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70节

  棉兰老岛地处热带,日照强降雨多,相应的河流也就多。

  从达沃过来不到80公里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有50多条,基本上2公里肯定有一条河流。

  这非常有利于农田灌溉,对陆地运输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水上运输更为便利。

  “将军大人天黑了,是否返回营中?”郑富走上前来,轻声的请示说道。

  自从亲兵队长郑顺,胡祖清分别担当重任以后,郑国辉认真考察了一番,将郑富和郑贵两人提拔上来,担任亲兵队的正副队长,放在身边任用。

  今天的战斗,这两人分别率领一个连队参加,表现的中规中矩,还算是让人满意。

  郑国辉要的就是这种没有太大能力,可非常忠心,一定不折不扣执行的人。

  他抬头看了一下,天边的晚霞只剩最后一抹余晖,太阳完全落下山了,夜幕即将降临。

  河边凉风习习,吹来夹杂着泥土芬芳的风儿,天空中一片鸟雀黑压压的飞向森林。

  “好吧,回去吧。”郑国辉从善如流的答道,率先向营地方向走去。

  一众亲卫们紧紧跟随,目光警惕的少是四周,不敢有所懈怠。

  这里刚刚发生过激烈战斗,距离森林又不远。

  若是突然冲出来一队土著骑兵,猝不及防之下,就有可能吃大亏。

  傍晚的军营中

  一字排开的20多口大铁锅中肉汤翻滚,正在烹煮大块的肉汤,猪肉,驴肉都有,还有一些狗肉和鸡鸭肉。

  这都是清理战场时,有的在废墟中拖出来,有的是被误伤的家禽家畜,数量还不少呢。

  这不……全都剥皮抽筋,开膛破肚,做成了一个个肉块下入锅中。

  放入生姜大料和葱段,闷煮了一个多小时后撇去浮沫,浓烈的香味就散发开来。

  这时候倒入整筐的木薯块,土豆,椰子肉,还有切成块的菠萝,炖煮个10来分钟就完成了。

  这样的肉汤,带着菠萝和椰肉的特有清香,白的,黄的和肉块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本地特有翠绿的香草,当真是甘甜味美。

  士兵们每人打上一盆肉汤,拿上一块干饼就有滋有味儿的吃起来,那真是吃的满嘴流油,大呼爽快。

  军营中的大铁锅在煮饭之余,还要烧水,主要供士卒们饮用所需。

  每一名士卒出征,随身都要带一个大竹筒,里面装满冷却后的开水,以免在野外喝生水生病,腹泻。

  正式采取了严格的卫生措施,华人殖民大军中,呕吐腹泻的人很少,感染热带疟疾,吸血虫病,登革热之类的疾病也少。

第86章字拓殖方针

  仅隔了一天

  来自达沃的补给船队,就抵达了塔古姆镇,在临时搭建的河边栈桥停靠了下来。

  如今的河边栈桥正在修筑,1700多名土著苦力,在皮鞭和刺刀的监督下,顶着烈日辛苦的劳作。

  将采伐来的大树砍去枝杈,一头削尖埋入坑中,用数人合力的石锤砸进去10余尺,一直排到河中。

  互相间用粗木连接,顶端覆以厚木板,便形成了深入河中的栈桥。

  补给船队来了三艘千石福船,隔几天还会有两船抵达,带来了数十桶火药,八百石粮食,二百石大豆,一些糖,面粉,鞋,各种蔬菜,稻米的种子,还有数以千百计的铁锹,锄头,斧头等农具,供拓殖移民使用。

  这些粮食和农具可不是免费领的,谁领多少都要记一笔账,加上8%的年息,今后逐步偿还。

  在码头上

  郑国辉见到了有些黑瘦的十一叔郑守中,高兴的远远打了声招呼,就见到郑守中脚步匆匆而来,准备行礼。

  “哎呀,十一叔,我们就不要这么见外了?”郑国辉上前一步扶住他,笑着说道。

  “不可,将军大人,下官见过将军大人。”郑守中依然坚持着抱拳作礼。

  如今的郑守中被提拔为通州守备兼领航使之职,能够真正留在通州老家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在神州和南洋之间奔波。

  这次又担任了第二次下南洋领航使,在抵达三宝颜港后,担负起了那30多艘货船的卸载及紫铜矿石装船的调度任务。

  直到最后一艘货船满载矿石离开三宝颜港口,这才率领坐船匆匆赶到达沃,旋即押送补给船队顺达沃河而上,来到塔古姆镇。

  这些天来,当真忙的脚不点地。

  郑国辉感慨的说道;“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十一叔。”

  “将军大人说的哪里话来,这都是下官应当应份的事。”郑守中脸上露出谦逊的微笑,神态依然恭敬。

  自从将军大人在达沃港口一番激情演讲,袒露了王图霸业的勃勃野心,所有的人在面对将军大人时,更多了一份谦恭。

  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喝醉了酒,一碗酒倒在朱元璋的头,结果怎么样?

  前世之师,殷鉴不远。

  “恭喜将军大人!一战全歼土著叛军万余人,扫清北达沃地区腹心之患,扬我军威,振奋华族士气,实在振奋人心啊!”

  “区区土鸡瓦狗之辈,何足挂齿,有什么新的消息带来吗?”

  “下官再次恭喜将军大人,钱江所部在扫荡东达沃地区时,与土著部落爆发激战。三战三胜,共歼敌5700余人,大获全胜。”

  “哦……哈哈哈,钱将军干的不错,这些米沙鄢人部落经此重创,再也难复昔日嚣张气焰,彻底平定指日可待,当真是好消息呀!”

  “禀报将军大人。向西挺近的郑顺将军所部,连日来也斩获不断,大小10余战,共计歼敌1630余人,正在向土著部落聚集腹心之地逼近,期有捷报传来。”

  “嗯,西达沃地区土著部族较为分散,路途遥远,不急于一时。”郑国辉点头肯定,心情相当愉悦。

  他用手指着不远处驱赶而来的大量土著妇女,说道;“这些女人,回程的时候带上,安置到一些工坊去做事,等到后续移民抵达再做安排。”

  “下官明白,挤挤的话一艘船能搭载五六百人。”郑守中也转过头去,看了看回答道。

  从这里到达沃顺流而下,只需三个时辰即可。

  而且在河中行驶无风无浪,别说600人,700人都能挤,反正路程不远。

  如今的华人殖民军队四处出击,从周边十几公里的乡村和部族聚集地掳掠大量人口,源源不断的送往塔古姆镇。

  每天都能看到士兵们押送着土著俘虏,顺着乡间道路迤逦而来。

  那些清空的土著村落,则安排华人移民迅速进入,完成初步的“腾笼换鸟”行动。

  贯彻“占领一地,清空一地,安置一地,巩固一地”16字方针,注定大军推进快不起来,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俘虏的土著人口在塔古姆镇就完成甄别,一些较为年长的土著族老,酋长和上层人士通通予以处决,男人女人分开设营,分别关押。

  土著妇女经过初步的分配以后,会远离原有的部族聚集地,打散了被单身的华人移民领走,前往华人移民村落生活。

  当然,这也不是免费的。

  普通华人移民需要支付船票钱,购买土著妇女,农具,种子,耕牛等一切费用,皆以欠款的形式存在。

  在偿还完欠款之前,这些华人移民以军屯的方式耕作村落土地,需要缴纳六成的田税后,剩下的才属于自己。

  一般来说

  需要耕作6~7年,才能够将所有的欠款和利息还完,在村子中免费获得一块宅基地,可以攒钱建造房屋,院落。

  这些华人移民还有一个来钱的方式,那就是参加军队的军事行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比如此次的扫荡清剿行动,只要参加就可以获得5两银子的报酬,多斩杀一个土著武士,就多二两银子的报酬,俘获不算在内。

  例如参加武装民兵队巡逻,设立哨卡,护卫村庄,抵抗土著匪寇袭扰,每个月能够多获得一两银子的报酬。

  斩获首级者,就多二两银子的报酬。

  参加的军事行动越多,获得的奖赏也就越多,偿还起欠款来自然就快得多。

  正是由于这样的激励机制,所以华人移民参加军事行动非常积极,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压根不需要动员。

  这是郑国辉做事的风格,他喜欢用利益勾动人心,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一个土著男丁的首级不过是二两银子,整个达沃地区周边,成年土著男丁撑死了也就10多万,压根就不够分的。

  在消灭了土著部族的反抗主力后,对剩下的土著村落以抓捕为主,军队占领下的棉兰老岛需要大量劳力,土著就是最好的来源。

  郑国辉与十一叔郑守中寒暄过后,一起回到了塔古姆镇上。

  塔古姆镇与两天前相比,又有不同。

  在血战中损失的房屋废墟已经被清除干净,街道上覆盖了新土,碾实压平,连许多臭水沟都填平了。

  很多茅草屋区域被画上了石灰线,今后全部要整体推平,重新修建具有浓郁明清特色的建筑。

  镇上一些比较好的房屋,陆续开设了杂货店,茶社,还有一些筹备中的饭馆,铁匠铺,妓院,赌挡,早点铺和各种手工作坊,很快就会相继开立起来,形成热闹的街市。

  以后的镇管委会,警察所,邮局,税务所都会相继开设,以满足广大移民的需求,形成稳定的行政治理机制。

  只不过现在是军管,显得粗糙了许多。

  镇上已经恢复了热闹场景,很多华人移民满脸笑容三五成群的走过街上,身后往往跟着低着头、神情畏惧的土著女人。

  这是华人移民刚刚选取的土著女人,虽然又多了一笔债,但心中的那份高兴怎么也压抑不住,咧开嘴笑的特别畅快。

  在这里

  将军大人的承诺随时兑现,只要努力打仗就能分到钱,分到女人(注,不是免费的),过上好日子,所有人都感觉有盼头。

  在村庄里虽然是军屯,但华人移民都是分开来居住,很多都是原来土著的茅草房,条件虽然差了些,但毕竟是自己的窝。

  分到归自己的田地耕种,怎么耕种自己说了算,只需要到时候交粮就行了。

  加上领到了土著女人,可以生儿育女,开支散叶,这和关门过日子没什么区别,

  将军大人允许开辟荒田多种地,收税从六成减少到五成,鼓励村民开荒。

  只要能舍得力气,还怕过不上好日子吗?

  将军大人还允许种植果树,家前屋后允许饲养家禽家畜,养大后一律抽取四成的税,这样也值得。

  如果一家养十几只老母鸡,那鸡蛋可都是自己留着吃,能够大大的改善生活,这笔账谁都会算的。

  很多华人移民心中都盘算着,带着土著女人辛苦干几年,把欠账还完之后,就能拿到村里分给的宅基地。

  建房盖屋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到时候再攒钱买些地,属于自己的地只要交三成的粮税就行了,少了一半儿。

  这样下去,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郑国辉带着郑守中几人来到茶馆坐下,闲聊了几句,就提到了郑守中今后的去向问题,他说道;“十一叔,有没有兴趣今后长居此处?”

  “将军大人,您的意思是?”郑守中对这突然的一句,问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郑国辉展颜一笑,解释说道;

  “这领航使之职终日奔波,海上什么情况都会发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十一叔你也知道,通州守备只是挂职,不需要亲自去指挥军队,那不是你擅长的事儿。

  所以,本将军考虑;

  达沃城作为棉兰老岛最大的城市,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也是本将军重点关注的地区,交给别人不放心。

  你若有意,便沉下心来好好经营这座城市,有个10年8年,将其发展为不逊色于金陵城的核心之地,功绩足以流传后世。”

  这一说,郑守中大为心动。

  自家人知自家事,郑守中经商20余年,背靠着郑氏一族的资源,也只不过混了个中等商贾之家的身家。

  若没有将军大人抬举,这一城知府的美差怎么能落在自己身上?

首节上一节7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