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71节

  在英国皇家先遣舰队抵达新加坡外海域后,楚国远征军高级将领们一直在密切注视英方的动向,并且派出大量望哨和游动哨,警戒新加坡岛周边海域。

  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迅速示警。

  现在的新加坡城内,处于战前的高度戒备状态,官兵取消休假,要塞的大炮褪去炮衣,守备部队的弹药发放到连队中。

  新加坡已经形成了一圈又一圈密不透风的要塞型城市,跟随新加坡远征军抵达的大量水泥和铁丝网,都派上了用场。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

  新加坡城市街道就被坚固的混凝土墙封闭起来,这些由城市瓦砌和钢筋混凝土封堵的障碍,其坚固程度,远非普通的城市街垒可比。

  可以说,是加强版城市街垒。

  这种加强版城市街垒宽1.5米至2米,高度普遍在3.2米,最前方由砖石砌成,表面覆盖一层混凝土抹平,还要加强1~2层铁丝网,用于强化其防御力。

  中间填充大量的城市瓦砾,反复夯实,最里侧用木板栅栏围挡,修起来速度快又牢靠。

  城市街垒内有高2米,可来回走动的高台,外置1.2米高砖石混凝土砌墙,留有方形射击口,两端与城内坚固的房屋建筑连接在一起。

  为了加固这些坚固的城市建筑,新加坡远征军特意在最外层防御线上,运送大量泥土,对这些坚固房屋内填充泥土,反复夯实。

  如此一来

  即便英国进攻的野战炮击破建筑墙壁,也无法导致房屋坍塌,或形成可以攻入的缺口。

  在城内,修建了高达上百道的城市街垒,把所有的进城道路完全堵塞住。

  这些加强版城市街垒,与城市中的坚固建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割城市的大大小小防御圈,让人看了头皮发麻。

  合计二百多门十磅帕罗特线膛炮与12磅拿破仑野战炮,分置于城市的各个方向。

  这其中一多半的12磅拿破仑野战炮,都是缴获英国人仓库里的存货,大口径的舰炮和海岸火炮运回了国内,小口径的130多门拿破仑野战炮,就留在了城市防御作战中。

  很多火炮被置于屋顶之上,有着宽敞无遮挡的射界,射程也有所提高。

  整个新加坡城内

  如今拥有高达2.4万人的兵力,另外,众多的海岸要塞布置有四千五百余人,外围要塞4200余人,还有几百名分布于全岛各处的警戒哨兵。

  可以说,已经将这个小小的岛屿密不透风的防御起来,防御强度甚至高于马尼拉。

  英国人修建的新加坡要塞炮台,基本上炮口全部对准南方海峡,分为东炮台要塞区和西炮台要塞区,再加上二座岛屿炮台要塞。

  这两座岛屿炮台要塞,分别是圣淘沙的西勒索炮台要塞和武公岛炮台要塞。

  以上这些要塞炮台普遍装备了24磅,32磅至最大口径68磅的海岸重炮,射程最远可达4000余米,足以封锁新加坡南部海峡。

  而在新加坡岛北方,则完全没有相应的防御设施。

  楚国新加坡远征军正是抓住这一致命弱点,在柔佛海峡登陆后,从背后给了英军致命一击。

  如今换做楚国新加坡远征军防守,自然不可能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通过派遣大量的辅兵及征集当地劳动力,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内,楚国远征军利用就地取材的山石和远道运来的建筑材料,已经在北部山区建立了稳固防御线,并且逐渐完善中。

  在北部防御线上

  新加坡远征军新建了大大小小共计47座碉堡,长达12.3公里的防御墙,挖掘的深壕超过51.5公里,沿防御线布置了三道铁丝网警戒线。

  北方防御线以新编第五团为核心,共计驻军4200余人,简直防守的密不透风。

  占领新加坡后

  远征军就地募兵。迅速补充了伤亡缺额。

  且采用了补充兵营的方式,给每一个团加强了千余人的补充兵,当前正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中。

  新加坡远征军总部自己手上也扣了4个补充兵营,这让其总兵力达到3.3万人之多,应付英国人的进攻,有着充足的底气。

  在这3.3万兵力之外,新加坡远征军还掌控着2万多的辅兵,几乎将这座城市能够利用的男性劳动力,全部利用了起来。

  前些日子

  利用新加坡港口缴获的英国商船,分批向国内输送了28722名华人妇女,还有6300余名白人俘虏。

  这样做

  一来是避免弱势人群遭受战火殃及,二来也是减少粮食消耗,有利于长期坚守。

  对一些普通的英国商人家眷和平民,远征军方面倒是没有过多的虐待,而是将其遣散离开,避免影响作战。

  在英国人仓库里缴获的2万余套单兵装备,如今已经给这些新兵全都装备上了,包括鲜红的龙虾兵军服,白色军帽和英军装备的制式1853型恩菲尔德步枪。

  这些新兵穿着英军典型的红色军服,胸前是交叉的斜向白色牛皮带,身后黑色背包。

  乍一看,和英国陆军没啥两样。

  这全都是为英法远征军准备的储备物资,结果落入楚国军队的手中,若是在战场上遭遇,英国人难免要郁闷了。

  9月26日

  法国巴黎爱丽舍宫

  来自远东的坏消息传来,这给了意气风发的法兰西宫廷犹如当头一棒,只要看到英国外交使臣那压抑不住的笑容,法国君臣从上到下都气炸了肺。

  西贡遭到偷袭,超过2642名法国守军(注,统计数字仅限白人殖民者)一战而殁,史称“西贡事件”

  法国远东舰队被堵在西贡河里,遭到楚国舰队群起围攻,导致全军覆没,这令法兰西殖民全球的雄心壮志遭遇空前重挫。

  耻辱,简直是赤裸裸的耻辱。

  “上帝呀!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蠢货?

  用不了三天时间,我一生挚爱的法兰西将会成为全欧洲的笑柄,这是永远无法原谅也无法接受的事情。

  看到那些该死的英国人了吗?

  他们笑的是如此阴险,那是在骄傲的法兰西人胸口又戳了一刀。

  我不会接受东方人强加的这份耻辱,必须要狠狠的回击过去,用最强硬的方式……”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咆哮声,回荡在爱丽宫奢华的宫廷里,那些衣着华丽的大臣近侍们全都禁若寒蝉,脸色极其难看。

  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回来,几乎没有人相信。

  简直是离谱他奶奶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来自西贡总督府麾下征战西圻各省的孤拔将军的紧急外交函件,证实了英国人首先传来的这个噩耗,确实不是开玩笑。

  这一下,法兰西宫廷简直炸了。

  消息压根儿也无法隐瞒,至少英国人就会大力宣扬出去,以遮盖新加坡被占领的羞辱,这可以让伦敦减少很大的压力。

  避免尴尬的方法,就是用一个更加劲爆的新闻,去遮盖前一个劲爆的新闻。

  这下子

  楚国在欧洲可是出了大名,狠狠打了英法两强的脸,这种事儿以前只有头铁的沙俄老毛子敢做,结果就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输的很惨。

  虽然惊奇楚国这个年轻国王的勇气,可没人看好楚国的未来。

  很多欧洲王国在这一刻,已经将楚国判了死刑。

  这个世界上精彩绝艳的人太多,但绝大部分都像流星一样,在瞬间绽放光芒之后便消失了。

  这个楚国国王也不例外,下场肯定很惨。

  欧洲的上层的各王室贵族圈子,近来津津乐道的就是楚国做下的这两件大事儿;

  攻占新加坡,血洗西贡。

  在上层社会的交际圈里,若是不对这两件大事儿评点一番,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是跟不上国际新潮流。

  万里之外遥远的楚国,通过自己大胆的战争行为,在欧洲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风云变幻中有人惊怒,有人吃瓜,有人欢喜无限。

  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就此评论说道;

  “楚国这位年轻的国王,无疑是一位杰出的领袖,能够用古老的东方智慧在变幻的风云中寻找机会,踩在了正确的鼓点上。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影子……”

  敌人如此高度的评价,更是让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摔碎了真爱的中国瓷器,怒气值拔高了3分,将法国政府大臣叫过去骂的狗血淋头。

  这一切,兴许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愿意看到的情况。

  能够火上浇油,搞乱宿敌法国人的心态,何乐而不为呢?

第294章 难以避免

  普鲁士人的火上浇油,除了愈发的加大法兰西帝国的愤怒,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仅仅一天

  法国宣布向法属西贡总督府派出一支新的强大舰队,并且增兵2.2万人,参与英法联军共同对楚国的战争。

  后续将视情况随机调整,不排除继续增兵的可能。

  明显看得出来,法国人急眼了。

  第一批向中南半岛增援的法军来自于驻守在赛德港的外籍军团,总数4335人,他们将越过苏伊士半岛,乘坐英国邮轮抵达西马来亚地区,成为第一波增援的兵力。

  第二批向中南半岛增援的法军来自于土伦港,总数8400余人,他们的行军路径与前者相同。

  从法国土伦港乘船抵达地中海沿岸的赛德港,这里正大兴土木兴建的苏伊士运河,就是有法国苏伊士公司一手包办,动用了埃及20多万苦力,是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浩大运工程。

  该计划预定明年通航,增援的法军显然等不及了。

  他们将从赛德港乘坐火车,这是法国人建造用于运输修建运河大型设备和物料的工程专线,从这里抵达英国人控制下的苏伊士城。

  再从苏伊士城搭乘英国盟友的邮轮,直抵西马地区的吉隆坡,全程预计25~28天,这是从欧洲抵达中南半岛最快的路径。

  第三批向中南半岛增援的法军来自于法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及本土,总数约9150余人,将会从各方调集陆续赶赴中南半岛。

  能够挤出这2.2万人的法军,几乎已经是法国政府当前最大的能力,这一点楚王郑国辉料算的并没有错。

  现在的法兰西,正面临着欧洲新崛起的普鲁士王国严峻挑战,双方因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处于剑拔弩张的临战状态。

  在这个敏感时期

  调动大军万里迢迢的前往中南半岛作战,无疑将会对至关重要的欧洲形势产生影响。

  早在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普鲁士以快而惊人的胜利搅乱了欧洲的均势,确立了北德意志联邦领袖地位。

  拿破仑三世一直梦想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欧陆霸权,然而不断受到英国的制肘和普鲁士的挑战。

  此时的普鲁士王国,在宰相俾斯麦的筹划下,促使在德意志联邦中扮演重要领导角色,而这是法兰西帝国难以接受的局面。

  现在的欧洲

  北德意志联邦和南德意志诸邦国,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共计有30多个大公国,侯国和主教国,还有几个自由市,普鲁士就是其中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1866年的普奥七星期战争中,普鲁士王国击败了公认的盟主奥匈帝国,得以取代其盟主地位,在欧洲飞速崛起。

  这样的局面,严重削弱了法国在德意志诸邦国中的决定性影响力,损害了法兰西利益,普法间矛盾天然对立。

  普鲁士的崛起,对法兰西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形成严重威胁,进而制约了其欧洲霸权。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被推翻,被迫流亡巴黎,致使西班牙王位虚悬。

  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西班牙王位继承者,成了全欧洲王室的焦点。

  这其中,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密切亲戚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成为了最有希望的王位继承者。

首节上一节27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