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王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这里可以辐射整个波斯湾沿岸各国,一天之内从海陆皆可抵达,极为便捷。
在迪拜国王允诺的酬劳中,包括允许在阿布扎比投资一座海港码头,在座的这些雇佣兵团首领都有参与股份,这可是一份足以传诸后世的长久产业。
这些雇佣兵首领都不缺钱,缺的是这种参与大型基建项目的机会。
一旦在阿布扎比建设的海港码头完工,自家的走私船频繁出入其中,能够极为便捷的将大量货物运送到波斯湾沿岸各国,相当于大型走私基地。
以公司的名义建立出口仓库,中转仓储乃自于海运走私一条龙,只要按章纳税就能得到迪拜王国的保护,安全性和便利性大大的增加。
迪拜王国推行的是“自由港”政策,靠的就是位于波斯湾沿岸的便捷性,大力的发展自由通商。
能够引进东非地区的资本,对迪拜王国来说是一件真正的好事儿,可以加快阿布扎比迅速的发展繁荣起来,还能够获得大量税收及工作机会。
无论是建设城市,仓库,道路,码头,以及码头的运营和货物运输,都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的发展。
迪拜国王楚-郑洮是没的挑,他也知道引进东非雇佣兵的非正规武装力量,大量的灰色资金,可能不好消化。
这会给王国造成很大的治安压力,还有赌博,鸦片,卖淫和贩卖人口等黑灰产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暴力催债和一些恶性案件,这都难以避免。
可为了迪拜王国的发展,他不得不伸手摘下这朵带刺的玫瑰。
一切以王国发展为首要,迪拜王国这地方不适合发展农业,零散稀碎的绿洲人口承载力也不强,这是先天的弊端。
只有剑走偏锋,才能闯出一条路子来。
好在有大楚帝国兜底,给予了十年强有力的粮食援助,让这个区区几万人口的小国不再为吃饱肚子发愁,能够放下顾虑一心谋发展。
相比较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阿曼王国,沙特王国和卡塔尔酋长国,迪拜王国的起点不知道高了多少。
迪拜王国的胜利晚宴没有多少精致的菜肴,以烤全羊,烤骆驼加上一些蔬菜瓜果为主,主打的就是量大管饱,极具粗旷的阿拉伯地区特色。
酒宴上,是供来宾们畅饮的啤酒,椰枣甜酒,大碗的喝酒,大口的吃肉,那真是好不畅快。
迪拜国王楚-郑洮与众人一样坐在地毯上,丝毫没有国王高高在上的架子,手拿着烤羊腿吃的不亦乐乎。
他吃了一会儿放下羊腿,拿起整洁的白毛巾擦了擦嘴和手,端起一个镶嵌着宝石的酒杯,对周围的众人说道;
“作为臣工,还有我们来自东非的朋友们,今天在本王的宫殿欢庆胜利,大家都要吃好喝好。
来,这胜利的美酒再干一杯。”
“这当是我等敬陛下才是,恭祝陛下宏图大展!王国日后兴隆发达,干杯!”众人纷纷端起酒杯来,表达热情洋溢的祝愿。
郭永怀上校说道;“恭祝陛下武运昌隆,今后灭了阿曼王国,我们在马斯喀特举办更盛大的庆功宴会,那岂不是更好?”
“哈哈哈……说的好,干杯!”迪拜国王楚-郑洮笑的极为欢畅,端起酒杯来大口喝了一口。
浅红色的酒液顺着嘴角淌了出来,他毫不在意的用手擦了一下。
这番豪爽的作风,赢得了在座众人的交口称赞,场面上更是热闹非凡。
如今的迪拜王国发展势头极猛,是波斯湾沿岸新崛起的国度。
虽然国家不大,人口不多,可军事力量却相当强,更是背靠着东非总督府和大楚帝国的参天大树,无人敢于小觑。
第574章就好
庆祝晚宴过后,众人纷纷散去。
迪拜国王楚-郑洮回到王宫后宅内洗了个热水澡,神清气爽的出来后,原有的一丝醉意早就消失不见。
他喝的并不是什么椰枣甜酒,仅仅是薄荷红糖水而已。
迪拜国王楚-郑洮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皇子,虽然出身极为尊贵,可父皇陛下那么多儿女,他又算哪根葱?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能够与父皇陛下亲密接触的机会寥寥无几,说话都不超过一百句。
在他内心中,非常渴望能够得到父皇的认可,那将是至高的荣耀。
楚-郑洮亲生的母妃并不高贵,乃是原本安置在斯里巴加湾行宫的梅家三姐妹,在有了皇家子嗣后,才被接到马尼拉皇宫中去。
想要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何其之难?
最让迪拜国王楚-郑洮感到兴奋的并不是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而是今天上午接到的来自帝国本土皇室的一份电报,出自于父皇陛下口谕;
皇儿楚-郑洮于迪拜王国发展的颇有章法,朕心甚慰。
望不骄不躁,砥砺前行,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不负朕望矣!
如今这一封皇家密电就板正的放在御案上,迪拜国王楚-郑洮神情郑重的洗手,焚香,在御案前拜了三拜。
他抬起头来,眼中已然已经泪花闪动,神情郑重的禀告说道;
“父皇在上
不孝儿臣楚-郑洮于万里之外泣拜,父皇已是耳顺之年,儿臣不能随侍左右,已经是大大的不孝。
“父言殷殷切,夙夜无休停。”
圣眷所至,山河动容。
儿臣自当谨奉皇命,时刻三省吾身,不敢有负父皇深望也!
叩首再拜,唯乞父皇龙体金安,江山永固,四海升平,自当有万国来朝之盛世。
不孝儿臣叩首再拜!”
在迪拜国王楚-郑洮心目中,父皇就是那一尊无可逾越的巍巍高山,是他从小就膜拜的贤明圣君,无人可以比拟。
打心眼里
迪拜国王楚-郑洮就想成为父皇那样的人,在建立迪拜王国后,他就一直兢兢业业的苦思发展,希望为王国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将迪拜王国打造成整个波斯湾的走私王国,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迪拜王国先天就不具备发展农业的基础,能够发展牧业的空间也很有限,土地人口承载力较差。
这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得另辟蹊径。
这些年来
大楚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发展的并不顺畅。
主要源于奥斯曼帝国的昏庸和蛮横,加上朝政的极度腐败和文化宗教的异同,经常会整出一大堆烂事儿,搞得彼此都不愉快。
奥斯曼帝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由于宗教和历史的隔阂,与欧洲各国之间上层往来紧密,可中下层和偏远行省保守风气严重,贪污腐败盛行。
这样的社会环境,不能够很好的保障华裔商人的经商自由和财产安全。
在奥斯曼帝国内,吃拿卡要那都是寻常事儿,动辄杀人越货也不希奇,营商环境那是糟糕透了。
腐败的伊斯坦布尔政权对奥斯曼帝国内部各行省的管控力度,在当前混乱情况下极大削弱,国内草头王林立,已经形成了军阀割据的态势。
例如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汉志,阿塞拜疆这些边疆行省帕夏都是拥兵一方的大军阀,世代承袭,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和这样的国家做生意,那必须一手拿枪,一手拿货,用雇佣兵武装去开拓市场。
能交易就交易,不能交易就抢,就杀,就烧,用这些阿拉伯人能听得懂的方式去交易。
这些年来
东非雇佣兵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地区及波斯湾沿岸国家闯出了偌大名声,将海量的帝国商品销售了出去,搞来了许多的财富,名马和女人,走私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没有实力做保证,压根儿做不了这些暴利生意。
每当有华人富商被劫掠,暗杀,这些东非雇佣兵都会凶狠的报复回来,动辄屠村灭镇那都是小事,每年都要发生十几起激烈冲突。
这其中,大多数以华人雇佣兵胜利结束,也有少数惨败的例子。
每年都有三五百不等的华人雇佣兵死于茫茫的戈壁和沙漠中,或源于冲突,或源于遭到袭击,或源于参加部落火并,那真是提着脑袋闯荡半岛。
风险无处不在,驱使东非雇佣兵甘冒风险的根由,就是巨大的利润。
大楚帝国的商品种类非常多,从关系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油盐酱茶到衣服鞋袜,铁锅,铜壶,塑料盆等等货品,只要卖到环波斯湾这些国家,都能卖个好价钱。
涨个两三倍都是小事儿,涨个十几倍甚至更多都不稀奇。
有时候一把铜壶就能换两个女人,或者换一匹名贵的阿拉伯马,这在走私商眼中可都是硬通货。
转手卖回帝国本土,那都是上千银洋的利润。
就那些年轻漂亮的阿拉伯小姑娘,大楚帝国内有很多富商都喜欢,不惜出大价钱买回去做小妾,那真是赚的飞起。
碰到特别漂亮的姑娘,一个能卖出四五千银元的天价。
在那些波斯部族或者阿拉伯部族中,这些小女孩儿连个鞋都没有,生活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连吃饱穿暖都是个难事儿。
若是能够卖回大楚帝国本土,至少吃穿不愁,绫罗绸缎也是想穿就穿,算是耗子掉进米缸里~因祸得福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做善事。
正是因为利润极其丰厚,迪拜国王楚-郑洮就瞄上了走私生意这条路子,正好与王国内发展码头航运业相契合,可比苦哈哈的种粮食强多了。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错,从迪拜王国发出去的走私货物,给王国财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迅速走向了发展的正轨。
来自大楚帝国本土的大型货轮,每隔两三天就会抵达一艘,将海量的货物源源不断的送入仓库中。
然后通过吨位较小的走私船,以蚂蚁搬家分散的方式出货,连接起遍及整个波斯湾沿岸各国的几十条走私线。
仅一个伊拉克行省,就有多达十几条走私线。
这些华人走私商大多与当地的阿拉伯部族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这些阿拉伯部族就成为了稳定的散货渠道,结成了暗中的利益同盟。
这些阿拉伯部族用金币,宝石,马鞍,大马士革弯刀,地毯,马匹,牛羊或者女人来付账,比如近年来大楚帝国内兴起的塑料盆,塑料桶就很受欢迎,还有传统的马灯和煤油灯。
双方互取所需,形成长期的贸易关系,那就是一条稳定的走私线。
迪拜王国在货物进出中,可以征收到稳定的税赋,哪怕只有8%,每个月的流水也高达六七十万银洋。
等到阿布扎比走私港建设起来,王国财政每个月的税收还要翻上几番,那才叫赚大钱的时候到了。
无论哪里的商品,进入迪拜王国那都是要交税的,这也是王国的主要收入。
所谓的走私王国,指的是迪拜王国作为贸易中转港,向波斯湾沿岸各国走私。而不是向迪拜王国走私,那是两码事儿。
迪拜王国主动参与几条重要的走私渠道获利不菲,使得王国的钱袋子迅速的膨胀起来,能够有资金持续的推动城市和道路发展,以及港口的后续工程。
在现阶段
由于资金限制,迪拜王国只能顾及到迪拜和阿布扎比两个沿海重要城市的发展,其他内陆城市就顾及不到了。
在此次掠夺阿曼王国胜利后,就能够有较为充沛的劳动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大力建设从迪拜至艾因镇的干线道路和桥梁,使其达到大楚帝国较高的道路标准。
这些经年累月踩踏出来的道路崎岖不平,弯弯绕绕,路况相当差。
需要在道路修整中进行拓宽拉直,栽种行道树,树立里程碑,反复夯实路基才行。
只有建成了宽阔平直的干线大道,才能充分发挥马车和汽车的运输能力,极大的促进城镇物流发展,带来更繁荣的经济前景。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近期将陆续上马多项大型基建工程,大力提高迪拜王国的基建水平。
迪拜国王楚-郑洮来自于大楚帝国,从小耳濡目染见到的就是高标准的道路和城市建设,这也包括政府中的一干臣子们。
那么在建设迪拜王国时,下意识的就套用了大楚帝国的标准,这在其他几个王国也同样如此。
官员的选拔任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课本知识,城市建筑以及其他方面等等,到处都能看到大楚帝国的影子。
甚至于华人村镇的建设标准,与大楚帝国也没有任何区别。
这些阿拉伯半岛小王国的殖民官员们,原本就毕业于宿雾行政学院,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殖民经验,建设新王国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