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7节

  至于复核,出言恐吓一下就算了,倒不必真的那么去做,也没那个闲工夫。

  报到郑国辉那里,郑国辉正在二楼饮茶看书,当下放了书本问道;“全都收缴齐了吗?”

  “回大人,除了安家的两条船,其他全都收缴齐了。”

  “安家,什么来头?”

  “回大人,就是鲁省安家,前朝康熙爷的那会儿,伺候纳兰明珠大人的那个盐商安家。”

  “是他家……”

  郑国辉听了以后神情震惊了,不由自主的站起了身来,这可真是如雷贯耳的大家族啊!

  怪不得郑国辉震惊,这个安家可不得了。

  可以说是自清朝立国以来,最为豪富的家族,没有之一。

  只不过时至今日,早已衰败了。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鲁省安家应该只是一个分支,就能与孔,潘齐名,在鲁省地界赫赫有名。

  沈万三出钱修金陵城是野史,那都是说书人吹牛皮的。

  可安家出钱修天津城确实是正史所载,有据可查。这还是在雍正帝已经抄了安家200多万两白银的情况下,可见财力之雄厚。

  康熙年间

  曾经最有钱最显赫的安尚仁家族,说起此人非常传奇,他即不是满人,也非汉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朝鲜人。

  根据史料记载

  安尚仁的父亲,是在1636年“丙子之役”中,被朝廷兵马从朝鲜掳掠到沈阳为奴的,隶属于满洲正黄旗,成了“旗下人”,也就是奴仆。

  有一说安尚仁为包衣,这是大错特错的。

  包衣和“旗下人”是两个阶级,包衣指的是八旗中不能当兵打仗,只能从事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炒菜做饭这些工作的旗人。

  虽然地位低微,却是妥妥的自由民。

  “旗下人”是奴仆,而且世世代代为奴的人。

  雍正爷即位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清除八爷党羽,这安家是藏在后面的大金主,自然被整治的衰败了。

  安尚仁的长子安图被处死,最主要的罪名就是“以奴娶主”,作为“旗下人”居然娶了觉罗女性为妾,妥妥的“以奴欺主”死罪。

  早些年,安尚仁之父被掳掠到了辽东后,就分给了康熙朝权倾朝野的“权相”纳兰明珠家为奴。

  安尚仁从小陪伴纳兰明珠长大,纳兰明珠当家后,安尚仁就成了明珠府的大总管,随着主人的地位水涨船高。

  纳兰明珠发迹得很早,年轻时便官运亨通,深得康熙爷荣宠。

  安家伴随着一同发达,开始插手了盐业生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财富滚雪球般的飞涨起来……

  郑国辉在震惊过后,略一思忖,便下令说道;“将这安家主事之人带过来,本官要亲自审问一下。”

  “遵命,将军大人。”

  不多时

  两名身穿锦袍的中年人被带到了船上,这两人神情倨傲,见到郑国辉也仅仅是抱拳恭了恭手,自报家门说道;

  “见过大人,在下安家排行老六的安其绪,乃为商船主事人。”

  “见过大人,在下安为康,恭为副手。”

  郑国辉目光淡淡的扫过他们,心中殊为不喜,但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问道;“船上运载何物?”

  “大人,船上运载一些蜀锦和山货,乃是为孔府祭祀筹办之物,想必大人应知诸多避讳之处,在下不用明言吧?”安其绪一副成竹在胸的神色,难掩一丝骄狂。

  孔府祭祀非常频繁,每个月甚至一些重大的节气,孔子诞辰等等,都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当地官府踊跃参与。

  孔府地位超然,影响力巨大,同样是数得着的大地主。

  拥有广泛分布在直隶、鲁、皖、徽、苏五省的三十多个州县田地,面积总计达到一百四十万亩之多,是当之无愧的鲁省第一豪门。

  见安其绪抬出了孔家的名头,郑国辉反而淡定下来,微微一笑坐了下来,淡声问道;“这就是你们不交公募银的依仗?”

  “请恕在下无礼,我安家行商两百余年,还没有听说过在运河上公募银的说法,此当为横征暴敛,智者不为也。”

  “哦……呵呵,可惜本官只是一介武夫,并非智者。”郑国辉失去了谈下去的兴趣,摇摇头吩咐说道;“砍了这两个蠢货的脑袋,硝制一下,放在捻匪首级堆里,多几个脑袋就多一点战功嘛。”

  “遵命,将军大人。”

  身后的亲兵立刻上来,动作蛮横的放翻了安家两人,这些粗野动作吓的安其绪,安为康脸色陡变,挣扎着面露恐惧的大喊说道;

  “大人,大人饶命啊!”

  “你这是杀良冒功,罪在不赦,天理何在。”

  “我不服啊……这是什么世道,狗官,岂有巧取豪夺之理?”

  两人挣扎喊叫的声音传出去很远,被拖到船头扒了衣服,“啪啪”两刀砍了脑袋,世界立马清净了。

  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这两个蠢货非要撞到刀口上来,只能成全他们了。

  郑国辉苦笑着摇摇头,叹道;“传说中的安家不过如此,读书都读傻了,简直可笑至极。”

  “传令下去!船队官兵水手皆有赏,官兵每人赏银十两,水手赏银三两,军官加倍,船队上下务必齐心合力,再多的匪寇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将军大人英明,我等皆叹服也。”受伤的官兵水手们群情激奋,高声欢呼。

  郑国辉又传令道;“安家两艘商船籍没充公,以通匪论处。明日早间起航,不得有误。”

  “遵命,将军大人。”

  一周之后

  北上船队连续不停的穿越鲁省地界,进入北直隶以后,连续航行抵达津门。

  其中虽有波折,航行途中亦曾出现大队不明人马涌上运河堤岸,引来了船队官兵高度戒备,但最终有惊无险。

  若说意图攻击,莫如恐吓的成分更大。

第58章 前门大宅子

  终于抵达津门,郑国辉一行弃舟登岸。

  这里到底是京津重地,朝廷大员往来如织,船队的到来没有引起半点波动。

  小小的一个三品武官,在漕运码头上略微受到些优待,被引入一处僻静地方停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众人寻了落脚的地方安顿下来,命人拿着郑国辉的名帖前往京师,呈递到部堂大人门下,算是先送个信儿。

  等待一日,郑国辉会同朝廷兵部衙门来使,点检了随船北运的568颗捻匪首级和卫王李蕴泰尸首。

  这多出来的两颗捻匪脑袋,自然就是安其绪和安为康,死后还被泼了一身污水,上哪儿说理去?

  勘劾无误后具结文书,签名封印送往兵部。

  至此,这桩大功劳才算尘埃落定。

  郑国辉给私下塞了500两银票,对方的脸色就好看多了,兵部来使言明;

  城守尉大人用不着高兴的太早,虽然有了这桩大功劳,但升官就别指望了。

  能晋升到“江南副将”已是极致,圣旨下来至多加爵加恩而已,比如说黄马褂,可以再赏穿一件,以示圣眷优渥。

  如同前朝大奸臣和,在乾隆朝就赏穿了二十多件黄马褂,有单的,有棉的,还有金丝线勾勒的黄马褂,羡煞旁人。

  郑国辉听了虽略有失望,心中知道这才是朝廷的常例。

  他晋升金陵城守尉连头带尾也就两年,年纪轻勘磨不足,资历不够,战功也是生堆硬凑,只有这次击毙卫王李蕴泰拿的出手。

  再加上没有朝廷大员一力抬举,没有两宫皇太后青睐有加,确实没可能奢望正二品总兵官。

  至清末

  总兵一职在原本基础上又贬值了,清中期的八十余名总兵,至如今膨胀到一百有余,每个省都有2~3名总兵。

  唯独江南省例外,至今只有一位总兵,即淮军将领张树声。

  此人原本是皖南豪商,响应李鸿章号召办理团练,从军至今不过三年左右,却一路拔擢至总兵官,是因为背靠李鸿章这棵参天大树。

  其军旅之坦荡顺遂,比郑国辉强的多。

  没办法,淮军将领张树声部是最早起兵的淮军四大将领之一,妥妥的心腹。

  正因为江南省是朝廷财税重地,重要性非同小可,各方势力争夺激烈,一时间僵持住了。

  送别了兵部来使,郑国辉就忙碌了起来,首先这百余名火枪兵肯定不能带入京师,只能留在津门当地看管船队。

  雇用了津门当地50余辆骡马大车,其中银车就有16辆,将堆的满满的物资浩浩荡荡运往京城。

  即便如此

  来时的十一艘船中,依然有满载的五艘船靠泊在津门码头,船上运载的都是这一路搜刮和沿途官府孝敬,也包括安家的两艘船。

  留下一百名火枪兵护卫,等待返程时连人带货一起回南方。

  前往京师的大队人马中,郑国辉带了60多名便衣精壮随从,配刀统一放在骡马大车上,不能明晃晃的太招摇。

  又雇了十多辆蓬车,除了自用之外,还有幕僚师爷郑国泰及11名莺莺燕燕的女子,还有随身的箱笼杂物等等。

  一行骡马车队六十多辆,浩浩荡荡的向着京师方向而去。

  蓬车里

  郑国辉身下垫着厚厚的熊皮褥子,腿脚边是两个容颜极为秀美的少女伺候,皆是十六七岁的花样年龄。

  这两少女是闻名天下的扬州瘦马中佼佼者,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谈吐文雅,见识不凡,是耗费巨资培养出来的玩物。

  一个叫钱筱月,一个叫苏眉娘,皆是千娇百媚的美人儿。

  两个少女一人抱着郑国辉的一条腿,轻轻的揉捏捶打,当真好不舒服。

  “爷,口渴吗?奴婢给您削一个苹果润润嗓子吧。”钱筱月声音婉转若轻泉,还带着丝丝妩媚。

  “也好。”

  郑国辉无可无不可的应道,他手上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讲的是拿破仑皇帝征战的历史,正看的津津有味。

  不一会儿

  钱筱月将苹果削了皮,切成一口大小的块儿,用白皙的小手拿着递到郑国辉的唇边,喂他吃下。

  看着这个神情专注的男人,手上拿着西洋文的书看的专注,钱筱月内心的钦佩之情无以言表,早已经将一颗芳心系在将军身上。

  将军大人年轻有才干,有魄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比以往见到的那些庸碌官僚高明不知凡几。

  钱筱月是个慧质兰心的女子,本就冰雪聪明,知道自己的身份低贱,宛若无根飘萍一般辗转于权贵府中。

  若能留在老爷府上,不失为最好的出路了。

  环顾周围

  那些莺莺燕燕的少女都是对手,她深知只有博得老爷的一丝怜爱,生下一子半女,这辈子才算有个依靠。

  否则,随时可能被转手送了出去,流落不知何方?

  韶华易逝,当少女的娇美容颜不在时。

  身陷青楼妓以色娱人,玉臂千人枕,一口朱红万人尝,是很大概率的悲惨结局。

首节上一节4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