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经泄露
瞬间便激怒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法国人绝对不能容忍西班牙王位落入霍亨索伦家族手中,这原本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囊中之物。
早在1700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就因为西班牙王位绝嗣,打了一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战争,最终法国赢得了胜利。
法国安茹公爵菲利普得以继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从此归入法国的势力范围。
一百六十多年前曾经发生过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如今重现,这关系到西班牙属于法国波旁王朝还是投入德意志霍亨索伦王室怀抱的重大问题。
因此,当前欧洲的形势空前紧张,法兰西面对普鲁士再无退路,双方摩拳擦掌的进行军事准备,战争就是最后选项之一。
整个欧洲就像个火药堆,只要一丁点火星,那么便轰然炸响起来。
值此当口,法国实在无法向中南半岛派遣更多的兵力。
10月11日
甲米地府
楚王郑国辉头带着白色遮阳牛仔帽,身穿浅色长衫,笑呵呵的在地里收割稻谷,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身边的几个摄影师“砰砰砰”的点燃镁光灯,将国王陛下的影像留存下来,准备刊登到11月1日开始发行的《马尼拉世界周报》上,撰写一份激励人心的新闻报道。
《马尼拉世界周报》是楚国第一份面向全国民众发行的官方报纸,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和公开性,将会大量刊登官方公告,阐述政府政策,发布权威新闻,对最新热点时事进行解读。
楚王陛下亲自来到田间地头,参与到晚稻收割劳作中去,与民同乐,这就是非常好的宣传文案。
如今的楚国大地上,晚稻收割如火如荼的正在进行中,金灿灿的稻田里,到处都是农民喜悦的丰收笑容,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活力。
楚王郑国辉放下手中的镰刀,站在稻田里,一手扶着腰,一手拿着水壶仰头喝水。
旁边的摄影师连忙凑过去,“砰砰砰”的点燃镁光灯,将这一光辉形象又留存了下来。
禁卫团长郑山上校皱了一下眉头,他实在不喜欢这些摄影师过于靠近陛下,所以在他们拍完照片后,立马就动手赶人。
楚王郑国辉的心情很不错,在田间地头发表了一阵鼓舞人心的鸡汤讲话,然后便钻入停在林荫马路上的皇家马车,车队在禁卫骑兵的护卫下迅速离开。
坐在马车上
楚王郑国辉的身边是首相李鹤章,李鹤章也是一副来到田间地头的简单打扮,陪着楚王一起作秀。
楚王郑国辉在旁边割草的时候,那个恰好站起身来的老农,就是首相李鹤章,这样画面就丰富多了。
在《马尼拉世界周报》随后的报道中
会对楚王郑国辉和首相李鹤章的身份进行详尽解读,彰显出王国最高层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亲力亲为且朴实无华的形象。
“这么说,新加坡那边还没打起来?”楚王郑国辉接过侍女双手递来的冰镇香槟酒杯,端起来浅浅的喝了一口,状似无意的问道。
首相李鹤章也接过侍女递来的香槟酒杯,没来得及喝便回答说道;“是的,陛下,看样子英国人是在等法国人。”
“英国佬真是不肯吃亏呀!好事总是记得拖上法国人,上次的登陆作战怎么说?”
“应该是一次佯攻,英国人在马来亚一侧的热带雨林中,动用大量的劳动力开辟了一条宽阔大路。其意似在用马来亚做跳板,越过狭窄的柔佛海峡攻入新加坡岛,只不过进攻被打退了。”
“这些英国佬,真踏马猴精。”楚王郑国辉喝了一口香槟酒,忍不住笑着骂道。
根本用不着猜测,他就能笃定;
这是英国人在做给法国人看,意思是法军增援的阻力还未抵达的时候,英军已经单独向新加坡发起进攻,可惜进攻并不顺利。
英国陆军的实力,在欧洲还排不上顶尖的最前列,法国,俄国与普鲁士才是顶尖的陆军强国。不但陆军的规模大,而且战斗力强,战史也非常辉煌。
在大不列颠帝国殖民全世界的时候,英国陆军打了不少败仗,吃了不少糗,在阿富汗就有被打到全军覆没的不光彩经历。
在1842年1月,战争中失败的英军16500人开始无序撤退,沿途不断遭到阿富汗武装截击,几乎全军覆没,仅数人生还,史称“喀布尔大撤退”。
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同样也遭受了几次重大挫败。
新加坡要塞修的有多坚固,英国人自己心里清楚,所以想让法国人冲在前面啃硬骨头。
首相李鹤章还是那副谦谦君子的做派,他喝了一口冰镇香槟酒后,这才说道;“近期以来,英国公使不断的前来交涉,要求我方释放无辜的英方侨民和商人,必须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妇女不受侵犯等一系列要求。”
“嗯……”楚王郑国辉应了一声,便没有下文了。
首相李鹤章无奈,继续向下说道;
“经过内阁会议研究,我方陆续通过外交渠道释放了5773名英籍平民和商人,包括1250余名白人妇女。
但是英方认为
还有大量无辜者被羁押,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和打骂,很多英国商人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妇女在战乱中走失,还有很多白人妇女被军方士兵藏匿,遭受无端的凌辱。
英方驻楚国公使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与助手本-约翰逊天天就待在外交部里,简直像个碎嘴老娘们儿。
外交部长郑鑫被搞得烦不胜烦,已经躲了出去,外交部次长郑毓兰也被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现在正在与英方交涉,在英属殖民地的华人侨民利益保护问题,包括人身及财产安全和公平待遇,需要得到英方的正式承诺。
双方你抗议来,我抗议去,现在的外交部被欧洲各国使节围的很热闹。
内阁会议研究决定
尽量将羁押各国白人平民遣返,但这需要军方配合,请陛下给个准信儿。”
“嗯,军营里有的就放了吧。至于官兵们私藏的那些白种女人,暂时不在其内。我楚军将士在前方流血战斗,玩几个白种女人算个屁事儿。”楚王郑国辉整杯中的香槟酒,一口饮尽,偶尔的爆了粗口。
首相李鹤章神情一愣,想想陛下说的也有道理,便应声说道;
“既如此,那微臣就妥善安排下去。战争时节兵荒马乱,失踪一部分人口亦是常事,实难避免。”
“嗯,就是这个说法。”
第295章 火攻之计
回到甲米地行宫,楚王郑国辉沐浴过后,便信马由缰的来到凉亭内坐下,享受这片刻宁静。
看着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绽放的花朵,嗅着扑鼻的芬芳,他感觉由身到心的惬意。
回到楚国本土有三周多时间了,楚王郑国辉一直忙碌的往来于沿海各府县和炮台之间,几乎是马不停蹄,督导全国上下的备战工作。
虽然敌人没有打过来,但备战工作不能停。
视察的情况不能说全满意,基本上七三开把,七成基本上满足了最低备战要求,三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下旨严令督改。
有几个府县的官员为此受到惩处,或是直接罢免,或是黜落降职,皆不轻恕。
尤其是甲米地知府贺之章,楚王郑国辉视察到该地区时;
发现本地府县没有组建地方民团,没有切实履行军政部关于《防范外敌入侵,城乡一体防御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桥梁,道路和城乡必经之处修建碉堡,设立岗哨等等,完全没有跟随内阁总理衙门部署的战备工作脚步。
见此情景
楚王郑国辉不由得大为震怒,他回到本土以后,视察数十个县府,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出离的情况,简直胆大包天。
当即问责甲米地知府贺之章,此人辩称;
“盖因体恤民情,臣私下认为;当勿使民众多服徭役,与民修养,善之德政也。”
“政府不应透支民力,徇一己之私。”
这番狡辩,楚王郑国辉气的当即下令;
黜落其贵族爵位,剥夺知府之职,以“蛊惑国人,邀买民心,意图谋逆,罪在不赦”的严重罪名,直接打入警政总署大狱。
甲米地府及周边各县官员纷纷落马,剥夺赏赐的贵族头衔和职位,以“知情不报,视为同谋”罪名,通通予以严惩。
这番大动作,直接将甲米地府和周边几个县官员清空,“甲米地府邀买民心”一案,成为楚国当下除了备战之外,最为轰动的官场地震。
政府上下官员为之一肃,皆感同身受。
楚王郑国辉的震怒有其原因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备战,这是当前全国军民的首要任务,一切都要为之让路。
无论英法联军会不会打到楚国本土,备战工作不能停,备战工作不能松懈,这也是对全国军民一次深刻的危机教育,意义非凡。
此人竟敢阳奉阴违,以“体恤民情”为由,拒不执行内阁总理衙门和军政部推行的备战政策,无论是不是腐儒观念作怪,其心可诛,其行为不可饶恕。
区区一介知府,轮到你“体恤民情”吗?
挤出资金来修建碉堡和防御墙,修建各种防御设施,那肯定要民众服徭役,大家齐心协力的动手建设才行。
这是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卫当地民众人身和财产不受英法联军虎狼侵犯。
是为了贯彻楚王“500万民众500万兵”的铁血誓言,“举国皆兵,概莫能外”,“当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不可否认
楚王郑国辉这番大动干戈的全民备战运动的背后,借着外敌入侵的巨大压力,蕴含着凝聚华夏民族意识,凝聚王国归属感,实现全民危机教育的打算。
这会将一盘散沙的华人移民国家,凝聚成一个无可撼动的整体,凝聚成一个铁拳。
同时向驻楚国的外国使节,发出绝不屈服的明确信号。
相信这样的清晰信号,英法以及其他欧美各国的外交使节都会迅速的传递回国内上层,供决策参考之用。
哪怕现在不可能吓退英法联军,那么在进攻屡屡受挫后,英法两国高层在权衡得失时,势必会考虑到这一点。
继续死磕下去,何时是个头?
英法两国能够继续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多少战争费用,承受多大的伤亡?
战争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若然武力无法征服,何不尝试亲善手段或者拉拢呢?
最后一点
就是楚王郑国辉渴盼,并且极力促成的结果,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干扰到这一终极目标,打着“与民修养”的旗号也不行,必须严惩不贷。
事情的奥妙就在于
楚王郑国辉和楚国政府方面不能主动提出“亲善和解”政策,那就弱了势头,自己这一方先泄了气,断断不可行。
而是要通过全民备战和铁血抗争,让英法两个世界列强意识到;
征服这个区区的南洋小国,可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重大代价。
由此,转变高高在上的霸凌态度。
转而放低姿态,主动与楚国商谈,如此这般,才能将战争中争取到的权益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和平。
若是通过这样的一场战争
楚国治下的华人,能够得到英法两强的认可,能够得到适当的尊重,能够在全世界英法殖民地的范围内得到公平公正的公民待遇,人身安全和财产能够得到领事保护,能够挺起腰杆做生意,那么付出再多的牺牲也值得。
尊严是无价的,想要让英法两强和欧洲人看得起,得到对方的尊重,首先自身的实力要够硬核,要够强。
在原来历史上
扶桑国在黄海之战中,击败了北方神州貌似强大的铁甲舰队,其实力得到西方列强的一致认可,从而跻身于世界列强行列,就是最朴实无华的明证。
列强也分三六九等,扶桑国实力虽然获得认可,但依然处于列强的最末端。
黄海之战后
长崎等地依然有英,法,美,荷本国的租界,套在扶桑国上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扶桑只是世界列强跟包小弟,这一状况直到日俄战争后得到彻底改观。
种种历史经验表明,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让世界列强承认楚国的实力,才能够赢得尊重,这是血与火的蜕变。
每一个世界列强都曾经历过战火涅,英国在征服一个又一个对手之后,将其作为踏脚石,从而坐上了世界之巅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