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第42节

  严毅沉吟道:“与他厮混的那些少年中,可有一个叫做蒋钦的人?”

  周宓认真想了一会,轻轻摇头。

  严毅握着她的手,轻轻一叹:“你与周泰数年未见,却不知你这位族弟,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豪杰之士。其人不但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更是救危扶困,义名遍传乡里。”

  周宓轻轻点头,并未流露出多少惊讶之色:“周泰从小力气就大,好打抱不平,我记得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尚未束发,就已跟着里中部民抵御盗贼了。”

  严毅闻言愈喜,周泰不但勇武过人,性格更是忠诚正直,他誓要将其招揽至麾下。

  不过目标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此事尚还充满变数。

第87章 再起兵戈

  严毅对招揽周泰之事十分看重,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将简牍展开,反复观看。

  从裴寂反馈的情况来看,招揽周泰的难度很大。

  自古明主招贤,必先察其境内,擢拔本土俊杰,以固根本,而后图远。此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也。

  历史上的孙策能将周泰轻易揽至麾下,正是缘于孙氏在九江郡非凡的影响力。

  黄巾之乱时,孙坚以佐军司马一职参与平叛,他的第一支部曲就是从九江郡招募的淮、泗之兵。

  孙坚死后,孙策、孙贲等孙氏子弟继续在九江郡频繁活动,使得孙氏一直在郡内保持着较高的声望。

  就连袁术攻略九江时,也要借助孙氏在九江的影响力,来为其开疆拓土,甚至一度有将孙策任命为九江太守的想法。

  而袁术日后反悔,将许诺给孙策的九江太守一职收回,恐怕也有担心孙氏在九江坐大、不好控制的原因在里面,此举也成为袁术和孙策决裂的开端。

  相比孙氏,严氏在九江的声望和人脉就要差太多了,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九江人,都只知孙策而不知严毅。

  因此,在招揽周泰这件事上,严毅从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他要费尽心思,才能争取来一丝招揽的可能,而孙策什么都不用做,周泰自己就会去投靠他。

  两者相比,真是令人无语。

  严毅唯一倚仗的,就是他有一些前世记忆带来的信息优势,可以让他抢在孙策之前,先行招揽。

  至于如何招揽,就有些头疼了。

  只是去一封书信,肯定是不行的。托人去请,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周宓虽然和周泰是同族,但她毕竟只是一介女流,和周泰也有多年没来往了。

  严毅左思右想,始终拿不定主意,该从何处着手招揽周泰,便去询问周宓的意见:“我欲征辟周泰为将,只是苦无良法,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泰乃是周宓的族弟,若是受严毅征辟为将,对周宓也是大有裨益之事。她凝眸深思了一会,轻声道:“周泰和他母亲感情极深,事母至孝。对朋友也是信义为先,护友如护己。少君若是能得周母相助,事情就成功七分了,再得其一二挚友之言,此事将水到渠成。”

  严毅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道:“你在府中也是无事,便替我想想如何打动周母之心。”

  周宓轻轻嗯了一声,望着他的脸庞道:“两家往来频繁,情谊方得深厚,妾身与周母本是亲族,往年关系也颇融洽,不如让妾身先遣几个亲厚的族人,回下蔡看看情况。”

  严毅沉吟道:“运城距离下蔡有三百里路程,往来一趟耗时颇多。派去的人定要精挑细选,若能说动周母,我必不吝重赏。”

  周宓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忽然浮起一抹担忧之色:“本来周玉最适合做这件事,只是好几日没看见他了,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严毅对周玉不甚在意,微微皱眉,沉声道:“周泰性刚烈,你这弟弟虽然擅长讨妇人欢心,但其脾性与周泰南辕北辙,反为不美。周母机敏,在对待亲子的前途问题上,必然万分慎重。如今既已有亲族之情为依托,还是遣忠厚之人过去,更容易获取周泰母子信重。”

  不得不说,男人和女人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时候是截然不同的。周宓想了一会,轻声道:“少君言之有理,妾身知道该怎么做了。”

  严毅提醒道:“周泰似有远游之意,此事你要抓紧进行,不要耽搁。”

  周宓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几日,严毅的理政重心开始由政务转向军务。

  原本他是想在六月中旬起兵征伐邹他,但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打乱了他的部署,令他不得不提前发兵。

  事情的起源还得从李说起。

  李攻占长安后,虽然控制了献帝,但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对关东的影响力有限。为免关东生乱,李遂命马日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太仆赵岐共同出使关东,试图安抚关东诸侯。

  除此之外,李还有意拉拢袁术、打击袁绍,于是让马日顺道拜授袁术为左将军、阳翟侯。

  但是袁术并未将李放在眼里,不但扣押了马日,还借故夺走了他的符节,用来征辟自己的部属。孙策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封为怀义校尉,朱治因为得到袁术和马日的共同看重,被表为吴郡都尉。

  朱治乃是孙坚旧部,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劝孙策早日脱离袁术自立,然后独自前往钱塘赴任。

  孙策日后脱离袁术自立,与朱治的劝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治到了钱塘后,勤于事务,笼络人心,很快就招募了一支部曲,再加上他的家乡故鄣距离钱塘很近,两城相距仅有百里,因此朱治依托两城,势力发展很快。

  快到了什么程度呢?

  历史上的朱治就是从钱塘直接起兵,仅凭麾下部曲,在没有依靠孙策的情况下,便将许贡彻底击溃。

  如果把孙策比喻成一头猛虎,那么朱治就是一头嗅觉敏锐的恶狼。

  当钱铜被严毅击溃的消息传到钱塘时,朱治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若是他能将距离钱塘仅有六七十里的邹他部吞入腹中,他的实力必将迎来一次飞跃。

  不过朱治此时尚未完全掌控钱塘,他必须获得钱塘令和当地几家大族的支持,方有充足兵力征讨邹他。

  这就给了严毅反应和纠错的时间。

  如今的形势是,严毅准备从运城发兵,自东向西征讨邹他。朱治打算从钱塘起兵,自南向北突袭邹他。严毅为了安定新占之地,在运城耽搁了一些时日,而朱治为了获取当地其他势力支持,在钱塘也延误了一些时间。

  势单力孤的邹他在夹缝中苟延残喘,其败亡早已注定,区别只是谁能抢先吃下这块肥肉。

  严毅得知朱治有起兵征伐邹他的迹象,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急忙下令诸将召集部曲,即日兵发仁城。

  军令发布后,运城安定祥和的氛围顿时就变得紧张起来,不但城门关闭的时间从酉时提前到了申时,城池周围的斥候也明显开始增多。

  与此同时,一名名塘骑怀揣严毅亲笔书写的信件,从城门疾驰而出,奔向各方。

第88章 各方反应

  乌程县,严府后宅。

  带着一丝奶音的虎吼声不时从虎囿传出。

  严白虎穿着一件宽松的褶,头裹赤帻,胡子拉碴的粗犷脸庞上透着几分惬意,正用手里的生牛肉逗弄一头体长仅有两三尺的幼虎进食。

  他和徐瑛一样,也喜欢养小动物,不过徐瑛养的是猫,他养的是虎,夫妻二人各玩各的。

  今年乃是多事之秋,原本严白虎没有闲情来逗弄他的这些小可爱,但随着严毅崭露头角,替他扛下了大半压力,他也就轻松了下来,得以重拾往日闲趣。

  就在小老虎上蹿下跳地扑食之际,裴寂拿着一卷简牍走入囿内,在严白虎身旁站定:“宗帅,少君有急报呈递。”

  “又有什么好消息?”

  严白虎把手里剩下的牛肉抛向半空,饶有兴致地接过简牍。

  最近从运城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严毅除了没有给他物色小妾,其他缴获隔三岔五地就会送上一些,令他很是高兴。而运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超乎他的想象,每次收到来自运城的文书,他的心里都会生出几分期待。

  这次的文书也没有让他失望,当他展开简牍,匆匆一瞥,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兴奋之色:“好!吾儿已起兵征伐邹他,此战若胜,疆土又可拓展数十里!”

  严白虎对严毅的期待和信心与日俱增,运城之战后,他曾召集麾下众将分析战役过程和细节,得出的结论是此战有古名将之风,绝非等闲之辈能为之。众将对严毅也是交口称赞,溢美之词层出不穷,在这种推波助澜的氛围下,严毅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已然一跃成为严氏族中屈指可数的大将。

  虽然严毅年纪尚轻,崛起太过突然,但其击溃钱铜的战果,仅次于当年严白虎攻克乌程,这份实打实的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人寿命不长,形成了年轻人应当尽早建功立业的思想观念和推崇青年才俊的社会风气,因此当严毅显露出自身的能力后,他就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

  两个月前,严白虎还在担心严毅能否胜任领兵之责,只肯给他两曲人马,但是一场大捷过后,在徐瑛等人的鼓动下,严白虎反而开始主动赋予严毅更多的领兵之权。

  比如在征讨邹他一事上,乌程就有不少将领主动请缨,但都被严白虎一一拒绝,摆明了是要将邹他这块肥肉留给严毅,以此来成就他更高的威名。

  用徐瑛的话来说就是:‘钱铜是我儿击溃的,岂能轮到他人来摘果子?’。

  如今严毅终于开始起兵征伐邹他,严白虎也是松了一口气。

  每天被那些请战之将反复骚扰,他不胜其烦。

  “传令:严舆速返乌程,领两千军屯驻仁城以北二十里。徐昭领一千五百军即刻赶往运城,听候范偃差遣,不得有误!”

  严白虎看完军报,思索片刻后,便开始调动部曲,以配合严毅征伐邹他。

  但是一个危险的名字却被他忽略了,那就是朱治。

  朱治刚到钱塘不久,立足未稳,麾下士卒不满三千,严白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正是这个忽视,使得仁城之战后续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就在严白虎调兵遣将之时,许贡、许昭、王朗、邹他、朱治等人也陆续收到了严毅发出的书信。

  严毅此次领兵出征,兵锋骁锐,气势惊人,全军甫一出发,声势就已传遍周围郡县,仿佛是在宣示自己对邹他的‘主权’。

  邹他是我的,谁也别来掺和!

  周围几家势力都清晰感知到了严毅传递出来的这个信息。

  当然,严毅在态度和言语上是很谦逊和客气的。特别是在写给王朗、许贡、许昭的信件中,他处处谨守晚辈身份,言辞谦和,敬意满满。先是拍了对方一通马屁,然后一一列举邹他多次侵犯乌程的事实和给乌程百姓带来的伤害,接着又说自己已经上表天子,将亲率两万大军征伐邹他,为国家剪除此贼,最后表露出亲近联结之意,对一些共同利益做了探讨。

  王朗收到书信后,哑然失笑:“此严氏乳虎,羽翼未丰,就要咬人,他何来的两万军?”

  一旁的幕属回道:“府君有所不知,严氏近日在乌程、运城两地同时扩军,其军虽不足两万,却也相差不远了。”

  王朗沉默了一会,淡然道:“夫贼寇者,国之蠹也,此子为国除贼,乃忠臣义士之举,替我回封书信,勉励几句吧。”

  说完,他便拿起毛笔,继续伏案注解倾注了他半生心血的春秋传,不再关注此等军伍之事。

  在王朗看来,什么征伐都是狗屁,经书传世才是正道。你们要打便打,脑浆子打出来都没关系,别来惹我就行。

  相比王朗事不关己的中立态度,许贡和许昭就是明显的表态支持了。

  许贡和钱铜的恩怨很深,钱铜多次侵掠由拳,是许贡心中的肘腋之患。许贡几次想征伐钱铜,都为时局所限,最后不得不放弃,早就憋了满腔怒火。严毅剿除钱铜,许贡心里是承这份情的,他当然不会掣肘严毅。

  再者,严许两家乃是共同对抗吴景的盟友,许贡很乐于看到严氏扫清腹背之敌,集中力量抵御吴景。

  许昭和许贡的情况差不多,是严氏坚定的盟友,而且许昭和严白虎的私交极好。

  许昭乃是余杭营督,在余杭的声望很高,虽未出任余杭令一职,却是余杭真正意义上的掌控者,而且此人对朋友很讲义气,名声极好,历史上的严白虎被孙策击败后,就是逃到许昭处避难。

  事实上,许昭也想征伐邹他,以他的实力,足以吃下邹他这块肥肉。

  不过许昭是一个做事很有原则的人,既然今日这番局面是严毅击溃钱铜带来的结果,并且严毅也公开表明了要征伐邹他,他就不方便出兵了。

  见利忘义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第89章 朱治

  在写给许昭的信件中,严毅还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请许昭陈兵边境,威胁钱塘,令钱塘之兵不敢轻举妄动。

  许昭控制的余杭,就是后世的杭州余杭区,距离钱塘仅有四十里,一旦许昭出兵,钱塘立刻就会成为惊弓之鸟。

  许昭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是讲义气,但他不傻。

  尽管严毅向他许诺了一些好处,但这点利益还不足以让他做出得罪朱治的举动。

  人的名,树的影,朱治虽然刚到钱塘不久,但这条过江龙的威势,已经让许昭生出忌惮之心了。

  朱治毕竟是马日持节拜授的吴郡都尉,汉廷认可的秩两千石高官,和郡太守同级!

  从官职上来说,吴郡地位最高的两个人,一个是许贡,另一个就是朱治了。

首节上一节42/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