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98节

  李经安走上前来,落落大方的抱拳施礼,一揖到地,声音清脆的说道;“经安拜见兄长,恭祝兄长心想事成,早日结成美满姻缘。”

  这小子,有点门道哈。

  郑国辉饶有趣味的看着李经安小大人一般的做派,也拱手回礼道;“既然是贤弟,那就不要外道,坐在身边说话,请李管家再让人沏一盏热茶来。”

  “姑爷吩咐,自当如此。”李安立刻去安排了。

  李经安理了一下身上的袍子,这才做到旁边的椅子上,一举一动皆有规矩,起码比郑国辉的两个弟弟强了不止一头。

  “听闻兄长前来拜访,经安不揣冒昧来见,实是心中好奇。兄长过往极为传奇,京师中近日更是传的沸沸扬扬,想听兄长当面解说。”李经安直接大方的说出来意。

  郑国辉展颜一笑,答道;“贤弟所问笼统,若一一道来,恐怕3天3夜也讲不完,是关于南洋之事吗?”

  李经安听的眼睛一亮,清亮的眼神中透露着浓郁的求知欲望,再次恭手做了一揖,道;“这南洋风物与中土不同,想必听起来极有趣的,若兄长不嫌烦躁,愚弟愿意洗耳恭听。”

  “行,那就跟贤弟说说南洋之事。”郑国辉也没有摆什么架子,反正闲着也闲着,就当逗小孩儿玩儿。

  一炷香过后

  郑国辉正说的滔滔不绝,感觉有些口渴了,端起热茶看到茶盏里的水也喝干了,正待招呼丫鬟续水。

  左顾右盼的正好看见李鸿章站在门外,脸上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他连忙放下茶盏,站起身来走了两步,抱拳施礼说道;“愚侄见过二叔,二叔吉祥!”

  李鸿章可不和他称兄道弟,完全是一副长辈做派,看不过去便会指点一番。

  李经安这时候才看到父亲,连忙站起身走过来,深深一揖到地,规矩的喊道;“父亲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是孩儿缠着兄长讲一些海外新奇之事,若有责罚,孩儿愿一力承之。”

  “不至于,不至于,都是自家兄弟,聊会儿天而已。”郑国辉很自来熟的打岔。

  李鸿章瞪了他一眼,又看向李经安说道;“回去将《荀子》卷19抄三遍,明日拿给我看。”

  “知道了父亲,孩儿知错了。”李经安规矩的一拜,又对郑国辉做了一揖,这才有些沮丧的离开。

  郑国辉自己都不知道《荀子》卷19是干毛玩意儿,但也不能露怯,于是站在旁边干笑两声,没说话。

  李鸿章又沉着脸看着管家李安,问道;“外堂是哪个丫鬟在伺候?”

  “老爷,这里是……”

  “行了,不用问了,这个丫鬟发卖了吧,李府不留不守规矩的下人。”

  “遵命,老爷。”总管李安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恭敬的领命。

  李鸿章这才将目光落在郑国辉身上,深深的看了一眼,说道;“走吧,到书房去谈。”

  “谨遵二叔吩咐。”郑国辉也变得严谨起来,规矩的跟在后面。

  到了书房

  自然有俏丫鬟奉上茶水和精美糕点,李府的审美在线,这些俏丫鬟若是让郑国辉打分,那都在90分以上,个个是肤白貌美大长腿。

  可惜这万恶的封建社会,有些姿色的丫鬟都被权贵们收入府中,能欣赏的太少啊。

  李鸿章看到郑国辉狠狠盯着俏丫鬟看了几眼,当即哑然。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郑国辉若是李府子弟,屁股早就被打烂了,肯定不会是如今跳脱的性子,想必要沉稳许多。

  李鸿章抛开这偶尔飞来的思绪,开口说道;

  “静海贤侄,老夫知你素来有勃勃野心。当此天下大乱之际,亦未尝不是一个出路。

  更难得的是计划周全,能够耐得住诱惑,这就不同凡响了。

  能够言及之事,鹤章在信中也曾草草提及,但语焉不详,往往让人不知所措。

  今日喊你过来

  就是瀚章大哥嘱我多问一嘴,计划何时起事,是否会对国内造成影响?

  此事敏感,只限你知我知,加之瀚章大哥知道,免得一个猝不及防间被朝廷拿住,这可是满门皆斩之罪,殃及九族啊!”

  果然都是活的通透之人,讲起造反来语气平淡。

  实在是这些年看的多了,见的多了,反而不稀奇了。

  皖北区区一个苗沛霖都造反了四次,可见这个邪风恶气有多么严重。

  神州各省几乎遍地烽火,反贼一抓一大把,只不过影响不大罢了。

  郑国辉也没有隐瞒,坦然的表露自己的计划,大约一两年后会全力南下,一举占领弗朗基人现在的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

  以后回来的机会肯定有,但不会多。

  至于是否辞官,尚未考虑成熟,想听听李氏兄弟的意见。

  总体说来

  对国内的影响应该不大,若是做的隐秘些,可以说没有影响,悄悄泯然于江湖。

  李鸿章听了后,神色和缓许多,这比他想象中的好多了。

  思索了下

  李鸿章说道;

  “若然如此,则大事可成矣!

  依我之见

  南下的时间宜推迟到两年以后,多做些准备有益无害,也可以为神州内陆早做布局,两厢其美。

  以静海的资历,再加上积累些军功,过两年筹谋一个提督之位当不在话下。

  日常主掌一省军政,可居于南洋遥控指挥,闲暇时偶尔露面即可,不会的太大干碍。

  这于郑氏一族生意有利,更兼两地之便,莫忘了这石材与水果的生意,那是可以长期做的,丢了实在可惜。

  治国理家都是一个道理,少不了“钱粮”2字。

  兼顾两地,更有利静海贤海缓图发展,习西洋之长处治理国政,发展经济,强兵利民,实在是好处多多。

  再有一个

  如今朝廷声望大减,各藩属国神色有异,近有朝鲜,琉球,西藏,越南,远有西疆,暹罗各国诸都如此,令朝廷深感烦恼,颜面大失。

  时机成熟时,若静海贤侄能效仿郑成功旧例,驱赶西洋番鬼在前,上表请封在后,当可传为美谈,令朝廷声威大震。

  区区番王赏封,犹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李鸿章站在朝廷的高度,分析的鞭辟入里,连朝廷的反应都考虑到了,十分的周全。

  这比郑国辉一个人瞎琢磨,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郑国辉强在开挂的人生,却没有在京师沉浮的宦海经验,很多事情看的都流于表面,最需要一位朝廷大臣指点迷津。

  而李鸿章,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郑国辉造反必然牵连到皖北李家,株连九族中,妾室的亲戚可不算是亲族,正妻的娘家人赫然在列,绝计逃不了。

  所以便宜老丈人李瀚章还特意写信过来,让李鸿章多问一句,就害怕郑国辉鲁莽行事,害了一大家子人。

  听了李鸿章的分析后,郑国辉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说道;

  “二叔发自肺腑忠告,字字皆为金玉良言。静海当引为座右铭,慎而从之。

  联姻后,李郑两家合体,不分彼此。

  静海厚颜求援,能多些精明干练属员助我大事,不拘多少,静海悉数接纳重用。

  此求贤若渴之际,请二叔援手则个。”

  郑国辉夹袋里的人才不多,通州这个地方也被他挖掘的差不多了,在苏北各府也广招人才。

  但受限于上限不高,能招募到的也只是一些事务性人才。

  像李鹤章这样能独掌大局之人,也仅有一个。

  李府可就不一样了,李府几兄弟中,除了四弟李蕴章是个瞎子,幼年眼疾不治,剩下5个一总督,一巡抚,三道台,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才华横溢干练。

  俗语说的好;龙交龙,凤交凤,耗子的朋友会打洞。

  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必然也不俗。

  郑国辉此举是不失时机的向李府示好;既然觉得这个项目有搞头,那就多投资点呗。

第119章 捡到宝了

  “贤侄所请,老夫应允了。”李鸿章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答应下来,又说道;

  “兹事体大,更兼需谨慎从事,尚需些时日筹划才是。

  贤侄且稍安勿躁,老夫自有道理。”

  “如此极好,静海这里谢过了。”郑国辉脸上笑容不加掩饰,抱拳应道。

  两人又说了些话,郑国辉趁机提了一嘴于东郊民巷开设店铺之事,主营来自南洋的一些稀罕物什,包括老冰糖,可可,椰肉,菠萝果,香蕉,珍奇贝壳,香料,石材之类,反正是中土少见之物。

  李鸿章微微颌首表示知道,便端起了茶盏。

  郑国辉会意的站起身来告辞,李鸿章也相送到了书房门口,由管家李安带着出府,自不待言。

  从始至终

  李鸿章没有问婚嫁的相关事宜,郑国辉也没有说,而是保持默契。

  骑在马上回府的时候,郑国辉仔细复盘了一下今天的言行,看有无错漏之处?

  这是他的一个好习惯,每日三省吾身。

  想了会儿

  不由“噗嗤”的笑出声来,心中暗自叹道;皖北李氏一族崛起,果然有其独到之处,当真细节拉满啊!

  此后两天

  郑府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一路敲敲打打,锣鼓喧天,热闹的向李府送去了108抬扎着大红花的聘礼,定下了成亲之日。

  这成亲的良辰吉日,是元月最后一天(注,以新历计算)。

  这天一大早

  郑国辉便穿着大红衣服,骑上了高头大马,带着八抬大轿和浩浩荡荡一行人,前往李府迎亲。

  李府自然热情相待,一一按照规矩走过流程,没有受到半点阻挠,便将大红头巾遮面的新娘子迎上了花轿,高高兴兴的抬着回府中。

  李府的陪嫁同样大气,各种箱笼物什自不待言,又陪嫁了整套用花梨木打制的家具,桌椅榻柜箱林林总总,全套高门大户家具陈设,样式精美,仅各种款式的太师椅就有8套32张。

  还包括一张徽皖地区特色的万工龙凤戏珠婚床,这张婚床占地就有14个平方,还有暖床丫鬟值宿的卧榻,俨然是精工木雕的套间。

  所有家具足足用了400多个壮汉,这才一路抬了回来。

  果然是高门大户的气派,自有不凡之处。

  最让郑国辉惊奇的是李府小姐李雁荷竟然有8名陪嫁大丫鬟,还有36名陪嫁小丫鬟,莺莺燕燕看的眼睛都花了。

  这其中,那个在李鸿章书房斟茶倒水的俏丫鬟,竟然也在陪嫁的8名大丫鬟之列,让他直感到后脊梁发凉。

  这8名大丫鬟燕瘦环肥,唯一共同之处皆为皮肤白皙,姿色靓丽,妩媚,非常符合郑国辉的胃口。

首节上一节9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