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538节

  例如在华人新村中

  村公会旁边肯定是村庙和祠堂,要围出一个大晒场,收割时节用于晾晒粮食,打上一口井,还有几个大石碾子是必备的生产工具。

  农闲的时候,村民开会或者听戏,娶亲出嫁,红白喜事,祭祀祖先等等,一般也会在大晒场举行,是村里的主要活动场所。

  村里的主要道路须宽五米以上,可以保证两辆装满稻谷的马车交错而行。

  寻常农家的一份宅基五分地,按照前园后厕规划,一般正房三至四间,两侧各有多少不等的厢房。

  前面是菜园子,谷仓,草料堆,马厩和大牲口棚,后面是厕所和猪圈。

  横向成排,竖向成行。

  而不是村里乱糟糟的,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那可不行。

  村里的积粪堆统一处于村外的下风口,人畜粪便必须要经过堆肥发酵,然后按照各户分配,洒入田间地头,给土壤增加肥力。

  那些没有经过堆肥发酵的人畜粪便,撒到地中就是毒药,那可不成。

  大楚帝国在几十年的殖民历史中

  已经发展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殖民安置体系,从管理,到农耕,到村镇建设都有标准,得到了发展历史验证。

  在迪拜王国,只需照做就好了,节省了极大的时间精力,也跳过了试错环节。

  以现今迪拜王国政府的规模,在大楚帝国也只是一个县衙门,还是那种人口较少的新置农垦县,不是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县。

  可迪拜国王楚-郑洮非常珍惜眼前的这一切,他坚信王国能够发展越来越好,就像父皇曾经走过的艰辛历程一样。

  数十年前

  大楚帝国也仅仅是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势力,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列强,从东到西的广阔疆域数万里之遥,这是何等的辉煌?

  楚-郑洮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比肩父皇,只要能达到父皇1%的成就,就足够他骄傲了。

  1%的成就是什么标准呢?

  那就是将迪拜王国发展成为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经济总量超过1.5亿银洋,领土面积超过17万平方公里,在波斯湾沿岸是个较为强大的王国。

  现在的迪拜王国,连一条都达不到。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历史极为悠久,周边古国众多,无论文化还是宗教都极为兴盛。

  虽然阿拉伯半岛人口少,可架不住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王国都是人口众多之地,奥斯曼帝国大部分疆域也处于亚洲。

  仅奥斯曼帝国这一家庞然大物,如今的人口就超过2380万,再加上人口超千万的伊朗王国和其他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家,环波斯湾地区人口总量相当惊人。

  即便迪拜王国发展到150万人口,在该区域也仅是中等体量国家,地理幅员那就更小了。

  想到这里

  楚-郑洮信马由缰的穿过中堂,来到悬挂地图的偏殿里,双臂环抱着,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神定定的看着前面的大幅精绘地图。

  仅从他的这副神态来看,像极了大楚皇帝郑国辉。

  大楚皇帝郑国辉的很多习惯,都被众皇子们一般无二的继承下来。

  就比如这个爱看地图,还有思考时手指轻轻的敲打椅把,喜欢站在山丘的高处负手而立,都被神还原的学了去。

第575章 要全力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迪拜国王楚-郑洮脑海中反复的琢磨这句话,目光大有深意的在地图上搜寻,长久的停留在北方卡塔尔酋长国和南方阿曼王国之间。

  想要达到1%的目标,最容易的就是领土扩张了。

  现今迪拜王国加上阿布扎比,总面积也不过万余平方公里,距离17万平方公里的标准还差的很远。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北上彻底覆灭卡塔尔酋长国,而且要南下占领阿曼王国,才能堪堪达到标准。

  阿曼王国的面积够大,总计约有30余万平方公里王国领土,处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上,扼守着波斯湾入口。

  在阿曼王国对面,就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伊朗王国,现今最强大的波斯人王朝。

  迪拜国王楚-郑洮心里清楚

  他不可能独吞阿曼王国,因为自己的两位皇兄把持的也门王国和萨拉王国,对阿曼王国也很有企图心,绝计不会放过这块大肥肉。

  谁都想成为父皇钟爱的崽儿,不单纯是他一个。

  若因此导致兄弟之国彻底交恶,“恐负朕望”,那是迪拜国王楚-郑洮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当真失去了父皇的圣眷,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即便覆灭了阿曼王国,迪拜王国也不可能吃独食,必须得与两位皇兄分润一二。

  这么一来

  距离1%的标准可就紧张了,若搞个不好,还得向北入侵沙特王国,再搞一大块地盘才行。

  迪拜国王楚-郑洮怔怔的看着地图出了神,他现在略有些能体会到,当初父皇站在地图前审视时的心情。

  每一次的对外开拓殖民举动,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他在心中反复考量了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明年初发动北伐,先把卡塔尔酋长国一口吞下。

  现在的国际时机很好,日俄战争中,扶桑国正在发起大规模的辽阳战役,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爆发了数十起,打的空前血腥惨烈,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北面这个小小的卡塔尔酋长国,还引不起世界列强的注意。

  即便英国人有所微词,大楚帝国也会出面挡下,那毕竟是父皇一手主掌的帝国,也是迪拜王国背靠的大树。

  为什么占领了阿曼王国的伊卜里地区,反而要撤军?

  现在又把目标对准了北方的卡塔尔酋长国呢?

  这也是迪拜国王楚-郑洮深思熟虑的结果,两者的不同,就在于体量。

  阿曼王国毕竟是一个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大国,人口130多万(注;遭受战争浩劫后,现在已经不足百万),其体量和影响力都不是卡塔尔可以比拟。

  而且,阿曼王国是英国正规的保护国,两国间有正式的条约,这也是忌惮的一点。

  以迪拜王国和萨那王国,也门王国的胃口,暂时还无法吞下并消化阿曼王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只能留待以后慢慢消遣。

  真的要打一场灭国之战,那必然会引起马斯喀特的激烈反抗。

  若战争陷入了长期消耗,以迪拜王国如今的小体量,那根本撑不住。

  反观卡塔尔酋长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卡塔尔酋长国总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位于卡塔尔半岛上,整个部族人口2.37万人,是个穷困潦倒的阿拉伯酋长国。

  这样的酋长国在阿拉伯半岛上有几十个,与英国也没有保护条约,英国人也看不上这么鼻屎大的小酋长国。

  英国人固然看不上,可迪拜王国不嫌弃呀。

  只要吞并了卡塔尔酋长国,迪拜王国的领土就可以翻上一番,达到2万余平方公里,沿波斯湾的海岸线增长五百多公里,算是不小的收获。

  2万多人的阿拉伯部族,至少可以凑出六七千的壮劳力,还有几千名阿拉伯女人,这可都是钱呐。

  反正现在在阿拉伯半岛上也不消停,1902年刚刚建立的沙特王朝,在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率领下,近期正不断的向汉志地区扩张,消灭了附近的三个酋长国。

  一时间声势大涨,有些忘乎所以了。

  就在三个月前

  沙特王国的一支骆驼骑兵,袭击了巡逻的吉达王国骑兵队,当场造成了20余人死伤的严重后果。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笔糊涂账。

  吉达王国也没有轻饶了对方,随即派出一支不满编骑兵团,共计740余骑,深入敌境110多公里,先后端掉了两个附从于沙特阿齐兹王朝的游牧部族。

  共击毙二千余人,自身损失仅有6人,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胜仗。

  吉达王国的骑兵快打,快撤,将这两个游牧部族话事的头面人物全部镇压,剩下的数千部族人口打包卷回,还有7万多头牛羊牲口,以及一千多匹骏马。

  讲道理没用,就得来一手狠的。

  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直接怂了,匆忙遣使前往吉达求和,在付出17000奥斯曼金币后,双方达成互不侵犯的谅解。

  至于被吉达王国打包卷的二个附庸部族,从头到尾,沙特王国的使者连提都没提,就当这事儿不存在。

  什么叫威风?

  吉达王国这就叫威风,一战打的沙特王国犹如整桶凉水兜头浇下,这下彻底清醒了,也知道谁惹不得。

  沙特王国停止了在汉志地区的侵袭,这令当地惶惶不安的众多酋长国长松了一口气,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吉达,寻求庇护和联姻。

  现在的沙特王国还不是后世那个面积广达225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只不过占据了沙漠腹心地区的利雅德,与周边各国都没有明确的边界划分。

  此时的沙特没有完全占据汉志地区,而以吉达为中心的内志地区,已经是吉达王国的地盘了。

  从吉达到迪拜,在一条纬度线上。

  这一条纬度线,将后世沙特王国的疆域分割了1/3出来,只不过两国间是茫茫的大沙漠,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因而没有明确的划分。

  这几个国家心里都有点野心,所以默契的不讨论领土划分,那等于自缚手脚。

  在原本的历史上

  沙特王国通过30多年的征伐,将周边的十几个酋长国一一剪除,才有了后世广达225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现在这时候,连个影子还没有呢。

  在心里仔细盘算了一番后

  迪拜国王楚-郑洮下定了征伐卡塔尔酋长国的决心,时间就定在明年出,迟则生变。

  无形中,他有点学到了父皇的精髓。

  那就是趁着域外列强无暇他顾的良好机会,能多占就多占一些,先把好处捞到手再说。

  1904年底的迪拜王国,到处都是一片涌动的建设热潮。

  得益于大量俘虏补充,迪拜王国的很多建设项目都迅速展开,城市中的建筑脚手架到处可见,郊外的公路和桥梁大规模的修缮,重建,城乡都是繁忙景象。

  迪拜港一号码头建成竣工使用,2号和3号深水码头相继开工,数千名阿拉伯苦役犯奋战在工地上,建设精度相当喜人。

  马车运来的大块石料,沿着海岸线堆成了高低错落的联绵石堆,用于修葺海岸护堤,建设新的码头和船坞。

  在迪拜城的下风口方向,新平整出来的大片土地,正在用拖拉机拖拽的大石碾子滚压,平整,这里今后将是纺织厂和工业区的所在地。

  迪拜王国距离著名的棉花产地埃及不远,由王室主导投资的棉纺织厂,将会进口400余台英国纺纱机,在这里建设一座中型的纺织厂。

  很多阿拉伯女人就在一边的帐篷营地里学习,等到厂房盖好,机器设备安装好以后,她们就是第一批的纺织女工。

  除了纺织厂之外,附近还将建设织布厂,染整工坊,服装厂等等,专门用于生产阿拉伯半岛特有的长袍服饰,这在波斯湾周边地区也很有市场。

  只要价廉物美,就不愁货物卖不出去。

  工业化的纺织生产已经被证明,对传统的手工业是致命的打击。

  迪拜王国发展纺织工业,并非要取代传统的英国洋布市场,而只是在这一个大市场里分一杯羹。

  在这样的国际性大宗市场上,只要能占到百分之几的份额,就足够迪拜王国吃撑了。

  迪拜国王楚-郑洮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有三个兄弟之国的支持,还可以像东非总督府大市场倾销,这可是超过600万人的大市场。

  东非总督府辖下的人口就高达550余万人,半岛四国加起来也有近一百万人口,这不就是天然的大市场吗?

  在现今的殖民时代,所谓的市场就和势力范围挂钩。

首节上一节538/6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