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殖民地的想法差不多使他着了迷,而他又几乎不敢讲出来,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实际上他却等待着一切时机……”
楚国突然横插一手,不蒂于横刀夺爱,将利奥波德暗恋了许久的刚果河流域粗暴的抢走了,这个仇怨可算是结大了。
处于喜悦中的楚国君臣们没人在意这个问题,如今楚国的全球性殖民布局大致呈现,几乎没多少遗憾了。
趁着这个喜事劲儿,楚王郑国辉大手一挥赐宴,群臣们酒肉管够,尽管放开肚皮造就是了。
长长的马车队从皇家马尼拉大学前往楚王宫,一路上招摇过市,引来了很多马尼拉市民的驻足观望,谦卑的欠身施礼。
到了1876年初
楚国辖下的总人口从6月份的2641万,进一步增长到年末的2866万余人口,顺利突破2800万大关,王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楚国从神州大陆大量输入年轻人口,每年的规模大致在200多万至300万之间,却并没有对北方神州产生明显的影响。
水灾,旱灾和蝗灾照样有大量的逃难人口,只不过现在人学的精了,活不下去就送儿女下南洋,而不是苦苦等死。
每到春荒之际
总有大量的逃难人口涌向沿海和沿江各地,楚国在所有的外籍租界都拥有“仁济堂”这一组织,负责收集,归拢和中转华人移民。
一般是要求年满12岁至22岁之前,身体健康,无明显残疾,口齿伶俐,跑跳自如,识字者优先,具有开朗朝气蓬勃的性格,懂得感恩的有为青少年。
楚国在移民安置上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举措,再加上可安置区域大增,能够轻松的消化两三百万华人移民。
就在楚王宫大举赐宴之际,酝酿三年之久的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工程正式启动了。
楚国若想维持对海外领地牢牢的掌控,这条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作用至关重要,几乎无可替代。
这条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经所罗门群岛引出,向东北方向4700余公里的檀香山铺设,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一段海底电缆线。
在檀香山顺利上岸后,分出两股海底电缆线,一股通向旧金山,一股通向中美洲的尼加拉瓜。
整个海底电缆的铺设工程预计5个月时间,在解决高强度钢绞线技术难题后,真正的铺设工作,并不是过于困难。
等到一二期工程结束后,经过实际验证,太平洋海底电缆线能够顺畅的连通,就可以接下来执行三期工程。
那就是从中美洲的马那瓜一路南下,顺着南美洲的海岸线将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全都接入全球长途电报网中,最后向南一直抵达巴塔哥尼亚总督区。
由此,实现对中南美洲领地的实时监控。
今后,刚果河公司亦将通过跨大西洋海底电缆线,与王国本土紧紧联系起来,实现朝令夕达,殖民统治的无缝衔接。
那楚国为什么不向西沿着印度次大陆,铺通一条环球海底电缆线呢?
这就牵扯到敏感的利益之争和英国人的小心眼,英属殖民地从来不是开放的,而是专属和排他性很强的海外领地。
别说从家门口铺一条海底电缆过去,就是从家门口捡了一根草,那也请你乖乖的放下来。
英国人可以占便宜,却不能让其他人占英国人的便宜,这就是强盗的逻辑。
楚国规划中的这条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充分的利用了既有线路,从香格里拉岛和所罗门群岛引出,向东北方向至夏威夷上岸,绕过了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且全程都在楚国疆域内,无论从安全性还是时效性,保密性上来说,都属最佳方案。
楚国全球性的布局中,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印度洋了。
最后起航的东非公司遭到了英国人的刁难,艰难的在厄立特里亚站住了脚跟,并逐步拓展空间,向东最远到达吉布提。
没有进一步的大幅扩张,而是立足于现有地盘,发挥华人勤劳肯干的传统,开始在红海沿岸绿洲中大举兴修水利,种植粮食庄稼,以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1876年4月12日
跨越巴石河的隧道正式建成,这是继英国泰晤士河隧道之后,第二条采取盾构法修建的过河通道,进一步密切了市区两岸的联系。
楚王郑国辉出席了开通剪彩典礼,并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随即宣布
巴石河第二隧道即将择日开建,这将作为马尼拉1876年十大城市建设工程之一,由政府投资建设,全面提升马尼拉城市建设水平。
力求将马尼拉打造成为美丽的花园城市,基础设施先进,成为世界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的主要大都市,保持着蓬勃的活力。
同样在4月份
北方神州筹划已久的入江平叛战争,终于拉开了帷幕。左宗棠所部相继从陕甘进入,开启了这一历史上著名的平叛战争。
而到了5月30日,奥斯曼帝国政坛发生地震,腐朽而昏庸的前苏丹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
随之而来的就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急剧动荡,这个穆拉德五世并不是什么一个好鸟,而是一个地道的疯子。
这样的人都能担任奥斯曼苏丹,其对政权的杀伤力,可比小孩子要强的多,也更加致命的多。
支持穆拉德5世的奥斯曼传统势力认为疯子还比较好控制,他们将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这个疯子苏丹刚上台后的几个举措,差点直接引发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大乱斗,各民族和势力间的裂痕清晰可见,极难能够弥合起来。
面对着沙俄陈兵边境的74个步兵师,英国人可真是替这些奥斯曼帝国的权贵操碎了心,努力的弥合分歧,寻求可能的解决之道。
有句话叫做:烂泥扶不上墙。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就是这样的糜烂状况,背后反正有英国人撑腰,很有些直接躺平摆烂的意思。
第424章 “电报局事件”引发的矛盾
7月份,进入了夏收的季节,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忙碌抢收,晾晒粮食的身影,很多工厂都停了工,就是为了全力支持夏收的颗粒归仓。
楚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三级粮食储备体系,从国家,到总督大区,到府县粮食储备库,保证在遇到灾害侵袭时,能够及时的分发粮食渡过危机。
楚王郑国辉例行的在报纸媒体上露面,要求官员重视夏收工作和新一轮赋税征缴工作,做人民的好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然后,就率领一众妻妾前往拉古娜湖畔的皇家园林例行休假去了。
在这里享受着温泉沐浴,陶醉在湖光水景的优雅环境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在半山云阁中
楚王郑国辉穿着宽松凉爽的麻衣,正在与梅妃聊着闲话,此时的梅妃已经显怀了,比平时圆润的多,这是她的第三个孩子。
“臣妾的娘家哥哥前日托人到宫中来说项,言及在马尼拉大学做国文教授,收入微博,不敷使用,想要谋一个体面且收入丰厚的职位。这已说了好几次了,臣妾亦被扰的烦不胜烦。”
“呵呵……他区区一个穷酸秀才,手不能挑,肩不能扛,做国文教授都误人子弟了。”
“陛下,那毕竟是臣妾的娘家哥哥。”
“好好好,给他安排一个港口管理局副理的职位,年薪能有三千余银洋,比现在翻了好几倍,即体面,收入又丰厚,你看如何?”
“臣妾哪里知晓,全凭陛下做主。”
“呵呵呵……”楚王郑国辉笑着伸出手去,在梅妃光洁的额头上轻轻点了点。
梅妃一脸幸福的倒在楚王的怀中,娇躯还拧了下,找个舒服位置靠着,伸出双手紧紧抱住楚王的腰。
楚王郑国辉低下头来,鼻端嗅着爱妃诱人的芬芳味道,轻声说道:
“孩子们在王后手中调校,虽不免失之于严厉,但为长远计,这都是必要且值得的。”
“嗯,臣妾知晓了。”
两人坐在云榻上,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说的这是宫里宫外的闲杂事宜。
说了一会儿
孕中期梅妃的身子有些乏了,告一声罪,便退下休息去了。
楚王郑国辉乘兴踏出楼阁,顺着蜿蜒的石阶向上攀登,他的大长腿矫健有力,只一会儿就登上了峰顶。
峰顶有古色古香的石亭,站在高处俯瞰四周,沉静如碧的拉古娜湖尽收眼底,一片湖光山色美景。
听着涛声阵阵,楚王郑国辉的嘴角勾起了一丝孤度,浓烈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经过十多年马不停蹄的殖民扩张,楚国这个万岛之国将势力延伸到太平洋两岸,远达西非。
在纳入刚果河流域237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后,楚国领土从原本的354万一下子暴涨至591万平方公里。
现在的楚国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缝合怪,需要潜下心来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好好的消化现有地盘,将其转化为强劲实力。
在楚国各地的教育中,正在大力推广国语正音,也就是江淮官话。
所有的老师授课都要用江淮官话授课,所有的政府官员都要熟练的使用江淮官话,所有的学校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教育范本,以培养忠诚守信,正直自律的新一代学子为目标。
楚王郑国辉并不担心国家的地盘分散,东一块西一块的到处都是,会引致离心力和分裂倾向。
在1876年6月末
全国上下的人口已经达到3161万余人,八成以上都处于本土四岛上。
剩下人口较多的岛屿是香格里拉岛,夏威夷岛和齐埃诺岛。
香格里拉岛总人口约有235万余,夏威夷岛总人口约有144万余,齐埃诺岛总人口约有21.73万余。
在遥远的巴塔哥尼亚总督区,至今总人口没有达到百万,且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不具备掀桌子的能力。
对于海外华人而言
只要日子过得下去,都没有人会想不开,真以为造反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那可是要拿身家性命去搏的。
楚王郑国辉站在山顶凉亭上,感觉思维更加通透。
其他的地方不担心,楚王郑国辉唯一没有把握的是刚果河流域的西非殖民地,这片区域黑人部族人口多达二千余万,想要消化掉太困难。
必须要大力实行减丁政策,一部分向外卖,一部分进入苦役营,剩下一部分进入华人经营的种植园,多管齐下实施减丁。
距离整个非洲大陆民族意识觉醒浪潮兴起,国家独立运动层出不穷的年代,还有七八十年的样子。
楚王郑国辉在心中盘算着
这个时间点有些紧张了,少不得以二桃杀三士之计,挑动土著部族内斗,分化,瓦解,逐步蚕食之。
有了这个最终的“减丁”目标,实现的路径就变得清晰明了。
华夏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开拓,必然伴随着弱小民族被征服,奴役,兴许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要怪,弱小就是原罪吧。
1876年8月15日
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正式全线贯通,楚王郑国辉通过这条海底电缆,在马尼拉向太平洋的另一头,位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总统汪海发出了贺电,祝愿这条海底电缆成为连接太平洋两岸的友谊桥梁。
汪海总统随即发来回电,言辞谦卑的表示:“尼加拉瓜及中美洲人民深切崇敬国王陛下,并期待着聆听圣讯,愿竭尽所能为太平洋两岸交流贡献力量”。
随着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线的修通,皇家南洋电报局也正式登陆北美洲和中美洲,开展跨洋电讯业务。
皇家南洋电报局在旧金山开展业务,这在当地引发了轩然大波。
楚,美两国间的恩怨,这10多年来从亲密走向疏远,一方面是美方坚持高关税政策,楚国对美国的工业产品也报以高关税政策,互相关闭了市场。
另一方面,这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的工业经济不景气,很多美国底层白人抱怨被华人抢走了工作,形成一种极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再加上楚国与英国联手,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事务上处处和美国作对,把“门罗主义”当成空气,这自然引发美国政客的极大不满。
相比较原来历史上
美利坚并没有成功的开辟出东方市场和南洋市场,这一块巨大的市场几乎被楚国占据,本地出产的工业品包括钢铁,机械和造船,尽数被楚国吃干抹净。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市场,美国产品遭遇到英国工业产品的强力竞争,同样举步维艰。
这使得南北内战后的美国经济复苏不尽如人意,很多心怀不满的底层白人群众,就将发泄的目标对准了看起来软弱好欺负的华人群体,也包括刚刚登陆不久的皇家南洋电报局。
旧金山的皇家南洋电报局,是在当地重金购置的一栋三层楼上下的新维多利亚式建筑,有着气派的罗马式廊柱,拱券和椭圆形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