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璩笑着道:“陛下可以暂时搁置这个问题,先看看突厥方面的态度,臣总觉得,突厥似乎并不是特别急于和咱们撕破脸,两国之间的状态究竟如何,或许还有得谈。”
高肃听出了陈季璩话中的意思,不由得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能尽快平和北面的事情,朕也能尽快将心思放到南征的事情上。”
其实陈季璩和高肃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就算是尉迟迥再三建议宇文出兵荆襄之前应当尽快和北齐修复好关系,以防备北齐掺和进来一手,然而宇文依旧拒绝了这个提议。
拒绝的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宇文看到尉迟迥的上书便是大怒起身撕个粉碎:“高氏与我,杀父之仇,灭国之恨!朕誓此生与彼奴辈不共戴天!焉肯与其摇尾乞怜!”
司马消难等人急忙劝谏宇文,小不忍则乱大谋,私仇为私仇,国恨为国恨,天下事为天下事,陛下不可因为一时意气就耽误了国事啊……
宇文年轻气盛,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因此决绝的拒绝了,并且表示这件事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从今往后大周和北齐不死不休!谁敢妄言与北齐和谈,即刻满门抄斩!
都这样说了谁还敢说什么?只能是老老实实的遵命了,于是高肃在幽州苦等许多时日,等到的居然是宇文出兵荆襄的消息,却并无与自己和谈的意思!
高肃听说之后都乐了,有心让长安那边出兵吓唬一下宇文,然而思索了一下还是罢休了,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何必做不讨好的事情?
没有等到北周的使者,高肃却等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突厥佗钵可汗的使者!
佗钵可汗派来了一支庞大的使团,由他的亲儿子担任使团的团长,姿态放得十分卑微,表示愿意与大齐永修和好,两国不再征伐,甚至突厥可以为大齐保障北面的领土安全,做大齐的屏障,两国结为兄弟之国……
大齐为兄,突厥为弟!
高肃都有些意外了,自己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佗钵可汗光看木杆可汗的年纪就知道了,想来也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居然这么谦卑的甘心做自己的弟弟?
那这样说的话,等到佗钵可汗死了,他儿子若是成功继承了突厥,两国可就成了伯侄之国了……
不过很快高肃就理解了,因为这个佗钵可汗,也是个精神汉人……
他对汉文化十分感兴趣,并且尤其对佛教文化感兴趣,因此这一次派来的使团还特地再三叮嘱,请求高肃派遣高僧大德前往草原讲法,自己将大力推行佛教为突厥的国教,还望伟大的大齐帝国皇帝能赐给我们正法,并且派遣工匠技师农民来指导我们的耕作和冶炼技巧。
高肃欣然答应了下来,说起来这个时空来说还好,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佗钵可汗对北齐的崇拜到了……北齐都灭亡了,他居然支持割据营州抵抗周隋的北齐宗室遗脉高宝宁,出兵北周,号称要给大齐复仇……
宇文邕残暴的灭佛手段让佗钵可汗十分厌恶,与之相反的高洋对佛教的推崇则让托钵可汗颇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因此即使是现在北齐并未灭亡,甚至反过来攻灭了北周,佗钵可汗也并未觉得北齐是什么大敌,甚至主动低三下四示好。
这正中高肃下怀,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中的意外之喜了,因此高肃答应了佗钵可汗的请求,并且将他按照自己兄弟的标准册封为了一字亲王恭王。
并且高肃也同样暗戳戳的对佗钵可汗表示,木杆可汗已经决定在邺城定居了,另外你的侄女儿阿史那敏蓉因为之前是北周的皇后也被我俘虏了,如果你想要回敏蓉的话我可以让使团给你送回去。
佗钵可汗很快派人回话表示感谢高肃对木杆可汗母女的帮助,并且表示既然木杆可汗喜欢北齐那么就留在北齐就是了,至于敏蓉,按照我们草原上的规矩,谁杀死了她的丈夫夺走了她就属于谁。
高肃被这个回答弄得心下有种奇怪的感觉,总有一种杀其夫而霸其妻的感觉,本身对敏蓉没什么感觉的高肃反而因为这句话想起了她,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前往木杆可汗现如今的住处去探望一下他们父女俩的生活。
高肃没什么心情虐待这对父女,所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下面的人也懒得为难他们,再加上他们本身手里就有钱,不算高肃的赏赐敏蓉手里也有从北周带来的,而木杆可汗兵败的时候身边也留着些钱,这些钱齐军并未缴获,算是给他留点儿体面。
所以他们父女俩的小日子可以说过的相当滋润了,只是两人显然都没想到日理万机的高肃回到邺城之后第一件事居然就是来见他们……
“朕这次来是想告诉归义王一个好消息。”
高肃虽然感觉到了屏风后面有人,却并未当回事儿,只是对面前面色越发红润的小老头儿笑道:“大齐已经和突厥议和了。”
第442章 周陈之战
“双方约定为兄弟之国,互相永不侵犯,永修结好。”
木杆可汗闻言只是笑着微微摇头:“现如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翁,家国大事,陛下不必对臣一个无关之人言说。”
高肃缓缓点头,起身笑道:“既然如此,那朕也就不打扰了……”
话音未落,只听得屏风后一阵,高肃看了一眼,木杆可汗倒是没有遮掩的意思,竟直接对屏风后之人道:“敏蓉,阿耶行动不便,你代我送陛下出门。”
里面沉默了一阵,之后传来了一阵有些犹豫地柔美声:“是……”
于是高肃缓缓眯眼,便见一端庄美人缓缓自屏风后走出,微微低着头似含羞带怯。
那美人似乎感受到了高肃的视线,因此低着头缓缓的走到了高肃身侧:“陛下,请。”
高肃上下打量着她,许久方才是缓缓点头,跟在了那没人身后出去了。
等到高肃走了以后,敏蓉方才是回到了木杆可汗的身边,而此时的木杆可汗正闭着眼半躺在榻上,许久方才是感慨出声:“齐主,似乎有要纳你为妃的意思。”
敏蓉闻言便是跪伏在地哭泣道:“只愿陪伴阿耶左右,了此残生,再无他念!”
木杆可汗长长的叹息了一声:“你还这么年轻,守着我一个老头子做什么?人也该往前看一看……”
说着便是缓缓睁开眼,用怜惜的眼神看着她:“为族群奉献,原是你的命数。”
“阿耶……”
敏蓉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木杆可汗不是傻子,高肃也不是闲汉,人家肯抽出时间来看你们肯定不是无的放矢的,娶敏蓉,加深和突厥的联系,就是高肃的目的!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娶佗钵可汗的女儿,木杆可汗稍微思索了一下就清楚了,虽然娶佗钵可汗的女儿的确更靠谱,但是显然现如今高肃面临的局势十分紧张,他想要尽快的将这个俱是稳定下来。
因此还很遥远的佗钵可汗的女儿短时间内肯定是做不到了,近在咫尺的敏蓉反而更方便。
尽快的和突厥订下这个盟约,双方真正的永结同心才是对目前面临一堆破烂事儿的高肃最佳的选择。
而就在高肃和突厥人好的蜜里调油的时候,此时南面的战争也已经开启了。
公元567年,立足川蜀之地不足一年的宇文悍然出兵荆襄,要求陈国归还北周之前的属地。
陈昙顼对此的回应是,湘州之军北上,阻断长江,誓死保卫荆襄,要与北周,决一死战!
宇文大怒,命尉迟迥为统军大总管,率周师十万,顺流而下,直取江陵!
据理力争无果的尉迟迥无奈,只得率军出征,然而说是十万周师,这十万人之中真正懂得水战的却只有从川蜀就地征来的三万蜀军。
尉迟迥只得兵分两路,三万蜀军顺流而下袭取江陵,剩下的七万周师则是从陆路攻向湘州,意图围魏救赵。
以周师马快,想必能在湘州军尚未抵达江陵之前,率先攻进湘州,如此便可为那三万蜀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然而尉迟迥的计划很好,却玩玩没料到,这一战却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变数!
奉命自建康前往江陵驻防的萧摩诃和陈军大将侯理在路上便已经商量好了,自吴明彻为周军俘虏之后,萧摩诃虽年轻,却在南陈颇得重用,乃至于这一战出战之前,侯理竟对其如奉圭臬。
“周师定凭其马快,意图袭取湘州,以使我首尾不能相顾,江陵虽无险可守,然我重兵屯扎,短时间内定然无虞,我援军应前往湘州设伏,攻其前锋,我以精锐骑兵北上助江陵,则两边之难自解!”
萧摩诃手下有一支完全不同于陈军骑兵的骑兵,尽皆都是北人操练,所用马匹也都是从北齐俘虏采购,较之北人骑兵不遑多让。
因此听闻萧摩诃主动承担起了进攻任务的侯理大为松了口气:“一切但凭将军吩咐。”
没有了吴明彻这样的宿将制衡,什么都自己说了算的萧摩诃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心中同样是暗暗发誓,这一次一定要打出我陈军的威风!
而后续的发展也果然如同萧摩诃预料的一般,萧摩诃和侯理在湘州正好撞上了来攻打湘州的周师,三方军队围攻之下周师大败,不得不退军整备,同时急忙的向江陵传讯,询问尉迟迥接下来该怎么办。
而此时亲自攻打江陵的尉迟迥尚不知晓此时,刚刚击败了周师的萧摩诃没有片刻停留立刻北上支援江陵。
此时眼看着就要攻入江陵的尉迟迥因此后背受敌,遭到了萧摩诃的突袭,好在在尉迟迥的指挥下很快站稳了脚跟,双方各据长江一边久持不下。
萧摩诃重新占据了江陵城,却也因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尉迟公不愧是为沙场宿将,周国柱石,寻常将领,此时焉有不授首于我的道理!”
萧摩诃看着明明是战败,此时却军纪严正仿佛根本就没有遭受挫折的周军不由得感慨一声:“非名将,不至于此!”
萧摩诃也同样知道,周强陈弱,此时能够略微取得优势不过是自己操作得当罢了,因此不敢托大,急忙的命人前往建康求援。
而此时的尉迟迥同样也在等,在等成都的辎重,同时也在等攻打湘州的周军。
萧摩诃自知打不过尉迟迥,因此当周军赶到之时,萧摩诃十分识趣的只做了略微的抵抗,便是朝着华容的方向逃去。
虽然打下了江陵,然而继续追击的尉迟迥却并不开心,甚至于神色颇为严肃!
因为他已经看出了萧摩诃的意图了……
拉长北周的战线,一道关一道关的卡着周军过去,以空间来换时间,跟北周打持久战!
反正北周的战略目标是整个荆襄,那么我萧摩诃就凭着南陈的主场优势,拼的就是你的补给不到位,拼的就是你北周才刚刚打完一场灭国之战,手下的将士们本身就已经极度厌战的情绪!
尉迟迥清楚,却也无可奈何,他能做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劝宇文收兵,而宇文自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将尉迟迥骂了个狗血淋头,很显然他对尉迟迥的耐心,不多了……
于是无奈的尉迟迥只能是稳扎稳打的选择更稳妥的打法,打下江陵之后,周军在江陵城休整了整整三个月。
期间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辎重,而萧摩诃知道尉迟迥的意图之后则更是频繁不断的用骑兵骚扰周军。
长此以往,思念川蜀之地的周师将士们很快便是士气陷入了极度低迷之中。
无奈的尉迟迥只能再劝宇文收兵,只是这一次他也清楚了宇文是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弃的,于是只能婉转的提出另一个请求……
轮换,由成都再次派遣熟悉水战的蜀军过来逐渐的替换掉周军当中那些不熟悉水战的且已经厌战的将士们。
这得用多长时间!
宇文看着满脑门子的账单直发愁,打一个荆襄之地居然足足打了两年的时间!然而两年的时间你就刚给我打下一个江陵?!
就算是富如川蜀之地,此时也供应不起十万大军在外面征战两年的时间了!
因此成都地方门阀们不少已经开始提出撤军了,这完全是违背了宇文的本愿,而于此,宇文全部怪罪到了尉迟迥的身上!
“好手段,好手段!”
宇文看着堆在他面前的一大堆账单和上书,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提醒他,不能再打下去了,陛下,再打大家就得吃糠咽菜了!
而对此,宇文认为这就是尉迟迥的计谋,就是在外面拖延,花朕的钱,不办事!
不过尉迟迥这话倒是提醒了宇文,你不愿意打,老子换上愿意打的不就行了!
由于尉迟迥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乃至于北周出身的将领们出了杨坚之外此时几乎全部都是和尉迟迥一个观点。
因此这个将领肯定是不能从北周众人当中挑选了……
选来选去,宇文终于凑够了一支“梦天团”……司马消难为大总管,高阿那肱为前锋军大将,穆提婆为左军总管,高纬为右军总管……
是的,高纬不仅没死在乱军之中,甚至还活了下来,甚至还活着比宇文更早赶到成都!
这点让高肃也有些郁闷,本来以为灭了长安就能抓这小子回来了,没想到这小子不知道属什么的,脚底上抹油跑的这么快!
而宇文的荒唐举动显然也是招致了整个北周朝廷的抗议,哪有让被俘虏的敌国君主做行军总管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整个青史上都没有这样的道理吧!
然而宇文却早已下定了决心,你们不打,难道朕还不能找愿意打的了?
可笑的是,原本是高纬臣子的高阿那肱等人,现如今居然成了高纬的顶头上司!
这点让原本没心没肺的高纬都是颇为的羞耻,却也不得不忍受这样的耻辱,他想打,他想打个屁!
在北齐的时候他就不喜欢打仗,现在又把往战场上扔,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然而由不得高纬拒绝,很快他就被风风火火的周师带到了战场上,很快司马消难等人便抵达了江陵卸除了尉迟迥的一切军职,命其即刻赶回长安。
尉迟迥一见这帮人就头疼,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的离开,于是即使是卸除了军职,尉迟迥依然带着自己的亲兵,于大多数周军驻扎在江陵城外。
而司马消难等人名义上看似是夺取了尉迟迥的指挥权,实际上却也只能勉强指挥动三万蜀军。
到位之后的司马消难等人也是没有辜负宇文的厚望,很快便是向着陈军发动了攻势。
听闻周军临阵换将的萧摩诃等人简直是大喜过望,继续诱敌深入的同时,悄悄召集大军,准备给周军来个狠的!
司马消难等人也果然上当,自以为高歌猛进,实际上却早就步入了陈军的包围圈之中。
等到将司马消难等人请君入瓮之后,萧摩诃下令三军齐出,将整个周军包了饺子!
司马消难高阿那肱等人奋死拼杀,方才是逃得性命,然而三万蜀军却是确确实实的全军覆没了,连带着没能逃出来的高纬与穆提婆……
这两个“福星”从北齐一路逃到了成都,却最后终于是没能跑了,死在了这异国他乡的战场之上。
或许惟一能带给宇文些许慰藉的是,还未离开江陵的尉迟迥很快接应到了司马消难等人,并且稳住了江陵防线,然而此时的周军却是再也无能为力一战了。
这场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战争,终究还是画上了最后的句号,周军以付出惨重的代价,夺得了一个完全没有战略必要的江陵城……
即使是再不情愿,此时的宇文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收兵回成都,此时的蜀中,已经再经不起他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