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突骑更是直接不屑的笑道:“那等三姓家奴一般的人物,也敢挡我兵锋?哥哥自顾绞杀那些周军就是了,弟弟我先行一步,将那小皇帝擒于马下!”
萧方等点头称是,他也没有要和高突骑争功的意思,擒龙之功虽然诱人,但是萧方等不是不知轻重的人,他清楚这个功劳只有高突骑可以拿。
只有高突骑和高肃的关系,以及高突骑在怀朔子弟和幽州子弟之间的平衡,才有可能拿了这个功劳之后不引人注目,反倒是如果是自己拿了的话,立刻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自己的位置已经够高了,再得一个擒龙之功……到时候就算是高肃不想对他做什么,最好的一个结果也不过是让自己能留具全尸罢了!
所以萧方等不仅没有要和高突骑争功的意思,心下甚至有些感激高突骑,清楚高突骑是因为自己才夺过这个擒龙之功的。
双方商量定下了,高突骑很快就会击溃司马消难的军队,直接插入利州中军,擒获小皇帝宇文,而萧方等则是大量为高突骑吸引火力,将北周所有残余兵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两人好像都笃定了高突骑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司马消难……不怪高突骑和萧方等看不起司马消难,实在是司马消难本身就的确没什么亮眼的战绩。
他驻守虎牢那几年恰好就是东魏和西魏最和平的那几年,几乎就没怎么用他出过力,之后更是直接带着虎牢跳槽了,而跳槽之后的几场战争也都是打的马马虎虎几乎没有一场是胜利的。
现如今周军崩溃,士气离散,本身宇文能勉强攒起这么多人就已经很不易了,如果宇文有李亨那等气魄和能力,没准儿还真能收拾旧山河,即使是如此,他身边也没有郭子仪和李光弼,或许有,然而他却并不信任尉迟迥,反而去信任颇具赵大风采的杨坚。
即使是他身边没有足够的贤臣良将,倘或是有完颜九妹的能力,倒也能勉强延续北周的国祚,立足川蜀,日后犹未可知。
然而偏偏自大自满,满心的只以为齐军没什么可怕的,非要杀回长安……
那岂有个不大败而归的道理?
次日一早齐军赶赴利州战场之后,司马消难果然率军主动向高突骑发起攻击,高突骑的骑兵一个冲阵,就将司马消难给冲的阵型散乱,士气瞬间崩溃!
其实宇文也不是不清楚司马消难有些不靠谱,然而,还能用谁?
现如今他手底下能称得上野战军的就只有司马消难和远在潼关的王轨,王轨能自保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来利州支援?
然而就算是如此,宇文也没料到司马消难会败的这么快,甚至一点儿反应时间都没留……
仓惶之下的宇文还想殊死反抗,甚至亲自抽出剑来站在车上鼓舞士气,只是早就已经畏惧齐军如虎的败军们又哪是这么好就能稳定的?
眼见着高突骑的军队越来越近,宇文终于慌了,急忙抽调萧方等那边的兵力来阻击高突骑,只是萧方等早有准备,他早就排好了易进难出的阵型,周军在他大阵之中横冲直撞,困的寸步难移,哪儿还有功夫管宇文?
宇文眼睁睁看着高突骑越来越近,到最后甚至能直接看到高突骑的大纛向着自己的龙帐杀来,当然也是慌了,直接躲到了车架下面,四周瞬间乱作一团。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反倒是故意被宇文安排到后军去的尉迟迥率军杀到,很快将宇文从鸾驾下搀扶了起来,宇文犹自惊魂未定,直到看清了是尉迟迥方才是反应过来,紧接着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尉迟迥不由得面色青红变换,而四周的将领们也不由的面色一白……
他们都快忘了,他们现在的皇帝还是个十一二岁,不顶事的小皇帝!
尉迟迥轻声安慰宇文,然后亲自背着他上马,火速命令全军后撤,抛弃利州和高突骑缠杀的中军,转道萧方等部,从外部给周军解围之后,立刻南下成都!
尉迟迥果然不愧是百战名将,在他的主持下原本混乱不堪,每个人都无头苍蝇乱撞的军队瞬间变得井井有条,士兵在将领的指挥下很快投入到了解救萧方等困杀的友军行动中,并且成功撕开萧方等严密的阵型,全军有条不紊的如潮水一般后撤。
萧方等见周军撤退阵容紧密,便知道事不可为了,长叹一声:“非名将不可如此,想来必是位挽狂澜的大人物来了。”
于是萧方等也不追,急忙去和高突骑汇合,以免不测。
而那边尉迟迥则是马不停蹄的带着小皇帝宇文,亲自背着宇文昼夜不停息的狂奔数百里,一直逃到了阆中方才是缓了口气的全军驻扎。
之后马不停蹄的立刻派人前往利州一带构筑防线,务必要将齐军烂在利州一带,凭借汉水天险,在阆中集结重兵,随时以备齐军南下。
安排好了一切的尉迟迥风风火火的跑到了宇文的龙帐内,一进去便单膝跪地对宇文拱手道:“陛下,今南下之势已势在必行,利州防线一带恐有旦夕之危,倘一时不察,为齐军攻破,则只有凭借汉水及蜀中天险,方才能保,否则,社稷危矣!”
宇文早就被吓的没了主意,闻言只能是呆呆的点头表示一切都听从尉迟迥的安排就是了。
于是尉迟迥急忙安排宇文行驾成都的事情,命令成都臣民着手准备欢迎,同时在路上就已经派人立刻联络北周尚未沦陷的各个州府,通知他们宇文已抵达成都,不日称帝,要求他们坚守岗位,等待迎候天兵。
效果立竿见影,果然很多州郡在得到消息之后就立刻派人联络,表示将坚守周土,等候陛下率军杀回。
而利州一带松散溃败的战线在得到宇文生存回到了成都之后也是松了口气,很快便是重新组织镇戍军招兵买马,构筑防线!
第439章 婢生子
高突骑和萧方等见状只能将这个消息回报给高肃,他们的建议都是此时不宜再进攻了。
实际上高肃也是这个意思,他本身是想乘大胜之威直接南下一统,然而宇文已经入川了,那么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灭的了。
与其强行争夺利州,和周军在利州进行毫无意义的拉锯战消耗,不如尽快收缩防线保存实力,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兵。
蜀中天险非一朝一夕可破,只要宇文跨过了汉水,要再抓他回来,的确就难了。
而齐军经过这一次西征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强行南下只会适得其反,饭的一口一口吃,于是高肃便下令撤军。
然而却也不能就这么撤军,同时高肃指挥窦泰和高突骑他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对江陵的西梁发动突袭。
萧岿自然不可能是高肃的对手,而周军现在自顾不暇,哪有功夫管他?于是萧岿在驻守的周军被杀的差不多之后,只能无奈的出城投降。
面对萧岿可就不能那么随便了,因为对方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皇帝。
于是萧方等高突骑和窦泰甚至亲自前往江陵城下迎接萧岿,当然这个身份同时带来的羞辱也是不能那么轻松的就过去的。
很快萧岿被带回了长安,在长安城外高肃亲自来迎接,他光着上身,将自己反手捆绑起来,口中含着一块玉,神情萧索的跪在地上。
高肃亲自上前,伸手将萧岿口中的玉拿了下来,萧岿这方才是瘫软在地,缓缓的低头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
高肃看着眼前抽泣不止的萧岿,心下也只有暗自叹息一声……
苟延残喘许久的大梁,至此彻底灭亡!
萧方等押送萧岿回来之后,窦泰和高突骑却并没有回来,而是继续按照高肃的指示向荆襄之地挺进,意图收复荆襄。
只要能阻断荆襄,便能去除掉蜀中最大的依仗,即使是宇文前往成都成功立国,他也可以从容应对,没有荆襄之地的援助,仅凭川蜀之地不过是瓮中之鳖冢中枯骨。
尉迟迥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失去荆襄之地,那么川蜀就失去一个向外打出去的跳板,到时候将再无争霸复国的凭借。
然而此时他们应对来自利州的威胁尚且不及,哪有功夫还为江陵荆襄分派兵力的实力?
因此北周只能眼睁睁看着高突骑和窦泰继续向荆襄之地进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出乎高肃和尉迟迥意料的是,此时休养生息许久的南陈终于喘过气来了从淮南之战的阴影中恢复了过来。
并且在严密的观察了如今的局势之后,陈顼果断出手,就在齐军正在和荆襄之地的周军互掐的同时出击在背后背刺了周军攻入荆襄。
高突骑和窦泰反应不及,与陈军撞了个正着,齐军征战多时疲惫不堪,再加上猝不及防被两军同时夹击,很快高突骑和窦泰便惨遭痛击,急忙撤军向江陵整备,同时向高肃请命下一步的动向。
高肃虽然恼怒于陈顼趁火打劫,但是也没什么办法,齐军征战多时的确早已失去了战斗力,于是高肃命高突骑和窦泰驻扎江陵严密防备,同时也是在江陵休整等待时机。
同时高肃派使者前往南陈责问,我已经攻占了周国,那么周国之土地,自然是我之土地,周国之臣民自然是我之臣民,阁下不问自取,未免有失风度。
陈顼都吃进肚子里了,当然不会轻易吐出来,即使是南陈内部有不少人反对陈顼继续占领荆襄,但是陈顼依旧是毫不相让的派人回复高肃,责问高肃为什么攻灭周国,举动未免有些过激,令我国惊诧悲哀,阁下应当尽快将周国之地还于周国,我听闻周国的太子宇文已经在成都登基称帝,阁下身为叔伯辈,却如此为难自己的子侄,未免有失大国风度。
就这国书,几乎可以说算是跟高肃跳脸了……
所以还没等发出去,国内便是已经一片反对的声音了,他们当中不管是被齐国收买的还是没有被收买的,都觉得陈顼的举动过激了。
陈国的国力远远不如周国,现如今连周国都被高肃给攻灭了,陈国上下其实大多数人都有几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之感,难免对齐国倍感恐惧和提防。
在他们看来,咱们固守江防,齐国无渡江之兵,那短时间内咱们还能保存自己,现如今不仅不老老实实的眯着,反而主动挑衅人家,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如今周国既灭,那么原本北方之间的内斗恐怕很快就会重新转变为南北之间的斗争,到时候北方铁骑渡江破关,江南之兵该如何自处?
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然而面对这些人的反对,陈顼丝毫没有放在心上,甚至为此大为恼怒:“荆襄之地,本就为我江南所有,为北狄所趁,就成了北狄的不成了?此时勿需再论,朝野再敢有议和者,斩!”
这样一说倒是的确把大家的嘴都给闭上了,然而却也是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陈顼完全是在引火烧身。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高肃在被陈顼贴脸嘲讽一波之后大为恼怒,当即决定立刻离开长安,回到邺城开始着手准备南征事宜。
虽然这次进攻周国北齐的损失也不小,但是得益于这么多年的积累,加上高肃这几年的励精图治,倒是也并不算是伤筋动骨。
更何况此时挟灭周的气势,整个北齐上下欢欣鼓舞,军心民心都处于一个顶峰,正是继续征战的大好时机。
将郑元武等人留下来接收北周的资源之后,高肃便是准备起程回邺城了。
其实高肃并不准备在短时间内发动攻势,甚至于今年以内都没有这个打算,因为虽然灭陈的难度要远远低于灭周,但是毕竟南陈依靠长江天险,而高肃手底下有水师战斗经验的只有幽州兵马,以及侵吞的王琳留下来的旧部,所以跨江作战并不是高肃的强项。
再加上消耗北周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不管是北周留下的资源,还是此时北周境内不臣服的势力都要一一剿灭。
因此短时间内虽然恼怒于陈顼这个曾经的阶下囚居然敢这样对自己说话,但是高肃也只能跟他打打嘴炮。
两人互喷了许久垃圾话,方才是愤愤的在“挥戈建康,立马吴山,擒尔至陛前,自缚谢罪,方消我恨!”“江南虎贲,沿江枕戈,扫榻以迎,尔不至则婢生者也!”的近似于“你过来啊,我过去弄死你!”中结束了对话。
看高肃没有回应了,建康上下一片欢欣鼓舞,自认为是南朝第一次对北朝的君主羞辱到了极致,让高肃知难而退了!
然而比起民间的振奋,朝堂之上则是忧心忡忡,大多数官员都建议立刻开始征兵备战,因为他们在邺城的探报回应消息,高肃看到陈顼的回应之后银牙欲碎,竟以至于呕血大怒!
如果说之前抢夺荆襄之地只是为了利益之争,高肃还保持几分风度的话,现在高肃则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从个人情感上要弄死陈顼了!乃至整个南陈了!
自高肃登基以后,江南地区对高肃的风评也迅速从“美高郎”“四郎义救千金公主”的佳谈转变为了“残暴不仁的暴君”“小婢所生的奴隶”……
江南百姓是崇拜高肃甚至于迷恋高肃的,因为高肃曾经救过溧阳公主萧妙,并且二人最后还结为夫妻,两人郎才女貌,又历经奇险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高肃和萧妙的长相符合大众审美观不说,高肃挽救了江南人的脸面,让他们的公主没有嫁给侯景这个残暴的猴子,再加上北朝俊朗王子拯救南朝尊贵公主的戏码,很容易进行艺术加工,所以江南之地对高肃颇为崇拜褒赞。
这桩美谈在江南之地经久不衰,然而这却并不是江南士族们愿意看到的。
他们又奈何不了高肃,因此只能蔑视高肃,从陈顼到世家大族的各个士族子弟,都对高肃十分不屑,将之称为“婢生子”。
甚至还像模像样的编撰说是高肃发迹登基之后为了遮丑,才生拉硬拽的扯上了荥阳郑氏的大旗,把自己的母族硬按到了荥阳郑氏的身上,实际上高肃的生母就是个人尽可夫卑贱低劣的妓女!
是高澄当年巡游途中喝醉了一时兴起留下的孽种,根本就没想到真的怀上了,而那个妓女本身就是个名妓,接待高澄之前之后日日夜夜也没停的盘桓在别的男人榻上,乃至于高澄自己都不确认高肃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种!
而高肃为了遮盖这桩丑事,所以才硬说自己的生母是郑令仪,实际上他不过是个卑劣的妓女所生的!是不是高家人都两说呢!不然怎么解释高肃十几岁以前的人生完全空白,他的所有兄弟都封王了,比他岁数都小的高延宗甚至封王都比他早?
就是因为他卑贱的出身,所以高家人嫌丑,才遮遮掩掩的不敢让他出来见人!
原来这些话也就私底下说说喝个酒吹个牛的泄泄愤,就算是高肃听说了这些风闻也顶多是不屑一哂,然而这一次不一样了……
因为陈顼直接在国书上堂而皇之的称呼高肃为“婢生子”了!
谁能想得到两国国书交流,陈顼居然能这么不体面的如此直接的羞辱高肃?
高肃大为恼火,甚至为此生了两天病,却也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给陈国发过任何讯息了,陈国这便是歌舞升平,酒照喝舞照跳,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到底有多严重……
事实上已经又敏锐的大臣感知到不对劲了,高肃不回信显然不是怕了,而是放弃通过言语的手段和陈国打嘴炮或是泄愤了……他选择用武力!割下陈顼的舌头!
陈顼其实也知道,高肃并不是怕了,而是不准备跟自己废话了,只是既然选择了硬刚陈顼就完全没在怕的……
陈顼也清楚南陈现在并不是北齐的对手,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积攒力量提振士气乃至于将大批量的训练出野战部队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但是这并没有难倒陈顼,他甚至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他清楚,至少一年时间内,高肃要忙着小话北周剩下的资源,还要重新安排稳定北周的政治格局,所以短时间内高肃不可能出兵。
那么自己要做的就是在这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提升陈军的战斗力,并且大肆扩张地盘,掳掠资源,以应对接下来的南北对抗。
陈顼也不是傻瓜,他只是将日后迟早出现的问题提前给推到台面上罢了,在北齐攻灭北周之后,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北齐和南陈之前的虚假和平早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齐主高肃乃虎狼之军也,麾下怀朔子弟尽如恶狼猛虎,早有南下侵吞的野心,现如今最大的阻碍周国也已经消失了,那么南下一统,难道不是脱手可得?
就算是陈顼设身处地的和高肃互换一下位置,他也会这样做的!
所以与其幻想能够和高肃和谐共处,苟延残喘的靠着高肃的准备期享受片刻的安宁,还不如将这份虚伪尽快撕碎,彼此之间都清楚明白一点,彼此迟早都是要杀了对方!
陈顼对高肃不仅仅是国家利益冲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陈顼是法子内心深处的恨高肃,恨不得立马宰了高肃!
高肃当年将他戏耍于手掌之中,自己苟活于其脚下卑微讨好,方才能忍耻包羞的回到南陈,高肃之于他,恍如昔日的夫差之于勾践,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别说是他完全不抱希望能够依靠外交和北齐保持良好关系,就算是能,陈顼也不愿意再摇尾乞怜了!
而打仗需要钱,更需要精兵,就在这个时候,只有这么短的时间,陈顼从哪里快速的积累足够的财富和兵力呢……
第440章 帝王之术
林邑!
这个国家全部由蛮夷的占族人组成,这些人当初为大汉征服带去了文明,却在东汉末年杀死了汉臣宣布独立建国自称林邑国。
自东汉至今中原王朝始终战火纷飞,谁也没工夫答理这么一个玩部落战争的单机玩家。
然而就在魏晋南北朝接近尾声,黑暗的后三国时代即将被煌煌一统撕破的时候,林邑国也已经完成了猥琐发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