应该是元这个辈分的继承皇位。

  但是高欢走了个程序,暂时的先将元给封为大司马,暂时摄政,但是基本上也就是下一步就直接登基了。

  北魏皇室有一大半都跟元修一块儿跑到长安去了,论血脉论关系论族谱,怎么样也该轮到元了罢?

  元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犯下了他一生中最愚蠢的错误,半场开香槟了。

  就在高欢正在为元准备登基仪式的时候,却传来消息元现在已经摆上皇帝的谱了,居然已经开始出入警跸!

  出入警跸是天子才能有的待遇,简单点儿来说就是皇帝要出巡的时候,街道上是绝对不能有一个人的,所有禁军必须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将皇帝要走到的所有地方全部包围保卫起来。

  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出入警跸,而元自认为马上就要当皇帝了,所以就提前用上了。

  这点一下子就让高欢下头了,你还能不能有点儿深沉?就这德行的能有多大出息?

  因此高欢直接把元给否了,转而立了元的儿子元善见做皇帝。

  元善见自幼便是彰显出了才能不一般,可以说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高欢对他很满意,所以曾经对元说:“看来我立你的儿子而不是,这个选择真是正确极了!”

  把元吓的当场跑路,认为皇帝岂有父乎?我儿子当了皇帝,我还有活路吗?

  果然很没出息………高欢让人追上元好劝歹劝才是给劝回来了。

  不过能得高欢这么高的评价,就证明元善见本人的确是有些能力的,至少在高欢还在的时候,元善见和高欢这对君臣彼此之间还是十分满意彼此的。

  而高欢一死,元善见就颇为的郁郁寡欢了,整日里只能是躲在皇宫里钓钓鱼散散心。

  皇宫很大,但是当他是牢笼的时候,再大也只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来气。

  元善见身着玄衣龙袍,下半身只着犊鼻,赤着脚躺在胡床上,在他的面前摆着一根钓竿,钓竿上什么也没有,鱼饵鱼钩………

  似乎是要学姜太公,只不过却不是等待他的君主,而是等待一个能够辅佐他重振朝纲的能臣忠臣!

  元善见这几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四周的侍者们也都不敢说什么,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正值壮年的皇帝最近的心情似乎是更为的苦闷了。

  三天前高澄带兵杀进宫里质问元善见为什么造反的时候,为了恐吓元善见,本来要将他的后宫杀个干净让他老实一点的。

  好在元善见本人很强硬,当即便是哭着对高澄道:“你要篡位就篡位好了,还找什么借口?朕连命都不要了,难道还在乎几个女人吗?”

  才算是将剩下的几个女人保住了,高澄只杀了几个在外朝很有权势的女人,然后把元善见的几个“同党”给烹杀了之后这件事就算是翻篇了。

  但是元善见现在被幽禁在含章殿内,不得随意的出入宫闱了,再加上好不容易勾连起来的一些势力,高澄一出手就灰飞烟灭了,元善见的心情能好才怪呢!

  其实元善见主要忧愁的是高澄的动作………

  高澄自颍川回来之后的态度和动作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才是元善见真正忧虑的事情。

  高澄和元善见是不是一开始就水火不容的呢?当然也不是,两人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在高欢还活着的时候,那时候高欢十分小心的侍奉元善见,对他颇为有礼,这让高欢手下这帮人对元善见也是逐渐的有礼了起来。

  那段时间也是高澄和元善见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高澄十二岁娶了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两人自此关系更进一步。

  又过了几年,元仲华生下了高孝琬,元善见甚至亲自赶到丞相府为高澄和元仲华庆祝,大手一挥赐下了数万匹绢绸。

第14章 大喜!

  那是高澄和元善见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亲密的就仿佛真的是一家人一样,亲密到其实他们已经渐渐的忽略了彼此其实并不友善的对立地位………

  是什么时候开始相看两厌,最后走到了彼此视为仇寇的地步呢?

  大概是高欢死后,高澄逐渐的展露头角的时候罢,逐渐的成为了一个雄主该有的模样,并且不再满足现状!

  高澄曾经对人直言不讳的表示过,整个东魏都是我高家打下来的,凭什么皇帝不姓高!

  从那以后,高澄对元善见的态度越来越傲慢,两人一起外出打猎,元善见先看到了猎物,兴奋的放马狂奔追去,谁料身后的臣子们却提醒的是:“天子莫走马,大将军怒!”

  元善见尴尬的勒马停在原地,等着高澄将自己超过去了,才敢重新走马!

  这是天子吗?这是皇帝吗?

  有哪个皇帝还要看臣子的脸色?还要担心臣子因为自己走在他的前面生气而担忧!

  元善见和高澄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当然不仅仅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不满的堆积,还有高澄地位的逐渐提升。

  高澄牢牢的掌控了高欢留下的所有政治资源和军事力量,在那之后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高澄稳定东魏朝政,驱逐侯景祸水东引,收回了河南之地,这已经是一大功了。

  向西又在颍川俘虏了塔防大师、曾经让高欢手下一干猛人都望城兴叹、筑造了高王快乐城玉璧以此打碎了高欢一统天下的志向彻底绝望,甚至间接愁死了高欢的西魏太原郡公王思政!

  高澄才刚刚二十九岁,但是他的功劳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了!

  年未及而立站在父亲的肩膀上,高澄已经是“齐王、大丞相、使持节、尚书事、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作为人臣来说,高澄已经是做到了最顶点,再往前进一步,便只有至尊的位置了!

  事实上这一连串的头衔代表的就只有三个词:“军权,朝政,名誉!”

  这三个都紧紧握在手中的人,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基本上已经算是只差一个皇帝的名头了。

  元善见和高澄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日趋紧张,因为高澄的日益崛起本身就代表着对皇权的挑战。

  尤其是在高澄从颍川回来之后,不光是高澄觉得差不多到时候了,元善见甚至是整个邺城的人,谁不觉得已经到火候了?

  所以高澄才会急吼吼的深夜将崔季舒和杨陈元康给叫来商量改朝换代,此时不再进一步,就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澄回来的这三天内真是怪事不断,似乎是一切都在昭示着昨夜发生的一切。

  而元善见现在被幽禁,也多半是因为元善见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高澄,乃至于最后闹到了要挖地道干死高澄的地步,元善见想做的,或许无非就是最后的殊死一搏罢了。

  只是事实残酷到,连这都已经是梦幻泡影了,现在的他只能满面愁容的躺在这里看着水面发愁,心里期盼着苍天能够降下神迹,挽救大魏………

  “大喜!大喜啊!陛下!”

  元善见从恍惚中回过神来,颇为不耐烦的看向了满面喜色急匆匆连礼仪都顾不上急匆匆的闯进来的内侍:“有什么可喜的?”

  内侍这一次却完全没有因为元善见生气而收敛,反而是拍着大腿的对元善见欢呼道:“大喜大喜!外面都在传,大将军他………”

  内侍说着,方才像是反应过来什么了,看了看四周,元善见也是腾的一下坐起来了,看了看众人:“都先下去罢!”

  “是………”

  一众侍者便是都应了一声缓缓的退了下去,元善见这方才是箕坐在榻上,一只手搭在膝盖上身体往前倾的急忙对那内侍道:“到底怎么了?大将军怎么了?”

  内侍急忙跪在地上凑近元善见虽然尽量的压低声音,一股子兴奋的语气却是怎么也压不住:“大将军昨夜,遇刺了!”

  元善见瞬间瞪大了眼睛,随后呼吸急促的紧紧盯着内侍,手也握着他的手腕,嘴巴数次开合,却还是没敢问出来。

  谁料内侍则是十分激动的又转头看了看四周随后兴奋的低声道:“现在满城都在传,说大将军………已经!”

  内侍说着便是在脖子上做了一个划动的动作,元善见直觉的怦然心动,猛地便是躺倒在了床上。

  内侍见状急忙的便是惊叫了一声就准备上前查看元善见的情况,谁料元善见呼吸急促的抚摸着自己的胸口,双眼紧闭的躺在榻上,许久之后方才是渐渐的笑出了声来。

  内侍见状也是很识相的膝行倒退了几步便是磕头喊道:“臣为陛下贺!为大魏江山贺!”

  “哈哈哈!”

  自从高欢死后,元善见好久没有这样放肆,这样放纵,这样无所顾虑的放声大笑了,笑的如此的畅快!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祖宗江山绵延断不会绝于朕手了!祖宗啊!你终于有灵了!”

  元善见仰天高呼,随后便是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急忙的便是跳下了床,一面的急忙找着木屐,一旁的内侍也是上前手忙脚乱的帮忙。

  谁料元善见或许是太高兴了,一只穿反了只用脚趾头拼命的夹着绳子,另一只则是随意的往脚上一套便是急匆匆的向外面跑去。

  刚刚跑过含章殿的大门,因为门槛太高而元善见没能注意,居然一时间将木屐的齿都给撞断了。

首节上一节8/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