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85节

  倭人作恶是源自于持强凌弱的小人秉性,“江华岛事件”类似的戏码,只可能暂停,而不会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

  直到出现能够强力遏制的力量,例如明朝时的抗倭名将,否则只会变本加厉。

  这样的判断,非常符合原来的历史轨迹。

  楚王郑国辉轻叹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基于王国利益考虑,不宜过深涉入东北亚乱局,这潭水太深了。”

  他的表态,便确立了楚国的最终立场。

  “微臣明白,必将谨遵圣谕行事。”李鹤章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知道轻重,便恭敬的应下来了。

  扶桑是英国人养在东北亚的一条狗,骂两句吓吓没事儿,真要拿棍子把他打的半死,英国人该不愿意了。

  任何让大不列颠帝国不痛快的人,都会有大麻烦。

第412章 与葡萄牙的纠缠

  楚王郑国辉内心极讨厌扶桑人,但基于现实考虑,又不能过分的削弱扶桑,致使其实力大打折扣。

  北方还有一个更凶恶,更贪婪的沙俄毛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稍微整理了一下心绪,楚王郑国辉又与李鹤章聊起了当今的国际风云,两人不时的传出一阵欢笑,显得轻松惬意。

  很多时候,都是楚王郑国辉在说,李鹤章在认真的听。

  作为王国的大管家,执掌着内阁总理衙门这一核心所在,首相李鹤章重要的作用自然不用说了,日常觐见陛下更是常事。

  能够连任两届内阁首辅大臣,自有其独到之处。

  楚王郑国辉看似闲话的交代,实际上是确保楚国这艘大船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就是他亲自掌控的方向。

  若说楚王是船长,那么李鹤章就是舵手,必须保证无条件的贯彻楚王统治整个王国的意志。

  “刚果河公司上报,在西非太平洋沿岸设立的殖民要塞和殖民村镇,有不少受到了葡萄牙人的干扰,连续发生了几次冲突,造成了数十人伤亡。”李鹤章汇报说道。

  他抬眼看了一下楚王郑国辉,见陛下神色淡淡的看不出任何倾向,心中便有了底。

  于是继续说道:

  “对于葡萄牙人的纠缠骚扰,潘天寿总督的应对方案是“保持沟通,坚定不移的推行既定开荒非洲政策,对于任何升级事态的举动,给予坚决回击”。

  目前上报的情况

  已经在西非刚果河流域的大西洋海岸一侧,建立了7个适宜的港口殖民点,控制从北到南约1600余公里海岸线,大多都无人问津。

  刚果河公司动员数万黑人土著参与建设,以增强进一步的华人移民安置能力。

  另外派遣三艘排水量较小的武装商船,沿刚果河上溯,寻找大面积的平原地区建立深入殖民点,并且与友好的黑人土著部族交易,以保证劳动力来源。

  沿着刚果河深入内陆,如今已建立了17个移民点,深入刚果河约670公里,鉴于人力物力的限制,暂时停止了扩张。

  下一步……”

  楚王郑国辉听着奏报,心中是一片波澜不兴的态度。

  刚果河公司开荒非洲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早期抵达的葡萄牙殖民者,这也是矛盾的所在。

  其他的英国人,法国人,比利时人都未曾踏足此地,只有私人性质的英裔美籍探险家亨利斯坦利于1874年,在《先驱报》《每日电讯报》的资助下,率队从刚果河上游溯流而下,考察了这片被欧洲人称为“最后未知领域”的地区。

  刚果河干流长度4700公里,流域面积达414万平方公里,流量仅次于亚马逊河居全球第二位。刚果河流域覆盖了刚果盆地,这里有仅次于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第二大雨林。

  相比较亨利-斯坦利的小打小闹,刚果河公司可谓是大张旗鼓而来。

  截止十月初

  刚果河公司陆续抵达了五批船队,运载来大量的物资和近万华人移民,系统的测绘了西非海岸,厘清各国当前的殖民范围,并迅速的投入到抢占圈地的实际行动中去。

  以刚果河口附近的卡宾达为中心,向北拓展1200公里,涵盖了后世德属喀麦隆,法属加蓬,比属刚果等太平洋沿岸,共计建设了5个大型殖民点。

  从卡宾达往北分别是,东桑城(卡卡莫埃卡),滨海城(加蓬之利伯维尔),黄石城(赤道几内亚之马坎达)和大海湾城(注:喀麦隆之杜阿拉),全都位于大西洋沿岸一侧,顺序排开。

  从卡宾达往南440公里,每隔200余公里建设一个滨海华人殖民要塞,分别是海门城(安哥拉所属恩泽托)和海安城(安哥拉所属罗安达)。

  每城多者一千四五百人,少者七八百人,主要负责占点圈地,规划城池和搭建简易港口木栈桥,修建房屋和木材厂,监督黑奴施工建设等事宜。

  这7座华人沿海城镇,从北到南分别是大海湾城,黄石城,滨海城,东桑城,卡宾达,海门和海安,沿着大西洋海岸线绵延长达一千六百余公里。

  这叫做“先占一个点,拓展一条线,辐射一个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殖民占领,为下一步拓荒非洲做准备。

  自从1875年2月份,刚果河公司派遣的第一批船队抵达后,前后耗时约三个半月,便相继建立了大西洋沿岸的7个华人殖民城镇。

  随后与当地黑人部族或是以武力威压,或是以利益诱惑,从而获得大量黑人奴工辅助建设,推进相当之顺利。

  刚果河公司与当地黑人部族用于交易的是冷兵器刀枪,酒,布料,铁锅,瓷碗,陶盆之类的用具,极受当地黑人部族欢迎。

  一把刀可以换三个健壮的黑奴,一块布可以换一个年轻健康的女人,诸如此类的交易,比刚果河公司自己组织人马去围猎捕奴,花费更少,更划算。

  当地黑人部族间的争斗频繁,而刚果河公司的到来,更加剧了互相之间的残杀和争斗,争先恐后的将黑人奴隶送过来,用于换取各种物资享受。

  最炙手可热的,依然是刀枪这样的冷兵器。

  当地的黑人部族也眼馋刚果河公司的犀利火枪,可是兑换价格极其昂贵,一杆老式的燧发火枪,就要价30名黑奴。

  你还别不愿意,刚果河公司那是限量供应,每个土著部族往往交易二三十杆火枪,基本就到顶了。

  下面给的再多,那也不行。

  通过采取小恩小惠交易的方式,刚果河公司迅速的聚集起数万名黑人奴工的劳动力,在太平洋沿岸的7座殖民城市中推广建设。

  除了地处刚果河口的卡宾达,因为降雨量大,建设等级高,需要建设完善的城市地下排水沟渠设施。

  其他6座非洲华人殖民城市中,皆不需建设耗时耗力的城市地下排水沟渠设施,直接平整土地盖屋子就行。

  运送来的蒸汽机开动起来,带动着圆锯发出刺耳的鸣响声音,一座锯木厂就落成开工了。

  每一座华人殖民要塞城市,都会建设高高的土围墙,墙高5米,宽八米,由粘土加茅草混合摔打制成土坯,晾干后,垒砌夯实而成。

  每隔150米,还会修建高高伫立于土城墙之上的木质望楼,下方以粗大的原木为木框架,顶端是大致呈圆形的木屋,高度都在二十米以上。

  每一座望楼,最多可以容纳十余名持枪荷弹的华人枪手值宿,望楼里备有两个大水缸和一长排的睡垫,还有些许的后备弹药,能够单独作战很长时间。

  水缸里的水,只能用于饮用。

  是用绳子将空水桶悬垂下去,挂满了后拎上来,倾倒在大缸里备用。

  这些重要的望楼,按照刚果河公司的严格规定,只能允许公司雇佣的华人枪手上楼执勤,担负望警备任务。

  寻常的时候

  基本上两三人一组,到了夜间会加强为4人一组。

  只有当情况危急的时候,望楼上才会满员十余人,24小时不间断执勤,白天以铜钟声为号,夜间举火为号。

  这种土围墙,建造起来方式简便易行,想要攻破却要大费周折。

  早在英法战争时期,刚果河总督潘天寿少将和军事长官方世伟上校,就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因此将其广泛应用到华人殖民城镇中来。

  而这木质望楼,就是坚固碉堡的廉价仿版,在非洲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也尽够用了,足以让任何非洲部族武装感到绝望。

  在每一座殖民城市中

  相应的都建立起多少不等的黑人营,选取健壮的黑奴充入营中,配备盾牌,腰刀和长矛,作为殖民城市的辅助武装力量。

  以200人为一营,一营十队,每一队20人。

  营长和队长皆为华人,多是拥有从军经验的退役军人,负责整训黑人营,担负日常巡逻执勤任务。

  黑人营的巡逻队,以20人为一队,日常负责在土城墙上巡逻守望,遇敌时,冲杀在前,运输物资时,护卫在侧。

  这些黑人营的士兵统一配发短衫制服,牛仔遮阳帽,日常不需要担负繁重的劳役,能够吃得饱,比起黑奴的待遇来强得多。

  表现出色的黑人士兵,还可以得到食物,酒和女人奖励,这让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加强烈。

  用黑人士兵监督黑奴劳动,比之华人殖民者亲自出马更加严苛,效果更好,也更省力,省心。

  刚果河公司所要付出的仅是一张劳军券,一张酒票,一张肉票或一张香烟票,凭票可以享受不同的服务。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

  移民城市得以很快展现雏形,建筑和街道相继落成,土城墙也在短时间内完工,随后进入城市内部建设。

  尝到了甜头以后,一部分华人殖民者便带着黑奴到城外开荒种地,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干?

  在刀枪和皮鞭的压力下,竟然也干的有模有样。

  大致到了1875年6月下旬,随着第4支和第5支船队的抵达,大西洋沿岸的7座华人殖民城市基本呈现出雏形,播种的庄稼和蔬菜长势良好,稳定了初期局面。

  刚果河公司随即以河口的卡宾达城为起点,组织三艘武装货船沿河上溯,在适宜的河口与平原地区,建立深入腹地的华人殖民点。

  又用了三个多月时间,相继建立了17个华人移民点。

  这些移民点大多规模较小,最大的也就是四百余人,小的只有百余人,可同样建立了土城围,只不过规模较小罢了。

  大抵在十月份左右,刚果河公司停止了深入殖民开荒。

  转过头来应对葡萄牙人的骚扰,以及蛮荒黑人部族的冲突,先行站稳了脚跟再说,这是当前的要务。

  首先是葡萄牙殖民者,由于国小力弱,葡萄牙人在刚果河沿岸的存在感不强,却又不能忽视。

  早在1483年,就有一支葡萄牙船队来到刚果河口,指挥船队的冒险家迪奥戈康派遣船员溯刚果河而上,第一次接触到了热带丛林深处的刚果王国。

  葡萄牙人的目标,是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他们将刚果王国,看作是航路上的合作者,至16世纪初,两国间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

  来自欧洲的武器装备,连同基督教信仰一同进入刚果王国,刚果上自国王下到臣民大都成为了虔诚的基督徒,这恐怕就是最大的收获。

  到了16世纪末,葡萄牙人征服了紧邻刚果王国南方的一众班图人部落,开辟葡属西非殖民地(安哥拉),为了扩大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葡萄牙人开始入侵刚果王国。

  双方的角力断断续续持续了3个世纪,直到1857年,葡萄牙人赢得最终胜利,迫使刚果王国沦为葡属西非的附庸,刚果王国也彻底覆灭了,分裂成几个更小的黑人土著王国。

  这么一说的话,葡萄牙应该是刚果河流域的主人,率先发现并占领了该地区。

  实际不然,

  楚属刚果河公司已经查探清楚,刚果河下游及出海口地区被葡萄牙人控制,建立了总计约22个葡属殖民点,但中上游及广阔的内陆腹地均未被占领。

  随着19世纪中叶葡萄牙内乱不断,投入在西非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力量大幅萎缩,很多葡属殖民点已经人去楼空。

  现在主要的是刚果河口的六个葡属殖民点,以及安哥拉南部几个葡属殖民点,多是象征性的存在。

  最大的一个葡属殖民城镇距离卡宾达不远,二者只有17.2公里的距离,是一个人口约1320余人的小城镇,具有浓郁的葡萄牙建筑风格。

  城中的葡萄牙白人后裔约510余人,另有一些混血白人后裔,说葡萄牙语,信奉基督教,也算是地位稍低的葡萄牙殖民者。

  而在华人殖民点最南方的海安城(安哥拉地区之罗安达),继续向南一百多公里,就是一个较大的葡属殖民点,拥有数百名葡萄牙人后裔和奴役黑人耕种的大片田地。

  从这里继续向南千余公里,都是葡萄牙人占据的葡属安哥拉地盘,也就是葡萄牙人征服的一众班图人部落领地。

  楚国的刚果河公司向南直抵海安城(安哥拉地区之罗安达),等于将原葡属安哥拉北方约1/7的地盘占据了,划出了一块约26万平方公里地盘。

  当然了,这并没有得到葡萄牙的承认。

  现在楚国和葡萄牙在刚果河流域占领的地盘,有部分重合,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

  现在就看谁有能力把谁挤出去,才会因此产生不断的纠纷,和少许的冲突,这是难免的。

  “使团抵达里斯本了吗?”楚王郑国辉问道。

第413章 抛媚眼给瞎子看

首节上一节38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