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88节

  只是限于世代奴婢的身份,没有考取功名罢了。

  但李鹤章投身军旅期间,李福是始终跟随在侧的几个老仆之一,曾历任亲兵把总,千总之职,后来跟随李鹤章一同去职返乡。

  这一声“福伯”,完全当得起。

  两人坐下开始吃饭,李强与李德二人则站在身后伺候,可不是所有的下人都能和少爷同桌吃饭的。

  等少爷用餐完后,他们才可以用些残羹剩饭,但是这是皖北名门大户的规矩。

  “哈哈……仲仙老弟,你这是已经开始吃起来了?”

  “哟,英元兄,快过来加个筷子,我们这也才开始。”

  “不了,我们也点了餐,还有范兄弟一起,贤弟自便吧。”

  主动打招呼的是唐英元中尉和范勇少尉,这两人都是马尼拉高级步兵学院的毕业生,从军多年,这次外派至刚果河公司任职。

  一家殖民公司拥有军队,完全不过分。

  小餐厅里熙熙攘攘,这个小餐厅负责供应一二等舱再加上高级船员饮食,总计约有一百余人,也只有三十多平方米的面积,挤挤挨挨的摆了7张小桌子。

  这些小桌子全都是固定在地板上,在船身倾斜的时候不会移动,能够同时接待三四十人用餐。

  后来者,就只能等待了。

  这是楚国移民船与欧洲邮轮最大的区别,以高密度,最大承载量安排移民舱室,尽量保证每个乘客一张铺位。

  虽然狭窄局促,至少有张舒服的床。

  整个移民船上的船员数量不多,每次开航之前,都会临时招聘强壮移民担任各项服务,以此折扣部分船票钱,节省成本。

  那些又苦又累的锅炉工,搬运工和甲板水手,争先应聘的华人移民数量也很多,因为这些工作不但可以折扣船票钱,每天还供应两顿饭。

  这两顿饭不是米饭就是大饼,还有一份大锅炒菜。

  开航的时候吃的不错,菜里还有不少油水,等到远渡印度洋航程和旅途最后段,新鲜的补给食品用完后,也只有咸菜了。

  楚国的每一个长途航运公司,都在竭尽全力的降本增效。

  最大程度的提高移民住舱数量,临时聘用移民充作劳力,返程时带货以及贩卖一些白奴,都是这些远洋航运公司的常用招数。

  就以坤甸至西非卡宾达远洋航线为例,平均船票约为135银洋,“秦淮河”号万吨邮轮搭载了2375名乘客,一趟的运费就超过30万银洋。

  跑上一个来回的航次,需时三个月,一年可以执行4个航次的移民旅客运输任务,总收入超一百万二十银洋。

  加上返程的带货,或者夹带北非,阿拉伯或近东地区的白人女奴,除去成本后收益相当可观。

  差不多一年运营下来,就可以将本钱捞回来,今后就是纯赚。

  楚国很多有名有姓的大贵族和军政两界的实权人物,都纷纷的主动拿出钱来入股远洋航运公司,收取一笔丰厚的分红股利。

  甲米地侯爵府也不例外,在各华裔航运公司,南洋电报局和银行等大企业拥有股权,是侯爵府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这算是投资分红,不属于受贿。

  正因为有利可图,楚国的大大小小航运公司发展的非常迅速,移民船队和货轮船队飞速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远洋航运的重要角色。

  这其中,尤其以大船和铁船为主,多以3000~5000吨以上的新船为主,西洋式风帆船数量反而少,这就是典型的后发优势了。

  国内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和钢铁业,有力的支撑了楚国大规模移民和航运的需求,使之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也是新兴的运输强国。

  秦淮河号移民船,就是近年来应运而生的远洋移民主力船型,排水量在12000公吨至16000吨之间,都属于远洋航线的新宠。

  船体大,航程远,乘坐舒适运载移民数量多,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不计算“大东方”号,楚国如今最大的移民船是今年6月下水运营的“怒江”号,排水量高达2.68万吨,满载可以运输四千四百余名乘客跨越浩瀚的太平洋,运输能力极为惊人。

第416章 苏伊士运河

  “海盗,有海盗,快来看呀……是海盗。”船舷边有人吃惊的大喊起来。

  正在船舱里闷的无聊的李经羲听到了喊声,立马蹦了起来,脚步匆匆的冲出舱室,眼神急切的向外看去。

  果然,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有几艘小木船,每艘船上都有几名到十几名不等衣衫褴褛的男人,手中拿着刀枪大喊大叫。

  若不是手中的大刀长矛,还有几个老式土枪,说是一群流落在海面上的乞丐都有人相信,这就是马六甲海盗?

  看这模样,混的也忒惨了。

  不一会儿

  船舷边趴满了看西洋景的华人移民,对着不远处的马六甲海盗指手画脚的大声议论,还有人吹起了响亮的唿哨挑逗。

  “嘿,这帮孙贼,有本事上来抢你爷爷,爷爷有的是钱。”

  “甭逗了,这么高的船,就是插个翅膀也飞不上来。”

  “我说老几位,都听着海盗这行当贼带劲,可瞧这些破落户穷的补丁摞补丁,连半边屁股都露出来了,这得多久没吃上一顿饱饭?”

  “这位兄弟也别抖呵,咱以前不也这样吗?就是下南洋托楚王陛下的福,才过上了好日子。”

  “是啊,是啊,陛下仁德于天下,咱们这个日子过的那叫一个美。”

  船舷边的众人叽叽喳喳的议论着,没有丝毫胆怯之意,言语中都充满了欢快的情绪。

  “秦淮河”号移民船是一艘万吨巨轮,船舷足有10多米高,就像一座移动的大山,给人带来强烈的安全感。

  海盗船仅仅是一些单桅小木船,二者体量相距太大,对移民船根本没有一丁点威胁,海盗只能无能狂怒的嚷嚷几声罢了。

  李经羲站在船舷边也看着笑了,他的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围上来了一大圈的精壮汉子,这都是李府的家丁精锐。

  其中很多人,都有从军的经历。

  毕竟是万里迢迢的前往西非历练,而不是去让少爵爷送死,安全举措做的很周全,随行带去的人也不少。

  这些年来

  举凡胆大敢于殖民海外的华人冒险者,很多都发了家,类似的报道在国内报纸上不凡枚举,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对外殖民冲动。

  这些船上的华人移民,大多是刚果河公司通过招募而来,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都是移民楚国多年的华人群体,全都偿还完了最初的银行贷款,是完全的自由身。

  第二个特点,那就是混的不尽如人意,有的在工厂打短工,有的帮佣,有的租了黄包车在街上拉活儿,以中低层华人群众为主。

  第三个特点,都希望通过海外移民完成翻身的梦想,拥有自己的一大块田园,做个舒舒服服的小地主,就是说达成“不劳而获”的梦想。

  尤其这是第三点,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但刚果河公司在招募中确实许诺了,举凡前往西非刚果河流域的华人移民,任何一人(注:限成年华人男性。)即可获得一千亩山林土地,5名健壮黑奴。

  做出贡献者,另有丰厚赏赐。

  华人移民可以通过为刚果河公司服务,例如参加武装探险队,担任警察,监工,工头,厨师,通讯员或其他职司,获得丰厚的报酬。

  起薪是每年50亩山林或4名黑奴,根据担任职司的不同,最高可达到武装探险队员的每年200亩山林或16名黑奴报酬,简直丰厚到让人垂涎欲滴。

  没钱买船票可以贷款,最高每人信用额度300银洋,可用于购买船票及其他必要开支,也可以兑换物品。

  简单算一下

  到了西非只要干上那么几年,那岂不是妥妥的一个地主啊?

  而且那边的黑奴价格便宜,哪怕是拉黄包车的华人汉子都会动心。

  这不懂文化吃大亏,又没什么手艺,在楚国本土这里竞争太激烈,只能沦落到拉黄包车,想过上好日子希望无限渺小。

  但是咱好歹有个力气,起码挥鞭子驾轻就熟,做个监工还是妥妥的。

  只要干上几年,那就不是小地主的问题了,至少是个中等的庄园主啊!

  在各种美妙利益的诱惑下,愿意移民西非的华人可真不少。

  秦淮河号移民船上的这些乘客,大多是被丰厚到难以相信的待遇招募而来,去固然容易,想要回来,那可就漫漫无期了。

  六等舱的船票只要79块银洋,这可是从坤甸一直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跨越印度洋抵达钦奈。

  在钦奈港稍许休整后重新出发,越过西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并且在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前行1900余公里抵达苏伊士运河。

  通过苏伊士运河后,沿着地中海一路向西,绕过广袤的阿尔及利亚大平原海岸线,进入大西洋,在一路南下抵达刚果河入口的卡宾达城。

  这一条漫漫的航路长达1.4万余公里,单程即需40余天,六等舱的船票仅需79块银洋,简直等于白给。

  若要按照成本,至少得120块银洋以上。

  这是因为楚国殖民地部对刚果河公司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并不是给钱,而是默许航运公司在回程的时候,夹带一些值钱的玩意儿。

  鸦片肯定是不行,那绝对禁止。

  但是阿拉伯的女性白奴,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亚美尼亚女人,巴尔干女人和高加索女人,在楚国都能卖上好价钱。

  还有阿拉伯著名的良马,大马士革弯刀,波斯地毯,法国红酒以及其他的一些好玩意儿,回程的时候都可以夹带一些。

  关税要是少不了,必须要缴纳。

  仅这部分不愁卖的抢手货源,就能让航运公司大赚一笔,从而弥补低价船票的亏空,使得航线运输变得有利可图。

  不赚钱,说破大天也不好使。

  几艘海盗船很快被一路疾驰的“秦淮河”号移民船抛在身后,从坤甸港出航已经天多了。

  掐指算一下,应该到马六甲海峡了。

  果然

  没多久,就有眼尖的人见到了连绵不绝的海岸线,忍不住高声欢呼起来。

  在茫茫大海上行驶的久了,见到绵亘的海岸线,总会让人感到深切的向往,那是普通人骨子里蕴藏对陆地的渴盼。

  李经羲看着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山川倒影,在这一时刻,对家的强烈思念忽然涌上心头,表情也沉默了。

  跟着父亲举族迁移到南洋的时候,他才十岁,还是一个稚龄少年。

  这些年来读书进学,直到毕业后成婚进入殖民地部履职低层官吏,一直都没有离开侯爵府,这是第一次出远门。

  在李经羲的心中,位于马尼拉龙首原的侯爵府就是他魂牵梦萦的家,有着敬爱的父母高堂,妻儿老小,姑婶叔侄,有着无数的李氏族人,那就是永远的根。

  他的情绪一下子变得消沉起来,转身向舱室里走去。

  身边的福伯非常能够理解少爵爷现在的心情,伸手拉住了李强,不让他跟着一起回舱室去。

  在李强略有些诧异的目光中,福伯微微一笑,用饱经沧桑的眼光看着少爵爷的离去背影,轻声说了一句:“少爷想家了,让他自己待一会儿。”

  李强随之恍然大悟,向来严肃的面容上也浮现出一抹笑意。

  刚果河公司第六批船队经过23天的航行,于1875年11月29日,抵达红海之滨的苏伊士城,从这里进入被称为“史上最伟大河道工程”的苏伊士运河。

  李经羲相比二十多天前明显瘦了许多,嘴角露出青硬的胡茬子,显然在海上的长途航行受了不少罪,可目光变得更加锐利,深沉。

  这二十多天时间的漫长旅程,经历了两次印度洋风暴,当狂暴的海洋将移民船抛上抛下,所有人都面临着生死之间的大恐惧。

  经历种种过后,迅速的成熟起来。

  此刻李经羲与唐英元中尉等友人站在4层甲板的船舷边,看着这条人工开凿出来的苏伊士大运河,难免为之震撼。

  运河两岸都是漫漫的黄沙戈壁,偶尔能见到几颗半死不活的椰枣树,成为单调景色中的唯一点缀。

  这种枯燥的景色,丝毫没有降低这群年轻人的兴致,不禁赞叹连连。

  “英元兄,看到这条从沙漠中开辟出来的宏伟运河,真让人赞叹不已。从提出这一惊人构想,到转变为现实。法兰克人的工程实力,当为举世之最也。”

  “贤弟所言有理,古有隋炀帝挖掘京杭大运河,今有法兰克人深深挖通了沙漠戈壁,连接红海与地中海,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之伟业。”

首节上一节38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