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22节

  刘氏家族在兰芳国一手遮天,原本的民主治理制度已经演变成了刘氏的家天下,刘阿生就是现在兰芳国的无冕之王。

  当他百年之后,这个大统制之位就由刘亮官继承,这是早已内定的事。

  在原来历史上

  正是在刘亮官就任后期,遭遇到南方荷兰殖民者的大举入侵,兰芳国土大幅缩水,陷入了覆灭的岌岌可危境地。

  退隐不久的刘阿生又匆忙出面收拾残局,最终无力回天,这个曾经由早期下南洋华人建立的民主制度国家,很快消亡在荷兰殖民者的枪炮下。

  “少主莫慌,以老朽观之,楚国刚刚从英吉利人虎口夺下了东马来亚三州,想要撸顺不是一时半间的事儿。暂时无暇他顾,可从长计议。”手捋着山羊胡须的资政罗广辉说道。

  此人原本是建国之初第一任大统制罗方伯的直系后裔,仅仅两代人之后,竟然已经沦落到为刘家人做狗。

  刘亮官听了大怒,骂道;

  “眼见着都火烧眉毛了,还从长计议个屁呀!

  你们信不信?

  楚国这群贼子恨不得早些将我们拿下,洗洗涮涮送到楚王面前去,当做可口的猪仔悉数吞下,连一点残羹碎屑都不会留?

  到了那时,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

  荷兰人和这些北方佬没一个好东西,都在琢磨我们的祖宗基业。

  相形之下,这些北方佬更可恶,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徒。”

  刘亮官此人性格暴躁易怒,莽而无谋,在他心中认定的坏人,谁说都没用。

  被不留情面的训斥一通,罗广辉神情讪汕的捏着胡子低头不语,浑然没有建国先贤遗存的一点儿风骨,当真如同老狗一般。

  旁边的两人互相对视了一下,目光隐晦的传达了很多信息。

  他们一个是主掌对外贸易的资政黄炳清,一个是主掌军事的副总长陆良,皆来自兰芳国有实力的华人大族。

  陆良开口劝说道;

  “少主所言甚为有理,只是如今环顾南洋各土著王国,皆视我等华人为虎狼之辈,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盖因楚国自下南洋以来锋芒毕露,凡事皆诉诸于武力。四处屠城掠地,扩张灭国,英法两强皆不能制也。

  可怜我芳伯自建国以来,辛苦经营百余年的仁善之名望,一朝崩塌,如之奈何?

  如今楚国势大,不可力敌。

  当引入欧罗巴列强国家为依靠,展示决不妥协之决心,双管齐下,或可保一时无忧。”

  “引入欧罗巴列强国家为依靠?”刘亮官皱着眉头追问一句。

  见陆良肯定的点点头,他的目光又转向了黄炳清,却直接无视了老朽的执政罗广辉。

  黄炳清神色凝重的没有出声,考虑了一下,这才郑重的说道;

  “引欧罗巴列强国家为依靠,首选英吉利国,次选法兰西,域外强国普鲁士,沙俄,意大利皆不可选。

  其鞭长莫及,恐难有吓阻作用?

  真要说来,与我等比邻而居百余年的红蕃鬼佬,却是互为奥援最佳之选择。

  楚国人嚣张而不知收敛,引来红番深为忌惮。

  弱弱联合,共拒强敌,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红番鬼佬吗?”刘亮官显然听进去了。他口中下意识的复述一句,背着双手将脸转向了窗外,心中实在是有些委顿难断。

  建国近百年来

  兰芳国与红番鬼佬可谓龌龊不断,主要源于红番鬼佬将兰芳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视为其统一加里曼丹岛殖民地的最大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

  隔三差五的挑起争端,不断蚕食兰芳边境领土,是红番鬼佬的一贯做法。

  在座的四人中,都有家族先辈战死于大大小小的争斗中。

  规模大的冲突数千人,规模小的数十,数百人不等,双方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可以说夙怨极深。

  “少主,老朽以为此言甚是,若那红番鬼佬是恶狼,则北方佬便是恶虎,虎必伤人啊!”资政罗广辉不失时机的插口说道。

  从他们对刘亮官“少主”的称呼中,就可以看出兰芳国已然不是早先的民主共制国家,而是演变为世代传承的家天下,更加的落后和愚昧。

  当一个民主国家失去制度的制衡,演绎出来的只能是既非民主又非封建的怪东西,就像现在的兰芳国一样。

  家不像家,国不像国,公司不像公司,完全是一个缝合怪。

  几人众说纷纭,商量了一会儿后,意见趋于一致。

  刘恩官终于下决心拍板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秘密联系荷兰人代表团,希望能够对巴达维亚进行一次密访,能够面见总督阁下商议要事。”

  “少主放心,此事我来安排。”主掌对外贸易的资政黄炳清一口应下了这桩差事。

  他属于兰芳国资政之一,主掌对外贸易和外交,在这方面有妥贴的渠道并不奇怪。

  混迹南洋百余年,这些华人大家族哪个还没有些许的关系网啊?

  纵然红番鬼佬死鸭子嘴硬绝不承认,可南洋诸国看的很清楚,新晋崛起的楚国可要强势多了,是个硬扎的狠角色。

  就凭着能够与英法列强硬怼这份魄力,那就远非荷兰人所能企及。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合纵连横之策,为了共同对抗势力逾发强盛的北方佬,兰芳国愿意放下陈见,与荷兰人联合共抗强敌。

  兰芳国代表团的核心的几个人,在房间里密谋商议,没成想却被隔壁有耳听了个真真切切。

  在他们议到与荷兰人联手对抗时,隔壁房间的中年军官气的额头青筋直蹦,一双大手拳头攥的紧紧的,很有种要杀人的冲动。

  中年军官强制按耐下来,一声不吭静静的等着。

  过了一会儿

  相关的监听明细呈了上来,整理好的内容足有厚厚的一叠,每一张都编了页数,盖上了监听团队的红色戳记。

  在末尾

  有监听专家和小组长的签名,中年军官神色冷冽的一一翻阅,在低声询问几个情况后,最后在末尾神情郑重的签了字。

  至此,今天的监听任务算是完成了。

  一线的监听组不负责出具研判意见,这需要回到处里呈送上去,转由该处东南亚形势专家小组审阅后判定,给出相关的专业意见。

  专家小组兴许是一名专家,也可能是两名或三名专家,全都需要在意见上背书,并承担相应责任。

  若是研判失误,那么在履历上便会有一个黑色记录。累积数次后,基本上便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

  若是研判准确,那么在履历上便会有加成的红色记录,累积后可供升职晋级,前途更加远大。

  若履历优秀,后续还有机会接触更高层更敏感信息,参与研判战略性局势,就比如现在皇家幕僚室那一群高级参议,都是这么出头露脸受到重用。

  一言以蔽之

  在楚国这样的新兴国家里,这是一个政府上下都在遵循的遴选体制。

  无论是行政官员还是军事官员,或者从事秘密工作的官员,想要一步一步的向上走,获得更大舞台,那就必须要拿出成绩来。

  上官的推荐也很重要,但只要这个晋升履历拿到会上讨论,功绩不够,年度考评无甚亮眼的地方,往日里表现平平,那被当场否决了,上官脸上也无光。

  所以,上官的推荐也是慎之又慎。

  至少被推荐官员要有一份亮眼的履历,一份能被众人认可的出色成绩,才能具备参与遴选的资格。

  大浪淘沙,最后显露出来的都是精英。

  这份重要的监听报告,通过内政部的秘密渠道,很快呈送到了甘泉宫的御案上。

  楚王郑国辉看了之后,顿时眉头就皱了起来。

  眼见着五一阅兵大游行在即,一切都要为了这个彰显王国昌盛强大的典礼让步,兰芳国事宜并非急务,可以缓图之。

  如今,兰芳国的核心上层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想必是国内相关人士过于操切所致,令其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欲速而不达,便指的此类事务。

  世间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越是表现的急切,不断施以强大的合并压力,想要尽快做出成绩来。

  那么兰芳国方面难免瞻前顾后,心中恐慌,彷徨中仿若找到救命稻草一般,与昔日的敌手荷兰人联手抗衡。

  最好的方法就像汪海狗在夏威夷所做的那样,不断的渗透,再渗透,将夏威夷王国渗透的像个筛子一样,翻掌可灭。

  楚王郑国辉在呈送的奏章上批写道;“此事宜缓不宜急,劾令相关人等,当引以为戒。”。

  写完丢下了毛笔,神色中显得并不满意。

  此类事务要妥善处理好,免得沦为兄弟阋墙的笑料,楚国不要颜面的吗?

  若是兰芳国为楚国强大的威仪所折服,愿意投身其中共襄盛举,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一段佳话,楚国会感觉有理有面子。

  若兰芳国为楚国的强横所迫,逼不得已联手宿敌荷兰抗衡,此事被欧罗巴诸列强围观当做笑谈,今后也是不光彩的一页,那么楚国颜面尽失。

  这样的合并,绝不是楚王郑国辉想要的未来。征伐异族是一回事儿,联手同为华人后裔的兰芳国是另一回事儿。

第346章年5月1日

  1869年5月1日的荣耀大街焕然一新,从一大清早开始,马尼拉城市中参加集会游行的民众和外地代表们就汇聚而来,将阅兵气氛烘托的愈发热烈。

  从云霄门至马尼拉王城中间长达近二十公里的荣耀大道两侧,围满了熙熙攘攘的观礼人群。新成立不久的马尼拉警备师穿着崭新的军服几乎倾巢出动,走上街面维持秩序。

  参加阅兵的各支部队,提前从皇家陆军高级步兵学院,皇家马尼拉海军学院,皇家行政学院,马尼拉工业大学等预先驻扎训练的学校汇聚而来。

  他们全都身着新式军装,军官笔挺的军服加上皮鞋,腰间牛皮带上挂着指挥刀,头戴着倍加精神的大檐军帽,这副形象威武飒爽极了。

  士兵们全副武装脚穿胶鞋,打着绑腿,身上配备交叉的牛皮单兵装具威风凛凛,腰间的牛皮弹药匣却都是空的。阅兵不允许配发任何一枚子弹,只不过是个样子货。

  清晨8点整

  99只长号角呜咽的吹响了起来,揭开了庆典的序幕。

  21声礼炮响过,“纪念下南洋4周年五一阅兵庆典暨民众万人大游行”正式开始,慷慨激昂的歌声旋律回荡在上空中。

  为了将奏乐声和国歌声覆盖更广泛的街道,21响礼炮过后的乐曲演奏与合唱,动用了322个大铜喇叭,12支乐曲演奏队和12个青年合唱团,形成了极其磅礴的大合唱声浪,引发了围观的十几万群众齐声合唱。

  就在这令人激动人心的乐曲声中,楚王郑国辉骑着白马,一身白色的元帅戎装,率领着参谋总部二十余名陆海两军将官策马疾驰而来,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国万岁!”

  “战无不胜的大楚铁军万岁!”

  “忠诚于国王,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

  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楚王郑国辉一马当先的来到云霄门外,在这里放缓了马匹缰绳,任由胯下骏马小步快跑。

  接受检阅的官兵们列成长方阵,沿着荣耀大道云霄门外一字排开,长长的队列看不见首尾。

  “全体都有了,向陛下……致敬!敬军礼。”

  随着方阵带队军官高声的喝令声,受阅官兵齐刷刷的举手敬礼,这样的场面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楚王郑国辉在策马行进途中,举起戴着白手套的右手向受阅官兵们回礼,并且大声说道;“楚军弟兄们辛苦了。”

  “愿为陛下效死力,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楚军弟兄们辛苦了。”

  “忠诚于王室,忠诚于陛下。”

首节上一节32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