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华裔雇佣兵
在苏伊士运河公司代表团到访期间,东非公司军事指挥官何祝成上校并没有待在阿斯马拉,而是率领着一支三百六十余名骑兵的队伍,深入到戈壁沙漠腹地追踪一个阿拉伯帕帕尔人贩奴武装。
这支贩奴武装竟敢偷袭华人村镇,造成当地数十人伤亡后潜逃,被东非公司盯上了。
历时一个多月,辗转近二千公里,何祝成上校率领的追捕队,终于将这支二百七十多人的帕帕尔人武装尽数歼灭,并将其老巢部落一网打尽,上下3300余口杀的鸡犬不留。
当他们带着几百匹阿拉伯骏马返回的时候,已经是1878年的元月中旬,快到了年节的时候,
风尘仆仆返回的官兵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乡亲们敲锣打鼓的夹道迎接,献上了最热情的问候,场面别提多隆重了。
随即为七名在战斗中牺牲的勇士举行了葬礼,受命出击的官兵们这才解散,骑着马,在乡邻的簇拥下返回各自的家中。
何祝成上校来到总督府邀令,被康宁总督拉着非要吃上一顿酒,说是给他接风洗尘,庆贺胜利平叛归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正是喝的脸酣耳热的时候,康宁总督挥手让陪酒的几名心腹离开。何祝成上校心知有事,便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静待下文。
康宁总督等人离开后,这才俯下身子低声说道:“祝成贤弟,为兄这里有一桩生意,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
“请制台大人尽管吩咐,只要卑职能办到,无论如何都为大人办的漂漂亮亮的。”
“唉,此乃私事,与东非公司没有干碍。而是本总督受到法国人的请托,意欲插手一桩阿拉伯部族酋长继承的麻烦事儿,恐怕要动用刀兵。”
“哦,请制台大人说的清楚些。”
“是这么回事儿,红海对岸吉达的甜水井附近的萨赫勒部族老酋长去世了,部族权利被叔父掌控,老酋长的几个小崽子不甘心,愿意花钱除掉这个碍事的家伙。原本找的是法国人,可法国人不方便动手。”
“萨赫勒可是二三万人的大部族,区区几百人,恐怕难以掀翻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吧,这事儿不好做啊!”
“别担心,这老酋长的几个小崽子也是有点势力的,可以作为内应。只要有一支两三百人的奇兵就行了,对方答应给这个数。”
康宁总督伸出三个手指头,意思是三千个拜占庭金币,接着继续说道:
“事成之后,再给付5000个拜占庭金币,女人骏马任由取用,只要不超过一千就行。”
“制台大人,您能够拿多少?”何祝成上校喝了一口酒后,问道。
康宁总督笑的像个偷鸡的小贼,伸了一个手指出来,意思是一千金币,具体还有没有阿拉伯女奴,却没有说。
按说应该有的,仅仅1000金币还难以让康宁总督动心,做一回说客。
何祝成上校到是认真考虑起来,这8000拜占庭金币他倒不稀罕,也就值个两万多银洋的样子,给弟兄们分分就没了。
关键是对方许诺的骏马和阿拉伯女人,按一千计算的话,那绝对是一大笔钱。
一千名年轻的阿拉伯女人,至少价值三四十万银洋,而且是批发的价格,慢慢的卖,至少要值50万银洋。
一千匹阿拉伯骏马价值更高,能够轻松换来上百万银洋的商货,这个活计危险是危险,可架不住赚的多啊!
认真考虑了一番
何祝成上校吃了几口菜,又将一杯酒灌进肚中,把酒杯重重的顿在桌上,粗声粗气的说道:
“制台大人,卑职干了。
这次最少得筹措500人,大人给我配四挺重机枪,8门步兵炮,事成之后拿出一份来孝敬制台大人,您看如何?”
“呵呵呵……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就该当如此。”康宁总督笑的牙不见牙,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东非公司并没有正式的军事力量,而是以公司的形式发布雇佣命令,镇压当地黑人部族,并追杀敢于骚扰本地华人村镇的游牧武装。
这一年多下来,整个厄立特里亚周边地区基本上被清扫空空。
偶尔有那么一两支胆肥的土著武装,基本上也被杀到了老家去,那真是鸡犬不留,斩草除根。
剩下的军事任务,就是以日常执勤巡逻为主,附带着看押黑人奴隶做工,都是例行事务。
可东非公司的华人民兵武装,偶尔也客串雇佣兵的角色,只要价钱合适就行。
这次的私活儿,就是典型的雇佣兵任务,报酬丰厚,危险高,但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呐?
所谓有钱使得鬼推磨。
这些华人殖民者在历年的对外征服中,很多人养成了冒险的性格,在周边地区有合适目标时,往往会出手捞一票。
何祝成上校许诺给康宁总督的一成已经不少了,剩下的钱,他要用于招募愿意冒险的华人民兵,这事儿人少了可干不成。
何祝成上校是拥有男爵头衔的华人贵族,在阿斯马拉城郊拥有数万亩田地,总计有一百三十多名何氏青壮族人跟随他来到这里,在此繁衍定居下来。
阿斯马拉城郊就叫何家庄,在何家庄的地盘上有几个村庄,拘押着近三千名黑奴,耕种着大片土地,养殖的肥猪就达上千头,骏马数百匹,还有大片的山地林场。
凭借着何祝成上校自己影响力,在阿斯马拉周边就能征募数百上千人,每一户华人民兵都骑马带枪,形成一股不小的军事势力。
干这种雇佣兵的私活儿,若有人员的伤亡都要自己负责。
所以领头的处事公道,就非常重要,让其他人愿意出生入死的跟着干。
康宁总督也透露了,有一艘前往刚果河公司的移民船将在10多天后返回。
届时,攻打萨赫勒部落得到的骏马和阿拉伯女人,可以由移民船全资收购,不管需要商货还是现银,这些财大气粗的航运公司都支付的起。
只要往吉达港外海一停,多少骏马和女人都能收走,压根儿也不费事儿。
既然都说定了,那就干呗。
何祝成上校在本地登高一呼,从者云集,很快筹备齐了500骑,再多的人只能等下回了,这次人手够了。
从定海港搭乘顺路的货轮,这500骑在临近吉达的小渔港下船,稍事休整以后,便见到了阿拉伯部族派来的接头人。
于是星夜启程,连夜狂飙一百多公里,抵达吉达城附近的椰枣林内休息,饮用一些水和干粮,准备发起突击。
吉达城就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土城,破旧的土城墙年久失修,到处是大窟窿小洞,城内则是熙熙攘攘的阿拉伯街市,一片浓重的异域风情。
在城外的戈壁滩上
散居着大片的阿拉伯部族帐篷,很多阿拉伯部族勇士腰挎着弯刀往来期间,这就是要打击的重点目标。
萨赫勒部族酋长住在城内的庄园里,需要突进去将其擒获才行。
何祝成上校胆大心细,他先派遣了四五十名华人枪手穿着阿拉伯长袍,遮盖面容混进城内,准备突袭酋长庄园。
而在城外则架起了重机枪,计划给这些阿拉伯部族武士点颜色看看。
一切准备就绪后,行动发起。
突入城内的华人枪手忽然发难,掏出短枪对看守庄园的阿拉伯武士发起突袭,在一连串密集的枪声中,这些阿拉伯武士纷纷中弹倒地,引起了城内的一片混乱。
城外的阿拉伯部族发现遇袭后,匆忙吹响了警哨,集结起数百名骑兵向城内冲来,准备施以援手。
结果,却遭到了华人枪手的排枪致命打击,重机枪也随之扫射起来,将这些阿拉伯骑兵扫的人仰马翻,死伤一片。
这样猛烈的打击,直接让萨赫勒部族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一直到庄园被攻破,也没有明显的起色。
来自阿斯马拉的华人雇佣兵队伍,用迅捷而致命的打击手段,轻易的便制服了萨赫勒部族的叛乱者,帮助酋长的儿子夺回了权力。
随后开始大肆掳掠年轻阿拉伯妇女,还有散落在城内外的阿拉伯骏马,狠狠的搜刮了一番金银财宝。
说是不超过一千,实际上哪里控制得住?
当这些华人雇佣兵迅速撤走以后,带走的是黑压压的人口和大量阿拉伯骏马,这让酋长的儿子气到破防,破口大骂“都是一群该死的土匪”“简直是来自红海对岸的魔鬼”。
骂归骂,但总算夺回了萨赫勒部族的权力,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总算有所收益。
仅此一役
阿斯马拉的华人雇佣兵彻底打响了名声,在阿拉伯半岛甚至波斯地区,那都是赫赫有名。
华人雇佣兵相当讲究,给钱就办事儿,而且实力足以值得信赖。
这些华人雇佣兵不但有重机枪,甚至还有火炮和铁壳火轮船,能够在奥斯曼帝国海军风帆战舰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离开,奥斯曼边防巡逻军队也只当看不见。
挡住了又如何?
难道还能真的火拼一场吗?
这些华人雇佣兵的武器装备可是非常先进,打法凶悍,动辄大队骑兵呼啸来去,非常不好对付。
若真惹到了他们,往往会凶狠的报复回来,甚至将奥斯曼帝国的军营都整个端了,大量杀伤人员。
非到万不得已
边疆省份的奥斯曼巡逻队基本上不会去招惹这些华人雇佣兵,爱干嘛干嘛去,就当没看见,大家反而相安无事。
从约旦,到叙利亚到阿联酋,来自东非公司的华人雇佣兵队伍非常活跃,经常接受某个阿拉伯部族的雇佣,去对付敌对部族。
久而久之
形成了当地浓郁的雇佣兵文化,在长期混乱的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地区,打出了赫赫威名。
第434章 巴尔干战争结束
1878年1月4日,俄军冒着严寒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占领了中部城市索菲亚。
沙俄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一帕夏军队3万人,击破了奥斯曼军队的防御。
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
俄军大踏步的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的恐慌,眼见着阻挡沙俄西进的战略面临土崩瓦解,英国人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出手了。
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空前强大的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
归根到底
沙皇对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至今记忆犹新,从内心对英法列强的强力干涉感到畏惧,并不想真的和英国人硬拼一把。
1月31日,俄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该条约规定:
奥斯曼帝国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奥斯曼帝国版图内。
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享有特殊利益。
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以补偿沙俄的战争损失。
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沙俄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沙俄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
英国绝不允许这种战后利益的划分,就是这么霸道,就是这么蛮横,沙俄必须吐出大部分胜利果实,否则后果难料。
就在剑拔弩张之际,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愿意为各方调解斡旋。
由于欧洲力量对比对俄国的极端不利,英国已经威胁要联合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再一次强力干预战争,并摆出调动军队的蛮横态势。
不能够让大不列颠帝国满意,那么就开战。
经历痛苦的抉择,俄国沙皇被迫与列强重定《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
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强力遏制,向地中海方向投射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
沙俄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柏林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
英国和奥匈帝国没有白忙活,各自拿到了心仪的一片土地,最后被瓜分和备受屈辱的只有奥斯曼帝国,其他各国皆有斩获。
这场欧洲战争的落幕,更加深刻的彰显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弱肉强食现状,丛林法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马尼拉楚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