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羲仔细的看,用心的听,认真的领会,深入的揣摩,感觉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在飞速增长,宛如眼前缓缓展开一幅恢弘壮阔的图画。
世界的面目,能看的更清晰了。
这恐怕是楚王访欧使团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变化,极大的开阔了眼界,深化了对欧陆的认知,少了那种盲人摸象的茫然,提升明显。
楚王郑国辉没有急于翻看厚厚的划界草案,而是点头和蔼的说道:“郑爱卿,这些日子辛苦了。”
“承蒙陛下厚遇,微臣岂敢不效死力蔫?”
“嗯!”
端起桌边的茶盅喝了一口,楚王这才翻开了划界草案,神情认真的看了起来。
划界草案附有地图,不是华夏那种传统的写意流地图,而是相对严谨的欧式地图,山峦,湖泊和高原都描绘的非常清晰,不亚于后世的地图。
两国殖民地划界的基准是东非大裂谷,划出一道蜿蜒的中心线,这样的分界原则清晰明了,非常易于执行。
这也少了扯皮,再也不用说东非大裂谷或者哪个湖泊是你的他的,都是双方共有的地方,湖泊也一分为二。
现在所谈的都是原则性问题,划界原则一旦确立,经过两国议会批准后生效,那就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意义。
具体确立边界线,树立界碑等等后续工作。
将在几年后,由楚,德双方派出联合边界勘测队,沿途确定双方的陆地边界,树立界碑,经过双方确认签署后生效。
在非洲这片荒野的大陆上
在欧洲和南洋殖民者抵达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边界,这是欧洲带给世界的新概念之一。
欧洲人在地理分界线上,表现的非常认真和执着,这与其历史现状是分不开的。
北德意志联邦那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大大小小22个公国和教长国,还有三个自由市,划到每个国家只有几千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北方神州一个镇的大小。
若是不把边界线弄清楚了,丢了一个村子的地盘那都肉疼,当然得认真了。
尤其是德国佬,抠细节,能抠的你头疼。
楚王郑国辉对这样的划界原则表示满意,谈不上占便宜吃亏,总体原则较为公平,今后落实了就好。
若是心里不平衡,那么从其他地方随便划拉一块,那都不老少。
比如现在和英国谈判的刚果河殖民地北方边界线,位于葡属安哥拉的东部,最终就让楚国得逞了。
刚果河殖民地的南部边界线,分别牵涉到葡属安哥拉和英属罗德西亚的北部。
楚国划分的意见
是以与葡萄牙签订的划界条约边界线延伸,这是一条地理纬线,将传统上约4.6万平方公里的罗德西亚北部地区划入了刚果河殖民地范围内。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简单明了,以地理纬线的划分,边界线不存在争议。
英国方面划分的意见
是以罗德西亚北部地区传统的地理范围作为划分,这是一条曲折的边界线,具体争议的地段很多。
哪里应该归入传统的地理范围?
哪里不应该归入?
基于双方认知的差异,这几乎是没有答案的争论,因为罗登西亚本身就是个模糊的地理概念。
经过一番争取和桌子底下的交易后,英方勉强同意采纳楚葡条约方案,以地理纬线划分双方边界线,向东一直抵达东非大裂谷。
如此一来
刚果河总督府东方和南方的边界线问题全部解决,不会再存有任何争议,是此行的一大利好。
第489章 圣彼得堡
1884年11月15日
楚王郑国辉参加了柏林会议隆重的开幕式,会议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包括了当今世界工业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和欧洲一些老牌殖民国家,总共有16国会议代表。
开幕式后
楚王郑国辉一下子就闲了下来,有时间到柏林旧博物馆去参观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诸多珍贵文物,感受欧洲历史流淌的韵律。
前往柏林洪堡大学参观,并拜会了柏林圣母大教堂的大主教,捐出了一万金马克的善款,得到了主教虔诚的祝福。
皇家车队所经之处,必然会引起的当地大量人群的围观。
这段时间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新闻媒体报道中,除了焦点的柏林会议话题之外,另一个就是楚王随行的车队了。
无论是轿车还是卡车,在德国新闻媒体报道中,都得到了详尽的剖析,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由此形成的热潮,对德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着引领性作用。
德国首相俾斯麦在多年后的一次公开活动中,对此深刻的评价说道:
“楚王的访欧之行,是一次传播汽车圣教的美好经历。德意志作为最好的学生,从中获得发展汽车工业的充分灵感。迅速成长为欧洲汽车工业中心,从中获益匪浅。”
俾斯麦的分析向来以深刻而犀利著称,就连骄傲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传播“汽车圣教”之旅,启动了欧洲汽车工业发展的萌芽。
11月21日
楚王即将离开柏林的前一天,外交部大臣郑鑫汇报的会议进程,与法兰西方面的接触并不顺利,划界谈判也搁浅了。
法国人的野心不小,对大海湾城及其南方的黄石城都有想法,并不认同楚国单方面确立的殖民地边界线,双方的立场差距很大。
黄石城周边就是后市的几内亚,这里拥有世界级的铜铁矿资源,还有其他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被称之为世界资源宝库。
目前已经确定的高品味铁矿石资源,已经高达几十亿吨的惊人规模,后续潜在的蕴藏量不敢想象。
以楚国现在的二百多万吨钢铁产量计算,足够开采三千多年,依然开采不完。
黄石城(注:几内亚)周边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铝矾土居世界第一位,还有铁,铜,锌,铝,锡,铅等矿产资源,储量不但大,而且品味高,极具开采前景。
黄石城周边(注:几内亚)河流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有“西非水塔”之称,森林覆盖覆盖着莽莽群山和丘陵地带,河流多达1165条,集中了大量的华人水稻种植园和村庄,是今后重点的华人移民安置区之一。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绝不容法国佬染指。
在历史上
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该地区,在1885年,被柏林会议划为法国势力范围……
如今的历史轨迹早已经改变,楚国率先出手拿下了该地区,殖民已经长达十多年时间,拥有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华人殖民者通过武力扫荡了当地的土著乌拉苏鲁王国,彻底瓦解了该区域的黑人土著部族社会,建立起了众多的华人城市和村镇。
如今的黄石城周边,是刚果河总督府重要的牧场和水稻产区,新近发展了大量橡胶种植园和油棕种植园,是刚果河六大种植区之一。
法国佬盯着这块地方,那纯粹是在想屁吃。
怪不得在访问巴黎的时候,法国政府高层官员一副便秘又说不出的样子,原来症结在这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得到呈报后,楚王郑国辉淡定的吩咐说道:“既然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外交盛会,那就主要以外交手段去解决,用详尽的殖民事实,去说服英国,德国以及其他主要的与会者。有理有节嘛,我们手里与葡萄牙人有着划界条约,早就明确了这个地方的归属。”
当初花钱买了这块地方,现在看来决策非常英明。
无论法国怎么狡辩,其殖民历史总不可能超过葡萄牙人。
楚国是从葡萄牙人手中买下了这片殖民地,虽然有武力威慑的成分,但双方达成的条约可不是假的,而是具有广泛的法律效力。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不错,但一个列强想要欺负另外一个列强,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气氛既然都哄托到这儿了,那索性再加一把火吧。
楚王直接从柏林下达了跨洋电报密令,启动“蟠桃计划”和加快“天堑计划”,把这趟水搅的更浑一些。
啥叫“蟠桃计划”呢?
那就是筹备已久的入侵马达加斯加军事计划,相关征募的军队和兵员,已经在王国本土训练了几个月,各方面条件成熟。
东非公司作为后勤物资供应基地,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军备物资,这是通过欧亚航线上的楚国货轮,陆续运达吉布提,储藏于大型仓库之内。
也就是说
马达加斯加远征军只需要携带随身所需的武器装备,乘坐大型移民船抵达吉布吉进行休整适应后,就可以发起入侵殖民战争。
所有的后勤粮草,物资,军事装备等等,早已经储存在吉布提基地中,需要多少随时运输南下即可。
完全用不着从本土万里迢迢的运输过来,耗时耗钱又费力,这就是殖民地多的好处。
当前东非总督府辖下物资供应能力,足可以保障马达加斯加远征军3.4万余官兵长期作战的后勒所需,完全用不着担心。
万吨级大型货轮的运输能力惊人,每个月只要有那么三四艘往来于吉布提和马达加斯加之间,就足够了。
非但如此,东非总督府还可以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毕竟军队不可能包打一切。
殖民地的军事化管理,苦役营运作,各地区和交通要道的封锁,打击流窜的少数土著反抗势力,绞杀躲藏在深山密林中的敌人,对乡镇实施宵禁等种种半军事化行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这些,东非公司都可以提供。
以东非公司当今社会的人口规模,可以轻易的招募起一只不低于5万人的华人武装民兵队伍,跟随着军队一起前进,执行上述的半军事化行动。
军队负责主要的作战任务即可,从繁重而庞杂的占领区管理中脱离出来。
这样的殖民开拓经验,在中美洲和入侵哥伦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产生了1+1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在楚王密令中
给马达加斯加远征军确定了出征时间,即1885年1月11日,距离现在还有整整50天时间,用于查找和弥补远征计划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
从命令下达的那一刻起
皇家陆军总参谋部就可以通过顺路搭载的方式,依托着繁忙的欧亚航线,从本土向东非所属吉布提输送先遣人员。
其规模可大可小,少的三五千人,多的上万人都行。
每一个参战的远征师,至少要向吉不提输送一个先遣营,涉及到远征的事物千头万绪。
仅搭建足够数量的兵营,那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远征先遣人员抵达吉不提后,在适应非洲气候的同时,要参与到动员和征募武装民兵的行动中去。
为下一步大规模远征军队的抵达,以及入侵马达加斯加做充分准备。
这些华人武装民兵并不是拿来就用,首先要编列民兵队伍,形成班、排、连、营的准军事化编制,便于协同军队一起作战和执行各项准军事任务。
需要进行正规化军事训练,需要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这都需要时间磨合,必须得早早准备起来。
所谓的“天堑计划”,就是指楚王郑国辉此前下令占领曼德海峡无人岛屿,并开始营建要塞的计划。
处于曼德海峡咽喉要道的丕林岛和七兄弟岛,目前正驱使着二千多名“包身工”开掘隧道,同时展开了七八个工作面,日夜不停的紧张施工中。
其目的,就是要将岛上的石山挖空,形成以地下洞库和地上要塞相结合的“天堑要塞”,所以被称为天堑计划。
从6月下旬施工至今,已经有5个多月了。
在岛上开凿的洞窟已经深入山腹内,可以动用更多的黑奴进入洞窟工作面,并向两侧开凿洞库,动静大点儿也没事儿。
楚王御令下达,令天堑计划陡然加速,开始进行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不停顿的强化施工,并采用炸药辅助。
在这种高强度施工的情况下
即便身体强壮的黑奴也撑不了多长时间,每顿饭都管饱吃,干一个多月就开始尿血,身体暴瘦,直接累倒在工地上都是常事儿。
若不是当场累死,送下去调养个把月都恢复不上来,人手不够还得继续顶上……
在距离丕林岛最近的岬湾港,有移民船返程时带回来的数千名强壮的黑人包身工,全都是来自刚果河殖民地。
岛上一旦缺了人手,立刻就挑选几百人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