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12节

  对澳洲远征军的赏赐多以实物为主,而这些实物财富都是从白人牧场主,矿场主和富商富户手中掳掠而来,没有花楚国政府一个大子儿。

  这些白人牧场主,矿场主绝大多数死于战火,包括那些敢于反抗的白人牛仔,也成了战争中的伤亡数字。

  那么这些巨多的财富,就成了无主之物。

  在欧洲远征军主导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期间,改个土地契约再加上官方认证,那就是很简单的事儿。

  难道白人就不会主张自己的权利吗?

  确实有些不开眼的白人,在战争结束后高举着各种诉状,愤怒的抗议有多少多少田宅被强征,多少多少亲人被杀戮,被侮辱,多少多少股份和财产下落不明,有多少豪宅被强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跳出来的傻子,很快就被精准的捕捉到了,稍微费了些手脚而已,于是很快天下太平了。

  剩下一些在战争中侥幸生还的白人居民,看清了这些社会现状后,明智的人选择闭上嘴,过上躺平的生活。

  那些心中怀有怨恨的白人,在小酒馆里常常还会发牢骚,抨击各种不公,包括社会上对白人在上学,求职及竞选等各方面的有形无形阻力,两杯马尿一喝就忍不住倾泻出来。

  于是乎,似曾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

  澳洲社会经过几个月的自然磨合,平静的过渡到往日的慵懒日子。

  天空依旧是那么蓝,大地依旧是那么广袤,海湾城市的景色依然是那么美丽,混乱和黑暗都被掩盖了。

  “资本在原始积累的最初,每一个毛孔中都散发着肮脏的血腥味……”

  这句话,非常好的印证了楚国发展初期,通过简单粗暴的殖民方法,迅速壮大起来的事实。

  社会财富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你也要多吃一口,那必然就有人没得吃,就必然有人要被剥削和压迫。

  不可否认的是

  这样简单粗暴的殖民扩张,效果真的立竿见影。

  荣耀大道旁

  一座规模宏大的连片宫殿式建筑,门口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广场。小广场上树立国旗的旗台,三个旗杆上飘扬着旗帜。

  最中间的是“楚”字王旗,左侧是八卦太极国旗,右侧是楚国王室家族族徽龙旗,即五爪金龙踏海旗,高高的旗杆上三个偌大的旗帜迎风飘扬。

  每一天清晨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里都会由仪仗兵举行升旗仪式,至傍晚时分,太阳落下之前举行落旗仪式。

  日复一日,尤其是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每天清晨和傍晚,这里总会聚拢着大量的民众,现场观摩升旗和降旗仪式。

  广场后面的宫殿式连片建筑,是经过三年多大规模施工,新落成不久的楚国内阁总理衙门,又称“月湖官邸”。

  这是因为在这座宫殿式建筑的旁边,有一个面积广达千余亩的湖泊,因为形状像弯月,所以被称为“月湖”。

  建筑庄严肃穆的内阁总理衙门就坐落在月湖之畔,国人因此称为“月湖官邸”。

  内阁总理衙门整体建筑风格是汉唐式殿阁建筑,整体垫高土台十余米,需经过32级台阶上行可达。

  整体造型是“呈”字形结构,最上面的这个“口”就是月湖广场,后面的“王”是连续三进的宫殿式楼阁。

  整体楼高5层,内有连廊连接,金顶红柱,雕栏画栋,极具华夏传统建筑韵味。

  其顶端是金碧辉煌的金瓦覆盖,飞檐上设有传统的脊兽,从高处俯瞰整个都城。

  看上去肃穆端庄,格外的磅礴大气。

  内阁总理衙门两侧设有角门,日常有武装警卫哨岗戒备,闲杂人等禁止靠近。

  从这里,可由马车径直入内,进入衙门深处的首相和各部大臣官厅,但只有次长以上高官显爵的贵族可以通过。

  普通的内阁总理衙门属员,上下班还是要规规矩矩的走进去,享受不到高官待遇。

  好在月湖之畔,就设有一个相当大的马场,衙门内的官员无论是乘坐马车还是骑马,都可以将马匹暂时寄存在这里。

  马场的服务很周全,日常照料马匹可以,饲喂也可以,指定喂食一些精料也可以,还可以租赁马车,代写呈文,提供文房四宝,还有值房供给马夫休息,依据服务不同收取一定费用。

  在内阁总理衙门另一侧,隔着“月湖”,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楚国议会,其面积比内阁总理衙门还大,同样是以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金瓦红墙,是具有浓重汉唐宫殿风格的建筑群。

  国家议会建筑施工已经超过三年半,主体基本落成,还须一定的时间完善建筑内部细节,尚未交付使用。

  国家议会这座大型建筑,也是历时多年楚国各部署办公建筑中的最后一座,在年底前可以完工交付。

  至此,坐落在荣耀大道两侧的楚国内阁总理衙门,议会,高级法院,九部三署办公衙门,忠烈祠,灵山寺,天元观,国家博物院,图书馆,上医院等大型政府建筑基本落成,完成了一个国家的政府架构。

  再加上南洋重工,皇家南洋银行,皇家拓殖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皇家南洋电报局,南洋航运总公司等一系列重量级的企业和金融总部大厦,已经勾画出马尼拉荣耀大道两侧的高大天际线,壮观而宏伟。

  这些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于荣耀大道两侧,再加上如雨后春笋般树立起来的各种商业建筑,大多层高3~4层。

  有少数的大厦七八层,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这些城市建筑汇集在一起,勾勒出非同凡响的大国气势,看上去就不一般。

  现在再也没人说荣耀大道宽阔的像个大广场,数年下来,中心公园旺盛的乔木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鲜花常开。

  中心公园里

  有小溪,假山,有亭台楼阁,甚至还有建筑雅致的茶搂,酒店,食肆,有隔着两三百米一座的公共厕所。也有一些打扮浓妆艳抹的女人,经常会出现在绿树掩映之间。

  在荣耀大道的西侧

  有一座高耸的云霄门,此云霄门高达百余米,下设五孔洞,皆以巨石砌成。

  极为厚重的云霄门底座高达81米,取自“九九极致”之意,顶上是三层的华夏宫殿式建筑,称之为“云霄宝殿”。

  “云霄宝殿”总高108米,胜利日大阅兵就从这里出发,受阅官兵一路经荣耀大道向东行进,接受楚王及都城民众的检阅,这也是官兵们极大的荣耀。

  随着5月1日的临近

  马尼拉城市中大街小巷都开始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出了红色楹联,请回了门神,沿街挂上了红灯笼,喜庆的氛围简直就溢了出来。

  到了1869年初

  马尼拉城市人口已经扩展到62.5万余人,城市面积比早先扩展了一倍多,大量的新建筑拔地而起,来自南洋各处的财富汇聚而来,促进了这座城市的极大繁荣。

  马尼拉这座城市,也成为整个南洋地区第一大城市,远远超过了巴达维亚,可以与英属印度总督府所在地加尔各答相媲美。

  加尔各达的白人区充斥了欧洲建筑特色,尤其以维多利亚式建筑为多,是一个极具欧洲风情的城市。

  马尼拉则以华夏建筑为主,间或能看到典型的西班牙式宫殿庄园建筑,英国维多利亚式建筑和浪漫的法式建筑,是一座融汇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开放型城市。

  在马尼拉一些新建设的街道中,出现大量的维多利亚连廊式建筑,下面商铺,上面居住,在本地相当多见。

  马尼拉这座繁华的城市,严格执行按需吸纳移民的政策,所以城市人口总体增长不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现阶段

  得益于超前的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这包括大型下水沟渠涵道,布局众多而合理的公共厕所,公共马车站台,马尼拉整个城市显得井然有序,清洁而卫生。

  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之不容易。

  城市规模越大,由此带来的交通,卫生和民生等压力就成倍增加,马尼拉同样如此。

  王国政府一直在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普通移民想要获得一张马尼拉市民身份证件,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王国政府一般不强行禁止自主移民,对于这部分有能力购置船票的移民来说,马尼拉的物价高企,宅院昂贵,想要在马尼拉置业落户也不容易。

  因此,周边乡镇迅速的发展起来,各种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是适应了社会这一需求。

第335章 军事安排

  内阁总理衙门

  中间一座殿阁大楼的五层,殿内装修与陈设的古色古香,很多都是极为名贵的老物件,蕴含着低调奢华。

  这里是楚王光临内阁总理衙门时,召集众臣议事的所在,整个大楚王国内,能够进入这最顶层会议室的不超过16人,皆为顶级军政官员。

  这里不是楚王御书阁,也并非理政的宫殿,只是个临时歇脚的地方,位于内阁总理大臣李鹤章在4层官厅的正上方。

  此时的楚王郑国辉神情颇为随意的坐在紫檀云榻上,正在与身前的首相李鹤章,外交大臣郑鑫,内政大臣董焕章,海军部司令长官霍海生中将等众臣议事,幕僚长吴青峰站在一边伺候。

  君臣间方才议定的事情,是战后的军队重新整编,或者算是第4次扩编,以及军队驻防和部署等事宜,要考虑的细节很多。

  经过此次扩编,楚国陆军兵力从原本的8.6万余,小幅增长至10.5万余人,楚国海军从9700余人,小幅增长至1.22万余人。

  毕竟地盘儿大了,多了东马来亚三洲之地合计20余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么大地盘总要有军队去守护,不能白放着吧?

  皇家陆军议定后的兵力为6个远征师,一个马尼拉警备师,一个皇家禁卫师,再加上39个海防守备营,合计10.5万人。

  每个远征师编制内核定兵员从7200人,小幅增长至7600人,增长的主要是炮兵部队,新的编制要求将炮兵中队配备至步兵营一层,强化炮兵火力输出。

  如今的马尼拉兵工厂自产的十磅帕罗特火炮性能先进,在此次战争中大显身手,打的英法联军12磅拿破仑青铜滑膛炮苦不堪言,这令楚国君臣喜爱有加。

  计划用2~3年时间,将全军野战火炮配置齐全。

  经历过空前残酷的战争,对火炮,步枪等常规武器的消耗量也非常巨大。

  大量装备的十磅帕罗特火炮磨光了膛线,不得不回炉重铸,这也包括一些重要海岸炮台,风帆舰队和铁甲舰队装备的10英寸线膛炮,总量约270余门,都处于需要更换的报废边缘。

  尤其是大口径线膛舰炮,每门炮的寿命也只有两百至三百发,继续用下去就成了定时炸弹,没有炸死敌人,先把已方炮兵炸死了。

  这么多重武器需要更新,没有两三年时间,楚国军队难以恢复到鼎盛时期的武力值。

  这6个远征师中,每个师都编有一个骡马辎重团,一个补充团,但和平时期,这两个团只有空架子,每个团仅有十几名军官加上几十名资深军士。

  每个远征师配备的骡马辎重团和补充团,在和平时期,除了一些军官之外,手下是没什么兵的。

  有了这个编制,万一到了战时,接到备战命令的各师可以不经请示,从驻地府县紧急征召民间骡马大车和役,紧急补充民兵等事项,每个师可以迅速膨胀到万人以上,以增强作战实力。

  楚国远征第一师驻防海南群岛八打雁府,远征第二师驻防通州群岛达沃府,远征第四师驻防宿雾群岛宿雾府,远征第三师驻防东马来亚三州斯里巴加湾,远征第五师驻防香格里拉群岛东港府,远征第六师驻防苏门达腊岛丹戎甲府。

  以上各野战师为楚国陆军主力编成师,授予

  授予

  以第三师为核心的马来亚远征军,在应对英法联军的轮番进攻中,极大的杀伤敌军兵力,令敌人未能突进斯里巴加湾一步。

  该师一个新编团镇守古晋,与英法联军血战到底,杀伤敌军总计七千余兵力,立下了卓著功勋。

  仅以毙敌数量来看,以远征第三师为核心的马来亚远征军,战绩仅次于新加坡远征军,在全军各师中名列第二。

  得此荣誉称号殊荣,无可厚非。

  从今往后

  楚国军中“魔鬼师”(第二师)就是天字第1号主力,盾牌师(第三师)就是天字第2号主力。

  曾经杀入西贡,建立赫赫功勋的第四师,在八打雁海湾力抗强敌的第一师,席卷澳洲的第五师,沾染了魔鬼师血脉的第六师,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落选了,只能说相当可惜。

  另外新增一个马尼拉警备师,皇家禁卫团也扩充为师,合计8个整编师,可用于大规模战事的主力约6万出头。

  除此之外

  楚国皇家陆军还拥有31个守备营,数十个海岸要塞炮台,三所军师院校和九座大型战备仓库,二线兵力合计4.5万余人。

  此次战后论功行赏,陆续将有3万余老兵退出现役,这是每年都会进行的老兵退役工作,去年和今年合在一起推行下去。

  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存活至今的老兵功勋不薄,几乎都有数百上千亩功勋田的身家,就是3万多个中小地主。

  而中小地主阶层,是楚王推行封建立宪统治的坚固基础和最死忠的阶层,也是他坚持推动每年军人复原的最主要原因。

  有这些在军队中熏陶数年的老兵退役后,分布在王国各处,将会极大的增强王权的牢固基础,形成楚国独有的华人军事贵族阶层。

  军事贵族和广大中小地主阶层,是支撑楚国王权统治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

  就在今年6月份后

首节上一节31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