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94节

  “请将军大人放心

  我郑国光在此立誓,无论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更长时间,绝不畏惧军营锤炼,必定会百炼成钢,哪怕是死也不会给老郑家丢脸。

  将军大人一片栽培苦心,郑国光愧受了。

  请回去帮着禀明父母高堂,郑国光不混出个人样来,绝无面目回家去拜见二老。”

  这小子也是有傲气的,话说的斩钉截铁。

  郑国辉不露声色的说道;“话我听到了,具体能做到何等程度?还需仔细观察。你且留在营中吧,家中诸事不用烦神。”

  “遵命,将军大人。”

  郑国辉点了点头,拔腿就向辕门外走去,只留下三弟郑国光呆呆的站在这里。

  此时此刻

  郑国光只觉得鼻子一阵发酸,二哥说的话太打击人了,他好悬哭出来。

  连忙拼命吸气仰望天空,这才把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又给收了回去,憋的真心难受。

  平日里

  郑国光和弟弟妹妹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些,在府中,他们也确实是主子的身份。

  可嫡庶有别,父亲郑守仁万一作古,所有的家产也只能二哥郑国辉继承,几个庶子顶多小院一个,薄田二三十亩罢了。

  郑国光还不知道自家在崇明岛又搞了十来万亩地,还以为是以前的五六千亩。

  若真的知道,只怕是要疯啊?

  这事儿给哪个子女身上,都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差别太大了。

  同是郑守仁的子女,二哥郑国辉能继承十几万亩的偌大家业,船队,私盐生意和几十家工坊,坐拥金山银山。

  自己和其他兄弟只能继承区区薄田二三十亩,小院一座,谁的心里都会极不平衡。

  如何选择,就很考验心性了。

  回到了府中

  郑国辉径直去了后院,正巧父母两位高堂坐在后宅的客厅之上,四周围着几个姨太太在聊天,儿女小辈也在旁边伺候。

  他走上前去一一见礼,对父亲房中几个姨太太也微微颌首,这让几个妇人感觉到被尊重,神情又惊又喜,慌不迭的敛个万福回礼。

  郑国辉坦然受之,并告知了父母大人军营中的事。

  母亲郑钱氏倒无所谓,当初郑国辉不声不响的连杀娘家亲族三人,一个大哥,两个侄儿,她也就是伤心一阵子。

  事后,依然力挺亲儿子郑国辉。

  “杀了就杀了吧,反正是不成器的东西,老的不成器,受了他这几十年罪,那两个小的也长歪了,杀了反倒省心。”

  话虽这么说

  郑钱氏眼圈依然是红了,忍不住又落下泪来。

  现如今知道郑国光丢在军营中历练,郑钱氏也只是轻叹一声,道;“静海吾儿,你是胸中有锦绣的人,如此这般处置定有道理,娘支持你。”

  那边厢

  老爷郑守仁却有些舍不得,眼皮子抽搐了两下,转过脸看一下站在一边的妇人。

  这个妇人就是郑国光的生母,排位二姨太,此刻已经脸色煞白,直接眼皮子一翻就晕了过去。

  幸亏旁边的侍女丫鬟接住了,难免一阵忙乱。

  “静海吾儿,为父年龄大了,经不得这些消息突然打击。”郑守仁想了想,还是出言说道;“下次再有类似决策,提前与我说一声可好?”

  “当然,父亲。”郑国辉站立在堂中,犹如刀锋般冷冽的目光扫视过几个弟弟妹妹,当即吓得他们脸色都白了。

  其他几个姨娘更是惊的不敢说话,面色肉眼可见的迅速苍白起来。

  郑国辉停顿了一下,说道;

  “国光进入军营中历练,这是一件好事,别人梦寐以求而不得,千万莫要会错了意。

  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

  老四国耀翻过年15了,老五国泰翻过年也有12了,平时注意多打熬身体,莫要丢入军营中吃不了苦。

  不能成材者,废物一枚,那又要之何用?

  国耀暂时不用进入军营,3月份等到金陵训练班开业,与国光一同去进学,学点有用的东西方好。

  这事如此处置,父亲您看如何?”

  还您看如何?

  郑守仁也被儿子强大的气场威逼的有些喘不过气来,更遑论其他人,早已经慌忙的低下头去,半点儿不敢吱声。

  郑守仁叹了口气,说道;“今后反正是吾儿掌门立户,你又是嫡长子,该如何行事自有决断。反正都是我大房的血脉,多看顾些吧。”

  “父亲,静海自然省得。”

  “那行吧,你自去忙去吧,站在这里一家人都不自在。吾儿你现在是大官了,心中自有分寸。”

  “父亲,母亲那静海告退。”

  “嗯,去吧,等会儿给你房中送几个伺候的丫头,都是宗族里挑选出来可信的人,多些人在身边照顾周全些。”郑钱氏忙又嘱咐了一句。

  郑国辉深施一礼,恭敬的回答道;“多谢母亲大人,那我告退了。”

  一直到郑国辉离开,那种几乎让人窒息的压迫感才悄然消失,老爷郑守仁身边的几个妇人开始大口大口的喘气。

  在她们脸上,依然满是心有余悸的神色。

  郑国耀和郑国泰两人方才还在嬉笑,现在苦着脸都笑不出来了。

  因为郑国辉说了

  后宅之中有人乱嚼舌头根子,说什么下南洋之事,郑国光都有所耳闻,这是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

  以前就算了,若是今后再犯坏了郑氏宗族的大事,那么家法伺候,绝不容情。

  若是哪个仆役下人敢乱嚼舌头根子,立马乱棍打死,丢进乱葬岗中喂野狗。

  这话说的他们后脊梁发寒,老爷郑守仁自己也泄露过,所以苦笑一下,看着一众妻妾子女,嘱咐说道;

  “听到了没有?

  你们这大哥说话可不是玩儿的,那是真要死人的事,我劝你们还是把嘴闭紧了好。

  静海发起脾气来,老爷我也不敢劝呐。

  府里的仆役下人也再交代一番,千万不能落到这个小阎王爷手上,他的事情一句都不能乱传。

  唉……这孩子怎生如此绝情。

  算了,老爷我年纪大了,也管不了这许多事情,只求你们不要往小阎王爷的刀上去撞,脑袋掉了是绝计接不回来。

  行吧?我和你们娘亲累了,大家伙也都散了吧。”

  一众人等立刻做了卷堂大散,几个弟弟妹妹原本就畏惧这个大哥,如今更是打心里就害怕,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老四郑国耀不敢反抗,跟着哭哭啼啼的亲生娘亲去准备了。

  眼看着快过年了,过完元宵节就是3月份,掐指算算也没多长时间。

  这一去经年,不知道啥时候让回来?

  必要多做几件棉衣带上,再加上棉被和其他物什,还是早早做准备为好,免得到时候找不到合用之物。

  至于反抗,从上到下都没人想过,郑国辉如此的霸道,家人属实也不敢反抗。

第114章 长官斗法

  郑国辉心中叹息;

  这个时代长兄如父,对于这些弟弟妹妹肩负着天然道义,说什么也要拉扯一把,省得被人议论寡薄无情。

  可他实在无法在弟妹身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不得不硬起心肠来,采用最粗暴简单的方式。

  不努力,不往正道上走,那就用鞭子抽打着往前走。

  三弟郑国光,四弟郑国耀都处于性格最叛逆的少年时期,五弟郑国泰才12岁,翻过年(注,农历新年)也13了,差不多到了这个时候。

  若和他们耐心的一个一个谈,举事实讲道理,效果不会有多好,富贵懒惰是有极大惯性的,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反而会觉得长兄宽厚好说话,愈发的蹬鼻子上脸,那擦屁股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父亲郑守仁年龄大了,天天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几个姨娘磨缠之下耳根子软,基本顶不上什么事儿。

  全指望老父亲,那肯定不成。

  所以自己得把管束弟妹的责任揽过来,强行纳入正确的道路上。

  这几个少年期的弟弟,直接丢到军营中搓模锤炼一番,起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小妹妹郑秀云嘛,尽管宠溺就是……

  一路想着心事

  郑国辉走到前院正厅门口,正巧遇上三房老爷郑守道手上拿着个烟袋锅子,步履从容的走了进来。

  看这面相,郑守道愈发的富态了,身上穿着锦缎团寿貂皮里袄子,腰间缠着一条纹兽鎏金碧玉带,挂着九宝缠丝香囊,胖乎乎的手上还带着两个宝石戒指,一股乡间土豪气味扑面而来。

  “怎么着,三叔?您这上下打扮的跟珠宝行掌柜进货似的,那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您发财了呀!赶明儿被打闷棍,您可别找我。”郑国辉站住了脚步,扬声便调侃起来。

  郑守道虽然是长辈,可也不敢在郑守辉面前拿大。

  连忙趋前几步陪着笑,主动恭了下手说道;“静海,别拿三叔开涮了,咱们还不都是沾您的光,我这儿给您有礼了。”

  “别介,我受不起。”

  “呵呵呵……受得起,受得起,三叔有啥闪失您可得问呐,要不……我再回去把老棉袄换上?”

  “穿着吧,快过年了,一年到头还不让吃回肉啊。”

  “嘿嘿……有静海发话,别说这一身几百两的行头,几千两我都敢穿。”

  “差不多得了,树大招风。”郑国辉摇了摇头,用手指头往上一指,又嘱咐说道;“今个不同往日,恭亲王奕遭了宫里头的怨气,把议政王的爵位捋夺了,您仔细琢磨琢磨……”

  “啊……”郑守道听了脸色都白了。

  犹豫了下

  试探着问道;“静海贤侄,这位恭亲王是您的……”

  郑国辉丢了“一个你自己体会的眼神”,郑守道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了。

  他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如今在生意场上走南闯北,见识多了太多官府的人,多少都会给点薄面。

  郑守道知道

  自己那点分量在别人眼中就是个屁,官府中人看重的是他身后的背景,是强权人物江南副将郑国辉以及更高层次……

  郑氏家族如今的生意做的越发大了,私盐,粮食,布匹都是大宗货物,加上船行用人动辄数千,在长江中下游那是路路通,想不生发都不行。

  这些生意都是以宗族名义去做,因为资源、本钱和朝廷靠山都是来自于郑国辉,经族中商议后大房头独占六成,吃了大头。

  剩下嫡支三、四、五房各占一成,最后的一成分给庶出的八房郑氏子弟,即六叔到小叔(注;十三叔郑守信,现为棉兰老总督),各家都有分润。

首节上一节9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