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55节

  这些黑奴一旦上了岛,那就不可能再下来。退出洞窟工地调养也是在岛上调养,然后进去继续干……

  东非总督府方面已经下了严令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洞窟工地的进度,确保在明年3月底前挖通贯穿全岛的主干道,实现至少四路开掘面的会师,使得丕林主要塞和七兄弟岛副要塞具备初步的封锁海峡能力。

  因为明年3月底,就是在吉布提集结并适应气候的马达加斯加远征军誓师出征的日子,届时,红海地区形势必然会紧张起来。

  愤怒的法国人绝不会允许嘴边的肥肉溜走,必然要做出激烈反应。

  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要考虑到苏伊士运河单向关闭的严重后果。

  若真的如此

  那么迫使楚国也不得不亮剑,既然你不给我走,那特么谁都别走了。

  关闭欧亚航线的阀门并非仅在苏伊士运河一处,曼德海峡同样可以,大不了硬碰一下呗,还能咋地?

  这是曼德海峡对峙事件产生的深远余波,让楚王郑国辉清醒的认识到:

  一味的低调,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

  待在这个舒适圈里面,不但会让其他列强国家形成“好欺负”的错觉。

  甚至自己在惯性思维下,也会选择主动忍让,如此在“面团外交”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绝不是楚王郑国辉想要看到的局面,他要创立的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锋芒毕露的世界性强国(注:原本的提法是区域性强国),跻身于世界强者之林。

  在世界级的牌桌上,应该有大楚帝国的一席之地,这要靠实力去争取。

  经常亮一亮獠牙利爪,才是列强应该有的本来面目吧?

  1884年11月24日

  经过两天的航行,楚王访欧船队顺利的抵达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展开了对沙俄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这也是访欧诸多行程中的最后一站。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港口距离城市并不远,从圣彼得堡的宫殿式建筑中就可以遥遥的看见。

  从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884年底的172年时间里,这里都是沙皇俄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在这里

  能够看到法国投资者造船厂和长途电报局,还有其他一些工业企业。这是除了里海沿岸敖德萨工业区和巴库油田以外,整个沙皇俄国所见不多的工业区。

  其他的地方,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农业社会景象,炊烟缭绕,看起来是一幅平静祥和的风景画。

  实际上

  整个沙俄数百年来,一直被严重的饥荒困扰,每年都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死于饥饿,这仅是正常的年景。

  遇到大饥荒时,整个村庄甚至整片地区陷入死亡的恐怖沉寂,饿蜉遍地,那样的情景惨不忍睹。

  楚王船队抵达涅瓦河口的港湾时,天上正挥挥洒洒的落下鹅毛大雪,来自北大西洋的凛冽寒风吹拂而过,发出让人毛骨悚然呜咽的低吼声。

  天地都成了一片雪白,远处俄式的宫殿建筑高低错落,仿若童话中的世界一般。

  以沙俄副外长巴普洛夫-彼得洛维奇伯爵为首的欢迎队伍,以及圣彼得堡一众上流贵族绅士淑女们和当地华商约摸千余人,只有少数人才能在码头搭建的宫廷式凉棚下躲避风雪的侵袭。

  其他大多数人无遮无挡,就这么站在空旷的码头上,头上肩膀上都落满了雪,鼻子冻得通红。

  看起来,大多数人都不太在意的样子。

  甚至有些俄国贵妇披着昂贵的雪貂披肩,却穿着法式宫廷式衣裙,甚至胸口还露出大片的腻白,看着就觉得冷到不行。

第490章 返航

  访俄期间,楚王郑国辉最鲜明的印象:就是简直如同北方版的大清朝。

  或是忽略人种的差异,沙俄的贵族和地主阶层高高在上,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与中下层的民众形成了鲜明对比。

  无论是在圣彼得堡还是在其他城市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穷人,时不时的还可以看见冻毙于路途的人,已经被积雪掩埋大半。

  整个国度充斥着保守,落后和愚昧的气息,只有在沿里海的奥德萨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少数地方,以法兰西为主的列强资本才能掀开这个庞大封建帝国的一丁点边角。

  怪不得沙俄帝国只比大清朝多撑了十几年,腐朽的统治就分崩离析了。

  任何事由,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令整个欧洲恐惧的潮水般沙俄农奴士兵,只要给一块掺杂了木屑的黑面包,就能够在极寒的天气里战斗一整天,几乎无畏生死。

  即便饿着肚子,也能在战壕里坚持数天甚至更久。

  不是这些沙俄农奴士兵秉性如此,而是从小生长在极端困难的残酷环境,意志已经被锤炼的像晒干的牛皮筋,变成了麻木的战争机器。

  地处高纬度的寒冷地带,粮食产量普遍较低。寒冷与饥饿的记忆几乎伴随着普通沙俄人的一生,他们普遍向往温暖的地中海地区,向往阳光和面包。

  这就解释了沙俄二百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西进政策”,向西,向西还是向西,连续发动了十次讨伐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每隔二三十年就是一次。

  一代代人的努力,沙俄帝国终于占据了肥沃的乌克兰大平原,消灭了鞑靼人占据了克里米亚,打败了奥斯曼帝国,获取了黑海沿岸的众多港口,几度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

  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深切体会到沙俄对于温暖地中海的执着。

  楚王郑国辉并不同情俄国人,在他访问期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一众庭臣们,向楚国郑重提出了石油贸易争端问题。

  楚王郑国辉的回答非常简单:

  “尊贵的沙皇陛下,我建议您派遣一个具有独立判断力的使团,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实地考察一下。”

  “在那里,美国人新近投入的采油井口数以千计,还有海量的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其潜在的石油产量增长十分惊人,现在仅仅是开始。”

  “当一个原本三个人的餐桌,忽然涌上来几十个美国人,所有人都得饿肚子。”

  沙皇尼古拉三世沉默良久,这才皱着眉头问道:“这就是楚国率先发动石油贸易战的原因?”

  “没错,既然都吃不了这口饭,那不如把桌子掀了,大家都别吃。”楚王郑国辉的回答很强硬。

  沙皇尼古拉三世考虑后,建议说道:“是否可以将美国人拉进来,三方就石油贸易和欧洲市场份额进行谈判,进行限制性的开采,这兴许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楚王郑国辉摇了摇头,对此不感到乐观的说道:“恕我直言,沙俄与楚国确实能够做到控制产量,但这在美国几乎是天方夜谭。只要有丰厚的利润,美国政府没有能力限制资本的投入,这是一道伪命题。”

  “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请恕我直言,欧洲石油市场必将糜烂,进入无序且竞相降价的时代。这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必然发生的局面。”

  “尊贵的楚王陛下,您对欧洲石油市场如此悲观吗?”

  “差不多吧,即便不是楚国来砸盘子,美国人也会砸盘子。早则两三年,迟则五六年,整个石油市场价格体系崩盘是笃定的事儿。”

  “那实在太令人遗憾了,这些该死的美国佬!到处宣传自由平等那一套荒谬的言论,鼓动贱民反抗政府,宣传有毒的可怕思想。他们是想毁了这一切,这套说辞并不能变成面包,真是见鬼!”

  亚历山大三世说着神情激动起来,挥舞着手臂加强言语的力度,脸庞因为激动都有些红温了。

  楚王郑国辉礼貌的附和两句,便不再多言了。

  他很清楚

  在离开金碧辉煌的东宫后,这些沙俄君臣也会对楚国的所作所为口诛笔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

  双方的矛盾是天然不可调和,沙俄的“西进政策”严重影响到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安全,也影响到英,法,奥匈等列强的巴尔干政策,克里米亚战争将矛盾显性化了。

  沙俄新的“东进政策”,严重影响到大清帝国的领土安全,也影响到周边扶桑,楚国以及英法的关切,只不过没有显性化而已。

  十几年后爆发的日俄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东方版。

  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

  “东近政策”使得沙俄与楚国几乎天然的充满敌意,也是英国扶持扶桑国真正的战略考量,英国需要在东亚放一条狗看门。

  那英国为什么不防范楚国?

  这可冤枉死英国人了,英国人朝思暮想都希望限制楚国,甚至在20年前亲自出手,组成了英法联军试图打断楚国的崛起进程。

  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英国和法国人都失败了。

  从此以后

  楚国蓬勃的发展就进入了无法限制的自由地带,一路火花带闪电的飞速崛起,沿着太平洋航线向中美洲和南美洲殖民扩张,挡都挡不住。

  那个时候,英国豢养的扶桑还是一条嗷嗷叫的幼犬。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一骑绝尘而去,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环顾整个南洋地区

  包括荷兰殖民者在内,加上暹罗王国,越南王国,缅甸王国和西马来亚诸多土著王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英国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才改变了策略,征服不了就拉入伙。把楚国转变成亲密的伙伴,大家一起推进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

  只要南洋地区能出现第二个扶桑,英国保证半点磕巴都不打,转过手来就扶持这个楚国的对手,实施南洋版的“欧洲平衡政策”。

  过往的历史早已经验证,这才是最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区域平衡政策”。

  当初扶持楚国的势力进入中美洲,默许其进一步的殖民扩张,就是为了推进“北美版的欧洲平衡政策”。

  美国一家独大绝对不符合英国利益,引入一个同等级的强大竞争对手,老谋深算的英国就可以左右逢源,拥有更强的地区话语权。

  有句话怎么说的?

  最高明的猎手,往往都会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楚王郑国辉这20多年的地图可不是白看的,预判了英国人的预判,且顺势而为,重点压住了“东进政策”。

  楚国的领土顺着太平洋航线延伸到夏威夷,从尼加拉瓜登陆中美洲,进而吞并了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这三个中美洲小国。

  与此同时

  发起了南美洲的荒漠远征,将南美洲最南端的三角区域生生的切了下来,演变成广袤的巴塔哥尼亚总督区,一块华裔移民的新乐园。

  在时机契合的时候

  借助与哥伦比亚外交关系恶化的良好契机,假道伐虢一口吞并了哥斯达黎加,继而大举入侵哥伦比亚。

  这一切的一切,在国际上都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无论美国如何强烈的抗议,一年几十次外交强烈抗议,楚国方面都视若无睹,而国际社会似乎也遗忘了中南美洲形势。

  楚国在上述地区的殖民扩张非常顺利,这与英国暗中打配合是分不开的。

  现如今

  美国非常紧张楚国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区域的动作,尤其是华裔移民动向,那盯的是非常紧。

  甚至有很多美国议员以及国内激进人士,大声嚷嚷着“楚国胆敢入侵古巴和波多黎各地区,美国必将奋起一战。斩断其伸向加勒比海区域的魔爪,为区域和平做出贡献”云云。

  英国人则暗中拾缀:

  不停的给楚国撑腰打气,看上了你就去干,欧洲这边和国际影响我给你摆平。放心吧,没事的。

  这与英国严格限制楚国在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扩张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世事如棋局,概莫能外。

  楚王郑国辉一步一步极其稳健的吃掉英国人抛下的香饵,同时表现出对古巴的强烈兴趣,对一些华商前往古巴经营种植园大开方便之门。

  这样的举动,更加剧了与美方的摩擦。

  美国人对楚国的不满态度愈发的强烈,不仅仅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问题上,还在于太平洋航线的税收问题上。

  楚国对经由太平洋航线向远东地区输出原油的美国经销商,课以重税,这让德克萨斯原油再廉价,也无法打开远东市场。

  如今的远东市场是楚国斯里巴加湾原油独享,整个远东到南洋就这么一个供应商,价格自然高高在上,获取的利润丰厚。

  美国纵然眼馋,也吃不到,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了。

  在原本历史上

首节上一节45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