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31节

  宇文邕实际上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倒也说不上不喜欢,实际上多半是宇文家乃至这个时候大多数豪杰的惯有的毛病,望子成龙。

  奈何老子英雄儿好汉终究是少数,这个时代大多数情况还是老子英雄儿狗熊的,这也是为什么宇文泰当初看到高澄和高洋的能力之后会感慨了,因为他是真的觉得自己瞩目的继承人宇文毓是个废物……

  看到斗了一辈子的老对手的继承人这么争气,他心里实际上都崩溃欲死了!

  好在命运弄人,他终究还是有争气的儿子的,而宇文邕也果然没有辜负宇文泰当初的喜爱,将大周带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是这一切,直到今日恐怕就要……

  宇文邕心下一阵悲叹,上天待我何其薄也!为何就不能,不能再给我一点时间呢!

  宇文无能,宇文邕不止一次的亲口说过要废了宇文,然而他其他的儿子实在是太小了,再加上宇文邕真的很宠爱李娥姿,而他也并不是真的说气话就真这么做的人。

  只是感慨自己还没有时间教宇文更多,恐怕大周江山就已经灰飞烟灭,而自己恐怕也将身死道消了。

  将这些复杂的情绪压在心底,宇文邕让宇文出去等着,之后方才是对低着头的尉迟迥道:“事若不可为,奈何?”

  尉迟迥嘴唇微动,殿内沉默了许久,压抑的气氛弥漫在君臣之间。

  “事若不可为,公当拥太子入蜀,安定川蜀百姓,北取荆襄,西进南陈,则为图天下之良计,复大周之上策也!”

  宇文邕知道尉迟迥不敢说,于是他直接将话给挑明了!

  果然尉迟迥含泪的跪在地上:“若如此,臣肝脑涂地,又有何妨!”

  尉迟迥是真的感动了,因为宇文邕这话就差没明说,若是长安被攻破,大周灭亡的话,你就挟天子以令诸侯,去川蜀立国!

  要知道,川蜀那可一直是尉迟迥的自留地,那可是尉迟迥经营多年的地盘,尉迟迥真的拥宇文去了川蜀,那宇文可就是翻过来覆过去,全都是凭尉迟迥一人的心思了!

  权臣!

  如曹操,如司马懿,如高欢,如宇文泰一样的,权臣!

  尉迟迥如何能不为宇文邕的这种信任而感动?故而此时当真是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然!

  然而人是会变的,尉迟迥此时的感动,在真正的一人之下之后,又会被权力腐蚀多久呢?

  宇文邕心里清楚,但是这也只是现如今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放眼望去,整个朝廷里能信得过也就只有尉迟迥这一个人了,他在川蜀的势力也能迅速帮助宇文立稳脚跟,到时候再造大周也就更轻松一点。

  事到如今,保住大周的国祚才是最重要的!

  他已经顾不上许多了!

  安抚了尉迟迥两句之后,宇文邕便命人将李娥姿给叫来,李娥姿知道宇文邕这已经是在安排身后之事了,未免伏在他身上大哭。

  宇文邕当然也舍不得她,只是却也只能是轻轻抚着她的脸,满眼爱意不舍:“之后,就要靠你一个人走下去了……”

  李娥姿哭着摇头,双眼之中闪烁着哀伤和决绝:“君若不离,妾绝不弃,生当同衾,死亦同穴而已!”

  宇文邕听出来了李娥姿的死意,于是双手捧着她的脸:“你不能死!为了太子,为了大周的江山,你要好好活着!”

  李娥姿紧紧的抓着宇文邕的手:“可是陛下既已不在,臣妾又有何生意?”

  “就当是为了朕!”

  宇文邕含泪的抓着她的手:“就当是为了朕,为了咱们的孩子的江山,你也不能死,你要好好儿活着,长安,多半守不住的,你们去了川蜀,太子还小,他根本没这个能力掌握朝政,平衡势力,更不可能立足川蜀。”

  “尉迟迥会帮助你们,但朕害怕,太子迟早会成为他的掌中之物,所以朕需要你,为了大周,为了宇文氏,制衡尉迟迥!只有你这个太后做得到!”

  听到太后两个字李娥姿又是失声痛哭,而宇文邕则是沉声道:“答应朕!”

  李娥姿这才是哭着点头,宇文邕长叹一声:“是朕负了你,让你受苦了……只是,你应当为大局着想,就算是朕死了,你也要善待敏蓉,大周日后光复的关键,还在她身上,朕死之后,按照他们突厥的法子办。”

  李娥姿知道宇文邕并不是贪恋敏蓉美色,毕竟面都没见几回,甚至都还没圆房,宇文邕没善心爆棚到这个地步!

  宇文邕是真真正正的为北周的未来着想,日后打回长安还需要突厥助力,敏蓉,就是联系突厥的最好方式!

  按照突厥的习俗,父死之后,他的所有财产包括妻子女人,都要归儿子所有……

  当初的柔然公主就是因为高欢死了以后为了维持北齐和柔然的关系,又改嫁给了高澄,最后郁郁而终了。

  历史的滚滚巨轮碾过没有人可以幸免,即使是一个弱女子也无法得到一丁点儿的怜悯……

  安排好了身后事之后,宇文邕也得到了王轨的请示,宇文邕知道王轨的心思,他害怕会被长安方面抛弃成为吸引火力的节点。

  然而宇文邕却不能调回王轨,不仅仅是为长安吸引火力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宇文邕不得不考虑长安被攻破之后尉迟迥携宇文南下川蜀的事宜。

  到时候需要有人在背后给予他们策应和支持,而王轨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因此宇文邕给了王轨一封密信,要求他竭尽所能的守卫潼关,就算是长安最后被攻破了,他也要驻守潼关不能回防,只要他能一直驻守潼关,即使是事不可为,他也绝不怪罪于他。

  王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脸上阴晴不定,最后也只能是长叹一声,遵从了宇文邕的意愿。

  从宇文邕的只言片语中王轨也能大概的猜到宇文邕的战略,长安绝对是守不住的,所以他的任务就是为太子的转移提供足够的时间支持。

  宇文邕的意思是,只要他能够为宇文的转移提供时间,那么就算是最后长安被攻破了,大周灭亡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随时可以投降北齐,宇文邕不会怪罪他的背叛。

  王轨效忠大周一生,并无变节的意思,不然也不会心急火燎的询问宇文邕自己该不该回防长安。

  然而君主都已经这样说了,王轨就算是不为自己考虑,转头看一看这帮跟自己从北打到南又从南马不停蹄的杀回北的将士们,他们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

  齐军在经过两日的休整之后,高肃再次重振旗鼓,命齐军各军将领分成五路齐出,攻占长安四周郡县以此对长安形成最后的合围。

  在齐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长安周围郡县无不是望风而逃,抑或早早投降,高肃早向北周境内发放安民书与招降书,大军所到之处,投降则免兵戈,与官民无犯。

  此时沙苑之战之后,周祚一眼望得到头,除了长安那些正儿八经的武川集团之外,外面这帮人哪有几个身处乱世之中特别忠诚的?

  除了少部分硬骨头之外,几乎全都是望风而降,前线捷报频传,齐军上下都是欢欣鼓舞。

  除了一个人……

  高延宗自从上次那近乎于仇杀一般的报复宇文氏的行为之后,便被高肃严禁外出带军了,整日里困在高肃周围,名曰护卫龙帐,实际上就是高肃亲自监督他,不许他私自带兵出战了。

  这让高延宗哪儿受的了?眼看着灭周的最后关节了,自己却不能参与,只能瞪着眼睛坐在这儿眼睁睁看着人家在前线杀的爽!

  因此高延宗愁闷的整日饮酒,高肃听说以后怕他有什么心里障碍,便命陈季璩亲自前来看望劝说。

  见到陈季璩之后高延宗便是大发牢骚,拉着陈季璩落座饮酒,灌的面红耳赤之后,便是醉眼朦胧的看着陈季璩:“我作战不够勇猛吗?”

  陈季璩闻言急忙笑道:“殿下之神勇,古今罕闻,非羽布,无出其右。”

  高延宗继续道:“那么就是我麾下将士作战不够勇猛了?”

  陈季璩知道高延宗的意思,便是继续笑着道:“殿下之士,悍勇非常,能与乱军之中自在穿梭,非陛下之军士,无以堪比。”

  高延宗闻言便是拍案大怒道:“既然如此,缘何陛下不准我带兵作战?而竟将大事悉托外人?莫非血脉兄弟,竟不如外人吗!”

  陈季璩早就知道高延宗会如此说了,因此笑了笑对高延宗道:“正是因为殿下是陛下的血亲兄弟,所以陛下才会收拢殿下在身边。”

  “殿下好好儿想想,自陛下入周以来,始终严苛要求军队行进严谨于百姓秋毫无犯,而殿下那一日杀戮过剩,早就违背了陛下的本意,倘或是我军其他将领,陛下难道没有怪罪吗?”

  高延宗沉默不语,陈季璩正色看向高延宗道:“殿下亦为高氏子弟,应当知道高氏的大愿,我大齐所为者并非剪灭周室,而是为了一统四海,光复九州!殿下一味杀戮,岂非让我大齐,自绝于天下!”

第431章 叛乱

  高延宗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本身也只是气不过自己现在不能出战,陈季璩如此一提醒,高延宗也就反应了过来是自己做的太过份了。

  因此高延宗虽然心下依旧有些不服气,面上却是起身对陈季璩躬身:“幸得先生教诲,不然,误入歧途也!”

  陈季璩也知道高延宗多少还是有些不满的,然而他最多也就只能做到如此了,能让高延宗消停的撑到北周灭亡也就算是完事儿了,总归是不能坏了高肃的大事就是了。

  高延宗也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只是心下未免也还是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如此脾性爆裂的行事,恐怕此次灭周自己再也不能参战了,未免遗憾。

  然而高延宗也不愿意和高肃因此有什么分歧争端,因此实则也是借陈季璩之口,向高肃表达自己已老实的态度。

  高肃知道之后也是果然松了口气,只要接下来高延宗能老老实实的就好了,不然他若是再做出什么,即使是自己再不愿意,也只能做出表态,最起码一个将他遣送回大齐闭门思过是逃不过去了。

  不过好在高延宗最终也还是没让自己难过,高肃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是加紧催促前线尽快向前推进。

  然而月末有余,传来一则消息,反倒是叫高肃放缓了进攻的脚步……

  长安,发生叛乱了!

  高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真是欣喜若狂,这一战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助我,除了沙苑一战因为那诡异的猛火油损失有些惨重之外,北周内部矛盾重重,竟是让自己得到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

  实际上本身北周内部就并非铁桶一片,高肃的进攻则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激化。

  所以高肃清楚,就算是这次进攻北周失败,自己也可以再安心等个十几年,宇文邕一死,等到他的儿子宇文上位,北周的矛盾同样是回迅速爆发出来,到时候就又是北齐的一个机会!

  只是人生又有几个十年?高肃等不起也不敢等,生在这乱世之中,即使是高肃也不敢笃定自己明天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他真的不敢等!

  然而这一次叛乱的对象,是连高肃都没想到的……

  “开门!本王已经有言在先,如今国家倾颓陛下不思朝政,江山将倾覆!分明是小人作祟!故而本王只诛首恶!其余一概不论!本王要立刻接管朝政,以免祖宗江山,葬送在了宇文邕手中!尔等区区一个城门将,休要为此葬送了性命!”

  宇文直站在城门下大声的斥责着皇城上的士兵,而士兵们闻言果然有些犹豫了起来,直到一个将领急匆匆的上了城墙。

  “将军,卫王宇文直,勾结数千士兵,于城下叫阵,声称要接管朝政,还……直呼陛下名讳。”

  尉迟运面色阴沉的上前几步,看着城下嚣张的青年,也不由得有些犹豫了起来:“你们固守城墙,我去请陛下旨意!”

  宇文直本是要由芳林门率军杀入长安城之后,直接从玄武门杀进内宫,擒获宇文邕掌控朝政。

  此玄武门非彼玄武门,那个玄武门是隋朝将北周的大兴宫重建为太极宫之后,于侧面开的两个门,其中一个叫做玄武门,当初那件震慑寰宇的事情,就发生在那个后建的玄武门下。

  而此时这个玄武门,还只是北周内宫靠近后宫与皇帝住所的第一道门户。

  宇文直率军杀到,未料此时城墙上的乃是吴国公尉迟纲之子尉迟运,尉迟纲,就是尉迟迥的弟弟。

  尉迟迥本身就提防着此时长安城内发生什么不忍言之事,故而特地调遣侄儿亲自把手宫城,叮嘱侄儿尉迟运谨慎小心的提防。

  尉迟运靠着这层关系,自然是清楚的意识到了皇帝宇文邕的身体状况恐怕不容乐观,他能想得到,朝中自然不会少人会想得到。

  因此这几日尉迟运都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只是没想到今日,竟还真的让他撞上了!

  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尉迟运在发现情况不对的第一时间就命令九门戒严,立刻关闭城门据守,宇文直找了一圈愣是不得寸入!

  于是无奈之下只能是重回玄武门下叫阵,毕竟不管事情怎么样,终究都是他们宇文家自己家的家事,外人没必要掺和。

  只是他太低估了尉迟家对宇文家的忠诚,乃至于对皇帝宇文邕的忠诚了,任是他如何劝说最后撕破脸进攻,都没能让尉迟运打开城门。

  只是尉迟运同样也不敢太过抵抗,生怕伤了宇文直。

  说实话,宇文直叛乱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跟高肃一样惊讶。

  因为宇文直,乃是宇文邕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宇文邕对他十分宠爱,甚至于是兄弟二人当初一起做下了在太后宫中诛杀宇文护的壮举,甚至是宇文直亲自上前以乱刀将宇文护给砍死的!

  自那以后兄弟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宇文邕对其十分信重,不然也不会当初让他自己独领一军南下去攻扬州……

  只是外人所不知道的,兄弟二人的裂痕也恰恰是那一战造成的!

  宇文直损兵折将的跑回了长安,被宇文邕一顿臭骂,宇文邕本身和高肃的性格完全相反,是个性烈如火的脾气,更何况人本身在亲近的人面前就更容易发脾气。

  所以宇文邕也没惯着他,将他一顿好骂,之后更是不许他再领军了,虽然是宇文邕处于对他安全的考虑,意识到了他并不是带兵的料子。

  然而看在宇文直的眼里事情可就不是这样的了……

  当然这并不完全是能逼的宇文直下定决心在这样一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发动叛乱的理由。

  同样让宇文直十分不满的还有宇文邕对宇文宪的宠爱程度,在宇文邕看来,宇文宪的血脉远没有宇文邕和自己近,宇文宪也不是没有打过败仗,凭什么宇文邕对他的态度就是鼓励,之后给他派去更多的兵马和支持。

  到了自己这里,仅仅只是一战,宇文邕就把自己骂的狗血淋头,还一丁点儿的机会都不愿意再给自己了?

  到底自己是他的亲弟弟,还是宇文宪是!

  不满之下的宇文直也尝试过别的办法挽回哥哥的心,比如当面说宇文宪的坏话……

  然而每一次宇文邕都是毫不留情的驳斥他,同时将他训斥一顿,让他老实安生一些。

  这就更让宇文直觉得宇文邕宠爱宇文宪这个异母弟弟胜过于宠自己这个亲弟弟!

首节上一节331/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