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7节

  “这个老东西!我看他是不要命了!”

  王伟在一旁劝道:“丞相,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侯景双眼都快红了:“我忍个屁!这个老东西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于我,分明就是看不起我!我让封谁他干脆直接把官职给取消掉!简直是混蛋!”

  侯景破口大骂道:“我忍不了这个老货了!这样弄得都不知道到底是老子赢了还是他赢了!”

  王伟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当下便是对侯景道:“也好,尽快的换个皇帝,也对丞相接下来的动作有所帮助。”

  侯景摆摆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反正我就要两样,皇位和那个老东西赶紧去死!”

  王伟的安排当然是天衣无缝的,当天晚上侯景的士兵便是将萧衍居住的净居殿给包围了。

  侯景给出的解释是,怀疑有人要对萧衍不利,所以把萧衍给保护起来,但是实际上就是软禁,并且同时王伟私下里威胁萧衍的侍者,谁也不许给萧衍饭吃,俨然准备将萧衍给活活饿死!

第64章 天保!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光是满朝文武都装做眼瞎,就连萧纲,除了躲在家里落泪之外,也是别无他法。

  建康城似乎已经恢复到了平静的生活当中,文武百官也是战战兢兢的重新上朝,除了管事的那个变成了侯景之外,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

  柳仲礼接受了侯景的封赏,侯景也不愿意和这些封疆大吏有什么冲突,所以官职如旧,柳仲礼很快便要返回司州了。

  在这个乱世当中,柳仲礼已经看清了,只有有地有人有粮才是王!

  所以柳仲礼回了趟家准备带着父亲柳津一块儿返回司州,然而等待柳仲礼的却是父亲紧紧关闭的书房大门。

  “你不是我的儿子,我柳津没有这等无君无父的儿子!还请柳刺史回去罢,鄙人无颜见你!”

  柳仲礼听着父亲的话心如刀绞,却也只能是一个头磕在地上:“父亲保重,儿明日再来看父亲。”

  说着柳仲礼便是起身准备离去,然而他才愁眉苦脸的走出自家大门,便听里面吵嚷了起来,柳仲礼眉头一皱,便是回头看去,只听隐隐约约传来些许声音:“翁主………自裁………了。”

  柳仲礼脸色一变,随后便是慌张的急忙转身狂奔,一路跑回父亲的书房前,便见门前围了一群人,柳仲礼面色铁青的上前伸出大手将所有人都拨开:“给我滚开!”

  随后冲进去一看,顿时便是两腿一软,这个铁塔一样的汉子倒在地上,随后放声大哭的向着悬挂在房梁上的尸体连滚带爬的上前抱住,失声痛哭………

  或许只有在这个时刻,柳仲礼才是在后悔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罢。

  -----------------

  “陛下,请您加盖国玺,并在此批示。”

  侍中张亮,尚书令潘相乐站在下面对元善见拱手,而站在元善见身边的元韶也是轻声道:“还请陛下速为之,齐王正在等候。”

  元善见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了,但是事到如今,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元韶站在一旁劝着,他则是坐在龙椅上不停的抽泣。

  看着元善见哭泣的样子,元韶只能是叹息了一声:“陛下,自古无不亡之国家,还请陛下放宽心些,签了罢。”

  元善见心里直骂娘,你他娘的当然放宽心了,国家又不是在你手里丢的,是在老子手里丢的!

  但是元善见也知道面前这货虽然姓名挂个元字,实际上却是高家的走狗,这话当然不能明面说出来,一时间悲愤交加,不由得便是抽泣不止。

  你哭一两声张亮潘乐等人等也就等了,怎么还没完了?

  于是元韶便是上前对元善见轻声道:“还请陛下即刻加盖国玺并签字批复,齐王,恐怕已经等不及了。”

  元善见被吓的收住了眼泪,看着眼前的退位诏书,即使文采再怎么好,也是让他看的如丧考妣,双手颤抖着按在诏书上,头脑一时间有些放空。

  难道祖宗的江山就这样丢在我的手中吗………

  再如何拖到了这个时候也没了意义,亲手含泪的加盖了国玺批复之后,这一封诏书已经生效,也就意味着从此刻开始,他再也不是皇帝了!

  元善见瘫坐在龙椅上抽泣不止,而上前收走诏书的元韶面无表情的看着元善见,原本不准备跟他说什么的,只是念在到底是同族的份上,还是无奈的劝说了一句:“陛下还是看开些罢,大魏早就已经亡了,如今也不过是理所应当的将皇位让给高氏而已。”

  元善见没搭理元韶,然而哭了一会儿就在元韶要走的时候,反而是恢复了理智哭着对元韶道:“不知能否容朕………容我与后宫嫔妃们告个别呢?”

  元韶闻言有些为难的道:“此事,恐怕还要先与齐王商议之后,方才作数。”

  元善见闻言便是近乎于哀求道:“请即刻与齐王通禀一声,容我能与后宫嫔妃们告个别。”

  做了这么多年傀儡皇帝元善见还是懂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三千佳丽那是天子的待遇,你现在都不是天子了,这些嫔妃肯定是要留在宫中给天子处置的。

  元善见能带着皇后走,那还是因为皇后高氏是娄昭君的嫡长女是高洋的亲姐姐,不然要是搁二人没准儿连皇后都带不走呢………

  元韶派人去跟高洋说了一声,高洋听说元善见已经签了倒是也没有为难元善见,允许元善见和自己的嫔妃们告个别。

  反正高洋对这些嫔妃也没什么兴趣,大概率也就是赏赐给有功之臣。

  于是元善见一路洒泪的到了后宫,看着这熟悉的亭台楼阁,虽然以往把这里当作了困住自己的鸟笼无比厌恶,此时却是万分的不舍。

  后宫各个嫔妃也都是得到了消息,急忙的赶来昭阳殿和元善见告别,各自对视之间,都是不免的泪洒当场。

  元善见一一与她们执手道了珍重,这些妃子几乎都是高门大户出身,所以也是个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颇有几个是按照元善见的喜好,找的识文通字善作文章的。

  此时也都知道估计和元善见这一别是永别了,当下皆是放声大哭,一时间莺莺燕燕尽皆是一片悲声,颇有几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感。

  有情到深处者,上前牵着元善见的衣带哭着道:“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这是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在这里表达的就是希望君王您能爱护您自己的身体,咱们一起等到岁数大了也能白发转黄,如同幼儿稚子一般。

  元善见听了,自也是悲伤不能自已,只能是仰头大哭,一旁的元韶注意着时间,便是上前皱着眉道:“陛下,差不多了,该走了。”

  元善见这方才是仰天痛哭着被元韶等人拉着,在一众嫔妃们悲声之中怆然离去,离开了这个原本属于他的皇宫,离开了他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皇位………

  在做完最后一个准备工作,逼元善见退位之后,高洋的称帝工作也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给自己的新王朝,取一个响亮的国号和年号!

  国号肯定是不用说的,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爵位或者是自己的家乡来命名的,比如曹操曹丕父子都是魏王,建立的国家自然是也就是魏,历史上大多数王朝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所以高洋要建立的新国家的国号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大齐!

  而年号的选择性就大很多了,基本上都是从周易尚书之类的四书之中选择,涵盖了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也有选择的浪漫一些的。

  在一众学富五车的才子和博士们的商讨之下,他们选定了一个十分吉利的年号,天保!

  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意思是上天保佑我们的君主安宁,王位永固国昌盛。

  这首诗基本上全是这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臣子对君主的赞颂,所以取这个年号基本上也是在拍高洋的马屁。

  “天保天保,上天保佑我大齐万年万年万万年啊!”

  随着魏收慷慨激昂的一声,一众博士虽然心里腹诽这个马屁精,却是个个急忙的跟着起身躬身:“大齐万年!”

  谁料高洋却并没有特别的激动,闻言沉默了片刻,就在众人以为高洋是对这个年号不满意的时候,高洋抬起头微笑着道:“这个年号好是好,只是………”

  高洋说着便是好像陷入了沉思一样,虽然还是笑着,可是眼神却有些失焦。

  “这………”

  一众博士们面面相觑,高德政见状便是上前轻声对高洋道:“大王,是不是要重新考量?”

  高洋这方才是回过神来,看着高德政,又想了想,便是笑着道:“不,不必了,就天保罢。”

  说着便是似乎是有些释怀的笑着,高德政见状便是有些疑惑的轻声对高洋道:“大王可是有什么顾忌?”

  高洋低头笑着道:“天保虽好,只是这天保二字拆开,岂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年’?”

  高德政闻言便是面色一变,转过身便是将手中的笏板朝着众人砸去:“你们是怎么办事的!这么浅显的疏漏居然能做出来!该死!”

  一众博士们瞬间便是吓傻了急忙的便是跪倒在地,坏了,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原本想祝愿大齐繁荣昌盛上天保佑,谁料还能这么拆开解释啊………

第65章 启程

  一大人只十年………

  这一拆开岂不是说高洋就只有十年皇帝可当吗………

  在人家准备登基的大喜日子,取了这么一个年号,这么一个敏感的时候往大了说甚至能和旧朝扯上关系,那不就是九族消消乐了!

  当下众人吓的是面如土色,皆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谁料这个时候身后的高洋反而是笑着拉了拉高德政道:“哎,这是干什么?我就觉得这个年号很好,都起来罢。”

  高德政急忙的便是转身对高洋道:“大王,这年号不吉利,还是换一个罢。”

  高洋却是微笑着摇摇头道:“此乃天意,非人力可为,换一个又能如何呢?”

  说着高洋便是拍了拍大腿笑着起身,走出门外,站在昭阳殿外向下看去,只见宫宇楼阁万家灯火尽皆在自己脚下,仿佛群山连绵踏足山巅………

  高洋双眼被风吹拂着微微眯起,脸上却是挂着越发灿烂的微笑:“十年就十年,有十年时间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双手扶腰微微抬起头看着天空,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自傲,这是你对我的惩罚吗?惩罚我只有十年的时间吗?

  可笑!

  十年时间,我要做到父王和大兄都没做到的,澄清宇内,横扫六合!

  我将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王朝,将西并西魏,南吞南梁,将大齐变成这世上唯一一个王朝,最强盛的那个王朝!让高氏的大志在我手中实现!成为千古一帝,世人将千古赞颂我名!

  “十年,足够了!”

  在得到高洋赞同的第二天高肃便是准备收拾东西跑路了,高突骑更是很多天之前就被他娘赶出来跟高肃同住了。

  卢夫人这么急切的姿态不免的让高肃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准备在这段时间对高突骑不利。

  既然邺城对他们两个人的生命都造成了威胁,高肃还是决定尽快的离开邺城。

  有燕子回和原春的帮助,高肃很快便是整理好了此次南下准备好的东西,只是因为知道高肃要南下,所以高肃的几个兄长便是都来跟高肃辞别。

  “你这么大点儿的年纪就要远行………”

  大哥高孝瑜叹息了一声:“虽然不知道你到底有什么想法,不过你向来是兄弟们当中最有成算的那个,大兄也不便问你。”

  高孝瑜向后一伸手,身后的侍卫便是急忙的上前递上了一个包裹,高孝瑜递给高肃道:“你嫂子给你缝的几件冬衣,你自己一个人在南面也要记得按季换衣。”

  高肃笑着接过道:“没事的大兄,我也不是第一次一个人住了,更何况还有突骑跟我一起,他娘给他带了几个侍女仆人,到时候我跟突骑一样就好了。”

  高孝瑜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叹息了一声,随后躬身扶着高肃的肩膀道:“到那边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随便暴露自己的身份,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出去了可就没有兄长了。”

  高肃闻言心里一酸,却还是对高孝瑜故作轻松的笑着轻声道:“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一旁的高孝珩笑着道:“实在要出去也是没有办法,想家了就给我们写信………”

  高孝瑜还没等高孝珩说完便是瞪了他一眼:“什么想家了就写信,到地方就写!等你安顿好了,一定要给阿兄们写信,如果超过一个月大兄没接到信,大兄就直接动身去南梁找你!知道了没有?”

  高肃无奈的摊手:“大兄,一个月我都不一定能到梁国………”

  是肯定到不了,就算是走杨广修的京杭大运河也要走大半个月才能从幽州赶到金陵,此时杨广他爹杨坚也不比高肃大多少,哪儿来的大运河?

  再加上这年头走长途基本上都是坐牛车和驴车这种比较耐造的牲口,所以速度肯定是比不上马车的,高肃要从邺城走到南梁都城建康,无论如何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还算是赶路比较紧的了。

  一旁的高孝琬也是吊儿郎当的笑道:“就是就是!要我说啊,大兄就是嗦,四郎又不是小孩子了,他自己有分寸的!”

  说着高孝琬便是上前对高肃比了个大拇指按着高肃的肩膀道:“四郎,好样的,兄长们都不如你!好儿郎就应该是走天下的,哪能婆婆妈妈的缩在家里,成何体统………啊!”

  高孝瑜揉了揉拳头,而高孝琬则是不停的揉着脑袋倒吸冷气:“疼疼疼!大兄你真下手啊!”

  高孝瑜轻声骂了一句:“臭小子!说谁婆婆妈妈呢?”

  高孝琬嘿嘿一笑揉着脑袋不说话了,而一旁的高肃看着兄长们如此,心中微微发暖的同时也是有些不舍。

  只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更何况高肃本身并不是一个人去南梁………高肃多方探查下得知这一次使团当中有一支队伍正好是刚刚离开东魏就要立马前往南梁的。

  这个国家还挺熟悉………百济。

  这年头半岛那片儿是分裂成三个国家的,一个叫百济一个叫新罗,另外一个叫伽,都是小国,需要仰仗中原鼻息。

  而他们面对的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盘踞在今我国辽东一代的逐渐兴起的一个强大的国家,高句丽。

首节上一节37/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