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9节

  如今整个江南能称得上丞相的人,估计就只有自己给自己加封为大丞相河南王的侯景了。

  侯景将整个江南祸害的不轻,但是不管怎么说,事情总算是过去了,最起码建康附近最近一段时间能够恢复短暂的和平。

  只不过是侯景统治下的和平罢了,对于在自己统治下不配合的人,侯景的选择肯定是直接弄死,萧衍这样的又不好直接砍了,只能是用这种方法直接饿死。

  然而死则死矣,也不消停,萧衍死了半个时辰之内侯景就得到消息了,然而侯景这段时间却是一直秘不发丧,依旧是将萧衍的尸体留在净居殿内,就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怜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生命的最后落得个袁术的结局连一口蜜水都没喝上不说,死了之后又落了个齐桓公的下场尸骨无人收殓,实在是不免叫人唏嘘。

  现在整个南梁知道这件事的就只有侯景和萧纲,然而萧纲肯定是不敢说出去的,就连平常接见大臣都只敢躲在帘子后面呜咽,而不敢大声的哭出来………

  所以侯景并不担心萧纲敢把消息露出去,而侯景一直秘不发丧的原因显然也是比较明显的。

  王伟眼神一动,试探性的对侯景道:“那按照丞相的意思,咱们接下来应当如何呢?”

  侯景吃了口精米饭,对王伟摆摆手:“子美不必试探与我,咱们之间不说这些虚的,既然叫你来了,自然是推心置腹,别无虚言!”

  侯景说着便是放下碗筷一抹油光闪闪的嘴巴,双眼十分坚定的看着眼前追随他从北到南的心腹军师王伟:“我就是要当皇帝!”

  王伟早就猜到了,而侯景也果然没有隐瞒的意思:“咱们从北面折腾到这儿,命都不知道丢了几次了!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那个位置吗?现在眼看着便要得手了………”

  王伟缓缓点头:“在下明白丞相的意思,然而,在下还是想劝丞相一句,此时恐怕并非良机啊。”

  侯景也并不着急,只是对王伟疑惑不解的道:“为什么?”

  在侯景看来现在整个建康都在自己的掌控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应当是整个南梁最有实力称帝的那一个,现在萧老头儿也主动“退位让贤”了,此时不登基称帝,更待何时?

  然而王伟的剖析却是给了他当头棒喝:“此时虽然我们是占据主动方的,然而梁国内部并非是尽皆臣服于我等,别的不说,诸藩王之中湘东王萧绎兵强马壮实力雄厚,我看他亦是有不臣之心,倘或丞相此时称帝的话,他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而咱们失去了天子这样一个挟持的工具,恐怕抵挡不了多久。”

  侯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他对于自己的现状有十分清楚的认知,所以他敢直接说出“必不与鲜卑小儿共事”这种话。

  因此王伟此时一说,他也是不禁微微点头,说实话,他手里现在只有十几万生拼硬凑出来的军队,他真正嫡系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不过才区区数千人罢了。

  而建康刚刚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同样是不堪重负,此时侯景实际掌控的地盘和萧绎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王伟见侯景频频点头似乎是听进去了,当下便是继续道:“故而在下并不认为此时是丞相取萧梁而代之的机会,此时这些藩王之所以不动,便是为了观望形势,而倘或一但给他们找到机会和借口,或许便会卷土重来,到时候咱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侯景叹息了一声:“子美言之有理,看来此时的确并不是合适的时机………”

  王伟笑着点点头道:“自古以来,凡移鼎之事,莫有不先行废立的,非要如此,方能既显我威,又绝彼民心!而今丞相自入宫以来,尚未及废立,如何能彰显威名?莫说外敌重重,纵然是建康内部,此时慑服丞相者,亦不过是惧我兵威而已,若要登基,恐必然据死力争。”

  王伟推心置腹的道:“这等事若是不能一鼓作气,日后若再想成行,恐不能及也。”

  侯景经过王伟的这一番剖析也不仅是暂时压住了萧衍死后有些躁动的心思:“子美言之有理,那咱们就先扶持那个草包萧纲登基?”

  王伟点头:“丞相英明。”

  侯景这方才是笑了起来,笑声仿佛豺狼一般,说出来的话似乎也颇为讽刺:“倒是便宜这个小子了!”

  王伟闻言则是也阴恻恻的笑道:“当然不会这么便宜他,若不付出点儿什么,怎么行?”

第69章 建康城

  “四郎!四郎………”

  一个做侍女打扮的娇俏少女快步的在船铉上走着,同时也是轻声的呼唤着,而就在少女的呼唤声中,船门打开,高肃手中拿着书走了出来:“玉奴,怎么了?”

  那侍女便是高突骑带在身边的侍女,叫做玉奴,只是高突骑这个糙汉哪用的着什么侍女,所以反倒是伺候高肃的时间更久一点,两人的关系也是突飞猛进,十分亲近。

  玉奴见高肃出来了,便是微微躬身道:“大郎让我来提醒四郎,前面就是建康城了,大概用不了半个时辰应该就到了,还请四郎早做准备。”

  高肃闻言便是对玉奴点点头:“我的东西都已经收拾好了,你到时候请他们搬下去就是了,燕生他们知道了吗?”

  玉奴笑着道:“他们早就在船上待够了,掰着指头算着路程呢。”

  高肃闻言也是不禁笑了笑,对于北人来说,长时间的坐船确实是一种折磨,这年头的北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宽阔坚实的土地上,陡然一下这么长时间的站在木头的甲板上,还摇摇晃晃的………

  不仅是燕子回和原春,就连高突骑上船之后都是消停了不少,这两天稍微适应了些方才又生龙活虎了。

  高肃自邺城出发,一路坐马车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赶到扬州,又从扬州转坐船又走了将近三天左右,方才快要到建康了。

  虽然扬州到建康也不过就两百多里的距离,然而这年头兵荒马乱,穿越两国国境这种事情总归是要小心谨慎一些的。

  高肃粗略的算了算,这还算是扶余惠等人实在着急赶路日夜兼程的结果,不然的话按照正常的脚程,他从邺城赶到建康最起码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不过早一点到也好,在路上白白耽搁时间也没有意义,早点到地方也能早点做些布置。

  高肃这样想着,不免的还是对玉奴吩咐道:“对了,到了建康之后千万不要再叫我四郎了,知道了吗?”

  玉奴闻言点点头:“知道了,四郎。”

  高肃:“………”

  玉奴捂嘴轻笑了两声,方才是对高肃道:“知道了,小高郎。”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高肃这次出门的人设是渤海高氏的旁支子弟,姓高名肃,年幼父母双亡因为崇拜江南文气故而变卖家产南下定居………

  现在高洋称帝之后高家子弟的“含金量”正在直线上升,至少在江南一带,高肃最好还是不要随意暴露自己北齐宗室的身份为好。

  高肃下了船,便见燕子回和原春高突骑在一处,彼此之间脸上都是挂着几分“活过来了”的意思,不免好笑的上前道:“有那么难受吗?”

  燕子回和原春都是急忙的起身见礼,反倒是高突骑一脸失魂落魄的看着高肃道:“倒是怪了,四郎你怎么没事儿?”

  高肃无奈的看着高突骑:“我说了,咱们俩的身份不能暴露,从现在开始你要叫我阿肃,我叫你大郎,你怎么还叫我四郎?”

  高突骑嘿嘿笑了笑:“反正又没有外人,好了好了,我叫你阿肃就是了。”

  高肃摇了摇头,这段时间燕子回和原春的确是展现了自己的作用,最起码在帮高突骑喂招这方面是不错的。

  燕子回和原春的武技算是不错的了,不然也不会被选去当大将军府的侍卫,然而高突骑更是个变态,他也不过就比高肃大个三四岁的样子,此时却是气力大的吓人,最开始燕子回和原春还能跟他过两招,等到现在到了建康,燕子回和原春联手都不一定能把他拿下了!

  不过好在高突骑是真的听话的,只要高肃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应该是之前卢夫人的叮嘱当真是叫他听进心里去了。

  而高肃也没有跟高突骑解释的意思,当下便是转头对燕子回道:“燕生,你们两个到建康之后帮我去做点事情。”

  燕子回当下便是拱手称是并问高肃有什么吩咐,他们现在就去办。

  高肃笑着摆手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咱们初来乍到,总归是连建康城如今的情形都不清楚,总归是要打探一番的,也不是什么难事,等到安顿下来再去打听也不迟。”

  高肃只知道现在的建康城应该是叫侯景拿下了,但是具体的事情高肃就不清楚了,虽然高肃的最终目的地是江陵,但是目前他还要在建康停留一段时间,当然也是为去江陵做一些准备。

  燕子回和原春应了之后便是帮忙给高肃搬东西去了,而高肃则是转头和扶余惠告别:“多谢君一路扶持护佑。”

  扶余惠看着这尊大神终于到地方了也是松了口气了,当下便是用十分熟练的汉话对高肃拱手道:“小郎君实在是太客气了,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小郎君是要前往建康了吗?”

  高肃笑着点头道:“是准备先去建康看看,这段时间可能都会在建康停留,难道君明日不与我等一块儿去建康吗?”

  扶余惠苦笑着摇头道:“在下等人皆是使者,带着这么多人的使团,势必要在此停留一段时间整顿,以免有失国威,另外也需先行派人为建康朝廷递上国册请求觐见,皆允准之后方才可带领使团进城,若是小郎君有要事的话,咱们就此别过吧。”

  高肃闻言点了点头,便是对扶余惠拱手道:“那么我等就在此与君分手了。”

  扶余惠躬身一礼,高肃这方才是带着众人向着远处的建康城去了,看着高肃的背影,扶余惠不仅松了口气,可算是将这个瘟神给送走了。

  北朝的人都是得罪不起的狠人,更何况扶余惠其实大概的清楚高肃为什么会跟他一块儿南下。

  扶余惠一知半解下将这件事给定性为叔侄争位,最后侄子失败了,叔父又不忍心杀了年幼的侄子,故而将他给流放到南朝来了………

  高肃要是知道扶余惠这样想,可能也会变得面色古怪,要是我真的有这个实力就好了………

第70章 石臼

  建康城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破损不堪的迹象,但是依旧能从他残留的遗迹中看出曾经恢弘的气象。

  “哇,四,阿肃你看,好大的湖泊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湖哎!”

  高突骑的大嗓门吸引了身边众多路人的视线,高肃不免看了看四周,对高突骑轻声咳了咳,小声道:“你给我安静点儿!还嫌咱们不够扎眼是不是?”

  高肃等人虽然都是做汉人装扮,然而不论是高大的身型还是硬挺的面孔,甚至走路说话都是一股子北人的味道。

  本来就已经很扎眼了,高突骑这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更是引人注目。

  高突骑似乎也是知道了自己有些吸引人注意了,便是傻笑了两声挠挠脑袋,路人见他傻呆呆的样子,便是都会心一笑,只当是没见过世面的北人第一次来江南了。

  高肃双眼微眯的看着眼前的湖泊,堤岸杨柳依依,正是人间六月时分,春光明媚夏时初现,偶尔能见一两艘乌篷船于湖上泛舟,渔翁挽着裤腿站在船尾撒网………

  此时已经是隆冬时节,若非是生计所迫,这个时候绝对不是撒网的好时候,看看那些渔父就知道了,总是拉上空网,叹息一声,坐着愁闷片刻,便是再起身换个地方撒网。

  高肃轻声的念叨了一句:“玄武湖………”

  他前世来过这儿,他记得,不过那个时候这里应该是叫玄武湖公园了。

  然而此时,这座明代煊赫一时的皇家园林,日后的“金陵明珠”,此时却只是建康城外的一个大湖。

  高肃他们坐船从扬州过来,所以是从丹阳那边绕到这里的,自然是从玄武湖这边自玄武门入建康城。

  高突骑北人几乎没怎么见过这样大的湖泊,此时才会这样惊叹,就连燕子回他们其实都是颇为的惊诧。

  建康城门口驻扎的已经全部换成了侯景的士兵,燕子回轻声对高肃道:“那几个应该是南人,而那边坐着的那个,应当是北人。”

  高肃转头看去,只见几个站着的正在收进城的费用和盘查的士兵看起来身材微微有些矮小,然而却是十分凶悍,而坐在那里的那个则是身材高大虽然闭着眼睛却也能感觉到身上的杀气腾腾………

  高肃微微点头,心中却是有些愕然,那些北人应当是侯景的嫡系,从河南带过来的人,所以看起来身材微微比南人高壮一些,同时也都是百战精兵,非等闲之辈。

  然而让高肃没想到的是那些明显是南人的士兵居然也看起来十分凶悍,这么短的时间内侯景就将他招揽来的这帮贫民农奴改造成了杀人机器,看来能从尔朱荣时代混过来的狠人,果然不是池中之物………

  高肃心中这样想着,却是更为冷笑,我爹都能把你打的跟狗一样抱头鼠窜,我也能做到!

  这一次,我要给你赶的死无葬埋之地!

  盘查并没有多严格,顶多也就是因为高肃他们的北人长相,所以多塞了些钱罢了,侯景主政以后大肆招揽江南境内的北人,现在基本上不会对北人多么提防了。

  侯景毕竟是反客为主,所以根基浅薄的不行,他自己也清楚,因此在王伟的建议下,侯景为他的皇帝大业做了三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高筑墙,收揽勾结羊鸦仁柳仲礼之类的南梁旧臣州将,同时积极备战,随时准备面对来自江陵和各个藩王的进攻。

  第二步广积粮,命令手下的士兵全部散出去,沿着整个长江流域向下洗劫,将包括丹阳郡在内的所有地区全部划为允许掳掠的区域,以此来充足军资。

  同时大肆招揽江南境内的北人,他清楚江南士族终究不能为他所用,他能用的只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这些流落江南的北人,和这些人以及那些奴隶贫民组成统一战线,方才能够抵挡的住来自江南士族的威胁!

  第三步自然就是缓称王,这一步便是王伟所说的,暂时延缓称帝,辅佐太子萧纲登基。

  靠着这几步,侯景居然还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江南绝大部分的地盘势力,此时的侯景虽然不说敢与萧绎争锋,最起码也不是一开始那样的无力弱鸡了。

  高肃看着四周破败落寞的建康城景象,不由得一阵感慨,一旁的高突骑则是一阵挠头道:“这建康城看着是好,只是………咋没见多少人啊,忒空了也。”

  燕子回便是叹息了一声道:“经历过这么多场兵灾,怎能不空?”

  高肃坐在马上对高突骑和燕子回道:“咱们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说话谨慎一些,不要惹祸上身。”

  高突骑和燕子回都是急忙的应了一声,随后便只是好奇的看着,不再说话了。

  众人路过一个比较空旷的街口时,高突骑便是有些好奇的“咦”了一声:“那是什么?”

  高肃等人顺着高突骑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街口立着一个巨大的………碗?

  看起来是用石头凿制的,将近两人合抱粗细,看起来像是一个十分居大的石臼,四面则是雕了几个镂空的小口。

  而在它的上面,则是用木头搭起来一个龙门架,在上面则是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石锥………

  高肃双眼微眯,其实大概的已经猜出来是做什么的了,而高突骑则是有些疑惑的对同样充满疑惑的燕子回等人问道:“这不会是这个集留着给买麦子的老百姓舂麦子用的吧。”

  燕子回也是疑惑的道:“这边吃的应该更多是稻米,只是………舂米要用这么大的东西吗?属下并未吃过,并不清楚。”

  反倒是原春憨笑道:“哪里用得上这东西舂?岂不是早就舂坏了?八成是做别的用处的,高郎应该清楚。”

  高肃抿着嘴没有说话,果然没过一会儿,便见一众士兵拉着一个腿软的痛哭流涕的人走了过来。

  见如此,四周的路人便是都驻足观看,只见那士兵将人拉了上来,一挥手,几个士兵便是将他推进了那石臼之中。

  那领头的便是面无表情的对路人喊道:“奉丞相命令,城中凡有敢违法乱纪者,皆以石锥锥之!”

首节上一节39/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