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27节

  在万里之遥外的刚果河公司辖地

  东桑城(卡卡莫埃卡)

  刚果河公司副总督李经羲率领视察团重临旧地,相比九年前,李经羲已经从一个充满热血的青葱青年转变为举止有度的中年人,唇间蓄起两撇胡须,更显得行事沉稳。

  他是最早的东桑城殖民副专员(注:代理专员之职),主导了这座西非大西洋之滨的城市建设,在这里挥洒汗水4年多,对这座新兴城市充满了感情。

  如今的东桑城,是西非沿大西洋海岸7座明星城镇之一,被誉为“刚果七星城”。

  东桑城规模位居第二,其城市人口达到7.92万人,周边地区乡镇安置了多达20余万华人移民。

  沿海地区密密匝匝的华人城镇向南迤逦而去,断断续续长达310多公里,直抵刚果河口的最大城市卡宾达。

  这里华人庄园牧场密布,拥有大大小小数千家橡胶种植园,油棕种植园,还有很多的华人牧场和华人农庄,形成了大西洋沿岸最密集的华人聚居区。

  橡胶和油棕都是多年生经济作物,非常适应西非刚果河流域的热带地理气候,可谓是一次种植,数十年收益不断。

  橡胶树和油棕树都是年限越长,产量越高,质量越好,每年收获只需要割胶或是采摘油棕果即可,不需要繁杂的田间管理,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天然橡胶树所有人都知道,这里不复赘述。

  多年生油棕树以结果为主,结出的果实叫做棕榈果,每年结出的棕榈果实可以榨油,棕榈果可以榨出棕榈油,果仁可以榨出棕榈仁油,这是一种更高等级的油料。

  在欧洲地区

  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居民广泛食用棕榈油,在饮食结构上非常依赖这种油料,视之为制作食物的第一选择,受到广泛喜爱。

  大豆油完全不能与之相比,是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欧洲列强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时代,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口高速增长,社会对棕榈油和天然橡胶的需求亦随之猛增,国际市场价格步步走高。

  这是刚果河公司重点发展天然橡胶和油棕的市场逻辑,再加上本地的地理气候和降水,非常适合于这些热带多年生经济植物的生长,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了起来。

  如今刚果河公司的天然橡胶和棕榈油料出口,在欧洲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且供不应求。

  这反过来又促成刚果河公司全面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形成双向有益的促进,呈现出非常好的出口势头。

  除了天然橡胶和油棕之外,刚果河公司也大量种植甘蔗,稻米,大豆,小麦和各种瓜果蔬菜,将华人善于种地的优势发挥到了极处。

  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优先供应本地所需,多余部分就近出口到南部非洲,很多优质农产品在那里非常受欢迎。

  除了这些之外,刚果河公司牧业发展也一帆风顺,特别是大海湾城和黄石城,这里处于半干旱地域,地广人稀,拥有发展牧业的良好条件。

  来自卡宾达,东桑,滨海等城市的榨油和榨糖废渣,经过加工后就是最好的牧业精料,整船整船的运输抵达大海湾城和黄石城。

  在这里转运进入内陆河,通过内河船只运输到一家又一家的偏僻牧场,这些质优价廉的精饲料非常受欢迎,是给牲口上膘最好的饲料。

  时至今日

  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出口,依然是刚果河公司排行前两位的大宗出口产品,产量和效益连年高速增长,是支撑起了整个殖民地的经济支柱。

  当地应运而生的橡胶厂,榨油厂,在每一座城市都有几家或十几家不等,多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并支持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东桑城,还发展出了刚果河公司第一家棉纺织厂,第一家织布厂,第一家麻纺厂和第一家服装厂,形成了轻工业的产业集群。

  时至今日,已经颇具规模。

  仅轻纺织业就实现了7000余人的就业规模,这也奠定了东桑城在“七星城”中脱颖而出的地位。

  而这一切

  都是李经羲主政东桑城殖民事务时,一手发展起来的重要产业,他本人也因此晋升殖民专员,副高级殖民专员,高级殖民专员,直至目前的副总督之位。

  李经羲在殖民地部任职时期,属于股级吏员,在报名前往刚果河公司任职后,原地晋升一级,相当于副科级吏员(注:副殖民专员)。

  这是楚国官场对前往边疆偏远地区任职的官员激励措施,无论是哪一个报名前往,都会原地晋升一级,薪资待遇随之提高。

  在任职东桑城期间

  李经羲以副殖民专员(注:副科级)的级别,代理殖民专员(注:正科级)的职权。这也只有在新开辟的殖民地,才能拥有如此好的发展机会。

  在取得出色成绩后,李经连续晋升副高级殖民专员(注,副处级),高级殖民专员(注:正处级),直至副总督(注:副厅级)之高位。

  一路飞速晋升,可谓前程远大。

  东桑城的主街叫做马尼拉路,这是一条宽敞的沙石土路,道路中间种植着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各种繁花盛开。

  高大的乔木行道树带来了连绵绿荫,道路两边皆是两层至三五层不等的典型华夏式汉唐建筑,殿阁重重,飞檐斗拱。

  沿街商户大多是上下两层,下面开门做生意,上面住宿或留作仓库,后面还带个院子,建有多少不等的辅房。

  间或有一些3~5层不等的高大建筑,大多是商行,工厂企业或市政建筑,沿街悬挂着琳琅满目的中式牌匾,仿佛置身于大马尼拉附近的某个城镇中。

  这座城市,寄托了李经羲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时间过得越久,这份思念就变得愈发的浓厚,就像浓烈的老酒始终挥散不去,历久弥新。

  “恭喜大人,近期就可以离开刚果河公司前往欧洲赴任,随侍在陛下左右,未来当无可限量啊!”

  “我等衷心祝愿大人鹏程万里,今后必将傲视群伦,直入九霄之上。”

  走在街道上,随行的官员们殷勤的祝贺声不断,李经羲脸上看不出喜怒神色的沉稳回答“多谢”“多谢美言”,看不出一丝的烦躁之色。

  这九年基层的历练,成为了他积累的宝贵财富,愈发成熟睿智起来。

  李经羲确实接到了本土的调令,即将与2月份启程前往欧洲,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短期深造,主修欧洲历史及政治。

  在陛下6月出访欧洲时,进入随行代表团担任主管行程及翻译事务的副使,随同楚王陛下访问欧洲诸国,进一步开阔眼界。

  这可是极为难得的机遇,错非其三任内阁首相之子,怎么可能得到楚王陛下点名要人的荣耀?

  在刚果河公司勤恳任职的高级殖民专员多了,为什么偏偏是李经羲?

  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公平之说,李经羲出生于尊荣的甲米地侯爵府,自小便被楚王陛下熟识,这是旁人永远无法企及的优势。

  李经羲知道这些祝贺声中没有几个真心实意,恐怕眼红嫉妒居多。

  所以不喜形于色,以淡然的平常心处之。

  这一路走来

  东桑城明显比数年前繁华许多,沿街店铺林立,很多来自欧洲的工业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品类繁多,形成了日益兴盛的市面。

  这些店铺里的东西,并非所有人都可以购买。

  只有华人面孔才拥有随意购买货物的权利,任何一个皮肤黝黑的人,进入店中都会被反复盘问,是否是自由黑人?随身是否携带证明?

  这些自由黑人是刚果河公司的仆从军,只有他们被允许可以娶妻生子,购买不敏感的货物,枪支弹药和机器肯定不行,有钱也买不到。

  这些自由黑人算是有限权力的居民,但是并不统计在城市人口中,也无权购买农田,种植园和牧场,只能附属于华人殖民者生存。

  但相对于在华人种植园,牧场和田庄被奴役的千万黑奴,这些自由黑人的层级肯定又高了一些,幸福感油然而生。

  刚果河公司殖民九年之久,麾下230平方公里领地的黑人土著人口,如今约在千万上下,相比九年前减少一半。

  这其中约有240余万被贩卖至北非,巴西,古巴及美国南方,这为刚果河公司获取了大量利益,度过了最初殖民地建设的艰难时期。

  如今贩奴行动已经大量减少,只有在深入刚果河流域腹地的热带丛林中,还有少数土著黑人部落没有遭受奴役,在森林中过着较为原始的生活。

  另有数百万当地土著黑人死于部族冲突,饥饿与自然死亡,由于卫生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这个年代的黑人土著平均寿命33岁。

  那些种植园和农庄的黑奴,当地的华人种植园主基本上不会允许男女黑奴混居,不允许结婚生子,而是分开管理,这是硬性规定。

  一旦发现黑人儿童或者新生儿,这些华人种植园主或者农场主都会遭到巨额罚款,动辄倾家荡产,谁也不敢触碰这个高压线。

  近年来

  每年都有近百万的黑奴自然死亡,照这样趋势下去,顶多再有十几年时间,整个刚果河流域几乎很难找到土著黑人补充劳动力。

  但这不是大问题。

  农业机械和汽车在刚果和公司麾下的城市乡村中,如今越来越多见,很快的推广开来。

  尤其是能够运输又能下地干活儿的手扶拖拉机,受到了华人种植园主和华人农庄的广泛欢迎,贷款购买愈发的踊跃起来。

  这也没办法,黑奴越来越少,庄园里的活儿总要干,农业机械就是很好的替代方式。

  这些华人种植园主和农场主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那就是多娶老婆,多生子,实在人手不够了再雇佣人。

  那些东非公司的雇佣兵和阿拉伯人口贩子将大量的亚美尼亚女人,高加索女人和阿拉伯部族女人贩运过来,在刚果河公司都是抢手货,动辄价值上千银洋。

  能够嫁到这里的华人女子价格更高,由于楚国严令华人女子不得贩卖,贩卖就是重罪,不但罚的倾家荡产,而且要杀头或者服苦役。

  所以抵达刚果河公司的华人女子,多是以嫁妆的名义,成为华人种植园中的主妇,享有很高的地位。

  截止1883年底

  刚果河公司的华人移民家庭总数不足百万,约在93~94万户之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现如今,哪个华人移民家庭没有几个孩子?

  少的两三个孩子,多的有四五个,六七个孩子,只不过年龄较小罢了,必须达到7岁就学上户口的时候,才能纳入统计数字。

  这一点一滴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刚果河公司九年来的辛苦开拓殖民,取得了不菲的功绩。

  李经羲正是刚果河公司千百位殖民官吏中的一员,付出了9年的青春,用忠诚和无限的热爱造就了这片广阔殖民地的新局面。

  在此离开之际,他的心中涌动着浓郁的成就感。

  刚来的时候

  东桑城除了一两百栋破土房子,一道土围子,几乎什么都没有。

  如今的东桑城在资源工业之外,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轻纺织工业,此外还有碾米厂,水泥厂,农具厂,铁丝铁网厂,火柴厂,锯木厂,家具门窗厂等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作为本地工业的补充。

  整个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在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城市卡宾达,是首个人口突破十万的大城市,全程的人口达到12.17万,除了拥有橡胶厂,榨油厂,米厂,面粉厂,水泥厂,农具厂这些基本工业之外,还拥有三家造船厂,能够建造一些中小吨位的货船,客船和渔船。

  所使用的钢材和设备,全部都来自英国进口。

  根据楚国外贸进口的原则,举凡机器设备和钢材等工业品,能从英国进口的绝不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也是为了平衡原油贸易出超。

  至少英国人对这一外贸原则赞赏有加,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英国与楚国间亲密关系最真实的写照,反映了双方高水平的国家往来,是自由贸易成功的典范。

  对英国这样注重实际利益的国家来说,耍嘴皮子没用,真金白银比什么都好使。

第462章 十年心血成就

  刚果河公司殖民西非十余年,建立起沿大西洋海岸7座华人移民城市和上千座华人村镇,从最北方大海湾城(注:喀麦隆之杜阿拉)至最南方海安城(安哥拉所属罗安达),形成了一条绵亘的华人殖民地带。

  按照:“先设一个点,建成一条线,扩展一大片”的殖民政策,目前正处于深入扩展的阶段。

  在此区域内

  基本不存在土著黑人部族势力,即便有少数零星的黑人部族,亦由各华人移民城市派遣武装远征队予以肃清,原则上不会容忍黑人部族在原野上的存在。

  另一方面

  沿着刚果河两岸深入内陆腹地的华人定居点和城镇也在持续推进中,多以选取刚果河两岸地势平坦的大片平原地带,为设立华人移民城市的必要条件。

  截至1883年末

  顺着干果河两岸深入内陆的华人殖民点已经多达117个,华人城镇31个,密集的位于刚果河及其支流两岸40公里范围内,基本都联通了快捷的长途电报线。

  长途电报电缆布设于刚果河中,沿途分出6条分支电缆线,顺着汇入刚果河的6个主要支流深入内陆腹地,最远的一条电缆支线可达850余公里。

  由此组成了通达刚果河流域的长途电报网,传达讯息简洁快速,非常有利于在遭到当地土著部族大规模围攻时,从其他殖民点迅速增援武装力量。

  在殖民早期,这种情况屡屡发生。

  而华人的武装力量总是能够沿着刚果河迅速增援上来,将这些黑人土著部族一路追杀殆尽,绝不容情。

首节上一节42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