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挥使大人,海上风力正在逐渐加强,据有经验的老人分析,中午时分可能落雨,风势还会继续加强,不排除短时的热带风暴。”
“继续加强观测,有变化随时禀报。”
“遵命,大人。”
郑守信转头看向海面,越来越大的风势推动着涌浪扑向海边,在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发出响亮“哗啦啦”的声音。
海湾中的风浪要小的多,但可以看见远方的海湾外面,一排排五六米高的大浪风起云涌,发出焦躁的沸腾声音。
海风呼啸而过,吹动岸边的大树枝杈颤抖不停,不时发出“噼里啪啦”折断的声音。
这个鬼天气,只能祈求将军大人的船队一路平安。
紧张的等待度日如年,不知过了多少时候?
岸边的几个兵卒忽然高声叫道;“那是船吗?是我们的大船队吗?老天爷保佑,真的是啊!”
“快看那边……”
“对,是将军大人的大船队,赶紧汇报给指挥使大人,大船队来了。”
在哪里还需要汇报,郑守信听了心中猛然一喜,匆忙站起身来,跑到前方仔细观看。
就见远方的波涛浪尖上,一片连绵的船帆显现出来,然后越来越多,视线中全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大船。
这些大船一路乘风破浪,在大风掀起的惊涛骇浪中径直驶来……
看到大船队的这一刻,郑守信激动的心跳都几乎停止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兜头猛浇过来的狂喜,跟随着岸上的士卒们一起大声的喊起来,不觉得泪湿了眼眶。
“将军大人,我们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将军大人万岁!大船队万岁!我大汉民族万岁!”
“这下好了,将军大人来了。”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将军大人,有了将军大人,咱们就有了主心骨,啥也不怕了。”
“太好了,太好了!”
海岸边,迎候的人群欢呼雀跃,2000多人爆发出巨大的响声,鼓乐齐鸣,数十支唢呐尖锐的演奏声回荡在海空间,齐齐吹响了“百鸟朝凤”的欢庆乐曲。
向着海湾驶来的大船队,一艘又一艘挣脱了狂暴的惊涛骇浪,驶入相对平静的海湾中,迎来了更热烈的欢呼声。
等到光明号风帆大船率先靠上码头,欢庆的热烈锣鼓来到极致,激动到满脸泪水的人们又唱又跳,用最热烈的情感迎接将军大人和大船队。
原本计划下午两时许抵达的大船队,在海上越来越强的狂风中一路疾驰,提前了三个小时便抵达了达沃港。
郑国辉抵达码头后,来不及与众人细说,便马上安排人清点随行的船队数量。
一刻钟之后
随行人员报上来“已抵达63艘船,尚有9艘船没有抵达,包括“奋”字头4艘战舰。”
郑国辉听了脸上神色渐缓,风帆战舰抗击风浪的能力极强,如今的海面也就是五六级大风,还远远的威胁不到风帆战舰。
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五艘运输福船,虽然在三保颜卸载了部分人口,这5艘运输福船还有上千移民,以及船上运载的大量物资。
风暴来袭的时候
海上的能见度变差,船舶随着几米高的大浪剧烈的摇晃,使操纵变得更困难,一些船被吹偏了航向不足为奇。
在焦急的等待中,一个多小时后,有两艘运输福船先后抵达,让人又放心了不少。
直到下午六时许,肆虐的风暴已经停歇,最后的两艘船才姗姗来迟。
是奋勇号用长长缆绳拖拽着一艘运输福船,这艘船的前后两个风帆都被撕裂,残破的在空中飘舞,看起来凄惨极了。
谁都不知道
在狂风肆虐的近8个小时里,这艘船经历了什么苦难?
好在结局尚属圆满,运输大船队一个不少的抵港达沃,算是有惊无险了。
第83章 三路大军齐出
“守信,还有诸位皆辛苦了。
你们的成功行动,开启了华夏向南洋扩张殖民的第一个脚步,具有不容磨灭的历史意义,必将会得到华夏民族和后人的铭记。
生逢其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荣幸,这是何等巨大的荣耀。
跟随着本将军的脚步,去建立不朽的功勋吧!
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南洋殖民运动,你们的名字必将会铭记在历史丰碑上,成为后人敬仰的传奇。
为此王图霸业贡献忠诚和建立卓著功勋者,得以配享太庙,世世代代得到香火祭祀,为子孙所敬仰。
这里就是我们开拓殖民的起点,但绝不会是终点。
我南下开拓的将士们,现在可以欢呼了……
华夏民族万岁!”
郑国辉面对一万多名军卒和移民发表煽动性极强的即兴演讲,挥拳振臂高呼。
十几个嗓门大的士兵将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复述出去,传达到所有人的耳中。
话音落下
达沃码头上就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士兵和移民们纷纷跪拜在地,齐声高喊道;
“华夏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军大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达沃码头上
郑国辉不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竟然说出了“配享太庙”这样的忤逆之言,坐实了不臣之心。
太庙是历代皇帝的宗庙,“配享太庙”指的是朝廷重臣凭借生前的勋业,去世后得以祀于帝王宗庙的崇高待遇。
功臣“配享太庙”,历来是朝廷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生前权柄赫赫,死后备享哀荣,指的就是这一荣耀。
这对任何一个有志于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都是无比的诱惑。
在场的所有人爆发出了极大热情,现场近2万人(大船队移民一万四千余人,先遣队1600余人,第一波抵达的民众2000余人,还有2300多名船工水手)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全都振奋不已。
名不正,则言不顺。
就算是一个混混或者匪帮都要“插旗立棍”,将军大人今天的话,令所有人心中燃起建功立业热切的渴望。
在场的所有人中
大部分来自于曾经的长毛乱匪,那可是标准的反贼,如今再来一次,感觉顺理成章的就接受了。
剩下的是以通州团练和苏北周边府县招募的兵丁士卒为主,在这个宗族观念强于朝廷的时代,自然全力拥护将军大人。
简短发言过后,就组织移民大部队陆续进入达沃城中,暂时安置下来。
郑国辉此行带来的2000名精锐士卒,留在三保颜200名,剩下的全部带到了达沃,被安置进入兵营中。
指挥使郑守信对此早有准备,除了腾出城中大量房舍以外,还在城郊建立了两个大型安置营地,每个安置营地可以供三千余人使用。
即便如此
跟随将军大人南下的移民数量也大大超过了预估,迫不得已,只能紧急启用军方储备的营帐,设置两个帐篷营地。
达沃城内
郑国辉将自己的统帅部设置在圣彼得大教堂一侧的市政厅建筑内,这是两层极具西班牙风格的石砌建筑,有宽大的后院和呈“L”形的十余间平房。
郑国辉,郑守信及主要幕僚全都住在这里,军事指挥官钱江和郑顺等人则住在兵营中,距离也不远。
当日晚间
率先抵达的郑守信等人为将军大人举办了接风洗尘晚宴,一应军政要员俱都出席,喜庆热闹自然不在话下。
次日上午
郑国辉召集军政要员们,开了一次闭门秘密会议,会议内容别人不得而知。
但是从散会以后,那些军政要员们满脸红光的兴奋神色去猜测
估摸着将军大人可没少灌鸡汤,封官许愿那是笃定的事儿,可能也有因功授爵的希望,这是所有人心中都渴盼的事儿。
只要将军大人登上了至高王位,那么所有人就是从龙之臣,封妻荫子,从此一跃成为王国的豪门权贵,世代香火不断。
一想到这些,谁的心中不怦然而动?
休整三天后
郑国辉率领全军分三路出击,开始针对当地土著反抗力量实施彻底剿灭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腾笼换鸟”政策。
钱江率领左军总数约4000余人,其中1000兵卒,30名骑兵,另有手持刀枪的三千余名移民以及100余辆骡马大车。
左军从达沃城而出,兵分两路横扫整个东达沃地区,所经村庄当地土著皆不留存,一律抓捕,违抗者立予击毙。
每经过一个村庄,都会留下五六十人到八九十人不等的移民管控,并且留下同等数量的年轻土著妇女,组成新的移民村。
其他土著无论男女,一律押送返回达沃城中,进行甄别后,部族酋长及其子女,村长,族老及有学识的人通通处决,尸体焚烧后抛入大海。
郑顺率领右军约4400余人,其中1000兵卒,47名骑兵,另有手持刀枪的三千四百余名移民以及130余辆骡马大车。
右军从达沃城而出,兵分三路横扫整个西达沃地区,所经之处土著族人一律抓捕,反抗者格杀勿论,政策与左军相同。
郑国辉亲自率领中军约6200余人,其中1000兵卒,122名骑兵,另有武装移民五千余人,浩浩荡荡的自达沃城向北进行拉网式扫荡。
在战前部署时
郑国辉就强调当地土著村落与部族反叛武装两者系“鱼和水”的关系,只要有土著村落的存在,部族反抗武装就能得到粮食和其他方面的供给,持续不断的发动袭击。
想要彻底断绝部族反抗武装的力量之源,那么彻底清除土著村落就是必要之举,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在座的所有将领都经历过空前残酷的国内战争,见多了死亡与毁灭,没有心慈手软之辈。
一声令下后
三路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征,达沃城中留下八千余人,分门别类的开始修建苦役营,划设砖窑,炭窑,炼铁工坊的场地,重新规划城市等一系列举措,就等苦力到达开工了。
数天后
“啪啪啪……啪啪啪啪……”
一阵又一阵密集而清脆的排枪声响起,郑国辉脸色冷酷的站在土岗之上,眼前是米沙鄢部族主要的聚集城镇~塔古姆。
塔古姆位于富饶的达沃河边,浩瀚的大河与广阔的平原丘陵地,造就了这里肥沃的土地,耕种历史悠久。
塔古姆镇拥有三四千人,周边的村落密布,沟渠纵横,还有很多清真寺散布其中,高高的尖塔分外明显。
当地土著部落收到入侵大军大肆屠戮的消息,很多土著反抗武装都汇聚到这里,决定拼死一战。
土著反抗武装被“腾笼换鸟”的灭绝性政策逼得没有退路,棉兰老岛的热带丛林中虽然果树众多,飞禽走兽出没期间。
但要靠这些东西填饱肚子,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主要的还是土著村落的粮食接济,如今土著村落彻底被清空,换上了手持洋枪和长矛大刀的汉人移民,已然把生路完全堵死。
别说粮食了,连一口水都没得喝。
根据将军大人最新的命令
无论在乡村,田野和城市中,一旦发现任何土著人口脱离统一管制,皆可视为土著反叛力量,有杀错,没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