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些部落的首领在得到了高肃允诺的塞罕坝的丰美草场,北齐的爵位,以及真金白银的许诺之下,立马将对可汗的忠诚毫无保留的转变成了对尊贵无比的齐国兰陵郡王殿下的忠诚了。
与此同时高肃也是将自己的军队给打散成小分队,北上给突厥人好好儿的玩了一场什么叫做游击战的撒豆成兵………
高肃的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疯狂膨胀的暴兵之后,连高肃自己都觉得有些过份了,粗略估计他区区一个幽州境内居然已经聚集了将近十万兵马,其中甚至一半是轻骑兵重骑兵!
等到战时还能再暴兵!到时候这个人数翻一番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幽州行台道是重要的军事重镇,然而聚集这么多兵马还是有些惹人瞩目了。
所以高肃短时间内不准备再暴兵了,十万的常备军,让他如今逐渐富庶发达的商业也有些吃不消。
在大量涌入幽州的文士们的帮助下,幽州现如今的文化教育商业农业各个方面的内政也得以大幅度的上涨扩散。
果然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虽然还缺一个总管幽州内政的人才,但是高肃现在也并不着急了,没有战事的情况下高肃勉强也能应付的过来。
现在再将这些士兵丢出去玩以战养战,虽然会折损相当一部分士兵,但是活下来的回来绝对是高肃手下最精锐的嫡系部队。
这种百战老兵寻常的州府没个几年都出不来,但是高肃短时间内就能得到这么多,有时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然而高肃不心疼,木杆可汗可心疼坏了………
高肃士兵不间断的骚扰攻击,以及内部不断地叛乱让木杆可汗自顾不暇,他哪儿还分的出手来跟宇文护双排?
于是木杆可汗派人跟宇文护解释了一下,你现在就算是真的聚集了二十万大军,我也实在是分不出人手来帮你了。
宇文护闻言十分的懊恼,本身他这号称二十万大军就是纯吹牛逼的,实则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就能凑出来十七万大军,真的凑二十万那北周可就真的别过日子了………
宇文护此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转移此时北周朝廷内部的矛盾和视线,若是能趁机拿下河南之地壮一下自己的声威最好,不能也最起码要取得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若是能得到突厥的帮助自然是胜算能大一些,只是现在突厥人没办法出兵了,宇文护的一些布置又要因为这个变故发生变化。
本来就因为一些事情已经拖延了很长时间了,刚刚从韦孝宽那里得到消息,说北齐居然又要换皇帝,似乎是内部政权十分不稳定的样子。
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本来宇文护还准备利用这一点来个趁火打劫呢,结果现在看来没几个月的时间又用不着出兵了!
十几万大军聚集在长安每日的人吃马拉那不知道是多少金银淌水一样往外流,宇文护怎么可能不焦头烂额?
只是如今却也只能是按捺住了,短时间内宇文护需要尽快的完成没有突厥人帮助下的战术布置,只能等到大概十月份左右,黄河开始结冰了,再趁机突袭北齐!
此时的高演也清楚现在的局势未必就多安定,如果内部要发生政变的话还是要尽快。
因此高演并没有给娄昭君留多长时间来适应,很快高演便是整日里泡在慈恩宫磨娄昭君了。
您要体谅我啊,都走到这一步了,您再不让我上前一步可就是要我死啊!
您这么大岁数了,也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吧?
不是我要弄死高殷啊,是不上前死的就是我啊!
现在我要是再不上前一步,跟我混的马上就要把我踹开了,到时候还是不是咱们高家天下都是两说啊!
“现在天下不安,儿臣所担忧者,不光是北周,更是内部如今群臣无首,外又有强兵压境,动乱不安之下,人心难测,还须早定名份,方才尽快安定!演一片全心,皆为高氏基业,所思所想,还望母后斟酌!”
娄昭君被高演磨了这么久,也早就已经被说动了,更何况高演说的的确有道理。
自从上次娄昭君态度暧昧模棱两可之后,现在投奔高演的人明显大幅度减少了,大家又茫然的陷入了六神无主的观望状态。
这种状态肯定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因为不尽快定下名份安定人心,你要知道你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民族,可是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
所以娄昭君同样清楚,应该尽快将这个名份给定下来了,要支持高殷就一定要高殷尽快回归中枢,要支持高演就要立刻扶持高演登基了。
只是很显然,一个被逼宫的皇帝重新扶起来………还不如不扶。
所以从高殷没有听从娥永乐的建议直接当场格杀高演开始,高殷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光环和竞争力了。
现在高殷唯一翻盘的机会只有以皇帝的名义调外州兵马,最好是调晋阳的段韶,更快更隐秘,保险一点幽州的高肃,虽然远一点,但是此时仅仅以高殷的视角来说,高肃是唯一一个信得过的了!
甚至于就连段韶,有没有投高演都是两说………
虽然有驱狼吞虎引狼入室的嫌疑,只是如今高殷想要翻盘,只有衣带诏这一条路了!
因此娄昭君就更不可能扶持高殷重回中枢了,当下娄昭君犹豫了一下,方才是又嘱咐高演道:“你登基之后,万万不可再造杀孽,一定要善待你的侄儿啊,不要使他发生什么不测之事………”
这句话可以说直接了当的挑明了,你别扯什么落水什么落马的,反正只要从现在开始高殷莫名其妙的没了,就一定跟你有关系!
高演当下便是顿首:“儿臣岂敢!不过是谋个安定富庶的地方,打发他过去享福便是了。”
娄昭君虽然心下怀疑,却只能是缓缓的点了点头,最后叹息一声告诫高演道:“高氏聪颖,子弟才俊,方雄天下,只是如今看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落得个这般下场,兄弟阋墙,叔侄反目,不可谓不悲也………”
娄昭君说着也是落下泪来,劝诫高演道:“高家人不要再杀高家人了,非要自杀自灭,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你们才甘心吗?”
高演跪在地上,大汗淋漓,沉默不语………
一时间慈恩宫内只有娄昭君低声抽泣的声音………
公元560年,北齐乾明元年,仅仅登基不到半年的北齐第二位皇帝高殷,被他的叔父高演,从皇位上一脚踹了下去!
乾明元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娄昭君下旨,废少帝高殷为济南王,当日迁出昭阳殿,宫外赐府别居,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统!
当日,高演前往晋阳,三日之后于晋阳登基称帝,改年号皇建!太皇太后娄昭君复称皇太后,太后李祖娥改封文宣皇后,赐昭信宫另居!
就这样,儒雅仁慈的小皇帝高殷,最终还是没有挺过乱世的摧残,草草的便是离开了权力中心,将北齐高氏的大权,拱手让人!
高演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一道诏令是全国进入戒严状态,第二道诏令下令绍封功臣,礼赐耆老,延访直言,褒赏死事,追赠名德,自高澄高洋两朝所有获罪者查明冤屈尽皆平反赐名。
保留高殷任期内的平反和爵位任命………没错,才刚刚登上皇位的高演,又一次延续了高洋和高殷的策略,重文臣,平勋戚!
而第三道诏令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调段韶出镇朔州,调斛律光出镇南营州!高湛拜右丞相,亲自统领三万兵马,屯驻邺城!随时准备策应晋阳!
虽然表面上说是为了预防北周的突然袭击,然而北周就是超神,都不至于打到南营州去!
就这个三角形的阵势,实际上针对的是谁,朝野诸公也都不是瞎子,因此当下北齐朝廷局势似乎并未因为高演的登基而平稳,反而是越发的紧张了起来!
就在这道诏令下达之后没过两天,娄昭君便是派人给高演送信质问高演到底准备做甚么,并且在信中说自己已经下旨去了幽州,叫他即刻将这个圣旨给收回!以免发生什么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高演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选择相信母亲,于是派星夜马即刻将段韶和斛律光给追回,只是依旧保留了高湛的军权。
并且焦灼的命人观察幽州动态,时刻回报!
第258章 尉谋陈断
高演应该感谢娄昭君,如果不是娄昭君的这一道圣旨的话,那么此时幽州城的状态,如果让高演亲自来看一看的话,一定会吓的魂不附体!
高肃召回了自己的全部大军,此时幽州城外围满了铁甲红衣的幽州铁骑,这些人经历了这段时间的以战养战,各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且战意昂扬!
与此同时,高肃下令迁安县的兵工厂即刻火力全开的生产武器装备,随时确保后勤的供应。
军中主簿尉相愿紧急调动军中辎重,开府库清点武器库存,那武库当中的箭矢弓弩、甲胄兜鍪、长戟短刀亮银闪闪甚至超过了邺城和晋阳的武备!
这些全部都是用精钢打制,在这个时代不说是砍瓜切菜的神兵利器,也绝对是碾压一般的存在!
高肃紧急召集了自己所有在外的将领,整日整夜点灯熬油与陈季璩萧方等等人常住军营,密切的商讨着什么。
幽州城戒严宵禁,自王府至平民百姓,无高肃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不光是幽州士兵,就连幽州百姓们,都嗅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高肃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甚至于他的准备要比高演的准备早得多!
早在邺城方面的消息传来的同时高肃就已经下令做这些战前准备了,只要高演的段韶和斛律光一赶到站位,高肃会提前高演一步,率先造反!
虽然这并不是高肃和陈季璩尉相愿料想的最佳时机,然而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由不得高肃了。
一旦高演对高肃的如此戒备的阵容成型,可以说如同一柄尖刀一样插进了高肃的心脏。
从今往后高肃的任何举动都将时时刻刻在邺城方面的注视下,就相当于往高肃的心口上放了一把利刃!
高肃也不是傻子,与其如此被动,不如主动出击!
所以高肃的军队就在娄昭君的懿旨送到的第二天,已经装备齐全准备出发了………
如果娄昭君的懿旨晚送到那么几个时辰,南营州的守军此时已经体会到什么叫做幽州铁骑式的突袭了!
因为娄昭君的一封书信,将近十万幽州铁骑整装待发却立刻得到命令,原地待命。
高肃此时一目十行的扫视着将面前的懿旨给看完了,随后便是将懿旨递给了身边的陈季璩,陈季璩伸手将不好意思的笑着的尉相愿给招了过来,两人一起看完了。
高肃方才是思索着道:“太后命我南下荥阳成亲,你们说我是应该听从太后的话呢,还是趁机起事?”
尉相愿不假思索的对高肃道:“大王如今若是听从太后的命令,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尉相愿说到一半才想起来旁边还有搁陈季璩,于是尴尬的笑了笑,对陈季璩点了点头,陈季璩只是毫不在意的笑了笑。
高肃见尉相愿不说了便是看向尉相愿:“说你的,怎么了?”
尉相愿这方才是急忙的回过神来道:“是,回大王,属下认为,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此乃邺城方面调虎离山之计,目的就是为了调走大王,此乃上屋抽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高肃缓缓的点头,尉相愿便是继续道:“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邺城方面并不希望和咱们撕破脸皮,所以以此来试探大王,如果大王此时并未如太后所言只身南下,那么很有可能朝廷方面已经提前对咱们做好了防范,甚至于已经做好了准备消灭咱们。”
高肃点头笑道:“那你们觉得,邺城方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尉相愿闻言只是犹豫道:“臣觉得,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是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一点,大王要早做打算。”
高肃闻言便是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季璩:“仲谨所言,元镇以为呢?”
陈季璩闻言便是对高肃躬身行礼道:“仲谨兄所言在理,正是这两种可能,只是若属下是高演的话,此时对大王在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应当是不会主动用出此计来调走大王的,因为大王如果有反心,此举不亚于逼反大王!”
“如今斛律光和段韶尚未到位,便是因为如此,想来在高演看来,轻易并不愿意与咱们产生矛盾,更不愿意逼反大王,所以此举可能如仲谨兄所言,多半是为了试探大王,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看大王对高演即位这件事的态度。”
陈季璩说着便是对高肃道:“大王甚至无需当面称臣,只需听从太后诏令南下,高演顷刻间便从对幽州的敌视转变为对大王的拉拢,必定是百般加恩,大王或可一试。”
尉相愿闻言便只是点头:“元镇兄所言非虚,真是令仆汗颜!”
陈季璩急忙的便是对尉相愿行礼,高肃则是笑着起身道:“行了,你们两个就别互相捧了,就这样,那个………元镇,你现在就去安排,一切恢复如常,解除戒严吧。”
尉相愿闻言便是急忙的应了一声,随后便是急忙的转身去安排去了,高肃既然已经有了打算,现在幽州城这种状况可轻易不能传出去,不然不打也得打起来了!
高肃当下便是带着陈季璩一面巡视军营,一面的对陈季璩道:“其实没有这件事,我觉得距离我起兵之日也不远了。”
陈季璩默默点头,高肃便是道:“邺城不管谁上位,多对我提防有余,拉拢更甚,不外乎我如今虽势大,军功却不足………只是既然拉拢了,总不能一辈子不用我,倘使用了我,便是为我积了军功,以我如今之势,再有军功傍身………”
高肃说着便是叹息一声:“世上正不知有几人能容忍这等藩王豪强!”
陈季璩点头称是:“大王短则两年,长则五年,必有杀身之祸。”
高肃默默点头:“故而之前元镇也曾与我说过,或许我该考虑………尽快结束我六叔的统祚。”
陈季璩面色一肃,随后便是对高肃道:“大王心中如何想的呢?”
高肃默然走了一会儿之后便是对陈季璩道:“我非托词,与你我并无半分虚伪所言,只是………”
高肃说着叹息一声:“我虽有此心,元镇所言的确在理,我虽尚未及冠,然今天下三分,大业未成,人生如江河水须臾东至,六叔又富春秋,由不得我不早做计量。”
陈季璩只是默然点头,随后便是对高肃道:“大王所想属下清楚,只是还请大王慎重,一统天下之雄主,是不会做阴私之事的。”
高肃点点头:“我亦知此理,一笔写不出个高字,我亦是不愿手上沾染高氏之血,为天下诟病,只是倘不如此,徒之奈何?”
陈季璩对高肃笑道:“其实殿下暂时不用为此担心,属下料定,邺城局势还会变化。”
高肃看向陈季璩:“怎么说?”
陈季璩便是对高肃笑道:“大王可以暂时忍耐,倘或今上登基之后,早立太子,那大王无忧,今上之寿,并不长久,若不然,殿下再做打算不迟。”
高肃闻言思索着缓缓点头,随后方才是对陈季璩笑道:“仲谨善谋,然性情犹疑,怀大志而短气魄,有胆志而缺果决,元稹当为其断,得二位谋主,天下何愁不入孤彀中!”
陈季璩只是笑着对高肃躬身:“得为殿下效力,季璩敢不死力。”
尉相愿虽然擅长谋画,但是实际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高肃也算是对他有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了。
尉相愿有胆气和谋略,但是某些时候真的容易被外物左右,并且为人谨慎多疑。
故而尉相愿为高肃谋划,多是说话出九分,自己留一分,让高肃自己做决断,如果高肃做下了决断,尉相愿也只是坚决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