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30节

  如此算下来

  普通老兵就算无甚功绩,林林总总的各种战斗履历,也可以使其军功授田轻易的超过80亩,达到一两百亩的比比皆是。

  更高的功勋士兵,得到五六百亩授田也不是难事。

  这些士兵的赏田,一律归其所有,士兵可以享受终身“十税一”优惠田税,直至身故时。

  其继承者须缴纳继承税,才能够继承这部分田地的产权。

  然后,遗产继承者需办理相关手续,将这部分军功田转为民田,今后不再享受“十税一”的优惠田税,需按民田的税率缴纳,这就是“功勋田终身制”。

  如此一来

  楚国各地就会出现5700多名中小地主,在“十税一”优惠军功田税奖励下,只要不傻不痴,家业就会迅速的繁盛充盈起来。

  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成为稳定地方的核心力量。

  此外,楚王郑国辉亲手设计的功勋系数,是以海南群岛,宿雾群岛和通州群岛三座大岛屿为本岛,系数为1。

  周边其他的离岛,系数为1.2,比如八打雁对面的民都洛岛,长滩岛等等,举凡不属于三大主岛的都是离岛,

  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岛,所罗门群岛等大型岛屿,属于外岛,系数为1.8。

  中途岛,威克岛以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属于边疆外岛,系数为3。

  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名普通士兵功勋田核计120亩,他选择安置在三大主岛,系数为1,那么实得120亩功勋田,具体安置地由政府安排,个人无从选择。

  若其选择安置在离岛,系数为1.2,那么这名退役士兵实得功勋田144亩,会安置在民都洛岛,长滩岛之类的离岛,具体安置地由政府安排,个人无从选择。

  若其选择安置在外岛,系数为1.8,比如安置在香格里拉岛,那么这名士兵就可以得到120亩田×1.8=216亩田,具体安置地由政府安排,个人无从选择。

  若其选择安置在边疆外岛,那就厉害了,能拿到三百六十亩功勋田。

  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让退役老兵能够更加有序且深入的分布于各岛,进一步强化楚国王室对整个国家的掌控力。

  这些退伍老兵到了各村镇,都会担任村长或者镇长,副镇长之类的职务,额外还有一份薪资补贴。

  钱不多,重要的是身份认可,以及老兵身上沉甸甸的军人荣耀。

  这就是“重赏基层”的真正深意所在,有助于楚国王庭深化对基层的绝对掌控力。

  为啥在乡镇中间,还另外加管事的人呢?

  这5700名退役老兵,不就多了5700份薪饷开支吗?

  乡镇长的薪饷仅仅是象征性的微薄收入,一年也就是十几块银洋,多了这5700余人,每年开支不过是10多万罢了。

  但其作用,却远远不是10多万银洋能够涵盖,是楚国王庭将影响力直达乡村最有力的手段,能够掌控到最偏远的山村。

  必须要清楚的认知当今社会,与后世完全不同。

  政府的县衙人员多则数十上百人,少则十几人,是典型的小政府。管理不及乡里,村里。

  乡里,村里多以宗族乡绅为主,是教派势力繁多的地方,道教,佛教,基督教和死灰复燃的YSL这些教派,在乡村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如果移民都听中间管事人的,例如乡绅,神父,阿訇,那必然会出现了懒政,县衙府衙基本上不会主动去管事儿。

  乡镇里出了大事儿,府衙和县衙才会过问。

  宗教是信仰,是精神产品。

  在楚国,是允许华人移民自由地去信教,没有具体限制。有的教派崇尚道法自然,崇尚自由信仰,那是无害的。

  但有的教派去夺取信众,信众的一言一行、甚至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乃至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帽子,都得强制性听他们的,那肯定是不行,要坚决铲除。

  这就是“重赏基层”的另一层含义,举凡发现类似的苗头,必须要予以坚决铲除。

  楚王郑国辉可不会忘了,海南群岛上原本信仰的那些东西,虽然男性土著大多进了苦役营,只有极少数在热带丛林中苟延残喘。

  可很多土著女性依然尚在,时间久了,也能听懂一些华人的语言,暗中会对华人丈夫施加影响力,这点不得不防。

  “重赏基层,分离军政,慎授高爵,普惠大众。”这是十六字政策,“重赏基层”就是建立基层的中小地主阶层,管控地方。

  “分离军政”则是以军政两个系统,分开叙爵论功,而不仅仅是给军方有功之臣单方面授爵论功,这显然不平等。

  建立楚国大家都有功,那么都有赏。

  肉就这么多,谁都想多吃一口,军政双方互争起来,自然难免有诸多龌龊,也就形不成合力。

  楚王郑国辉高高在上,远离争吵和纠纷。

  只要挥动肉块,就可以调动军政双方的积极性,这是君王的平衡之道,可谓智珠在握。

  “慎授高爵,普惠大众。”这是八字政策,可以合在一起理解。

  国之重器不可轻授,所以楚王郑国辉早早的就放出风去,伯爵高位至多3~5人。

  是否能够符合授爵标准,自己尽可以去衡量,不要有过高的期望,那就不会有太多的失望。

  伯爵,子爵这两级爵位,在楚国可以算是高官显爵,要控制数量,不可轻授。

  至男爵这一级,却可以放开来些,甚至惠及到少数中校一级的军官,乃至于知府和部分知县,不超过60人即可。

  剩下没有封地采邑的终身名誉爵士,封赏个数百人也不为多,反正只是一个名誉勋章,多一个大子儿也不用花。

  这就是“普惠大众”的意思,虽然没有达到贵族的标准,但王室也给了个安慰奖,想想功勋确实不够,这些人心里也就平衡了。

  自古以来

  评功叙爵就没有嫌高的,若是任由那些人想象,给20个公爵都不够分,还会闹得满肚子怨言。

  太平天国就是现成的例子,评出了几千个王,可依然没有多少人满意。所谓欲壑难填就是如此,这已经沦为笑谈。

  在经历所罗门群岛的移民座谈后,楚王郑国辉就显得意兴阑珊,在岛上又视察了两天,便宣布打道回府。

  这一趟远航,前后历时一个半月,返回的时候已经是9月上旬了,到了秋到开镰收割的季节。

  一些稻米成熟早的地区,已经早早的开始秋收。

  在海南群岛上

  一年到头的气温变化幅度很小,但很多华人移民还是习惯的按照月份都不同,称呼稻米收割为春收,夏收和秋收,用以区别不同的收割季。

  政府对此没有强行规定,海南群岛上没有节气的划分,每季稻米早收一两个月,迟收一两个月,区别不大。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收割季延迟到雨季来临。

  届时大雨倾盆,对茁壮生长的稻米秧苗是件好事,但对成熟的稻田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了。

第251章 夏塞波击针步枪

  甘泉宫里

  远航回来的日子,楚王郑国辉在处理政务之余,把更多的时间留着陪伴王后郑李氏,享受其乐融融的居家之乐。

  后宫里

  12名娇俏美丽的宫女正在抚琴弄萧,演奏出婉转悦耳的乐曲,楚王郑国辉坐在榻上,身边是小腹微微凸起的王后郑李氏。

  如今的郑李氏年芳19,已经褪去了少女的青涩,白里透红的细嫩面庞也圆润了些,身穿湖青色绣凤宫袍,头戴镶钻凤簪子,衬托的美丽容颜愈发的高贵。

  “陛下,家里来信了,言及父亲大人从江苏巡抚任上,署湖广总督,即将调任浙江巡抚,赏一品顶带。”

  “嗯,泰山大人此次调任,应属于朝堂角逐,据传浙江巡抚杨昌和杭州将军德英闹得不可开交,有失朝廷体面,故而做此安排。”

  “那么说,父亲大人有可能长居浙江?”

  “应该不会吧?朝廷没有拿了泰山大人湖广总督之职,又加了一品顶带,可见今后还是以湖广为主。”

  楚王郑国辉的消息渠道更广泛,他也一直关心朝廷事务,对此知之甚深,言而有物

  老丈人李翰章可谓官运亨通,署理湖广总督,如今权势已不在李鸿章之下,丝毫也没有受到女婿郑国辉下南洋建国的影响。

  无形中,反而更受重用。

  想想也不奇怪,在恭亲王奕的门下,李氏兄弟与陕甘总督左宗棠,四川学政张之洞,都是洋务派大臣的中坚力量,怎么可能自废臂助。

  现在的朝廷上,领军机处大臣奕,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瓜尔佳-文详,都是倾向于洋务的朝廷重臣。

  西风压倒东风,占据了朝廷主流权柄,势力越来越大。

  在这些朝廷重臣的合力之下,陕北回乱与捻军遭受重重围剿,凶焰大损,屡次损兵折将之下,战火蔓延的范围已经被压到西北之地。

  这让中原大地上难得的喘了口气,得到宝贵休养生息的机会,迎来了“同治中兴”较好的局面。

  原本危如累卵的朝廷统治,竟然出现了枯木逢春的难得景象,益发的巩固了洋务派大臣的话语权。

  楚王夫妇坐在榻上,一边欣赏着舞乐,一边说着悄悄话,神情怡然自得。

  这时候

  站在一边伺候的宠妃冬梅,忽然间秀眉微皱,伸出春葱般的嫩白小手捂住了嘴,强忍着向上翻的呕吐恶心。

  这样的异状,却瞒不过别人的眼光。

  十几道目光各异的眼神盯着冬梅,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猜测,这也引起了楚王夫妇的注意,转过目光看去。

  王后郑李氏本是过来人,也经历过这样难受的时段,联想到楚王近期频频招幸冬梅,哪里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

  “冬梅先下去吧,召御医来瞧瞧,怕不是有喜了吧?”王后郑李氏轻声分咐说道。

  “谢王后殿下,妾身告退了。”

  冬梅腹中呕吐恶心的感觉越发严重,她用手捂着嘴,强忍着翻滚的恶心敛了一礼,便匆匆离开了。

  王后郑李氏见状不禁转过头来,狠狠白了一眼楚王郑国辉,其意不言自明。

  楚王郑国辉尴尬的笑了两声,对于宫内事务却不好多言。

  他知道王后性格温婉,出生于诗礼名家,耳濡目染之下极有容人之量,不是那些狭隘忌妇。

  更兼知娘家背景强大,肚子里面也怀了楚王的骨血,王后郑李氏真是把贤良淑德做到了极处,颇有古之遗风哉!

  难得使个小性子,更有情趣。

  听了会儿宴乐,楚王郑国辉便找借口离开了,前往东阁处理一些政务。

  没过一会儿

  王家禁卫团长郑山上校前来禀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御医陶默林入宫诊过脉了,是喜脉。我大楚王室人丁兴旺,正是盛世景象啊!”

  “你这臭小子!倒也会说实话,自己下去领赏吧。”

  “多谢陛下赏。”

  郑山上校满脸笑容的敬了个军礼,屁颠的离开了。

  根据近期的军队扩编计划,远征军将扩军至5个师,原禁卫团长郑福上校被陛下选中,担任第五师少将师长,已经于一周前上任了。

  郑山顺势晋升了一级,担任禁卫团上校团长,提拔了霍崇善,方世伟任中校副团长,仍兼任禁卫营长。

  收到下属禀报的这个好消息,楚王郑国辉心情雀跃的挥了一下拳头,感觉特别的开心。

  在后宫中,他尤其宠爱冬梅。

  王后郑李氏美则美矣,然拘谨于大家闺秀的礼法,于床弟之间很放不开,至今依然要熄灯方能欢好。

  这让郑国辉深感遗憾,王后惊鸿一瞥那动人心魄的雪白细腻,却无法细细观摩赏玩,如之奈何?

  在一众王宫妾侍中,冬梅当真婉如其名,如同一株腊梅在白雪中绽放。

首节上一节23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