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形成了稳定的人口输送渠道,地点较为隐秘。
暴露了也没啥,只要有点眼力劲儿,松江府也没心思来硬碰一下。
如今朝廷的烂事儿,不就是瞒上不瞒下吗?
郑国辉已经安排运输船,近期将会把收留的大量流浪少年陆续转运至此,在崇明岛上进行集中教学,集中军训,灌输忠诚教育理念,教导自食其力的做一些农活。
这部分收拢的少年数量不少,各地统计上来已近万人。
大部分将会陆续输送上岛,少部分留在金陵,通州及各府县的慈济学校上课,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基本也是同一套模式。
这些从小培养的少年忠诚度高,是今后开拓殖民的好帮手。
仅这一项,每年就要花费四、五万两白银,统计中不含粮食支出。
在崇明岛
以赋税的名义收上来的粮食,基本能供应慈济会所需,尚有富余。
哪怕收拢的贫困子弟少年数量再翻一两倍,依然能供得起,这倒不用担心。
更何况在郑国辉的名下,还有大量位于江南各府县的田地,佃租出去,每年收上来的粮食也不在少数。
第一批下南洋的先遣开拓团载运的粮食,就是从中划拨,有力的支持了即将发起的远征行动。
仅凭借崇明岛的存粮,可是不够的。
郑国辉在心中计算着第二批和第三批下南洋的人手开支,加上眼前这一批,估计得60万两~70万两白银之间。
加上还需大批购买洋枪洋炮,这又是10~15万两白银的支出。
自古以来
军事远征就是极为烧钱的活儿,即便再俭省银子,动辄也是百万银两以上,花销惊人。
若非任职金陵城守尉这个地头蛇,利用职务便利大肆贩卖私盐,上哪儿去筹集这笔巨款?
所以呀,急不得……必须得从长计议。
数日后
来自金陵,满载着粮食,帐篷和武器弹药的十一艘千石福船顺利的抵达崇明岛内河港湾,引起了聚集在此的屯民热议。
至此,南下运输船舶云集,筹备的各种物资亦齐备,所有人员整装待发,南下的条件成熟了。
1865年3月8日
晴,良辰吉日,宜动工,迁坟,泛舟,宜远行,赴任,婚丧嫁娶。
在光明镇上
两万多的屯民聚于此,举办了简洁而不失隆重的誓师出征仪式,当场斩了11名作奸犯科的罪犯,以血祭旗。
祭台上供奉三牲,旌旗飘飘,出征的队伍整齐肃立,氛围格外浓重。
郑国辉率众焚香祭拜天地,亲授先遣开拓团旗帜,并率领众人宣誓。
人在旗在,旗毁人亡。
郑国辉随后为指挥使郑守信(千总衔,小叔),领航使郑守中(千总衔,十一叔),千总带兵官钱江亲手颁发了金符印授,授予临机节制全军之权。
然后一声令下“大军出征,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在激昂的鼓乐声中,在两万多屯民热切的目光中,首批南下的3822屯民和500精锐士兵陆续登船,迅即扬帆起航。
长长的船队排成了一字长蛇阵,首尾相接顺着浩荡江水向西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随之,爆发了热烈而长久的呐喊声。
很多望着空荡荡江面的屯民们激动的跳跃着,拼命挥手,大声吼着送别南下的船队,许多人不禁潸然泪下。
在他们的心中
这些南下的屯民是奔向希望,奔向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奔向朝思暮想的自由生活。
想想吧
在那里没有朝廷通缉围剿,每个人都可以挺胸抬头的做一个真正华人,允许购田置业,可以娶妻生子,繁衍家族。
经历了无数的战乱和困苦,这样的美好未来,谁不期望呢?
送走了第一批下南洋的特遣开拓团,郑国辉也不知道咋的,心中有一些空落落的感觉。
兴许是不能够亲赴南洋,留下了稍许的遗憾吧?
他呆呆的看着已经空无一物的江面,良久之后,这才转身准备返回光明镇上。
送走了第一批特遣开拓团,岛上的事务由五叔郑守成主持,早已经安排停当,是到了该返回金陵的时候了。
“将军大人,有船队过来了,您看……”身边的亲兵队长郑顺眼睛尖,用手指着河道的上游喊道。
郑国辉有些诧异的回头看去,随即眼睛危险的眯了起来。
这远远过来的大船特征极为明显,高高飘扬的巨大白帆显示,这是典型的西洋大帆船,与福船的硬帆截然不同。
这个时候,怎么会有西洋船队到来呢?
“来人,取我的千里镜来。”
“遵命,将军大人。”
亲兵很快将铜质单筒望远镜递了过来,这也是西洋的舶来品,在督标营千总军官以上者,每人配备一个。
郑国辉举起单筒望远镜,对着西洋大船来的方向仔细观察,却没有看出什么名堂。
一路驶来的西洋大帆船速度很快,共有四艘,却没有悬挂什么醒目的国籍旗帜,让人测度不出何方神圣?
心念电转之间
郑国辉已经有了定计,便挥手吩咐道;“让这些观礼的村民都散了,不要全围在江边吓着别人,本官自有计较。”
“遵命,将军大人。”
亲兵立刻前去传达命令,很快郑守成就组织开始疏散,让大多数屯民返回光明镇上,不要滞留在河滩码头边。
郑守成留了个心眼
他也没有让屯民返回各屯,而是留在光明镇以防不测。
需要的时候
打开府库分发刀枪,转眼就是二万多人的军队,即便常州府的官兵打来都不怕。
“将军大人,站在船艏那位扬手挥舞的先生,看起来像是郑国泰先生啊,我好像没有看错。”说话的是新提拔的心腹何汝霖,用手指着不远处兴奋的说道。
他是钱江离开后,郑国辉提拔起来协助管理督标营的副手,只是个把总官衔。
具体的得等回到金陵城后,禀明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大人,千总钱江因伤辞退,新提拔何汝霖接任千总一职。
在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大人同意以后,呈报朝廷履行封赏程序,这一来一去得几个月时间才行。
现在,何汝霖已经开始履任。
郑国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微微颌首示意知道了,表面上镇定以极,一颗心也重新放回了肚子里。
这样的表现,明显就比何汝霖从容多了。
兴许,这就是气度吧。
第40章 西洋大帆船
“将军大人,学生幸不辱命,在沪海遇到良机购入这四艘西洋佛郎机大帆船,还请将军大人派人上船检视,是否妥当?”郑国泰恭敬放礼,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说道。
郑国辉神情诧异了一下,道;“哦,还有这好事儿。”
他说着,眼神示意亲卫队长郑顺带着士卒上船,将这几艘西洋大帆船彻底检查一番,别有什么猫腻。
等到郑顺带着手下顺着跳板上了几艘大帆船,开始动手检查起来,将军大人身边再无旁人。
郑国泰这才拱手作社,娓娓道来;
“将军大人容禀;
学生此次奉命前往沪海采购洋人枪炮,有了上次成功的合作。
这才通过洋行亨利先生的引荐,在英租界,顺利的见到了英吉利国驻沪陆军司令斯泰夫莱将军。
此人就是将戈登先生引荐给两江总督李鸿章的英军统帅,如今神州大战渐息,戈登的洋枪队也失去了朝廷的雇佣,基本做鸟兽散了。
除了部分洋人雇佣兵滞留在沪海,还有很多已经北上烟台或是南下羊城,香港。
这种情形下
英租界洋行回收了大量洋枪洋炮,其中很多成色都很新,还有一大批从印度总督府刚刚运抵的军火,都在寻找买家。
斯泰夫莱将军和戈登大人都有意愿出售多余的枪炮,尤其是我们这些曾经合作过的朋友,更是得到洋大人信任。
最后商定的价格,是七两三分银一支洋枪,旧七新三,共计6200支英制洋枪,需银45260两。
此外还有16门英制阿姆斯特朗12磅野战炮,每门折价六百八十两纹银,共计银10880两,两项合计五万六千余两白银。
这笔交易谈成后,斯泰夫莱将军心情非常愉悦,顺势就给我们介绍了来自佛郎机的贵族门德斯先生。
说起来
这位门德斯先生可真是倒霉,据说此人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将祖上的家产挥霍大半。
眼见着债台高筑,索性博上一把,兴许还有一丝生机。
来自东方的香料在欧洲一直价格昂贵,不愁销路,又听说东方发生大规模战争。
于是,门德斯先生变卖了祖上的贵族庄园城堡,花费重金置办了四艘风帆大船,购买了生产洋枪洋炮和弹药的机械设备,整整装了四大船。
这一路经过大半年艰辛的跨洋航行,抵达东方的情况,直接让门德斯先生傻了眼。
东方神州的大规模战争临近尾声,朝廷财政吃紧,没有人会购买他的生产洋枪洋炮和弹药的机械设备。
门德斯先生处处碰壁,从香港,羊城到沪海,几乎处处不顺。
又恰逢船上水手闹饷,四艘大帆船足有450多名弗朗机水手,这大半年薪资全都欠着,眼见的机器设备卖不出去,现在就是一堆废铁。
这些弗朗机水手如何能让?
由此闹将起来,据说即使卖了机器设备,前往东印度群岛也买不到香料。
红番鬼佬对香料实时专营制度,只允许皇家特定的香料商人开展跨洋香料贸易,门德斯先生显然是不够格的。
被逼无奈的情况下
门德斯先生愿意低价出让手中的四艘西洋大帆船,这不……就给学生捡了个大漏。
仅用一万四千两银子就买下了四艘西洋大帆船,当初门德斯先生购置可是花了5万银比索,这相当于六万多两纹银。”
汇报到这里时,郑国泰笑的牙不见牙,一脸开心的神情。
购买西洋大帆船原本就是既定任务,谁遇到机会都不会放过。
郑国辉看的失笑起来,道;“哈哈哈……佛郎机人向来是强盗行径,做生意确实不行的,没有那个脑子。这位门德斯先生不算异类,只能说运气确实背些。”
“可不吗?遇到学生的时候,据说身上只有一件体面的衣服了。可此人穿梭在沪海的十里洋场,依然是日日笙歌。”
“情况我已尽知了,这件事做得好,给你记上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