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33节

  只要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第254章 公共马车公司

  “我陆军全体将领殷切期盼陛下莅临,参加陆军部扩编授旗仪式暨老兵退役典礼,若能获得允准,将是我全军无上荣耀。”

  视察结束,即将离别之际,钱江中将代表众人发出殷切的请求。

  楚王郑国辉自然是神情和煦的应允了,然后在一众将领的恭送之下,转身踏上了镌刻着王室徽章的马车,随即离开。

  各位将领纷纷钻上马车,有的回军部,有的去马尼拉陆军学院,有的则返回城中的豪宅,顿时四散而去。

  在返回的王室马车上。

  楚王郑国辉一个人独自坐在宽大奢华的马车厢里,手上拿着一杯香槟酒,神态悠闲的啜饮,眼睛透过车窗,看着外面迅速向后倒退的风景。

  他的心情很好,内心盘算着法制1866夏塞波击针步枪经过这番彻头彻尾的改进,怎么说也能达到毛瑟71/84委员会步枪的水准。

  毛瑟71式步枪是由普鲁士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在1867年,普鲁士的毛瑟兄弟以法制1866夏塞波步枪的旋转式枪机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而来。

  马尼拉兵工厂与普鲁士人的起步时间差不多,可有了自己的指导,明确了改进方向,至少应该比对方快一步吧。

  郑国辉对这事儿没什么压力,所以显得风轻云淡。

  原本就是随手布下的一个闲子,想到了,就随口点拨一下,让那些技术人员捣腾去吧。

  法制1866夏塞波步枪虽然有诸般不足,但是其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后膛制式步枪,在面临世界上广泛装备的前膛隧发步枪时,展现出了碾压式的技术优势,引领技术革新潮流的重大作用不可否认。

  就在今年10月,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就很能说明问题。

  十月间,加里波第率领志愿军进逼罗马,法皇拿破仑三世派兵先行进驻罗马,随后与皇组成联军,严阵以待。

  双方军队在门塔纳遭遇,一场激战下来,组织度不佳且严重缺乏骑炮兵的加里波第志愿军,遭到装备夏塞波步枪的法军迎头痛击,惨败而归。

  加里波第志愿军死伤千余人,不得不于次日撤出罗马,伤者中甚至包括加里波第本人,这家伙是个造反小能手。

  法军仅伤亡38人,教皇军伤亡144人。

  这是在平原的线列步兵作战中,凭借先进的夏塞波步枪,法军取得了1:30的压倒性战果,加里波第志愿军的伤亡绝大部分来自法军致命的排枪射击。

  至于教皇军的伤亡,是在与叛军的菜鸟互啄中,差不多1:1平分秋色。

  楚王郑国辉的消息来自于加尔各答的《泰晤士报》,这是当今世界上的权威消息来源,英国会定期将欧洲的各种重要报纸通过邮船,送达英属印度殖民地。

  一般来说

  英国人是通过定期邮轮,将这些报纸和外交邮包送到埃及所属的塞班港。

  塞班港位于地中海沿岸,作为信息分发地,报纸通过这一渠道进入英属埃及,约旦,叙利亚,科威特和红海沿岸的英国保护国阿曼王国。

  位于阿拉伯半岛另一侧苏伊士城,有英国的定期邮船航班,常年往来于英属印度和英属海峡殖民地,最远可达远东。

  通过这一分发渠道,最新出版的《泰晤士报》大概10天可以到加尔各答,15天左右就可以到马尼拉。

  这些欧洲报纸信息来源多样,在加尔各答小范围售卖,主要用户是当地的白人殖民官员和商人。

  楚国驻地商会会定期购买,以邮包的形式,安排最近的班船运回马尼拉,是郑国辉和王国政府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郑国辉习惯直接看原文报纸,相关报纸经过王室侍从室翻译,剪辑后,会以内参的形式汇编成《世界风云概览》小册子,下发给政府各部门及军方要员参阅。

  这些信息涉及的密级较高,政府是次长以上高官,军队是副师职衔以上,在楚国都是妥妥的军政要员。

  王室马车一路疾驰,将行人和诸多的风景甩在身后。

  透过马车窗

  楚王郑国辉看见闻令纷纷靠边避让的马车,有私人马车,有货车,也有公共马车,心中油然升起浓浓的优越感。

  这马尼拉城内超越时代的交通和公共设施,处处都留下的郑国辉的手笔,无疑令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首先是完善的城内下水道沟涵设施,令这座热带海滨城市雨天没有积水,内涝,消除了滋生蚊蝇的水塘,臭水沟和大大小小的水洼,城市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建立了很多公共厕所,在道路绿化带里,在居民区,在商铺密集的所在,处处都禁止随地便溺,违者罚款。

  而一些政府办公大楼,银行和大型公司所在,各种新兴建筑中,普遍应用了下水道设施,极大的改善了卫生状况。

  在马尼拉王城这样的老区,也在通过各种后续的改建,增加了下水道设施。

  应用最多的就是铜质下水道管,虽然造价较高,但属实好用,不锈不漏不坏,装上去可以用一百年。

  在方才一掠而过的海滨大道边上,建有别致的凉亭式公共停车站,这也是出于楚王郑国辉的意见,源自于欧洲伦敦和巴黎这些大城市的公共设施。

  马尼拉城内的公共停车站,大概距离七八百米一座,分成不同的路线,有一路马车线,二路马车线,三路马车线一直到11路马车线。

  这些公共马车一律都是双马拖拽的四轮大马车,车厢狭长,除了车夫和售票员以外,每排可以坐4人,一共有10排座位,总计可以搭乘40位乘客。

  实际上,在热闹繁忙的荣耀大道和海滨大道上,经常可以看见公共马车两侧和后面挂着乘客,五六十人都是有的。

  在乘客太多的时候,两匹壮马都拖不动。

  这时候,车夫和售票员就会下来,大声吆喝着乘客帮着推一把。

  只要马车动起来向前跑十几步,两匹壮马就能拖得动了。

  马尼拉地处海滨平原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山丘,距离最近的山都在十几公里外,一辆公共马车拉着五六十人都没问题。

  政府对公共马车实施定价,三站路1分钱,差不多就是10文铜钱,超过三站路2分钱,差不多就是20文铜钱。

  马车1号线在荣耀大道上,从头到尾跑一趟,长度近27公里,也就是6分钱,可以说既便宜又方便,是城内居民出行的首选。

  这些公共马车属于马尼拉市政马车公司经营,由政府控股,也有一些银行和其他公司,个人参股,实施经理经营负责制。

  要求不高,在满足公共出行的情况下,维持市政马车公司运转并稍有盈利即可。

  运行了几个月,马尼拉市政马车公司总计雇用了730余人,共计投入运营了176辆公共马车,扣除运营车马成本和人员薪资,每月尚能赢5300余银洋,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经营这样一家公共马车公司,并非一件易事。

  该公司在马尼拉城市各处,建立了16个大型牲口饲养场,一般都在公共马车的终点线上,饲养着驭马和大骡子合计620余头,顺带还养了不少家禽,解决了公司的肉蛋供应。

  这些公共马车跑一趟下来,就要换拖拽的驭马,路线长的单程就要换,路线短的跑一个来回就要换。

  换套下来的驭马或是大骡子,需要马夫精心的饲养,用混合鸡蛋的黑豆,燕麦和成型饲料喂个7分饱,还要饮水,修蹄,检疫查病,小心的伺候着。

  这都是出力的重活儿,必须得给牲口营养跟上,否则拉不了几趟就要便血,直接就废了。

  若是驭马拉稀了,那下一班肯定不能拉套,得换上备用的大骡子。

  大骡子拉车速度慢,但是耐力好,耐粗饲,耐操,在公共马车行饲养场中也养了不少,用于替换。

  整个楚国境内

  也只有马尼拉,宿雾,达沃,三宝颜和八打雁这几个较大的城市,如今通行了公共马车,极大的便利了居民出行。

  其他较小的城市中,基础设施不是那么完备,还是以步行或骑马为主。

  根据政府议案

  正计划推行乡镇公共马车计划,这是建立在楚国道路条件良好的基础上,为便利两地间的人员往来,推行的得力举措。

  先期开通的自然是马尼拉前往各城镇的公共马车,马尼拉至八打雁,马尼拉至奎松,马尼拉至甲米地,马尼拉至安赫莱斯,马尼拉至帕西等等,都是即将开通的城市间路线。

  对于这些城市间的交通路线,政府议案是选择有实力的五~六家经营商,以路线为标的,进行公开竞标。

  楚王郑国辉否定了这一议案,他着重指出;

  若是完全市场化经营,加上需要缴纳高额竞标费用,那么必然会出现垄断和高价的情况,有违政府便民的初衷。

  应该引入大型公司,比如马尼拉公共马车公司参与,并制定以里程计算的最高限价,促成合理有活力的竞争。

  票价上限锁死,只有在运营票价的范围内竞争,才能达到便民惠民的初衷,并非一切以盈利为主。

  需加强管理,对服务态度恶劣者,动辄打骂乘客者,运行班列不准时者,公共马车公司管理混乱者,阳奉阴违者,哄抬物价者,以危险方式运营者,皆要列出管理细则,予以规范经营。

  而不是把运营路线一卖了之,啥都不问了,这是懒政的做法。

  在接到楚王的批示后,政府方面果然高度重视起来,迅速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具体管理权限隶属于港口和运输部。

  港口和运输部位置还专门成立了运输监督员办公室,引入了10余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督员,平日明察暗访和接受乘客举报,对城市间公共马车公司运营进行监督管理。

  事实证明

  并不是王国政府找不到好法子,而是有没有认真对待?这是个态度问题。

  经由此事,首相李鹤章在王国政府各部门,掀起来一场防微杜渐的官员自查自纠活动,接受政府各部门官员建议,对现有政策和执行方式进行改进。

  这一活动,引来了下属官吏纷纷投信,畅所欲言,很多好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很大的改善了政府工作效率。

  这样朝气蓬勃的政府高效率,也只有在建国初期才能见到。

  楚王郑国辉对此还特意提出表彰,提拔了一批建议得到落实的基层官员,极大的鼓舞了基层官员的干劲儿,热情一片高涨。

第255章 石油资源

  回到宫廷里,楚王郑国辉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轻薄的麻衣短衫,透气而又舒爽,脚踩薄履来到二楼前厅。

  恰逢妙画抱着二岁多的喜儿出来,迎面撞见国王陛下,连忙神态惶恐的放下怀中的喜儿。

  屈膝敛福施礼道;“奴婢不知陛下驾到,冲撞了圣驾,恭请陛下恕罪。”

  “不知不罪也,免礼平身!”楚王郑国辉伸手虚扶了下,目光落在胖墩墩,小脸白白净净的喜儿身上。

  喜儿此时正在用一双纯净无暇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抬头仰望着这个身材高大的君父,眼中隐有一丝畏惧。

  妙画慌忙蹲下身来,低声而又焦急的催促说道;“小殿下,赶紧拜见陛下,奴婢教您的话怎么说的?”

  “参见陛下。”喜儿兀自摆弄着小手指头,奶生生地说道。

  这一声称呼,将郑国辉的心都融化了,眼神也变得格外温柔起来。

  这是郑国辉在这个世界的血脉延续,小小的一个肉团子,齿白唇红,奶萌萌的超可爱,乌溜溜的大眼睛纯静的没有丁点儿杂质。

  “诶……”生怕吓到了这个小肉团子,楚王郑国辉的声音格外轻柔应了一声。

  拘于王室森严的规矩,郑国辉不好将这个小肉团子抱在怀中,满宫廷的溜达,因为此子乃是庶妃所出。

  陛下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内庭的此消彼长,而不仅仅是父王关爱那么简单。

  楚国如今潜移默化的遵循“一正两侧四庶”的王室惯例,“一正”就是王后郑李氏,这个没什么说的。

  按照宫廷的规矩

  所有侧妃侍妾所出的儿女,都要养在王后郑李氏的膝下,尊称她为“母后”,这就是后宫之主的威仪,喜儿自不例外。

  为国王陛下诞下了骨血的巧月,如今是“庶妃”的身份,高于一众侍妾,这也是母凭子贵,在甘泉宫内仅次于王后。

  侧妃之位全都是空置,这个年代幼儿夭折的比例很高,即便王庭也不例外,所以不急于抬举,得等喜儿过了12岁成年再说。

  如今怀有身子的冬梅,依然是宠妾的身份,还没有抬举到“庶妃”之位,得等到她顺利生产之后才行。

  最好就是母子平安,否则没有“保大还是保小”的选择。

  按照宫廷惯例,一律是以保证陛下骨血安全为首要,可以不计代价,楚王郑国辉都过问不得。

  楚王郑国辉蹲下身来,尽量不吓到这个肉肉的小团子,用轻柔的声音说道;“这个小殿下为什么这么聪明啊?这么小就会喊参见陛下啦,可真是棒棒的。”

  喜儿见到他伸出的大手,有些害怕的是将两个肉肉的小手背到身后,往后倦缩了下,回头不知所措的看着妙画。

  妙画连忙点头如捣蒜,轻轻的教喜儿说道;“陛下夸喜儿呢,喜儿说“多谢陛下夸奖,孩儿承受不住”。嗯……说啊,喜儿会说什么?”

  “参见陛下。”

首节上一节233/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