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狗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他悠哉的重新又回到马尼拉港口,见到这些佛郎机白人还在码头上,看样子是某个长官在训话。
港口停了4艘风帆战舰,这已经是佛朗基人多少年未见的大动作了,引来了很多当地华人议论纷纷。
这些西班牙军队前往卡加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由于当今社会消息的闭塞,本地的华人不知道棉兰老岛发生的变化。
从这些弗朗基白人口中,得知是去对付一些华人叛军势力,免不了猜测起来。
汪海狗冷哼一声,神情极是不屑;
就这区区三百多人,也想去对付将军大人的数万大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是很早就被郑守中招揽,第一批跟随南下的移民之一,对华人移民军队的实力和拓殖政策非常清楚,不会盲目迷信鬼佬的战斗力。
在他看来
即便弗朗基人派出数万大军,不打的尸山血海,天崩地裂,绝无可能撼动将军大人在棉兰老岛的统治地位。
两天后
郑国辉就接到了来自马尼拉的紧急密报,内容说的非常详尽,这让郑国辉终于放下心来。
由于跨洋航行的路途实在遥远,弗朗基总督向国王陛下请求的援军,没有一两年功夫,压根毛都看不到。
拿出4个连的兵力占据卡加延,那么弗朗基在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上的兵力,就剩下16个连。
当然了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弗朗基人还可以动员白人殖民者力量,协同防守重要地区,这是另外一码事儿。
最起码目前
也就是说从现在到明年六月份,吕宋群岛上的佛郎机人,还没有和自己死磕到底的打算,这就是“拖”字诀了。
行,时间在有利于我的一方。
卡加延愿意去占领就占领吧,郑国辉现在也不好过分强势,从而引发双方热战,现在时机还不到。
为此,他专门召开了最高军政会议,通报了弗朗基人的举动,定下了“两不相扰”政策。
何谓两不相扰?
只要弗朗基人不大举来犯三宝颜与达沃两地,双方就“两不相扰”,军方也不会派兵前往卡加延,从而激化矛盾。
现在是一门心思的发展,眼看着年底之前,来自崇明岛的移民船队将再次抵达,妥善安置这些华人移民是当前头等大事。
这段时间以来
躲藏在山林中的多股土著反叛力量,对移民新村先后发动了十几次袭击,结果都是踢上铁板,损兵折将的逃了回去。
有些被骑兵围剿,杀了个干干净净。
山林中的土著反叛力量缺衣少穿,时间一长,那是怎么也捱不住,被逼的只有出来拼命。
这恰恰说明,“腾笼换鸟”的移民政策取得了极大成功。
无论三宝颜半岛还是达沃地区,失去了土著村落的支持,这些土著反叛势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飘萍,蹦不了多长时间了。
在最高军政会议上
郑国辉着重部署了新的铜矿,煤矿和铁矿选址,钢铁厂选址,相应的厂房设施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总不能炼铁高炉设备抵达后,这里什么都没准备,完全一片空白,那必然会大大耽搁炼钢设备的投产时间。
如今一切都坐在前面,铁矿和煤矿的开采,预先就囤积了大量生产原料,设备安装调试后,便可以全力开动生产。
钢铁厂房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同样如此,力争把准备工作提在前面。
早一天炼钢高炉投产,就早一天见到效益,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理念。
开完了会以后
郑国辉带领众人再次来到了河边要塞工地,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紧张建设,如今的河边要塞呈现出了雏形。
主要塞的城墙建设到了3米多高,初步具备了防御能力。
而在主要塞的周围,苦役犯们依然在挖着护城河,一圈没有合拢,前后两端留着6米多宽的进出道路。
必须要等河边主要塞建设完毕,才能将进出道路彻底挖断,形成环绕一周的护城河,再引入河水灌满。
达沃地区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在20~23度左右,温差非常小,气候凉爽宜人。
这里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区别。
现在正值雨季的末尾,那种突兀倾盆大雨的降水已经很少了,持续时间也不长。
郑国辉来到要塞高处,看着土著苦役犯在阳光下辛苦劳作,几千人的工地井然有序,心中还是相当满意的。
这里追加了人手,苦役犯已经达到7000余人。
其中河边主要塞近五千,副要塞二千多,分成两班日夜赶工,晚上也不停歇。
可以看到
苦役犯们将黏土与茅草混合,然后用糯米浆浸湿摔打,最后盛入竹筐中,顺着上行的道路一步一步来到城墙工地。
将粘土倒下后,还要用3~4人合力的石夯,抬起来用力的砸下去,一层层的夯实,砸硬,形成城墙的主体。
砌筑主体的苦役犯超过二千人,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城墙各处。
在城墙下方
还有数百个石匠挥舞的铁锤和铁纤子,将运来的石块,凿成大块的石砖。
在城墙两侧
苦役犯用石块砌筑墙体,使用的是贝壳粉,粘土和糯米浆加鸡蛋清调制的泥浆灰料,一层层砌筑起来。
等到材料干硬后,当真比石头还硬。
几百人一起动手砌筑,速度是相当的快,进度喜人。
这个要塞主堡采纳了韦霍斯特神父的意见,在一南一北的两翼,各又增建了一座棱堡,这能极大的增强防御能力。
当然了,工程量又增加了不少。
郑国辉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他站在高处宛如神邸,俯视着自己的臣民。
皮鞭驱赶下的苦役犯们,全都神情畏惧低头干活儿,不敢抬眼去看这个站在高处的将军大人,如同畏惧魔鬼一般。
闲暇时间的苦役营中
经常会传来凄凉哀婉的民谣歌声,充斥着对昔日自由岁月的怀念,歌词中“可怕的一天降临”,就是指这位将军大人带着残暴军队杀进来的日子。
郑国辉也知道土著人是如何看他,可惜在征服的道路上,他没有选择。
当今世界
在欧洲民族意识已经开始觉醒,用不了多少年,这股发源于欧洲的民族意识觉醒浪潮,就会席卷全世界。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重新塑造版图的机会也不多了,必须要紧紧抓住。
第100章 各方反应不一
一个多月后
郑国辉这段时间往来于三宝颜和达沃之间,事无巨细的调研,解决了很多遇到的难题,终于搭建出了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
确立了三宝颜府和达沃府,府衙仿照六部设置,另外增加警察署,税务局,工商业发展局,农业局等机构,进一步增强统合能力。
让他尤其欣喜的是
移民棉兰老岛的华人高涨的劳动热情,秋粮收割迎来了大丰收,短时间内限制移民发展的瓶颈,被一举突破了。
在这种情况下
就连苦役营的土著们都吃到了粮食窝窝头,那个情景就跟过节一样,很多土著激动的又哭又笑。
别说什么水果,也别说什么海带海藻,真正顶饿的还是粮食啊。
1865年11月22日
本年度最后一批华人移民,跟随着大船队再次抵达三宝颜,这一次大船队带来了26700余华人移民,以鲁、豫等省份遭遇战火波及的难民为主。
这次南下的移民中,含1600名兵卒,主要来自于金陵和通州的守备部队。
这些士兵的到来,极大的加强了棉兰老岛的常备武装力量,总兵力达到5800余人。
随着一次又一次下南洋,大船队培养了很多富有经验的船长。
这为大船队化整为零,在今后转变为以七八艘至十几艘规模的小船队,常态化的下南洋输送华人移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通州郑氏家族实力飞涨,这两年来买入大量新船,使得家族保有的船队规模突破了330余艘,一跃成为整个长江流域最大的运输商家。
在其中
专门用于下南洋的都是千石以上的大福船,这些船抗击风浪能力更强,运输量更大,执行远航也更适合。
其余一些中等或者较小的船舶,多用于长江中下游或者漕运,两者间泾渭分明。
郑氏家族经营的产业,从私盐扩张到粮食,布匹,如今又增加了热带水果,进口石材,珍奇贝类等门类,生意愈发做的红红火火。
尤其是热带水果,长途贩运到崇明岛后,便拿出一部分前往沪海,姑苏,维扬,金陵等地贩卖,瞬间便大火了起来。
成熟的菠萝果削开之后,切成片,浸泡在盐水中,拿出来食用口感脆甜,汁水丰富,从老人到小孩都喜欢。
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热带水果,听说自南洋而来,无形中令菠萝果的身价倍增。
在沪海,一颗菠萝果能卖出200文钱的高价,其他地方也差不多,而且还非常抢手。
真正的高门富户人口众多,动辄数十上百人,买起菠萝来也是毫不手软,那都是一车一车的买。
普通人家咬咬牙也能买得起一颗,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尝鲜。
投放在江南省以及沪海等地的菠萝和香蕉,进入市场后便大受欢迎。
幕僚长李鹤章特意书信一封,信中除了详叙当前江南省的形势,朝廷动向以及捻军的两次试图南下,皆被驻守在徐州府和淮安府的官兵剿灭,一举建功之类的情况。
最后就说了这热带水果事宜,李鹤章原话就是“不拘多少,悉数装运北上,一颗菠萝果在京师能够售价五六百文,堪称比私盐还暴利,皆以之为荣。”
郑国辉看了心中大喜,这些菠萝香蕉不用再给苦役犯吃了,有多少全都装运北上,一趟下去把船费全挣回来了。
李鹤章在来信中,对纯白和黄色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也颇为看好。
他是识货的,纯白大理石比国内的汉白玉更润,白的更纯粹,打磨之后光洁度也更好,妥妥的是高档石材。
黄色天然花纹的大理石更显高档,李鹤章如今命人在京师,江南省,湘,赣,皖等省各府中,分头开设了“鉴石堂”,以黄色天然花纹大理石做地板,以纯白大理石精工雕刻各种石像,陈列展出。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富绅大户意向购入,用于修建宗祠陵寝,装修庄园等用途,未来销售看好。
李鹤章还特别提醒
若是能够利用西洋人做掩护,以洋行的形式经营此类生意,会少去很多麻烦。
这两个好消息,让郑国辉喜的合不拢嘴,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
“将军大人,何事如此开心?”说话的是小叔郑守信,他现在是棉兰老岛总督,统御一应事宜。
郑国辉笑着将菠萝和石材畅销的事情说了下,郑守信听了也是眉开眼笑,自家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既然这个岛上有大陆需要的水果和石材,还有丰富的铜铁资源,这可都是华人移民航线长期存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