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23节

  仅仅过了三四分钟,楚军的炮兵阵地便爆发出了齐射的怒吼,轰隆隆的炮声震耳欲聋,将密集的弹雨向敌方炮兵阵地挥洒而去。

  楚国远征军统一装备的10磅帕罗特线膛野战火炮,在改用硝酸甘油炸药后,其射程从2400米扩展至2850米至2900米之间,爆炸的威力大增。

  与哥伦比亚军队装备的老式西班牙青铜炮和法式拿破仑大炮为主不同,楚国远征军炮兵统一装备的十磅帕罗特线膛炮以射程远,精度高著称,火炮技术整体水平超越了一个等级。

  在远征军炮兵娴熟的操纵下,炮火更加的密集和致命。

  隆隆的炮声响彻天际,双方的炮兵开始了炮战,仅仅数十分钟后便分出了胜负。

  楚国远征军炮兵发射的炮弹,落点密集而致命,将哥伦比亚炮兵阵地炸的一片火海,纷飞的弹片呼啸来去。

  爆炸产生的火光烟团,将大量哥伦比亚士兵的残肢断臂和炸碎的火炮零件一起卷向天空,然后落雨般的掉下来,场面相当的凄惨血腥。

  反观哥伦比亚炮兵的反击散乱且无力,很多西班牙统治时期老式青铜火炮的射程,根本够不着楚军的炮兵阵地。

  一通乱炸乱射,只不过打了个寂寞。

  即便偶尔有炮火反击打入楚军炮兵阵地中,也难以形成覆盖的效果,孤本不成林啊。

  短短四五十分钟的炮兵交火,已经将哥伦比亚炮兵阵地摧毁大半,击毁至少70枚以上的火炮。

  而楚国远征军仅仅损失了5门火炮和26人的伤亡代价,造成哥伦比亚一方炮兵至少470余人伤亡,基本已经残了。

  此刻楚国远征军依然穷追猛打,紧盯着哥伦比亚炮兵阵地展开一轮又一轮的猛轰,疯狂的倾泻炮火。

  哥伦比亚炮兵阵地已经完全失去了反击能力,惊惶逃散的炮兵不顾督战队的阻拦,跑的到处都是,都想尽快远离这一片死亡之地。

  能够打出反击炮火的哥伦比亚炮兵,只剩下孤零零的七八门火炮,依然在顽强的坚持。

  十来分钟后

  在后续3~4轮的炮火覆盖中,这些哥伦比亚炮兵彻底压火,已经变成了一地的尸体碎片和火炮残骸。

  这样的结果,给了比利城哥伦比亚南方军司令长官莱德-莫雷诺-蒙塔诺中将犹如当头一棒,他脸色铁青的命令两翼步兵出击,试图用优势兵力压倒敌人,赢取最后战争胜利。

  可惜的是,这时候的步兵进攻已经迟了。

  楚国炮兵阵地的140余门帕罗特10磅野战火炮,此时调转炮口,对准大举压上的哥伦比亚两翼步兵展开猛轰。

  每一两分钟,就能打出一轮炮火齐射,在进攻的哥伦比亚步兵队列中趟出上百个血胡同,造成多达二三百人的惨重伤亡。

  距离越近,打的越精准。

  10磅帕罗特火炮号称能在2800米的射程极限上,打中谷仓的大门,这样的炮击精准度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排列成一道进攻步兵线的哥伦比亚步兵,那真是闭着眼睛也能打的准。

  哥伦比亚步兵同样是三排队列线,前后两道线列步兵进攻,之间相隔约百余米,呈现波浪式进攻的阵型。

  向前进攻千余米,已经遭受到了六至七轮炮火齐射,伤亡约在1500人上下。

  这对两翼共计1.6万余哥伦比亚步兵来说,伤亡比例尚未达到十分之一,却已经引起了巨大的骚动,有些控制不住的散乱场面。

  当每一轮炮火如约密集的轰炸过来,进攻的哥伦比亚线列步兵就会瞬间炸乱,有的向后跑,有的向前跑,有的没头苍蝇般的乱跑。

  在后方督战队的拼命弹压之下,好不容易才能归拢。

  可很快后一轮炮击又雨点般狠狠砸下来,于是进攻队列再次散乱开,愈发的混乱起来。

  这样的场景,看得董家生少将直接无语了。

  他的目光环顾周围的军官们,从对方兴奋且热切的目光中,感受到了跃跃欲试的强烈情绪,这才缓缓的点了一下头,命令说道:“全军出击,重点击破两翼,合围中心阵地之敌。我的要求务必全歼,赢得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胜,尔等能否做到?”

  “遵命,长官阁下,务必全歼来犯之敌,赢得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胜。”众军官齐声爆喝答道。

  然后纷纷转身离去,跨上战马疾驰而去,返回各自的部队指挥去了。

  很快就听到战场的军乐声响起,早已严整列队三个多小时的楚国军队,这时候挟带着凛冽杀机缓缓的向前压上,队列阵容极其严整。

  从远处看去

  横列成排,各营各团士兵阵列清晰,步伐一致,就像有些弯曲的长蛇一样整体压上,带给敌人强烈的压迫感。

  此时的哥伦比亚军队已经全线压上,两翼突前,中央阵列拖后,形成了三个大段的重兵集团,散布在广阔的平缓丘陵地带上。

  十几分钟后,双方军队距离从2.4公里缩短了一半,哥伦比亚进攻军队的身后留下了大量残破的尸骸和痛苦哀嚎的伤兵,斑斑血迹看起来触目惊心。

  在楚国军队同样大举压上后,浓烈战争的氛围瞬间绷紧了。

  此时的楚国炮兵依然在疯狂的倾泻火力,指向非常明确,没有任何一门火炮轰击中央队列的哥伦比亚军队。

  而是依然集火炮击,疯狂的蹂躏并摧残两翼的哥伦比亚步兵,持续施加越来越大的死亡压力。

  又经过三轮炮火的血腥洗礼,哥伦比亚左翼步兵终于撑不住了,瞬间炸了窝,无数士兵哭喊着掉头狂奔,一路丢掉手中的武器漫山遍野的逃散开来。

  左翼步兵崩溃了,迅速带动右翼步兵也崩溃了。

  此时双方士兵的距离已经接近到九百余米,两翼的哥伦比亚步兵终究没有顶住双重压力,这就是训练不足的严重后患。

  趁你病,要你命。

  楚国军队迅速吹响了进攻号角,全线压上的楚国军队开始由稳步前进变成抱着步枪小跑,迅速向敌方接近中。

  此时疯狂宣泄火力的两侧楚国炮兵阵地上,也适时的调转炮口,以14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中央阵地的哥伦比亚步兵,给其带去了一轮又一轮的严重伤亡。

  中央阵地的哥伦比亚正规军主力也没撑多久,在几轮炮火的血腥洗礼下,还没有接近到500米距离内,便轰然溃散了。

  掉头就跑的哥伦比亚溃兵拦都拦不住,甚至有些士兵直接开枪击毙了督战队夺路而逃,只为了离开这可怕的死亡之地,尽量远离这些可怕的东方士兵。

  站在高处纵览全局的董家生少将嘴边,不由得挂起了一丝上翘的弧度,他知道这下稳了,痛打落水狗岂不简单?

  于是他命令说道:“命令骑兵出击,将溃逃的哥伦比亚士兵驱赶向卡利河方向,务必全歼敌军。”

  “遵命,长官阁下。骑兵跟我来,全军出击。”骑兵军官率领着700余名骑兵,立刻纵马而去,轰隆隆的马蹄声震颤丘陵大地,带去了无可抵御的死亡压迫感。

  这700余名骑兵来自于巴塔哥尼亚总督区,是由当地武装民兵整训而成,每个人都有一首娴熟的骑术。

  在广袤的巴塔哥尼亚总督区,骑马几乎是每一个华人移民必备的技能,否则寸步难行,当地因此也盛产牛仔与骑兵。

  有了这样一支骑兵力量加盟,战术和战法就灵活多变多了。

  700余名骑兵形成一条长长的骑兵线,不断驱赶着溃逃的哥伦比亚士兵向着卡利河的方向逃命,试图逆行者皆被砍翻在地,死于非命。

  大举压上的楚国线列步兵们,在长官的命令下停下脚步,打出一轮又一轮整齐的排枪,用密集的弹雨洗刷溃兵,形成了大片大片的尸骸,血迹斑斑的散落在丘陵地带。

  忙于逃命的哥伦比亚士兵无力组织反抗,往往都在用后背迎接子弹,一片又一片的被射翻在地,死的毫无尊严,也毫无价值。

  难以计数的哥伦比亚士兵成片成片的丢掉武器,高举双手投降。

  他们随即被带离了战场,一队队前往卡利河边,然后被一排排的处决,尸体直接推入河中,顺着河水向下游飘去。

  大概在一两天后,湍急的河水就会将这些尸体冲入大平洋,成为海中鱼群的养料,再也没有了丁点儿痕迹。

  不时爆发出的排枪声和血腥杀戮断断续续持续了数个小时,直到下午四时许,这场一面倒的卡利会战才落下了帷幕。

  此时,远征军分出的先遣部队已经完全占领并控制卡利城,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作战任务。

  根据事前作战计划

  赢得胜利后的远征军董家生特遣支队将在此城休整半个多月,延续此前酷烈的血腥镇压作风,将周边的村镇扫荡干净。

  在10月初的某个时候,才会北上向着麦德林方向狠狠压过去。

  速度不会快,力求以稳为主,先行扫荡周边村镇,以免陷入敌方的包围圈中。

  从卡利城北上至哥伦比亚第一大城市麦德林约340余公里,东进至哥伦比亚首府波哥大约300余公里,距离都不太远。

  沿途有宽敞的大道可行,虽然路况不好,一路坑坑洼洼的土路让人头疼,远征军方面对此早有考量。

  已经派出一支部队押送着3000余名苦役犯,沿途修整垫平道路,以供大军北上通行使用。

  这其实也是一个诱饵,在修路大军的身后,董家生特遣支队派出了200名骑兵和千余步兵组成的机动部队,仅仅相隔了不到2公里。

  若有任何哥伦比亚军队试图打击并解救这支修路队,那么必然逃不了机动部队的追击,两只脚哪能跑得过4只蹄子?

  一旦被骑兵拖住,那么随后而至的楚国机动军队便包抄上来,对敌人实施致命打击,这就是一个坑。

  楚国军队打仗计谋繁多,这些南美人哪见过如此阵仗?

  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深坑里,连皮带骨头被吞的丁点儿都不剩下,只留下刻骨铭心的恐惧回忆。

第458章 中南半岛再闻枪声

  自从楚国于1883年8月27日对哥伦比亚宣战,到十月初,远征大军已经占领了哥伦比亚南北重镇卡利和萨哈贡,正在缓慢而坚定的向位于内陆腹地的麦德林压去。

  一南一北两路远征大军合击的态势非常清晰,这个哥伦比亚带去了痛苦的血雨腥风,整个国家沉浸在战争和死亡的恐惧中。

  到这个时候

  哥伦比亚总统瓦雷斯才知道害怕了,通过外交渠道大声疾呼,请求欧洲列强的干预斡旋,尤其是法国。

  瓦雷斯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法国巴黎政府:请求法兰西迅速派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制止楚国惨无人道的战争行为,维护中南美洲区域和平,为南美国家伸张正义并维护巴拿马运河工程的顺利推进。

  由于战争时期消息的闭塞,瓦雷斯总统还不知道巴拿马运河已经复工,远征军方面向工地输送了3940余名逃逸的黑奴和南美洲雇工,极大的缓解了工地损失。

  这让法国洋际运河公司变得佛系起来,除了催促工人加紧挖掘运河工程之外,并不想节外生枝。

  巴拿马城和科隆都驻扎着数千全副武装的楚国远征军,若是骤然翻脸,离得最近的洋际运河公司岂不倒了大霉?

  让人恐惧的锋利刀口似乎就在脖子边上,这种情况下,洋际运河公司又如何敢与远征军作对,那岂不是老寿星吃砒霜~自己找死嘛!

  法国洋际运河公司背靠着巴黎政府的鼎力支持,当地还有660余名法国驻军,这都没有错,也是洋际运河公司的底气所在。

  但这毕竟是一家跨国运营公司,在不考虑国际政治的复杂因素情况下,更多的考量自身的利益,不愿意与远征军方面硬抗。

  哥斯达黎加属于哪一个国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影响洋际运河公司的根本利益和挖掘工程的推进。

  在诸般因素交织下

  巴黎政府的反响很缓慢,仿佛是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似的慢了一拍。

  可这慢了一拍,却真要了哥伦比亚政府的老命,如今的形势急如危卵,哪里耽搁得起?

  马尼拉

  楚国王庭

  在紫宸殿一侧的偏殿中,楚王郑国辉与首相李鹤章正在对弈,副首相郑守信侯爵坐在一边饮茶,气氛显得闲适而轻松。

  一边对弈,一边闲散的聊天。

  “陛下,中美洲总督汪海子爵呈上了奏折,言及想将总督府迁至巴拿马,马那瓜无论是发展前景,历史底蕴还是地理位置,都远逊于巴拿马城。”

  “哦,这么急?”

  “老臣也是如此考量,回复奏折令其稍安勿动,如今的局面不好将巴拿马城明显的纳入囊中,只能以军事占领的名义进行移民,且缓图之。”

  “此举大善,反正是放在嘴边的肉,又急什么?”

  楚王郑国辉说着点下一子,满意的端详后,端起棋盘边的茶桌饮了一口。

  楚国远征军先后赢得了卡利会战和萨哈贡会战的绝对胜利,歼灭了哥伦比亚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敌人,一路烧杀抢掠给哥伦比亚带去了无边的恐惧。

  楚王郑国辉很满意,这就是他要的惩戒效果,势必将震慑南美诸国一百年,而不仅限于哥伦比亚。

  楚国确实没有准备分割哥伦比亚的领土,但不代表不可以军事占领,不可以大规模移民,这都是出乎伦敦预料外的举动。

  限于战争地区消息的闭赛,伦敦现在依然没有掌控来自哥伦比亚准确的消息。

  等他们发现哥伦比亚整体社会结构已经大幅改变,那时木已成舟,又能怎样呢?

  楚国远征军的局势大好,目前已稳稳的奠定了胜局,消灭了数万哥伦比亚匆忙聚集起来的杂兵,严重削弱了敌方的抵抗能力。

首节上一节423/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