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9节

  本官许你一个千总官的前程,赏白银五百两,黄金十两,绸缎十匹,骏马一匹,肥猪两头,羊十只,另有粮米五十石。

  随同下南洋者,每人赏赐白银二十两,粮米五石。”

  此言一出

  大堂上众皆哗然,“嗡嗡”的议论声凭空响起,随之愈发的热闹起来。

  所有人看向郑守中的眼神都充满火热,还夹杂着嫉妒与不甘。

  未曾想到,区区的一个庶出族人,竟然得到了郑国辉如此的看重,赏赐下官位和大笔金银财帛,这是要腾飞的节奏啊。

  “谢大人厚赐,草民不胜感激。”郑守中当下大喜过望,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深深的一揖到地。

  拼死拼活的为什么?

  如今有了一个千总的官身,还有大量的金银赏赐,无论如何算是光大门楣,足以在族人面前扬眉吐气了。

  千总是正六品武官,这可没有丁点儿水分。

  按照朝廷规制,家宅可使用两层门楣飞檐,比普通的乡绅大户门庭强多了,这就是脸面啊!

  郑国辉伸手虚空压了一下,大堂内议论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他说道;

  “本官行事向来公允,绝不亏待任何一个为我郑氏宗族出力流汗的族人。

  眼里却也不揉沙子,看不得抹黑宗族清誉的腐枝败叶,必欲除之而后快。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方为持正兴家之道也。

  如今我通州郑氏一族方兴未艾,族中子弟团结友爱,齐力奋进,未来大有可期。

  举凡有才能者,本官不吝提拔重用,举贤不避亲嘛。

  来……请各位亲眷好友入座。”

  等到众人皆入座后,郑国辉举起手中的酒杯,大声说道;

  “冬至节祭祀先祖,此为我郑氏宗族一桩盛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容有失。

  有各位族人亲眷鼎力襄助,拾遗补缺,方能善始善终。

  本官仅以水酒一杯遥敬族人,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要我郑氏族人团结友爱,砥砺同心,一定能够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

  请……”

  “好……”

  郑国辉端起酒杯,率先一饮而尽,博得了众人暴鸣般的叫好声,纷纷举杯同饮。

  酒宴上的气氛,立时就拉抬了起来。

  “诸位亲朋好友请落座,招待不周,大家吃好喝好。”郑国辉又招呼了一句,这才坐了下来。

  他所在的这个首桌,不是族长就是辈分高的族老,年龄至少五六十岁以上,可以叫做老头开会。

  十一叔郑守中当然没资格坐首桌,早已经到两的酒桌上就坐,在众人恭维声中,满脸喜色的抱拳连连回应。

  临近冬至节宗族大祭,散布于各地的郑氏族人纷纷赶回来。

  周边的如皋,启门,海安,如东,金沙各县镇,乡村,还有远至常州府,维扬府,淮安府的族人,早几日就络绎不绝地赶到了。

  如今,举凡家里面有空屋子的族人,全都拿出来让大家挤住,尽量不使挨饿受冻。

  通州城内的旅馆驿站也都人满为患,郑氏甚至出钱包下了几家私塾学社,买了几十个火炉子,用于安置前来祭祖的族人。

  每天清晨

  安置在各族的族人就纷纷涌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妇人帮着洗刷做饭,男人的齐心协力的搭建祭台,做一些体力活儿。

  冬至节这天

  凌晨4时许,外面的天色还是一片乌漆麻黑,寒风呼啸掠过,整个通州城都在浓重夜色的笼罩中。

  郑府这里几房头宅邸却已经灯火通明,所有人都早早的起来,就连小孩子都从被窝里被拖出来,懵懵懂懂的就被套上了棉衣。

  黑暗中

  无数的黑影冒着寒风向这里汇聚,影影绰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

  郑国辉也起来了,他在巧月和巧星两个俏丫鬟的服侍下,就这大木桶里满满当当的热水,洗浴,焚香,更衣,换上了庄重的黑色祭袍。

  “这么多热水别浪费了,你们两个小丫头正好也洗一把,多泡会儿,放心吧,屋里不会有人来的。”穿上了黑色祭袍,郑国辉半是吩咐,半是打趣的说道。

  巧月满脸红润的抬起头来,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汗,眼神妩媚的看了一下郑国辉,没说话,只是咬着嘴唇轻轻点了点头。

  倒是巧星站在郑国辉身后,给他束好腰带以后,便用力的推着郑国辉向外走,一边推一边说道;

  “老爷,您赶快出去吧,就怕您在这儿偷看呢。”

  “你这小妮子说的甚胡话,老爷我还用得着偷看,你们两个身上哪里没被我看光了?”

  “那也不行,您出去。”巧星被这话调侃的满脸通红,更加用力的推着郑国辉。

  郑国辉一半是心疼,一半是怜惜,顺着劲儿便向屋外走去,说道;“那好吧,我会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得靠近正房。”

  “知道了,您快走吧。”

  巧星一路推着郑国辉出了门,这才把门紧紧关上,回过头来,俏皮的对巧月使了个鬼脸。

  丫鬟下人们从凌晨就爬起来了,在厨房里蒸糕点,烧热水,然后把热水一桶一桶的拎过来,灌在大木桶里。

  撒上花瓣香精,点燃梵香,准备祭服,虽然很多事情是粗便丫鬟做的,巧月和巧星也跟着忙活。

  正房是不允许粗使丫鬟进入的,伺候郑国辉的事儿,全都是巧月和巧星亲力亲为,绝不会给其他丫鬟机会。

  紧紧守在老爷的身边,几乎是发自骨子里的本能。

  直到一切弄妥了,这才请老爷起身洗浴。累的出了一身汗,她们两个早就想痛快的洗个澡了。

  两个丫鬟动作麻利的把自己身上衣服扒光,先后跳进大浴桶里,在热腾腾水的包裹下,舒服的简直呻吟出声。

  能在这数九寒冬洗一个热水澡,那也太享受了吧。

  平常的时日

  巧月和巧星也只能打一盆热水,用毛巾细细的擦净身子,偷偷的抹上香粉,然后钻进老爷的锦被中暖床。

  想要这样奢侈的烧一大桶水,那也只有老爷要洗澡时,才能向厨房的管事嬷嬷禀告,事先安排好烧水才行。

  她们两个暖房丫头,能够顺便沾一下光。

第36章 宗族祭祀

  “大人吉祥!”

  “给二少爷请安。”

  郑国辉来到前堂的时候,这个院子里,房间里都站了很多人,每一个都穿着祭祀的黑袍,见他到来纷纷行礼问候。

  能来到这里的都是郑氏族人的重要人物,要么是各房头主事,要么是族老或散布于各地的郑氏一族分支首领和有威望的族人。

  郑国辉一路应付,进了大堂,见到上首坐着的老太爷郑守仁精神矍铄,早就换上了一身祭祀黑袍,正在与旁边的族老叙谈。

  郑国辉进到大堂来,所有人的目光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什么时候了?”

  “差一刻就到正时了,再不过来,我都准备喊人去请了。”

  “嗯,奏乐吧,给大家提提神。”

  “行,我这就去安排。”四叔郑守业是祭祀的引赞一职,得到郑国辉的吩咐,马上就去安排吹打乐队奏乐。

  这是聚集族人的信号,听到乐声的族人都要尽快的赶到祭祀场地来。

  激昂而铿锵的乐声很快响起来,在场的族人纷纷转头望去,神色也都变得凝重起来。

  夜色中汇聚而来的人群,听到了激昂的乐声,立马就开始小跑起来,互相催促着尽快赶来。

  乐声演奏了十几分钟,便戛然而止。

  24支号角突兀响起,沉闷而悠扬的号角声传出去极远,“呜呜”的响彻夜空。

  青石小广场上的大红灯笼一个个被点亮起来,还有围绕在祭坛周围的99盏马灯,家族中宗祠内光芒大放,手臂粗的牛油大烛全都点燃了起来。

  大房宅邸的中门打开

  最先走出来的是36人的先锋号角队,紧跟着是36人的行军鼓队,还有36人的吹打乐队,身边是长长一队提着马灯的族人。

  在这些人的身后

  就是身穿黑色祭袍的郑氏家族族长郑守仁,郑国辉及一干重要族人,统一的都穿着黑袍,数量足有两百余人。

  在他们的两侧,是400名兵丁充作仪仗队,后面是扛着牛头,整猪,整羊的贡品队,再在后面是马车队。

  36辆大马车上装满了点成寿桃的馒头,糕饼等物,还有象征丰收整筐的鱼,稻谷,堆的满满的白条猪肉,羊肉等等。

  长长的队伍经过族人聚集的青石小广场,环绕着祭坛转了一圈后,由主祭人,司礼,通赞,引赞带领着一干族老,登上祭坛。

  点亮祭坛上熊熊的炉火,随之响起了惊天彻地的12声炮响,这个程序叫“升炮”,意思就是闹出点动静来。

  让在天上的老祖宗注意了,宗族祭祀就要开始了。

  炮响过后

  主祭人郑守仁站在祭坛的炉火边,手拿着青卷开始宣读祭文,这都是请最有学识的大儒撰写的青词,读完了投在炉火中,化作一缕青烟送到天上。

  祭坛周围黑压压的郑氏族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在灯光的映衬下,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狂热而神圣的表情,全都向着祭坛的方向就地跪下,口中默念着“祖宗保佑”。

  祭坛上

  “向东方苍龙星君,拜……”

  “向南方朱雀星君,拜……”

  “向西方白虎星君,拜……”

  “向北方玄武星君,拜……”

  司礼拉长的语调喊出来,郑国辉父子连同一众的族老,便不停的跪下来磕头,又站起来。再跪下来磕头,又站起来……

  “敬告列祖列宗,我郑氏31代族人郑国辉性情早慧,英勇睿智,才能兼具,率领通州团练平贼戡乱,功莫大焉,得朝廷看重……”

  洋洋洒洒的夸了一遍后,郑守仁,郑国辉父子又再次跪下,感谢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护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族人安康,无病无灾云云。

  在祭坛上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里外磕了有几十个头,这才告一段落。

  然而,这才仅仅是整个宗族祭祀开始,经过升炮,序立,引神,祝祭,参拜后,主祭人郑守仁带着族中一众重要人物走下祭坛。

  最前面的先锋号角队、行军鼓队、吹打乐队再次演奏起来,整个长长的祭祀队伍顺着道路向前移动,需要在通州城内走一圈。

  郑国辉直接安排人将老爷郑守仁和二十几个年迈体衰的族老送回府中,必须立刻熬些姜汤,再进补一些鸡汤之类的食物暖暖身子。

  否则,这严寒的天气肯定吃不消。

  至于这绕城一周,就由年轻力壮的族人代劳,郑国辉自然就接任了主祭人。

首节上一节29/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