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车应下了,于是高肃便是急忙的起身去招呼人设宴要款待高润母子自是不提。
“大军回朝了!韩使君回朝了!”
蔓延数里的大军缓缓的向着城池内走去,而就在大军的最前沿,一个“短发”男子正骑在马上,坚毅的眼神中闪烁着几分柔情………
“使君,大军还是留在城外吧?这样招摇,会不会………”
那韩使君闻言只是摆摆手:“陛下既然要检阅,那咱们就进城接受检阅,就这么简单,多的不必再说。”
那将领闻言,也只能是应了一声,随后缓缓退到了韩使君身后,而那韩使君在提到陛下的时候,也是不由得眼中柔情更胜!
韩子高!
当初名叫韩蛮子的美女,现如今谁又能料到竟会变成此时这个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年轻将军?
岁月虽然让韩子高变得身材更为欣长,也改变了他的几分样貌,却并未动摇他半分美貌。
此时的他只留着到耳的短发,显得更为干练,而细长的天鹅颈上则是缠着一层层绷带外面罩着纱巾。
虽然穿着甲胄,却依旧如同一个美女一样,甚至连短发看起来都有几分柔美,一双桃花眼更是顾盼含情。
韩子高投了陈之后,就一直在陈府中侍奉,因为以此偶然的机会,陈不在军中,而军中遭遇战事,群将都跑了,只有韩子高留了下来招揽士兵,散尽家财。
士兵们仰慕亲近他,于是便为他留了下来奋战,也因为如此,才为陈挽回了损失。
之后陈便是看出了韩子高的军事才能,便是以大任委托,有时候陈不在军中之时,韩子高就是陈的代言人。
正因为如此,陈越发的看中韩子高,不再以以色侍人的玩物看待他,相反越发的倚重“宠爱”。
在陈霸先去世之后,韩子高为陈的登基更是出了大力,因此在陈登基之后,便是册封韩子高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
这一次韩子高正是率军平叛回来,这一战胜的十分危急,就连韩子高本人都是被削掉了半个发髻变成了现在短发的形象,甚至于连脖颈都被利剑划伤,可以说是命悬一线。
因此陈十分感动。
第300章 反了!
他直接命韩子高率军进城,自己要检阅韩子高的大军,给与他们无上的荣光!
满朝文武几乎都看出来了,此时的韩子高可谓是荣宠至极!
又因为大家都心下了然陈和韩子高之间的关系,两人未发迹之前,夜夜帐中之事,未必没有耳闻者,故而最近也是有不少的谣传。
说是陈准备废掉皇后沈妙容,改立韩子高为皇后………
甚至传的有鼻子有眼的,有说曾亲耳在两人帐外听到陈说:“人言吾有帝王相,审尔,当册汝为后,但恐同姓致嫌耳。”
然后韩子高叩头说:“古有女主,当亦有男后!明公果垂异恩,奴亦何辞作吴孟子耶!”
吴孟子,就是鲁昭公的妻子,是吴国公室的女儿,吴国和鲁国都是周国的封国,是周氏姬姓,算是同族同宗,古人讲究同族同姓不婚,故而春秋战国列国都是和异姓封国的结亲,吴国和鲁国是不能结亲的。
然而鲁昭公为了拉拢吴国,却还是决定娶她,并且为她改名吴孟子来掩人耳目,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还批判过“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你娶同姓的女子,你要是知礼,天下还有谁不知礼的!
而这里陈说怕人笑话是“同姓”实则指的是同性………
毕竟一个姓陈一个姓韩,算什么同姓?
而韩子高的意思则很简单了,你不怕别人笑话,我又怎么会怕做吴孟子呢!
传的栩栩如生的,甚至颇为的不少人都信了,连沈妙容都有所耳闻………
这帮人也不想想,陈再怎么胡来,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立一个男皇后吧………
不过陈重韩子高甚至于比沈妙容还亲倒的确是真的,比如现在,看到韩子高如今的模样,陈居然心疼的直接快步下了阶梯。
韩子高还未及跪拜,便是被陈一把拉住,随后伸出手缓缓的抚摸韩子高的头发,最后手都有些颤抖的抚摸着韩子高的颈部:“疼吗?”
韩子高眼中柔情似水:“为君王流血受伤,并不感觉疼痛,就算是疼的,心里也高兴。”
陈闻言,眼中写满了心疼,甚至于动情的抚摸韩子高的脸颊,而韩子高也乖巧如猫的轻轻蹭着陈的大手………
一旁的内侍把头埋得更深了几分………
随后陈便是笑了起来,伸手拉住韩子高的手,两人一起缓缓走上阶梯,向着内宫走去。
“这一次你出征劳苦功高,想要什么封赏?”
韩子高闻言只是低着头:“陛下对臣的封赏已经足够高了,臣只想………只想能长久的陪伴君王,就心满意足了,其余的别无所求。”
陈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对韩子高长叹一声道:“虽如此,只是………唉,罢了!”
韩子高见陈欲言又止,便是急忙的对陈道:“臣为君王天下之事,劳心竭力也是甘心的,陛下又有什么对臣隐瞒的呢?”
陈闻言犹豫了一下方才回道:“其实也未必是什么大事。”
随后陈方才是对韩子高说起了最近的忧虑,虽然这一次韩子高南下平叛几乎算是将整个陈朝都稳定了下来。
加上陈这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大陈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眼看着便是要开一片盛世了!
然而陈却始终怀揣着忧虑,因为他清楚,大陈从始至终面临的威胁都不是内部,内部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而陈朝真正的威胁,来自北方。
齐国这些年来始终都没有放弃过要从大陈身上撕下一块肉来,更何况高洋之前趁着南梁内乱直接将国土推到了长江边上!
现在陈国和齐国,仅仅一江之隔!再无战略纵深可言!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还能迁到哪里去呢?如今连建康都无险可守了,再往下不过是一马平川,反倒是不如钉在建康殊死一搏。
而高演执政期间,还将一直励志打过长江光复南梁的王琳派来了寿阳,现如今的王琳整日里磨刀霍霍,已经不止一次的向上建议过出兵南陈了!
所以陈现在每天连觉都睡不踏实,生怕明天就得到王琳南下的消息。
因此朝野之间如今也在议论是战是和的问题,直到今天,陈方才是下定决心………
“朕准备派人往邺城送国书,议和吧!”
韩子高闻言却是没有丝毫诧异的点点头,陈便是有些奇怪的转头看向韩子高:“你似乎并不意外。”
韩子高丝毫没有避讳的对陈道:“因为臣了解陛下,陛下如果真的下决心要打的话,就绝对不会拖延,陛下既然拖延至今都没有决定北伐,那么多半是不想打了。”
陈笑着点头:“现在还不是时候,齐国的国力不是我们能比的,现在北伐,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更何况………”
陈长叹了口气:“大陈打的仗未免也太多了,或许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韩子高躬身道:“只要是陛下的决定,臣都无条件的支持您。”
陈闻言笑了起来,便是又牵起韩子高的手,缓缓的向着内宫走去………
高湛在得到了陈国的求和文书之后也十分高兴,他也没什么雄心大志要攻打陈国,所以当机立断的便是同意了下来。
只是苦了此时在寿阳已经驻守了一年的王琳,甚至连北周和北齐打起来了都没去凑热闹,一心的暴兵准备南下。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王琳急火攻心,当下便是准备挥师南下,好在当初高演派遣了卢潜来看住王琳,卢潜极力反对王琳南下。
王琳因此和卢潜大吵了一架,也因为如此,寿阳方面彻底分裂了成了卢潜和王琳两派,双方互不相让,彼此闹得很是难看。
还没南下,自己人先打起来了,那还怎么南下?
于是这件事就此被彻底的搁浅了下来,恰逢此时南梁后主萧庄病逝,而北齐自然是不可能扶持新的梁国皇帝了。
王琳无内俱焚,失去了君主,失去了国土,现如今南下无望,一日王琳回家,见门口的水池内突然云雾翻腾,而就在王琳好奇的上前之时,便见一条血龙自池中高高跃起,随后又猛然坠下。
王琳呆愣当场,随后那血龙自口中呕出满地的血蛆,便是消失不见。
王琳回家之后大哭,从此以后便是消沉饮酒,再不提南下之事。
就算是没有陈朝的示好,其实高湛现在也根本没工夫搭理王琳那点儿破事儿。
原本以为把高归彦赶去冀州就完事儿了,然而和士开最近屡屡的制造北面的恐慌,说是突厥将要来袭。
高湛忧虑之下,便是命段韶自并州调遣兵马,这不调不要紧,一调可吓坏了一个人!
高肃情知高湛不敢动自己,所以面对高湛的调兵谴将无动于衷,而同在北面,甚至在高肃前面的高归彦却是吓坏了!
他以为高湛这是把自己赶到冀州犹不放过自己,这是要弄死自己啊!
于是本就日日处于忧虑之中的高归彦只觉得草木皆兵,当下便是暗中秘密命人铸造兵甲筹措军马。
高湛尚不自知,在得到段韶回报并未有突厥人进攻的迹象之后,高湛依旧放心不下,便是准备起驾前往晋阳。
高湛这一走,时刻关注着邺城方面消息的高归彦便是来劲了!
原本只是暗中有这个心思,现在高湛主动送上机会了,成,就还是那个位极人臣的平秦王!不成,一辈子都被丢在冀州这个穷乡僻壤,甚至很有可能被高湛派人来除掉!
犹豫再三的高归彦,便是悄悄的离开了冀州,私自前往邺城到冀州的道路上秘密建造驿站。
冀州并不是如同幽州一样铁桶一片,所以这个消息很快便是被其余的刺史侦察到了。
你高归彦趁着高湛去晋阳秘密建造驿站?你准备干什么?
于是刺史们纷纷上报了这一消息,听说了这个消息的高湛大为震惊!
高湛急忙的便是派人前去查看并且责问高归彦,然而已经如惊弓之鸟的高归彦在提前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是已经准备起兵,等使者一到,便杀了他祭天造反!
然而诚如之前所说,冀州不是铁桶一片,甚至连高归彦麾下,都不是铁桶一片………
还没准备起兵呢,高归彦麾下的郎中令吕思礼便是提前一步跳反了,火速秘密进京禀报高湛,高归彦已经反了!
高湛大为惊怒,急忙的便是调遣段韶调兵遣将,大军即刻挥向冀州平叛!
不得不说,至少在识人这方面高洋确实牛逼………
高洋至少在识人这方面或许真的多多少少继承了高欢的优点。
高洋说高演一定会篡位,求高演饶过高殷,所以高演真的篡位了,而高殷也果然没活着。
而高洋看不起祖,只要见到祖就骂他是贼,祖果然成为了现如今的这个搬弄是非的国贼。
高洋想弄死王,他觉得王有王佐之才,而王果然几乎是一手辅佐高演登基。
第301章 平叛
高洋说高睿是大将之才日后多为倚重,高睿现在成了宗室之中除了高肃之外,高湛最为倚重的大将。
而高洋对高归彦的态度,则是在他当初也有所表现,他当初虽然重用高归彦,却总说高归彦一定会谋反。
有一次他曾到武库中挑选兵器赏赐大臣,将两片石角赏赐给高归彦,众人都有些奇怪,高归彦也觉得石角这东西有什么用?
高洋便是脸色淡然的对他道:“你以后帮高演做事时不会谋反,但在帮高湛做事的时候却一定会谋反,谋反的时候,就用这两片石角去吓唬人!”
吓的高归彦跪地不断磕头求饶,而高洋却是并未对他做甚么,反而依旧重用他。
高归彦的像貌异于常人,他额骨有三道隆起,以至于戴头冠也戴不稳。
有一次高洋喝多了,便是用马鞭抽打他的额头,打得他血流满面,骂道:“你以后造反,这种额骨也可以吓人啊!”
现在,高归彦真的反了………
高湛并没有如同高肃一样对高归彦的叛乱十分轻视,甚至不如段韶和斛律光那样持重淡然。
高湛心急火燎的便是派遣斛律光立刻前往平叛,并且命段韶随时准备接应斛律光。
弄得段韶和斛律光都是有些无奈,不过是冀州谋反,更何况高归彦还真不至于对冀州做到如臂使指,真不至于慌张到这个地步。
因此斛律光出兵之前便是先劝过高湛,或许应当先行以安抚为主,攻伐为辅。
高孝瑜等人也都赞同这个观点,并且高孝瑜保荐自己手下的一个官员都官尚书封子绘,因为他是冀州人,家族在冀州颇有声明,父亲和祖父都是冀州刺史,所以高孝瑜保荐他前往冀州招降。
高湛急忙的便是答应了下来,封子绘身为冀州人当然也不愿意看到冀州沦为战场,于是急忙的便是前往冀州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