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04节

  经历三个多月的血战,至少有192门帕罗特火炮磨光了膛线,战斗中炸膛的也不在少数,不能再使用了。

  为长远计,新加坡远征军配属给第一线的火炮数量有限,炮兵主力还要放在城市争夺战中使用。

  打废一门,就少一门。

  “长官,别上去,那些鬼老会打冷枪。”

  方世伟中校正准备顺着土坡爬上去,被身边的警卫连长横身拦住了,劝谏说道。

  “隔着那么远,鬼佬能打到本官,你们也太高看这些鬼佬了。”方世伟中校神情鄙夷的说道,连续阻击战斗的斩获,令全军官兵上下信心倍增。

  他说着推开了警卫连长,不过劝说的爬上了土垒顶部,其他几名军官纷纷跟随。

  警卫连长一看这样不行,连忙示意身边的几名战士跟着自己,在方世伟中校外围形成一道人墙,贴身紧密保护。

  土垒实际上就是土坝子,高5米,底部宽9米,顶部宽5米,对敌的一方陡峭直立,已方则修有一个斜坡,可供防御士兵方便的上下。

  对敌的一侧,是用茅草混合油泥打出的泥坯,在晒干以后垒砌而成。

  就地取材,简便易行。

  中间和后方则是夯土,一层一层的夯土,有碎石的就填充碎石,还有一些杂枝枯木,河滩石块等等,有什么就填什么,反正不大讲究。

  主打的一个量大厚实,一层夯土垫实了之后,要浇上一层糯米水,等到干透以后再上第二层夯土,这样的土坝子更结实。

  糯米水就是士兵们煮糯米稀饭时多放些水,煮开了以后,将锅里上方的糯米汤打在木桶里,挑到土坝子上浇透。

  如此反复,便修成了一个土垒。

  这样的一个土坝子,横亘于山间谷地,成为英法联军前进难以逾越的障碍。

  用重炮轮番的轰击这样的土坝子,怎么看都是亏的。

  这是借鉴东马来亚斯里巴加湾之战的成功经验,在楚国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土垒,有的土垒高7~8米,厚度达到十余米,重炮也难以摧毁。

  方世伟中校登上土垒,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对面英法联军的营地,与前几日相比没什么异常。

  英法联军的营地在第三道山间壁垒防线瓦砾堆后方,距离约有1.7公里之外,中间的这片山间空地上无遮无挡,就连树木都被砍伐一空。

  英法联军驻防在那里的是前进营地,真正的大营还在七公里外,联军主力就驻扎在那里,就是以前偏僻小山村的所在。

  对于这些英法联军,方世伟中校也想着打一次成功的反击或者夜袭,基于各种考虑,这些方案都放弃了。

  作为世界级的老牌殖民者,英法联军在世界各地打老了战争,积淀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人偷袭?

  从目前的土垒防线到英法联军的大营,中间足足有九公里,一路要经过防御森严的联军炮兵营地,前进营地及其他驻兵营地,沿途的警哨十几个。

  三个,五个长着西洋面孔的楚国官兵兴许能混进去,想要率领数千人的军队悄无声息突破过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英法联军只能顺着山谷间的道路前行,难以迂回作战。

  楚军反击同样如此,也受限于周边高耸的山岭,从而绝了其他心思。

  双方只能在这里硬碰硬的干,几乎没什么可取巧的地方。

  “报告长官,司令部来电。”一名通信军官跑步前来报告。

  “哦,回指挥部。”

  方世伟中校听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带着几名军官匆匆的走下土垒,向着后方的一间茅屋走去。

  警卫连长这时候才松了口气,回头望望远方英法联军阵地方向,满是仇恨的狠狠向地上吐了口唾沫,率领警卫战士们也跟着走下土垒。

  前线指挥部的条件简陋,用两块大石块支棱起来当桌子,方世伟中校匆匆赶回来时,手下军官递来一份急报。

  这是由通讯官翻越一座又一座土垒,辛苦送到前线的新加坡远征军司令部长官令。

  方世伟中校接过来认真看过后,对通讯官神色严肃的表示说道;“接上峰令,前线指挥官方世伟代表全体将士保证,坚决执行司令部命令,哪怕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坚守土垒防线15天,人在阵地在。”

  “长官阁下,我将完整的向司令部复述贵部战斗决心,祝你好运!”

  “多谢,一路辛苦了,弟兄。”

  “长官客气了,这都是卑职份内之事,不敢有劳。”通讯官敬了个军礼,转身便迅速离开了。

  此地大战将启,绝非好所在。

  方世伟中校随即转身面对手下的军官,语气严厉的吩咐说道;“敌人援兵已至,血战将起,传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和敌人血拼到底。”

  “遵命,长官。”

  其他几名军官齐刷刷的举手敬礼,然后迅速转身离开,返回部队传达命令去了。

  方世伟中校目光凝重的看向柔佛海峡方向,虽然青山阻隔,但他似乎能看见浩浩荡荡的敌人援兵抵达。

  可是在他的眼中,没有半分的畏惧神色,反而有一处炙热的火苗燃烧。

  来吧!本官倒要看咖喱兵能投入多少?

  来少了,可填不满本官的好胃口。

  他接到的司令部命令显示

  英法联军在柔佛海峡的援军业已抵达,正在海岸进行卸载作业,总数约在1.5~1.6万人之间。

  加上几天前抵达的五千援兵,英法联军几乎满血复活了。

  更需重视的是

  英国来自红海的运输舰队,带来了大量火炮和弹药装备,以及其他的军事物资,在登陆场堆积如山。

  不得不说,英法列强在战争投入方面真是豪横,这点楚国远不能比。

  新加坡远征军的老兵有一大半穿上了军靴,基本上都是从被击毙的英法白人士兵尸体上扒下来的战利品。

  望远镜,怀表这些小玩意儿,几乎基层军官人手一个,那也都是战利品。

  面对英法联军的疯狂进攻,新加坡远征军官兵们从上到下,已经坚定了必死之心,准备血战到底。

  远征军中的很多中高级军官,在通州民团时期就经历过长达一年半时间的天京围城战,再次重温类似的苦战,心中淡定许多。

  柔佛海峡登陆场

  刚刚从吉隆坡短暂休假返回的英国康纳中将,站在船舷边,看着几乎铺满柔佛海峡的庞大船队,神情中显得踌躇满志。

  他嘴上叼着石楠木烟斗,吸了一口抓在手上说道;“只要有充足的大炮和兵力补充,就没有攻不破的要塞堡垒,对于此番作战,我本人保持乐观的态度。”

  “将军阁下,楚国守军已经将3.5万劳工编入军队。这让他们的总兵力达到近5万人,并不逊色于我方,这将是又一场苦战呐!”迈尼昂将军眉头紧锁,显然对未来战况并不感到乐观。

  “那就继续增兵,直到将这座该死的岛屿打下来。新加坡只能属于大不列颠帝国,没有第二种可能性。”康纳中将态度非常强硬,神情傲慢的说道。

  他不在乎死多少印度阿三兵,可必须拿下新加坡。

  楚国军队占据的这座岛屿,如今已成为了英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卡在喉咙口非常难受。

  由此牵制了英国皇家海军第三风帆战列舰队绝大部分的海上力量,牵制了英属印度总督府绝大部分的兵力和精力,消耗了大量军事预算,今年又是一个预算超支的赤字年份。

  楚军重兵云集在新加坡岛,时刻威胁着周边的槟城和吉隆坡,威胁着西马来亚殖民地的安危,阻断了北上神州大陆的南海航线,怎一个“痛”字了得。

  这犹如掐住了蛇的7寸,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及澳洲统治几乎全部瘫痪,音信全无,十几条贸易线中断,由此引发了英国商人普遍的强烈抗议。

  伦敦内阁主战派的外交部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勋爵承受了巨大压力,依然给予了宝贵支持。

  但前提条件是

  必须在一个月内解决战争,将新加坡从楚国军队的手中夺回来。

第327章 全民皆兵

  澳洲,悉尼。

  占领悉尼城十余日后,方圆左近150公里的城镇,已经全部落入欧洲远征军第一支队的手中。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第一支队收集了大量的马匹,有多达六千六百余名官兵,摇身一变成为了骑兵,极大的扩展了长途作战的能力。

  当然了,这所谓的骑兵就是骑马步兵。

  仅能够完成骑在马上行军,作战时还需从马上下来,列队作战,使用传统的排枪战术打击敌人。

  即便如此

  也极大的增强了澳洲远征军的远程作战能力,得以深入至内陆腹地的城镇,牧场实施清剿作战,掠夺大量的牛羊牲畜,全都驱赶前往悉尼港。

  运载第一支队的船舶已经陆续离开,所有的货船上和运兵船上,都运载了整船的牛羊和数量极多的羊毛捆,满载着返回东港市。

  欧洲对羊毛的需求从未减少,随着澳洲羊毛来源被截断,羊毛原料的价格也节节升高,已经涨到了原本价格的两倍有余。

  这些货物根本不愁卖,掠夺的越多越好。

  返程的船队装载了近2万吨羊毛和数万头牛羊,总价值约合三百六十万银洋,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楚国本土三岛和香格里拉岛,东马来亚三洲之地,牛羊都是紧缺之物,数量有多少要多少?

  宁愿迟几天返程,这些运输船也要满载而回。

  距离悉尼约77公里的蓝山镇

  楚王郑国辉骑在马上,率领一标数百骑兵返回蓝山镇,经历血洗后的南山镇仅剩下几百名白人,却有多达二千三百多名华裔居民。

  这些华裔居民除非参加远征第一支队,跟随着参与执行清缴任务,否则不会享受到任何好处,也不可能白得房屋和牧场。

  这些好东西,楚王郑国耀都会留给为王国征战的官兵们。

  手上不沾上白人的血,想拿好处门都没有。

  来到镇上时

  迎接他的是当地白人居民惊恐的眼神,还有定居当地的华人敬畏的目光,慌忙的低下头去。

  镇上一长溜的马车上,坐着数百名哭泣的白人妇女,年龄从10来岁到30来岁都有,作为抵抗大军的白人叛匪家属,她们将会被运到悉尼去。

  等待这些白人妇女的是未知的命运,作为遭受战火的弱者,只能默默承受。

  “禀报陛下,这是来自王国本土的急电。”

  “哦……呈上来。”

  楚王郑国辉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番后,随手将电报递给身边的禁卫团长郑山上校,然后命令说道;“走吧,回悉尼。”

  他的双脚一磕马腹,率领骑兵队顺着蓝山镇的街道疾驰起来,雷鸣般的马蹄声掀起了大片尘土,让镇上的人纷纷躲避。

  骑兵队风尘仆仆的赶回悉尼,约摸是下午3点钟左右的时间。

  洗漱过后,用了些茶点。

  楚王郑国辉来到面朝海湾的大书房里,点燃了一根雪茄,站在窗户口面朝大海,眼神深邃的思索起来。

  从王国本土传来的消息看

  种种迹象表明

  英国人并没有收到澳洲沦陷的消息,依然在积极筹备针对新加坡的第二次战役,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

  想想也不稀奇,维多利亚州得到邻近地区纷纷沦陷的消息,至少要在悉尼沦陷后3~5日。

  若想得到北部昆士兰州和北领地的确切消息,至少得十几天以后了。

  相关消息从墨尔本港快速邮轮起航,走南方航道经巴达维亚,至马六甲,至少得三周以上时间。

  楚国方面得益于铺通了海底电缆线的缘由,来自新加坡的消息一日可达,双方获取消息的渠道不同,差异自然巨大。

首节上一节30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