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0节

  又是锣鼓奏乐,又是放炮闹出偌大的动静,通州城内居民也早早就醒了,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一路叫“好”声不断。

  马车上装了很多寿桃,寿糕,所经之处一路分发,再次赢得了满堂彩,通州城的百姓那是齐声称赞。

  这叫什么……这就是排面。

  这次祭祖之后,过了许多年,那些通州城内的百姓都会记得这次祭祖的宏大场面,展示出郑氏一族雄厚的实力。

  其他家族祭祖的时候抠抠搜搜,少不得要被拉出来对比。

  环城巡游的时候,天色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将清冷的晨曦撒向大地。

  等到环城巡游结束的时候,天光早已经大亮,约莫是上午快9点的时候,熙熙攘攘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回到青石小广场

  这里的人已经是人挤人,人挨人,简直是挤得水泄不通,巡游队伍花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钻了进来。

  事实证明

  郑国辉让一干族老休息是对的,回去喝了姜汤,又吃了些食物再睡一觉,这些老头子全都精神奕奕的再次返回祭祖现场。

  随后牛头,整猪和整羊祭品入宗祠,进行了“初献礼”,这就是郑氏族人的重要人物才能进入宗祠大堂,列队祭拜。

  效古礼,三上香、三献礼,诵祭文、示训诫,鸣鼓乐、伴驾等环节,而且每供奉一份祭品,就要行一次叩拜大礼。

  然后主理人“宣读祝章”,下面的一干族人就是拜……再拜……三拜……过程非常亢长无趣。

  郑国辉从4点多钟起床,到现在水米未进,饿的肚子“咕咕”叫,磕头都磕了七八十个,整的都麻木了。

  但是没办法,宗族祭祀的程序一个个走,越完整越显得隆重,可没有省几步的说法,那可是亵渎祖宗。

  在列祖列宗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那真是不想好了吧。

  等到宗祠里的祭拜环节走完,已经是上午11点左右了。

  众人再次来到广场上的祭台边,依次奉上牲盘(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受胙盘(祭祀时供的肉),汤瓶,薪炭,盥盆,巾,香案,香炉,烛台,沙盆,火炉,帛,香钱纸,拜席等等。

  每供奉一样牲盘,祭祀的族人就得下跪磕头,满广场数千郑氏族人也跟着下跪磕头,站起来,再下跪磕头,再站起来……

  焚烧的香钱纸在祭坛四周引的浓烟滚滚,直冲云霄,鼓乐敲敲打打,营造出了浓烈的祭祀氛围。

  明王守仁曰;“礼以祭为大,若事死如生。”

  这一次郑氏宗族的隆重祭祖活动,不但极大地鼓舞了族人的信心,而且凝聚了族人的力量,后面这一点郑国辉尤为看重。

  趁着此次祭祖,他从来到通州城的郑氏一族青年才俊中选拔了400余人,最差的都是秀才出身,准备带在身边培养。

  依照他们的兴趣,愿意从事文牍工作或者教书育人的,分别送到崇明岛或慈济学校,愿意从军者,直接送到金陵讲武堂培养。

  经过六个月军事训练后,接受完整的英式军官教育,就可以分配在督标营中任职。

  督标营的军官比例远高于其他绿营兵,如今是两倍左右,这一批新鲜血液注入后,基层军官的比例还将大幅上升。

  郑国辉愿意在自己的军中培养更多的年轻军官,也不在意官兵比例,这点儿支出代价他还是能够承担的。

  必要时,就能够迅速的扩充部队,整体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太多。

  祭祖的时候,已经是1865年元月3号(注,本书使用的全部都是公历),国内形势再次发生动荡。

  曾国藩在解散湘军之后,率领淮军主力北上围剿捻军,却在捻军灵活机动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原本的那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做法行不通了。

  朝廷最新的任命也下来了,淮军就地改编的部队“树”(张树声)、“庆”(吴长庆)所部,张树声升赏为总兵,吴长庆升赏为副将,都没有冠上“江南”字头。

  也就是说

  淮军所部根据需要可以调遣往其他地区,属于机动野战力量。

  张树声所部为“姑苏镇”,吴长庆所部为“常州协”,归属江宁将军祥厚一体统辖,二部互不隶属,独立成军。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李鸿章为自己的爱将张树声争取了一个总兵官,这可是相当有分量的军职,统兵一方的大将最少要有“总兵”头衔。

  郑国辉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能羡慕不已,他的督标营撑破天,也只能是一个“协”,距离单独“镇”的编制,还差着老远呢。

  “镇”相当于独立师,“协”撑死了就是一个旅。

  江南省原本督标营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变成了三足鼎立,姑苏镇还是分量最重的一方。

  这无形中

  削弱了督标营势力范畴,郑国辉在常州府还驻扎了少许兵力,锡山县约300余人,江阴县200余人。

  估计用不了多久

  副将吴长庆就会致公函过来,让督标营撤回自己的地盘,不要再插足常州府了。

  郑国辉暂且装傻充愣,反正多占据常州府的一些地方,就能扩大私盐的销售面,多赚取一些利润。

  实在没辙了,到时候再撤也不迟。

第37章 第一批棉兰老开拓团

  时光匆匆,一个半月时间悄然而过。

  在通州城中度过了热闹而喧嚣的一个春节,元宵节前,郑国辉一行再次来到了崇明岛,这是他返乡省亲第四次踏足这里。

  寒风呼啸,大片枯黄的芦苇草丛中,还能看到残留的落雪。

  这个时节土地冻得邦硬,整个崇明岛上,基本都没有安排什么集体出工的活计,属于冬季蛰伏的状态。

  但是崇明岛上的屯民都没闲着,由各村屯组织起来军训,每天上午训半日,下午休息。

  为了调集屯民的积极性,所有参加军训者,每月可以得一斗棒子面。

  冬季军训持续两个月时间,就是让崇明岛上的男人有事可做,保持较高的军事作战水平。

  一斗棒子面数量虽然不多,但足以让这些胃口大的青壮年多吃上一周饱饭了。

  除了生病,受伤等特殊原因,屯民必须要参加军训,否则会影响屯长,组长能力考评,也影响到自身评价。

  下南洋的事情已经传扬开来了,很多屯民踊跃报名。

  只要对未来生活抱有热切希望的人,都希望能够尽早的加入下南洋的大军中,只要立功就能奖励土地,女人和金银,能够像个人一样堂堂正正的活着。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躲在孤岛上苟延残喘。

  人最怕的是没有希望,崇明岛上的这些屯民非常清楚,若然身份暴露,只有死路一条。

  可怜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地。

  将军大人主持下南洋的行动,点燃了屯民心中的希望之火,在这个严寒的冬日,军事训练风风火火的开展起来。

  在晒场上,道路边,平整的荒地上,整齐列队训练的屯民们随处可见,他们手上拿着木棍或木刀,训练的有模有样。

  虽然不是真正的武器,但那迎面扑来的凛冽煞气可做不得假。

  岛上的屯民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没有一个是老弱病残,那些老弱病残全都砍掉了脑袋,充做督标营剿匪的军功了。

  郑国辉看了一圈很满意,大大的表彰了一番。

  五叔郑守成却并不开心,因为土城里储存的粮食大幅减少,从两个多月前的8000多石,减少到如今的3700余石,也就能够支撑到三月底的冬季稻收割时节。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这个做大官的侄子花钱大手大脚,军训一个月还给一斗棒子面,3万多人那可就是3000多石,折成稻谷也有一千两百石。

  稻谷银价比棒子面贵,是正经的粮食。

  如今的河湾里

  聚集了27艘千石福船,近日还有十余艘千石福船从金陵抵达,船上都满载了粮食和火药,以及大量的刀枪盾牌武器。

  这些刀枪盾牌全都来自于库存,曾经数10万人大战的金陵城,这些武器太多了,堆在库房里像小山一样。

  光明镇中

  郑国辉在土城的议事大堂里,召集了此次计划下南洋的一众官员,会商具体事宜。

  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任命小叔郑守信(注,十三叔)为棉兰老指挥使,为负责开拓棉兰老岛最高长官。

  同时任命自己的副手钱江为特遣棉兰老营主将,率领500名精锐士卒一同南下。

  所有士兵装备一水儿的英式洋枪,另外多带300杆洋枪,四门英制阿姆斯特朗12磅野战炮,随同船队南下开拓。

  一批南下棉兰老岛的屯民最终确定为3822人,比原本的计划多了800余人。

  这是因为郑国辉手中扣了一大批盐商的千石福船,运输实力大增,所以南下人手可以宽绰一些。

  为慎重起见

  十一叔郑守中是识途老马,此次南下也担任重要的职司,被任命为领航使,在船队航行过程中拥有最高权限。

  将这些南下的军队和屯民安全送达后,除了给第一批棉兰老开拓团留下六艘千石福船,其他的需载运当地特产货物返回。

  从始至终

  十一叔郑守中都需要率领船队,他也是最适合担当这项重任的族人。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南下开拓团抵达棉兰老当地后,第一时间要以友好的姿态,向当地的部落酋长和长老释放善意,详尽了解当地人口分布情况和部落武士数量及战斗力等相关情况。

  在此基础上

  可以在准备万全的情况下发起突袭,就粮于敌,攥取当地开垦较为成熟的土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只有掌握大量的土地,才可能立足于此。

  并且为今后第二批,第三批南下的军队和屯民,提供过渡期的粮食。

  对于当地的土著部落人口,男丁可以尽皆剿灭,也可充作苦力修桥、铺路、盖房。

  年轻女人可以优先分配给士兵以做奖赏,多余者按照表现优劣,分配给屯民,这是本将军大人答应他们的事儿。

  今后一段时间里……”

  郑国辉站在上面侃侃而谈,目光威严的扫视全场,条理清晰的部署南下计划。

  下面的众人,全都眼神火热的看着将军大人,为即将到来的宏大计划振奋不已。

  将军大人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征服。

  抢女人,抢粮,抢土地,所有碍眼的男丁全部通通杀光,能够驱使的男丁贬作苦役,为南下开拓团修桥铺路,建码头。

  这些事儿,大家都很熟啊。

  在华夏神州大陆上

  这些年来打来打去,不就是征服吗?

  长毛贼是这样,官军也是这样,只不过换个说法而已,本质并无区别。

  郑国辉为了此次南下的船队,准备可谓极其充分。

  每艘运兵船都准备了大量的黄豆,这玩意儿发芽以后可以吃豆芽,补充身体所缺的维生素,不会像其他粮食蔬菜一样迅速腐烂。

  另外,通州地区盛行喝甜白酒,度数只有3~4度,这种是发酵米酒,每一船也准备了五十大桶。

  这是在船上储存的淡水变质后,就用甜白酒当水喝,避免因严重的腹泻,疟疾等热带病大幅减员。

  第三个举措是卫生小册子,小册子上条例规定;

首节上一节3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