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75节

  郑国辉是乘坐货船离开,随行仅带走了400名士卒,一匹马,一匹骡子都没有带走,还给哈姆达山谷留下了充足的守卫力量。

  两艘货船顺流而下,船里装载了几百吨四四方方的青石,这是采石场这几天的产出,达沃城急需这样大量的建筑材料。

  石粉,小碎石,大石块儿,规整的青石板等等全都需要,而且需求量非常大。

  站在船舷边,顺流直下的船速非常快。

  郑国辉看着山谷里的土著苦役犯分成100人一队,在两三名看守的看押下,正在修筑道路桥梁,显得非常辛苦。

  他的神色中满是安慰,这才是使用当地土著的最正确方式。

  按照郑国辉制定的标准

  一级城乡道路26米宽,二级城乡道路18米宽,三级城乡道路12米宽,四级城乡道路7米宽,道路两侧必须要栽种行道树,设置排水沟,设立石质里程碑,这是“等级道路四要素”。

  哈姆达山谷里修筑的道路,就是三级城乡道路,要修12米宽,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

  难点就是那几座山梁,高的有570多米,矮的也有320多米,恐怕只能按照4级道路修建盘山路,3级的标准达不到了。

  但只要平直宽阔的道路修建好,从达沃至哈姆达山谷120余公里的道路,马车一天就能抵达。

  回想这次出征近20天时间,大小战斗数十起,除了杀戮还是杀戮,这样的战斗对郑国辉没有挑战性。

  久而久之,也有些厌烦了。

  好在彻底平定了达沃北部地区,从此彻底置于掌控之中,那种油然升起的征服感还是让他飘飘欲仙。

  船舶顺流而下,河面上冰凉的风儿吹拂着发丝。

  郑国辉看向两岸的目光深邃威严,身上的王霸之气渐渐在累积,气质不知不觉的改变,发生了他所不知道的蜕变。

  货船靠上达沃城码头,已临近傍晚时分。

  郑国辉率领剩下的400余兵卒先后下船,仅有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剩下的营帐辎重等物,都留在了塔古姆镇,铁锁寨,哈姆达山谷中,成为军用储备物资。

  这400余兵卒中,亲兵队就占据了200人,还有百余人的夜不收队和一些军官和骨干骑兵,当真是精简的不能再精简。

  这也不奇怪

  等到此间事了,郑国辉率众返程时,身边只会有亲卫队一干人等,数量不会超过150人。

  下南洋的漫漫旅途耗费不少,他可不会带着人来回坐船玩,随军南下的2000兵卒最终都要落户在这里,原本就是计划中的事情。

  回到市政厅

  迎来的是巧月,巧星,钱筱月,苏眉娘这四个贴身的俏丫鬟,看来这些日子滋养的不错,都是光彩照人的水嫩模样。

  见到将军大人风尘仆仆的返回,神色间又黑瘦了些,几个俏丫鬟不由得红了眼圈。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过来给老爷更衣,准备沐浴,莫非这些日子过傻了?”郑国辉带着说笑的意味,心中也是暖洋洋的。

  在这远离神州大陆的南洋,时刻被人惦记着,关心着的感觉真好。

  “奴婢知错了,请老爷恕罪!”几人盈盈的敛了个万福。

  巧月和巧星连忙走到近前,手脚麻利的服侍着老爷更衣,净面,净手,奉上热茶与水果,然后贴心的捏腰捶背。

  郑国辉舒爽的躺在椅子上,被人伺候的感觉好极了,尤其是颜值身材这么顶的俏丫鬟,看着舒心,睡着更爽。

  钱筱月,苏眉娘二女则匆匆而去,为老爷准备洗浴事宜。

  顺便通知厨下,今日老爷回归要准备丰盛些的酒宴,让老爷吃的舒心,开心。

  当郑国辉浸泡在浴桶里,忍不住舒爽的呻吟出声,实在太享受了。

  即便以他身份之尊贵,在行军打仗途中也不可能天天洗澡,顶多让那些亲兵拎一点热水来,自己坐在木桶里面擦擦身子。

  哪里能够如家里一般,享受这4个美貌丫鬟的服侍。

  打香胰子,擦背搓灰,从上到下连脚丫子都洗的干干净净。

  几个俏丫鬟累的香汗淋漓,将他服侍的舒爽无比。

  郑国辉怀里又抱着剥成白羊的巧星,少女不时的将切成小块的果肉送到他嘴中,只管咀嚼就行了。

  到了后来

  巧星自己饮了一口茶,再渡到老爷的嘴中,这叫“皮杯儿”。

  郑国辉躺在那儿连头都不用抬,当真是万恶的封建大老爷作派,太踏马荒淫了。

  湿身的丫鬟衣服勾勒的峰峦迭起,终于将郑国辉彻底激怒,猛然的就从浴桶里站了起来,抱着巧星走向一边,口中说道;

  “你们几个狐媚子自去洗了,等老爷腾出手来,须得重重责罚,绝不轻饶。”

  “奴婢等乞请老爷怜悯,轻饶则个。”

  “那就看你们几个的表现了,老爷我可是不好说话的,哼……”

  于是乎,难免又是一片平地生波,久久不息……

第92章 王都选在哪儿?

  回到达沃城

  没有休息两天,郑国辉便又忙碌了起来,参与到新的城市建设热潮中去。

  掐指算一下

  占领达沃城至今已近一月,各地源源不断送来的土著苦役犯总数超过4万,而且还在增加。

  乡镇彻底实施了“腾龙换鸟”政策,多余的劳动力就被挤兑到城市来,而这正是推行大规模基建的良机,各种拟定中的建设随之展开。

  达沃向北至塔古姆镇计划修建2级城乡道路,最终连接到哈姆达山谷。

  该工程被称为“北方公路”,第一期工程总长78.2公里,沿途新建桥梁57座,一下子就用去了八个多苦力。

  平均到每公里城乡道路,约一百名劳动力。

  当然了

  这么多劳动力并非全用于修筑道路,沿途仅采石场就设置了4座,石灰窑7座,用于生产高标准道路所需石粉,碎石子,砌筑桥梁和里程碑所需的条石,石灰等大宗物资。

  同样计划中的道路大工程,还有“海湾大道”,沿达沃城向东和向西延伸,就像珍珠串一般,将沿海平原重要的城镇全都连接在一起。

  这条“海湾大道”路线更长,计划中的一期工程就超过了130公里,远景规划约340余公里,几乎把达沃平原沿海地区全部囊括在内。

  也包括如今还未开发地区,需要2~3年时间逐渐建成。

  在达沃城的周边

  新建起的砖窑已经达到20多座,木材烘干窑12座,石灰窑和土法炼铁、炼铜的高炉若干,开始较大规模的生产。

  从哈姆达山谷和其他地方运输而来的条石,碎石,石粉,采摘的各种热带水果,生产的新鲜蔬菜瓜果等等,络绎不绝的通过船舶运输而来。

  这令达沃城中的市面,很快变得繁华起来。

  这几天

  郑国辉在城中视察,按照大量的原有茅草房,窝棚和私搭乱建的土房通通被夷平,已经规划出“井”字形城市干道的雏形。

  明显能看到,一些刚拆掉的土著建筑还没有清理干净,但已经画上了石灰线。

  与原有的石灰线相比,城市干道宽度又扩展了不少,达到三十六米的标准。

  郑守中是按照自己的吩咐不折不扣的去做,这让他很满意。

  三十六米意味着什么?

  即便按照一百五十多年后的标准,意味着来回八车道加中心绿化带,加两侧绿化分隔带,再加上两侧人行道。

  郑国辉坚持要弄这么宽,是想建立一个心目中的花园城市,真正的鸟语花香,高大的乔木绿树成荫。

  所以道路的中心绿化带宽达18米,两侧各为9米,这其中马车道4.5米,分隔带2米,行人道2.5米,这样看起来就合理多了。

  城市建设伴随着大量推倒的土著茅草房,还有一片片新建起来的砖房木屋,一些大型市政建筑也在砌筑中,城市中到处都是脚手架,一片建设的热潮。

  按说,推动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需要海量的银子,那是怎么解决的呢?

  实际上很简单

  工程建设的主力是土著苦役,是不花费银子的,只要有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在资本积累的初期

  充满着压榨和血腥,郑国辉率领的殖民大军自然也不可能逃脱市场规律,不可避免的走上这条老路,运用的越发顺手起来。

  在华人移民中,有大量建筑的老手,对盖房建屋可不陌生,由他们当工头领着苦役犯去干活,准没错。

  这些华人新移民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本身就是半个泥瓦匠,至于木匠,石匠,篾匠,铁匠这些手艺人也多的很,可谓人才济济。

  恰好这些华人新移民身上都背负着大量债务,农田里的事情忙完,便会匆匆赶到城里来挣银子。

  挣到的银子一大半还账,只要在账目上勾销个数字就行。

  归根到底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工程,所需的一切建筑材料都不成问题。

  偏偏棉兰老岛上的资源特别丰富,被称为“果树的王国”,9月份的时候,正是大量水果下市的时候,菠萝,香蕉多的烂大街。

  从某种程度上

  水果代替了部分粮食,再加上给苦役犯吃的海带窝窝头,真正消耗的粮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达沃城中

  如今有超过16000名苦役犯,在三四千名华工带领下,主要是在修建房屋,因为大片的房屋得以落成。

  沿街以2~3层的砖石建筑为主,规划中的大型市政建筑有4~5层,居民区则以平房为多,大量使用木材建设以降低成本。

  以当前的建设力度推行下去,预计到年底,一座崭新的达沃城将会露出傲人风姿,成为南洋一座日渐璀璨的新兴海滨城市。

  回到了市政厅

  郑国辉再次召集手下的行政幕僚们开会,主要就发现的一些问题,群策群力的提出改进方案,弥补不足。

  在会议中

  他又提出了要建设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就是达沃城的标志性工程。

  三宝颜标志性工程是九层六角玲珑宝塔,建成之后,将巍峨的耸立在波索南卡高地上,方圆数十公里都能看见。

  那达沃城的标志呢?

  有人建议修建大王宫,理由很充分;

  将军大人不能每次来都住在市政厅吧?

  这个“大王宫”的提议隐含试探,郑国辉也没有扭捏的否认,而是大方的点点头说道;

  “可以,但这要富有宫阙设计营造经验之人主持,非常人可为。地点可以预留下来,但建设宜缓不宜急。”

  “将军大人,是否可以建设牌坊?”

  “说说看……”

  “卑职的意思是建设大型牌坊,可为功德牌坊,采用最高等级的御制牌坊,就在将军大人在码头对万余众宣讲的地方,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时刻。”

  这就是典型的拍马屁了,郑国辉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又问道;“还有吗?”

  搞这些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没有比华人更有心得的民族了。

首节上一节7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