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58节

  奥德总督见此情景,满腔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

  他略一沉吟,这才问道;

  “亲爱的将军先生,我不想很不名誉的被东方人俘虏,包括总督府这些高级官员们,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坚持到加尔各答的援军抵达?”

  “当然有。”塞兰-斯利克尔少将用手向后一指,很干脆的回答道;“您可以带着人退到圣淘沙的西乐索炮台,我可以给您一纸手令,并派遣一艘小火轮送你们过海。但没有多余的兵力,而且时间……”

  他掏出金质怀表看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您和几位大人只有一个半小时?不能带上过多的东西,也不能超过40个人。人数太多,小火轮装不下。”

  “谢谢你,亲爱的将军,希望你能坚持住。”

  “虽然希望不大,但我还要感谢您,尊敬的总督大人。”

  “那好,祝你好运。”

  奥德总督知道时间紧急,也就不多废话了,礼貌的打了个招呼便转身就走。

  离开的时候,带走了随行的总督府一行高级官员们。

  这些人都需要回去准备一下,收拾可以携带的财物,带着女人和孩子到西乐索炮台躲避战火。

  圣淘沙与新加坡之间,隔着一条最近130多米宽的海峡,海峡两端有炮台封锁。

  东端叫东乐索炮台,西端叫西乐索炮台。

  这其中

  西乐索炮台是海峡入口的主炮台,面积比较大,防御力更强,布置了大大小小10多门岸炮,封锁住了海峡入口。

  西乐索炮台上驻兵177人,有着坚固的炮台建筑掩护,加之储备丰富,四周的圣淘沙荒野无遮无挡,射界开阔。

  即便有几千人的军队围攻,也能坚持很长时间。

  眼神复杂的目送着总督府的一众高级官员离开,塞兰-斯利克尔少将稳定了下情绪,这才回过身来拍拍手,对身边的军官们说道;

  “好了,伙计们,我们需要合理的分配防御力量,现在要好好的合计一下,怎么样才能狠狠的揍这些该死的东方人?”

  说着,就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画的是东城街区的简略图。

  就后续如何配置火力?如何调配人手互相策应,一一作出详细安排,希望坚持更长时间。

  虽然有了赴死的决心,但只要还有一点希望,总要挣扎一下,不是吗?

  这段平静的时间,楚军又在干什么呢?

  在在东城区的大片瓦砾中,很多居民在刀枪的押解下走了出来,脸上满是惊慌和恐惧之色。

  到了较为空旷的场地上

  军官们直接开口简短的说了几句,无非是“我楚国大军乃正义之师,是华人自己的军队。”“面对英法列强的压迫,奋起而抗争”“旨在争取华人福祉,争取尊严和得到平等的对待”“华族之崛起,人人有责”云云。

  然后开门见山的就要求“在场所有丁壮,自愿加入军队中的向左边站,今后就是我军中胞泽,享受军功待遇,在人前显贵的尊贵地位,薪金从优,待遇丰厚”云云。

  此言一出

  就有不少心动的华人丁壮,犹豫了一番后站到了左边去,随即有一些人稀稀拉拉的跟了过去,形势比人强啊!

  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

  这些大兵压境的楚军非常凶悍,杀起白人鬼佬来眉头都不皱,在枪炮加持下,已经稳稳的占据了上风。

  所谓的“自愿从军”也就是这么一说,不自愿从军,难道会放你回家吗?

  很多人想明白了这一点,随后也跟着进入了左边的队伍,人数很快达到七八百人,后面就没什么人跟上了。

  军官的耐心也有限,手一挥便吩咐说道;“行了,你们现在就是我四团的士卒了,跟着伙计们去领武器吧,下一步要分到各营连去,补充缺失的兵力。”

  这番话说完,军官扭头看向另一边,这里面站着约三四千神情畏惧的群众,他冷笑一声,指着这些群众吩咐说道;

  “既然给你们大路不走,那就不要怪本官心狠了。现在你们都被强行征募为辅兵,每人左胳膊上扎一个白布条。现在你们记住了,胳膊上没有白布条的就是敌人,全部无条件处死,杀无赦。”

  说完,也不顾这些群众的哭声震天,举手吩咐士兵们开始分发白布条,每人一根绑在左胳膊上。

  绑好白布条的100人为一队,到场地中堆积如山的冷兵器堆中,有刀的就捡一把,没刀的就捡一杆长枪,用作武器。

  等会儿冲锋,就由这些辅兵冲锋在前,身后的楚军士兵充当督战队。

  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犹豫不前者,杀无赦。

  蛊惑军心者,杀无赦。

  私逃乱窜者,杀无赦。

  这些人中以华人为主,还有马来人和少数白人,通通打乱分做一队一队,充作辅兵准备投入战场中搏杀。

  侥幸存活下来者,或许有机会成为正兵。

  所谓的辅兵,就是炮灰。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儿,何汝霖少将率领的新加坡远征军,仅大半一天就伤亡五分之一,如此惨重的伤亡令楚军大伤元气。

  要知道,新加坡远征军的任务是在此地坚守半年以上。

  这才一天不到,就损失这么多兵力,那必须要尽快补充啊,而且要多拉些炮灰填入战场中。

  根据英国官方记录

  1860年,新加坡人口83293人,其中华人超过5万,占据63.3%,主要是商人,劳工和船民,以及码头工人。

  至1868年战争伊始

  新加坡城市人口约12.76万人,其中华人8.57万人,比例接近七成,是定居当地人数最多的族裔。

  这些新加坡侨民虽然是同宗同族的华人,但是对楚国的认可度并不高,反而愿意遵从英国人的吩咐,拿起刀枪来反抗入侵的楚国远征军。

  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好客气的。

  源自于通州民团的楚军,其本身就带着凶悍好杀的地主武装基因,在长达数年的神舟残酷内战中,见多了自相残杀的情景。

  对于发动当地人充作炮灰。没有半点负担。

  辅兵就是标准的炮灰,战斗时冲在最前面,战斗结束修建防御设施,运粮运水打扫战场,修桥铺路这些苦活儿累活儿都是他们干。

  没有薪水,立功也没有赏赐,能够吃顿饱饭就不错了。

  既然不愿意主动加入楚军,那就当做标准的炮灰加奴隶使用。

  那些主动加入楚军的新加坡华人,得到的待遇就较好了,基本上按照征募的新兵待遇安排,优先分配缴获的英制火枪,并接受战前使用火枪的紧急训练。

  其目的,就是教授这些新兵如何装填弹药,如何瞄准发射?

  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能不能熟练的掌握装弹射击本领,那只有看天意了,反正也不重要。

  这些新兵受伤会得到救治,立功会记录在案,劫掠民宅时也能私藏一部分收获,可以立功受赏,待遇基本与其他官兵一样。

  战斗的时候,这些新征募的新兵站在队列的最前方,持枪向敌阵地发起白刃冲锋,老兵位于后方,同时执行督战的任务。

  这样的安排,还是为了减少老兵的伤亡,毕竟老兵才是这支楚国远征军的中坚核心力量,得细水长流的用。

  伤亡的多了,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约5点钟左右

  楚王郑国辉在一众王室禁卫军的严密保护下,来到距离牛车水很近的一处楼房建筑前。

  他抬头看了一下这栋4层高的西洋式建筑,满意的点点头,径直便向里面走去。

  这里原本是英国海峡总督府法院,距离“牛车水”十字路口约三百余米,是附近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

  楚王郑国辉来到4楼上,从这里透过窗口向牛车水的方向眺望。

  城市中大量的两三层建筑一览无余,还能看见十字街口西边的詹美青真教堂,马里安曼庙,以及远处佛牙寺的金黄色屋顶,居高临下全都一览无余。

  楚王郑国辉对这里开阔的视野非常满意,英国人盘踞的西城区主要范围,都在视线之内。

  远一些的,用望远镜也能看见。

  于是他点头吩咐说道;“通知下去,攻击可以开始了,用不着吝啬炮弹和火药,给我狠狠的打。”

  “遵命,陛下。”军官立刻飞奔着前去传令了。

  没过多一会儿

  抵近射击的野炮中队就开火了,随即轰隆隆的炮声响彻一片,开始猛烈的轰击起来。

  对面的英国人也不甘示弱,数十门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激烈的炮战打的房倒屋塌,马里安曼兴神庙的围墙被轰出了大窟窿,随后倒塌变成了大豁口子。

  牛车水是唐人街所在地,也是新加坡的华人聚居密集区,这里却有一座印度教寺庙叫马里安曼兴神庙非常显眼。

  盘踞在这里的英国军队,连同白人民兵约合630余人,配属了17门火炮,就以马里安曼兴神庙为核心,建立了两道街垒,疯狂的用炮火还击。

  进攻的楚军集中了30多门十磅帕罗特线膛炮,对英军的火炮阵地实施重点打击,一门一门的将其摧毁。

  双方对轰十几分钟后

  英方的17门火炮已经损失大半,仅剩下6门火炮还能开火,固守的马里安曼兴神庙墙壁也被轰的到处都是窟窿,四下里漏风。

  随即一声令下

  手持刀枪的辅兵们被驱赶着冲了上去,他们神情惊恐的大喊大叫着,踩踏着瓦砾向前冲击,不时有人摔倒在进攻的路途上。

  这时候,从街道两侧的连廊楼上,闪出很多手持火枪的白人士兵和民兵,对准冲击的人群纷纷开枪。

  爆豆一样的枪声密集响了起来,很多人身上爆开了血洞,然后一声不吭的栽倒在地,就这么无声的死去。

  剩下的人呐喊着继续向前冲,很快100人就稀稀拉拉的只剩下一小半儿。

  这时在后方,又有一支百余人的辅兵手拿着刀枪,被驱赶着冲击上来,很快就越过了三四十米的距离。

  在他们身后,又有第三批百余人的辅兵,同样手拿着明晃晃的刀枪冲杀了上来,简直没有片刻闲暇。

  冲锋在前的这些华人辅兵们,有少部分已经冲进了神庙里,随即传来了喊杀声和绝望的惨叫声,与零星的枪声混杂在一起,交织成惨烈的战争场面。

  随后越来越多的辅兵冲了进来,这让固守在马里安曼兴神庙里的白人士兵们疲于应付,很快出现了大量伤亡。

  紧随着这三批辅兵之后,是一个刚补充完的步兵连开始冲击。

  他们手持的都是装上刺刀的步枪,动作更加迅捷,也更加有组织,大部分相继杀入了神庙中,与英国士兵展开了近身搏杀。

  随后第五批,第六批辅兵被驱赶上来,顺着被踹开的大门,炮弹轰开的墙壁窟窿涌入房内,与躲藏在里面的白人士兵展开了血肉搏杀。

  喊杀声响天彻地,久久不绝。

  今后花费了40多分钟时间,这个神庙据点和街道两侧数十间房屋被攻破,盘踞在内的白人士兵遭到大量杀伤。

  在总计损失了三百五六十人后,剩下的白人官兵狼狈撤退,又被身后的楚国士兵打了两轮排枪,再次伤亡了十几人。

  剩下不足250人,狼狈的向后撤入詹美青真教堂和佛牙庙这些坚固据点中,与这里的白人民兵汇合,用密集的排枪子弹阻止追击之敌。

  在放倒了数十人之后,这一波攻势总算结束。

  几乎没有让英国人喘息,野炮中队再次集中火力,发起了新一轮的猛烈炮击,轰隆隆的炮声响彻不停,与英国守军再次展开炮战。

  在几轮炮战中

  明显能看到楚国炮兵占据上风,这是因为楚军装备的十磅帕罗特线膛炮射击精准,操炮的炮兵动作娴熟,技艺更高一筹,一直压着英国人狠揍。

  新加坡这个地方,是英国人经营几十年的核心重地,仓库里储存的火炮众多,各种口径的都有。

  但能用于城市近战的火炮,大都是轻型野战炮,以法式的青铜质地拿破仑大炮为主,口径在12磅至16磅,也有少部分是9磅炮。

  那些大口径的重炮即推不动,也摆不开,更无法充分的发挥火力优势。

首节上一节25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