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吕布枭雄 第29节

  一看到这阵势,几乎所有的人都猜到了来人的身份。除了车骑将军吕布,蔡昭姬的未婚夫,谁能够让蔡中郎亲自到门口迎接。

  刚才那句话便是吕布说的。吕布一走进后院便听到这群庸儒在哪里各自吹嘘,胡言政事,于是就忍不住说了一句。

  一旁的蔡昭姬突然听到吕布骂那言语更是文才之重,不由吕布在他心中越发的完美了!

  吕布平平淡淡地来到众才子中间,目光凌厉地看着卫仲道质问道:“刚才那番话是阁下所说吧?”

  卫仲道看了不远处的蔡昭姬一眼,随即毫不退让地与吕布对视着,语气强硬地道:“是我说的。难道将军大人恼羞成怒想杀我不成!”

  吕布看了周围人一眼,他发现几乎每个人看他的眼神都是一种憎恶的眼神。他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心头顿时升起一股怒火。他并不是为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恼火,这些读书人真是百读了那些书,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比如一个胡人小部落在边疆残杀了无数汉人,奸淫了无数妇女,焚烧了许多村镇,对于这样的邻居,中原王朝在绝大多数时候竟然都表现出无比宽容的态度,即便皇帝想要出兵,但阻力却大得难以想象,而且论调非常可笑,竟然说什么中原王朝泱泱大国不能仗势欺人去欺负别人一个小部落,说这话时,他们边地受苦的同胞置于何地?.

第六十三章杀戮的辩解

  在我们国家从古到今就总有那么一批人不切实际地唱高调讲仁义,甚至是为了体现‘天朝’的风度面子而讲仁义在装点这种不切实际并且非常可笑的面子时,他们完全将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抛到了脑后,甚至有人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还会嗤之以鼻,一副可恶的崇高模样。

  这些人其实连一个浅显的道理都没弄明白。世界环境其实就是一座森林,在这座森林之中只有一个生存法则,那就是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有生存的资格,弱者只能成为强者的粮食(奴役),任何辉煌与荣耀都只能以弱者的血泪为基础。即便是现代社会,这条法则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披上了一件温情的外衣。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汉武帝被历朝历代的文人普遍批判为穷兵黩武的皇帝,说他滥用民力残暴好战,不仅给汉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周围的民族带去了沉重的灾难。这种论调根本就是放屁!好像在这些人的心中,别的民族强加给汉族的暴力就是合理的,而汉族发动的战争就是罪大恶极的!这些人无视五胡乱华、蒙古兵扫荡中原、清军在入主中原时对汉民族犯下的累累罪行,无视在异族铁蹄下的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却无耻地说这是伟大的民族大融合!扯远了,话归本题。

  汉武帝虽然被少数‘汉人’诋毁,但却被绝大多数汉人奉为英雄。他以强势铸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给了我们民族傲立天地的自信,因此,在这片大地每个人的灵魂的灵魂深处都被烙上了一个永远的‘汉’字。

  汉武帝当年的征战虽然给当时的汉民族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在之后,整个中原大地却迎来了长时间的和平安宁环境。汉武帝用一代人的牺牲与付出换来了汉民族百姓的长久幸福,难道这种牺牲和付出不值得吗!

  反观宋朝,这个朝代应该是天朝历史上最讲仁义的朝代。当时的对外政策有一个普遍的论调,就是说用军事力量去征伐异族是无效的并且又劳民伤财,主张用现今的文化和高尚的道德去感召那些虎视眈眈的异族,使他们臣服在天朝之下。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之下,宋朝军队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但却无所作为,本来应该是开疆拓土的猛兽硬是被懦弱的宋庭和迂腐的文人给养成了看家狗.

  最后,异族不仅没有在宋朝宋朝先进文化的感召下臣服,反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侵略浪潮。宋庭先是丢掉开封,连当时的两个皇帝都做了异族的俘虏;而后丢掉黄河以北;再丢掉长江以北,最后在蒙古铁蹄的洪流中,宋朝的历史结束了。之后是长达一百多年被异族统治的黑暗时代。当然这在某些人的论调中叫做民族大融合。

  宋朝将自古以来某些人高唱的和平仁义高调付诸实践,但结果是既可悲又可笑。汉民族差一点被灭族,汉民族在懦弱的宋庭和自以为是的仁义思想的统治之下差一点在残酷的世界森林中被淘汰。

  仁义其实不过就是一件外衣,一件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的外衣。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为了讲仁义而讲仁义是非常可笑的。仁义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讲的,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讲仁义。我能够干掉你,但我却不干掉你,只须要你向我臣服,并将你的财产分一半给我,这种行为就叫仁义。而弱者对强者是没有讲仁义的资格的,弱者只有臣服的权利,或者假意臣服以待时机使自己成为强者。

  那些不切实际的仁义高调对国家民族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它只会葬送掉国家民族的前途。要让国家强盛,要让人民不受欺辱,只有强悍的性格和政策。

  吕布冷冷地扫视了周围儒生一眼,这一刻他颇有些当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

  “不错,平乌丸之时有数个不肯臣服的部落被我灭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吕布这话一出口,现场顿时嘈杂起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吕布你残暴至极,?身为天朝大将竟然做出如此禽兽不如之事!”,卫仲道以一副很愤慨的模样指着吕布喝问道。周围的人大多数也都是这样一副神情,指责之声此起彼伏。不过一旁蔡昭姬却不是这般认为,毕竟恋爱中的女人就会这般接受对方的一切。

  指责的声浪越来越大,那些为吕布辩解的人也是费尽口舌毫无用处,吕布完全被淹没在这一片讨伐的声浪之中。

  高顺见这些个瘦猴子竟敢对主公无礼,立刻上前一步大吼一声。所有人突然感觉到好像有一道晴天霹雳在头顶炸响,顿时被震得晕乎乎的。

  现场顿时安静下来,许多人这才想起吕布的身份。看到站在吕布身前那个身形英伟的俊朗武将,很多人不禁在心头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不禁担心吕布恼羞成怒之下对他们下杀手。

  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典韦将拳头捏得咯咯直响,只等陈楚一声令下,他便要好好修理这些瘦猴子一顿。

  不过事情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发展。吕布走上前按住跃跃欲试的高顺,然后扫视了一圈众人冷笑;“诸位倒是挺讲仁义啊!这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为什么只对异族如此关心,却对边地的同胞百姓不闻不问?难道边地的百姓遭受异族屠戮就是理所当然的吗!”

  众人愣了一下,不过随即卫仲道便反驳道:“边地百姓遭受异族迫害,我们当然同情!异族作乱多只是为了求财,咱们只需给他们些钱货就能消弭此事。并且我们还可以派德行高尚之辈去感化他们。何须妄动刀兵,残杀如此多的百姓!”

  众人闻言顿时附和起来。蔡文姬也露出一丝赞赏的神情.

第六十四章问心无愧

  罢了突然给慷慨激昂的卫仲道鼓起掌来,“好,说得好,非常好!我只是有一点不明白想问卫大才子,这讨好乌丸人的财货由谁来出?”

  卫仲道愣了一下,随即理所当然地回答道:“这当然是由国库支出。

  吕布笑了笑,“那这国库由何而来?”

  卫仲道皱了皱眉头,他还不明白对方为何要问这些问题,不过仍据实回答道:“国库所得当然是来自天下百姓上缴的赋税。”

  吕布突然脸色一变,“既然百姓不辞辛劳地向国家上缴赋税,那为什么国家不保护百姓?如果此类事情都按你所说的这么去做,那百姓向国家缴税还有何用!不如将钱留下来,等强盗到来之时直接给那些强盗不是更省事!”

  卫仲道被问住了,“这……”

  就在这时,白衣儒生接替卫仲道回答道:“身为大汉百姓,向朝廷缴纳赋税是理所当然的,不缴税就是造反。吕将军你身为朝廷重臣,为何说出这样有失妥当的话?”.

  吕布笑了笑,“咱们先不说这缴税的事。我只问你,异族来一次,你就给一次财货,这种事情何时是个头?异族都是豺狼心性,他们如此轻松便得到想要的,他们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就是再大的国库也经不起这样频繁的消耗。最后咱们的国力耗尽了,而异族却毫不费力地依靠吸收咱们的血液强大起来,到那时强弱异势,在气势、国力都处于逆势的我们如何抵挡?当事情发展到那种地步,异族要的就不是你的一点财货了,他们要的是整个汉人的江山!在这种情况下,异族是不会同你讲一点仁义的。”

  吕布这番话把所有的人都震了一震,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他们根本就没仔细的想过这些问题,或者说他们从来都不相信事情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平时在这些人的脑海中装着的都是风花雪月和想当然的仁义思想,他们不管考虑任何问题,基本上都是想当然自以为是地认为,并且总是将自己放在一种高姿态上去考虑问题,很少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之下才会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出现那么多可笑的论调。而又由于这些文人因为种种原因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致使国家政策受这些人的影响做出不少荒唐事。

  在众人之中有两个人的眼神是贼亮贼亮的,这两个人就是鲁肃和另外一个寒门才子。他俩很兴奋,那眼神就仿佛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突然看见了绿洲。

  “吕将军此话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找不到反驳理由的卫仲道沉默了片刻后如此说道。

  陈楚不屑地看了这些‘才子’一眼,这些所谓的‘才子’除了会吟诗作对风花雪月外还会什么!这些人的作用其实连一个农民都比不上,他们的作用不过相当于戏子,供大众娱乐罢了!

  “何为危言耸听?异族如此做为难道还少了吗?居安思危的道理,难道你们这些所为的大才子都不明白吗?如果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你们是什么狗屁才子!”,吕布冷着脸沉声道。

  众人被吕布气势所摄,全都沉默下来。有的在思考着吕布说的话,有的则臆想着吕布如何如何了。

  虽然找不到理由反驳吕布,但卫仲道并没有就此罢休。

  “吕将军,也许你说的有道理。但不管怎么样,你都不应该普通百姓下毒手!”,说这话时,卫仲道的脸上全都是正义。

  吕布冷哼一声道:“我吕布做事只问内心,而不管手段。只要我认为是对的,类似的手段我还会再使用!”

  “你难道不怕背上千古骂名吗?!”,蔡文姬不禁问道。

  吕布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骂名?!即便千夫所指又如何!我但求问心无愧便足矣!”

  所有的人再也无话可说了,此时陈楚表现出的气概让不少人暗自心折。

  现场很安静,气氛很尴尬。这时,蔡邕走上前道:“好了,这个话题就结此束吧。今天咱们开的是诗会,大家不要谈国家大事。”

  “既然今天开的是诗会,那我就送给诸位一首词。”,吕布说到,随即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提起一坛酒狂灌了起来。

  很快,大半坛酒便下肚了。在半醉半醒间,吕布将那首名传千古的‘满江红’高声吟唱了出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雁门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说实话,吕布吟唱的水平真不怎么样,但那股惨烈豪迈的气势却被完全表现了出来。在场的所有人全都被震慑得脸色大变。其中最吃惊的要数蔡文姬,她完全想不到自己未来的夫君竟会有如此表现.

第六十五章不欢而散

  一首满江红吟罢,全场鸦雀无声。吕布扫视了一眼这些呆若木鸡的所谓才子才,眼神中闪过鄙视。

  “这洛阳诗会我也算见识了。昭J姬,我还有公务要办,就告辞。”吕布朝众人一抱拳,不顾蔡昭姬、蔡邕的挽留,潇洒地转身离开了。

  高顺紧紧地跟在吕布身后。此时吕布的神情很激动,鼻孔还在噗噗地喘着气。如果不是吕布在这里,高顺一定会仰天大嚎起来。毕竟高顺也是个识字的人。

  吕布一出蔡府,数十名铁卫便立刻迎了上来。吕布跨上部下牵来的战马,当即便准备回大将军府。

  突然两个儒生从蔡府中跑了出来,来到吕布战马前立刻跪了下去。

  吕布连忙按住战马翻身下来,扶起两人道:“两位这是何意?何故行此大礼?”

  这跑到吕布战马前的两个书生不是别人,就是在诗会上一直帮吕布说话的鲁肃和另一个年轻人。

  两人的神情很激动,在看向吕布的眼神中似乎还有崇拜的味道。

  “在下鲁肃,临淮人。”.

  “在下徐庶,颍川阳翟人。”。想不到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徐庶!此时的徐庶还没有因为为友人报仇而更名流落江湖。徐庶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谋士型人才,他是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的全能型人才。

  听到这两个名字,吕布顿感惊喜,想不到往这无聊的诗会一行竟会碰到这两个了不得的人物!在前世的历史中,鲁肃曾经有类似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分析,孙权曾问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回答:“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之后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上就是照此执行的,在周瑜死后,鲁肃更是全权担起了辅助孙权的重任。由此可见鲁肃之才非同凡响。

  而徐庶也是一非凡人物,单就谋略来讲,在三国那个时代,能超过他的屈指可数。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徐庶一定能做出一番大成就。

  对于这样的两个人,陈楚立刻就生出招揽之心。

  吕布朝两人抱拳一礼道:“早就听说过二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两人连忙回礼,徐庶很是感慨地说道:“早就听说将军乃不世出的英雄人物,当初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鲁肃赞同地点了点头,“元直所言极是!肃自幼饱览群书学习兵法就是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天下为百姓尽一份力。将军若不嫌弃,肃愿投效帐下,略尽微薄之力。”,说着,鲁肃便又跪了下去。

  徐庶见状也跟着跪了下去,“庶也愿投效帐下,效犬马之力!”

  吕布大喜,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啊!连忙将两人扶起,陈楚一脸欣喜地说道;“能得两位相助,实在是我的福气!”

  两人见吕布如此高兴,不禁心头感动。

  吕布拉着两人的手道:“走,回去喝酒,今日不醉不休!”。吕布的兴致很高,也难怪他如此高兴,能一次将两名著名的谋士收归帐下怎能不叫他欣喜若狂。

  看到吕布走得如此洒脱,蔡昭姬不禁感到一丝感慨。一方面,她为吕布的这种直爽感到赞扬,另一方面,又为吕布丢下自己一个人走了而生气!

  吕布离开后,现场沉默了好一阵子。虽然之后卫仲道想重新活跃气氛,但几乎所有人都没什么心思了。最后,这洛阳诗会便草草收场了。因为吕布的原因,这届洛阳诗会开的算是最失败的一次。

  众才子们纷纷离开蔡府,这一次,蔡昭姬没有去送客,这其实是非常失礼的,不知道蔡昭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卫仲道磨磨蹭蹭在最后才离开,然而蔡昭姬始终都没有出来。

  此时,蔡昭姬正一个人呆在闺房之中。她伏在窗棱上,双手撑着下巴,美丽的双眸望着窗外正怔怔地出神。

  在蔡昭姬的脑海中,吕布的身影不停的浮现,可她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矜持,现在去追吕布。只能暗自想着,等自己过门以后,便可见到了!

  而后,蔡昭姬觉得与这首词相比,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些诗作全都黯然失色了,至于卫仲道所做的那些诗词则显得太过软弱没有男子气概。

  蔡昭姬不由得想到吕布走时候的身影,不由又有些生气,娇嗔!.

第六十六章战略撤退

  吕布和鲁肃、徐庶一同回到大将军府。不过由于事务太多,吕布并未能如愿同两人把酒言欢。

  吕布立即将两人任命为主簿,以协助自己处理事务。

  当天晚上,吕布召集麾下在这里的所有谋士武将来到大将军府大堂,以向大家介绍鲁肃和徐庶。

  大家都很热情,不过鲁肃和徐庶发现大家虽然热情,但神情之中似乎有怀疑之意。鲁肃和徐庶明白大家的想法,大家是对他俩的能力有所怀疑。两人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让大家另眼相看。

  众人相互见过礼坐定后,陈楚问右首处的沮授,“公与先生,袁绍对于我们的提议是何反应?”

  沮授立刻朝吕布一抱拳回答道;“主公要将洛阳主动让给他,他当然是欣喜若狂。对于我们提出的拿走国库三分之二的钱货物资以做军资的要求,他想都没想就满口答应下来了。”

  吕布笑着点了点头。只要摆平了袁绍,曹操的计划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对于曹操这些天的活动情况,吕布一直在留意,虽然还不知道曹操具体想干什么,但根据种种迹象,沮授推测曹操很有可能是想找借口集合东方诸侯的力量对自己的军队不利。虽说曹操还是会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吕布,但这大事上曹操还是会儿这般当仁不让的。

  沮授的话一落,鲁肃和徐庶便露出一脸惊容,鲁肃朝吕布抱拳急声道:“主公,难道您要放弃这洛阳富庶之地?!”

  吕布看着鲁肃笑着点了点头,问道;“怎么,难道子敬不赞成我这个决定吗?”

  鲁肃与旁边的徐庶相视一笑,然后徐庶朝吕布抱拳道:“我和子敬本想找个机会向主公进言放弃洛阳,又担心主公放不下这繁华的洛阳。却不想主公竟早有此意,我二人实在是多虑了!”,语气颇为感慨欣慰.

  吕布并不感到如何以外,像鲁肃徐庶这种级别的谋士都应该看得出现在的局势。陈楚笑着朝两人点了点头以表示肯定,然后又回转头来问沮授:“公与,既然已经同袁绍谈好了,那么就尽快交接,以免夜长梦多。对了,你完了去通知蔡邕父女几人以及王允一家,我希望他们能随我去并州。”

  “在下明白,所以便同袁绍将交接时间定在了后天。至于另外的我一会儿便去办!”

  “好!传令下去,全军收拾行装,我军明天等蔡邕和王允一家答复之后,便开拔去河内郡。”,吕布猛地站起来下令道。

  沮授不禁愣了一下,有些疑惑地问道;“主公,为何我军明天便开拔离开洛阳?难道不等交接完成吗?”

  吕布皱眉摇了摇头,“袁绍不足为惧,但那个曹操虽与我以然定下了亲事,但终归他却是个狡诈异常,我军的行为还是出人意料一些比较好。另外你完了也跟紧去和曹操把婚事时间彻底敲定下来!”

  沮授恍然,随即又有些不解,他不大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主公似乎很忌惮那个曹操似的?另外这女人倒还真是不放手!

  “我军离开洛阳后,还须留下一人同众诸侯周旋,你们谁愿留下?”,吕布紧皱眉头扫视着堂下众人。

首节上一节29/4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