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6节

  郑国辉放下手中的步枪,满脸喜色,随即被郑贵等几名亲兵连拖带拽的推进了船舱里。

  蜂拥而来的捻匪们数量极多,这时成了船上最好的靶子,火枪手一轮密集的齐射,就能清空一大片。

  短短几分钟

  运河右岸边已经被横七竖八的尸体布满,殷红的血水流淌出来,染红了半边河面。

  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悍不畏死的匪徒冲到了搁浅的船边,与船上的官兵厮杀起来。

  守在船边的刀盾手挥刀猛砍,越来越多的捻匪前赴后继的冲杀,搁浅在岸边的船头尸体堆的老高,直接铺倒了船边上。

  这艘船上仅有二十多名官兵,在数倍于己的匪徒冲击下终于失守。

  更多的匪徒冲上了舱面,双方凶狠的厮杀起来,由于地方狭小,更多的匪徒“扑通,扑通”的掉入水中。

  承受了最初的猛烈攻击后,船队上的火枪兵用致命的弹雨赢得胜利,终于将亡命冲杀的匪徒击溃,留下大片大片的尸体溃逃了。

  其他船上的火枪手随即转过枪口,对准冲上搁浅官船的匪徒猛烈射击,只一轮齐射下去,便瞬间清空了二三十名匪徒。

  侥幸生还者见机不妙,纷纷跳船下水逃跑。

  此刻这条搁浅的官船上,也只有七人个满身鲜血的官兵摇摇欲坠,他们杀的手都软了,终于扛住了敌人猛烈冲击。

  “将军大人命令船队全部冲摊靠岸,所有官兵下船登岸,整队追击,不得有误。”

  一声令下

  所有的船全部都调转船头,直接冲滩搁浅在右岸上。

  船上的官兵纷纷从船头跳下,刀盾手在前,火枪手在后,快步的跑到河堤上开始整队,准备开始大举反击。

  血战过后

  郑国辉所率领的九艘船上,除去水手外,只余下一百四十余名官兵,另有四十多人伤亡。

  而敌人虽然伤亡惨重,却依然有四五百之众。

  弃舟登岸后

  郑国辉率领着列队而行的官兵,顺着河堤一路前进,火枪手不时的停下,对敌展开齐射,将更多溃逃的匪徒打翻在地。

  行走在最前面的刀盾手纷纷补刀,将痛苦嚎叫的敌人一刀结果性命。

  前行不远,便看到一人一马倒卧在尸体丛中,正是那个指挥的络腮胡子大汉,此刻早已一命呼呜。

  亲兵小队长郑贵连忙上前搜捡,很快,从此人身上掏出了一个布包还有钱袋,双手呈递了上去。

  郑国辉看也没看钱袋,而是直接打开了这个布包,里面是两枚金质印章和一个用白旗包裹的黄纸函件。

  两枚金质虎头印章中,一个是“卫王李蕴泰”,一个是“神授捻军旗主”字样。

  黄纸函件则是一张捻军会盟书,写明某年某月某日,捻军各部会盟云云,各分黄白蓝黑红五旗,各定立旗主某某……某某……

  郑国辉拿到手上哈哈大笑起来,这个真正是大功一件呐。

  此战击毙的白旗旗主李蕴泰,系捻军卫王,亦是捻军五旗之一的主力,功劳可不小。

  络腮胡子匪首一看就不同寻常,这也是他率军追歼的主要目标,既然达到了目的,那么自然鸣金收兵。

  郑国辉命令手下给死尸补刀,然后一一割下首级,捻匪主力可不同于那些流民,首级也是军功。

  此战大胜,共毙敌566人,击毙匪首李蕴泰,可谓振奋人心。

  从后面的商船分出一艘来,专门运载割下的首级,还有匪首李蕴泰尸体,战死的士卒尸体,受伤者一一得到救治。

  官兵们的举动,在河左岸的捻匪简直目眦欲裂,一直站在河岸上挥刀舞枪,大声的唾骂不已。

  可官兵们并不理睬他们,径自将手上的事情做完。

  耽搁了两个多小时,船队这才继续北上。

  停留在运河左岸的捻匪余部,骂的声嘶力竭也没有半点用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船队远去,心中悲愤难明。

  至傍晚五时许

  北上的船队姗姗来迟的停靠在昆山县(注,即梁山县)码头边,前来迎接的昆山知县神情惊骇的看到,前方的船队插满了羽箭,大片大片的血迹殷然。

  郑国辉满脸阴沉的走下船,即刻命令昆山县兵丁全面戒备,防止捻匪冲击县城,杀一个措手不及。

  另外,紧急宣召城中的郎中医师前来救治,有六七名重伤员情况很不好。

  这些都是郑国辉的心腹亲兵,很多都是通州团练的老人,伤一个他都心疼坏了。

  这一场血战,16人当场战死,八人重伤,另有二十余人轻伤。

  鲁省境内是捻匪行动猖獗之地,鲁西北山高林密,鲁西南湖泊众多,更有大片的鲁东平原纵横驰骋,简直让剿匪的淮军主力头疼不已。

  大清名帅曾国藩那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在捻军身上并不好使,从去年至今屡屡吃瘪,打了不少败仗。

  平地一声惊雷

  原本北上京师的郑国辉打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胜仗,当场击毙匪首卫王李蕴泰,传扬出去定然震惊朝野,赢得满堂彩。

  昆山知县初时听到大人的坐船遭袭,担心的脸色都白了。

  再后来听到郑国辉率军奋起余威,毙敌千余,落水者不计其数,当场格毙匪首李蕴泰,那副神色不知道要有多精彩。

  别的地方也就算了,在鲁豫数省,卫王李蕴泰可是能止小儿夜啼的遮奢人物,与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一道,被并称为“四大天王”,手下人命无算。

  曾国藩率领数万淮军主力,在淄博等地围剿年余亦未见功,反而连连吃瘪。

  可见捻军有多狡诈,非一般人可敌。

  据最新消息

  朝廷已经调动两江总督李鸿章,浙闽总督左宗棠连同曾国藩一道,“厚集兵力,四面围堵”,务必要彻底清剿捻匪之乱。

  传令之后,整个昆山县很快高度戒备起来,城门关门落锁,巡逻兵丁加倍。

  由于捻匪肆虐的原因,昆山城内有守城兵辛180余,地方团练600余人。还有隶属于漕运总督的170多名漕丁,可用之兵近千人。

  若是再加上停靠在码头的船队百余官兵,及两三百名武装护卫,兵力着实不弱。

  血战南旺镇一役中

  滞留在运河左岸的捻匪总数也就是一千三四的样子,大概和昆山城内的兵力差不多,没有明显优势。

  用这样的兵力攻城,只要头脑清醒一点都不会选择。

  凡事就怕万一。

  为慎重计,郑国辉还是率人进城,详尽的了解了防务安排后,亲自坐镇城中,全面统领所有兵力。

  好在一夜无话,什么意外都没发生。

  船队在梁山城滞留了两日,将首级硝制好带上,又将七名重伤员全部留在城内救治,这才继续北上京师。

第57章 安家

  这天早晨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船队的梢公就开始忙碌起来,用竹篙卖力的撑动,调整船身位置准备起航。

  还有一些水手在整理缆绳,在船上来回走动的声音传了出去。

  很快,昆山县码头上,密密麻麻停泊的北上商船也都鲜活起来,仿佛全都苏醒一般。

  没多久

  郑国辉骑着马带着亲卫随从便出现在晨曦的道路上,他昨晚坐镇在昆山县城中,一早便赶回了码头。

  留守在船队中的幕僚师爷郑国泰,清兵队长胡祖清等人连忙下船迎接。

  见过礼后,众人簇拥着郑国辉大人来到官船上。

  郑国辉踏上官船以后,目光宛若鹰隼一般扫视河面,见到码头边靠泊着黑压压的商船,一路排过去直到堤岸尽头。

  往少了说,至少有五六十条商船。

  他冷笑了一声,问道;“这些商船,都是跟随着本官北上的吗?”

  郑国泰略有些不知所以的回头看了一下,随后点点头道;“禀报大人,南下的商船天不亮就拔锚起航了,如今依然滞留在此的商船,十之八九都是北上。”

  “既如此,等待为何?”

  “哦,有可能是想尾随在我官船队身后,获得庇佑,毕竟前两日的匪寇袭击太吓人了,这些商船害怕的紧。”

  “如此的话,这两日可有商船前来慰军?”

  “禀报将军大人,有几艘船带来了些鱼和鸡鸭,数量不多,几十斤而已。”

  “哼,果然商贾之徒唯利耳,牵着不走打着走,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郑国辉神情冷峻的冷哼一声,向前走了几步后,转过身来吩咐道;

  “国泰先生,就麻烦你带着人走一趟,给后面的这些北上商船一一通知到位。

  鉴于前日恶战一场,官军伤亡甚重,紧缺抚恤银两,特征受惠商船每艘三百两至五百两公募银,视货值多寡征收。

  各船自报载货,粮米等一律每船三百两银子,锦帛盐铁400两~500两不等。

  即刻通知下去,限时半个时辰缴纳。

  过时不缴纳公募银者,以捻匪同党论处,商船货主杀无赦,货物抄没交公,特此谕告。”

  想想都来气,他这两日停在昆山城中处置事务,这些北上的商船没有谁前来慰问官兵,视之为理所当然。

  老子的船在前面打生打死为你们开路,大部分的商船装傻充愣,仅有的那么几个也拿点臭鱼烂虾来应付。

  老虎不发威,真的当我病猫啊!

  既然如此

  那么就狠狠的刮一层地皮,让这些货主不死也要脱层皮。

  很快就要组织第二批南下的队伍,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搜刮不行啊。

  “将军大人,学生谨遵吩咐。”郑国泰仅仅微微一愣神,便立刻应了下来。

  随手点了郑富一队人,跟着他沿岸开始大声通知商船,在半个时辰内前来缴纳公募银,并且申报货物品种等待稽核。

  申报货物品种与实际不符者,处罚加倍。

  只听到铜锣声响处,原本寂静的河岸边瞬间沸腾起来,那些商船的货主叫苦不迭,一个个后悔莫及。

  原本都指望省两个银子,没想到这次要大出血了。

  这就是典型的“牵着不走,打着走”,按照将军大人的话就是“贱皮子”。

  官船队冲在前面打生打死,举凡会做人的主事儿,几十艘船凑上个一两千两银子,那还不是洒洒水,送到官船队这边孝敬一下。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这原本是应当应份的事儿。

  可全都缩着脑袋装鹌鹑,这下玩岔屁了吧。

  半个时辰后

  那些商船的货主排着队,满脸苦涩的钱来缴纳银子,很多人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齐了。

  还有的货主实在没办法,只能拿出金钗玉镯,收藏的珍玩字画或者船上运载的布匹铁料抵银子,一担又一担的挑过来。

  这又忙碌了许久,才算渐渐消停。

  眼看到了中午时分,郑国泰点算完共计收了13700余两(注;含折银货物),算是狠狠的肥了一波。

首节上一节46/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