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郑国辉也没有管他,还是拿过来牛皮纸袋,这上面盖着内阁官厅鲜红印章,还有总理大臣个人的火漆印戳。
检查无误后,便动手用银质小刀拆开,从里面倒出十几封函件来。
这都是楚王出巡二十几天来,内阁总理衙门积累的重要信函,如今也没有联通海底电缆线,只能通过这种邮轮快船方式送达。
郑国辉坐到书桌后面,拿起函件看了起来。
在接令后,内政部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隐秘方式,将总计71名异己分子控制住,展开秘密侦讯。
侦讯的结果不出所料,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势力,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是朝廷守旧势力,有的是湘军,有的是恭亲王门下,有的甚至与扶桑暗通款曲,有的则为洋人效力。
内政部顺藤摸瓜,再次抓捕了286人,涉及的军政警商各部门,来源也各种各样,甚至还有越南王国陈氏家族的暗子。
这个陈氏家族在越南王国历代公卿,是典型的豪门世家,想不到也关注海南群岛的楚国情形,当真是浅流暗涌啊。
这种情况在预料中
毕竟在南洋崛起如此大的一股华人势力,推翻了西班牙人300年的殖民统治,闹出诺大的动静。
卧榻之侧,谁能不关注呢?
郑国辉苦笑着摇了摇头,将这份密函放在一边,将其他函件看了看,又找出一份与中南半岛形式有关的密函。
这份密函同样是内政部第五处出具,来自于其在法属西贡总督府获得的秘密情报,第五处即东南亚调查处。
郑国辉打开这份密函,很快就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这份密函是关于法属西贡总督府全面扩张的机密情报,在西贡站稳脚跟后,法兰西国在中南半岛的白人殖民军队,突然对北方的高棉发动入侵战争。
在暹罗王国控制下的高棉,遭受法军入侵后,暹罗王国军队略一接触,便迅速溃退了,将高棉地区拱手让出。
良久之后
楚王郑国辉神情凝重的合上密函,点燃了一只雪茄,静静的坐在那里思考起来。
法兰西国在中南半岛的扩张举动,如同原本的历史一样,并不奇怪,也没有脱离范围。
暹罗王国很明智的认怂了,拱手让出高棉地区。
这一做法,避免了与法兰西国兵戎相见,也避免了一场难以预测结果的战争。
不得不说,极具小国的生存智慧。
大国有大国的尊严,而小国有小国的生存之道,暹罗王国的选择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如今的暹罗王国,是整个中南半岛的霸主,老挝,柬埔寨,高棉皆为其藩属国,仰其鼻息生存。
正因为久居南洋,暹罗王国深知法兰西国的强大,绝非自身可以抗衡,所以选择了不战而退。
从暹罗王国的王室角度来看,这样抉择是痛苦的,亦是明智的,唯一担心的就是强盗的胃口,欲壑难填。
其后数十年发生的事情,一如所料。
小小的高棉并不能满足法兰西人的胃口,其试图建立一个媲美印度次大陆的殖民帝国,相继又将安南和柬埔寨纳入囊中。
最后,在1893年,依然与暹罗王国发生了冲突。
若不是英国人看不下去,横插一手,暹罗王国的版图还得被狠狠啃掉一大口。
就这个,暹罗王国也被迫吐出了老挝,割让给法兰西殖民者。
当然了,英国人也不是出于好意。
法国人在中南半岛的疯狂扩张,引发了英国人的担忧,所以率先出兵占领了缅甸,并且干预了法国人入侵暹罗王国的战争。
其目的,就是保障英属印度殖民地侧翼的安全,在英法殖民地之间,留下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就是暹罗王国。
深深吸了一口雪茄烟,然后再缓缓吐出,浓烈的烟草味弥漫在房间内。
郑国辉心中考量的中南半岛的角逐形势,他认为法兰西殖民者与暹罗王国的争斗,把局势搅得更浑,更乱,对楚国实质上有益无害。
法国人把中南半岛称之为“黄金半岛”,从这个称呼中,就可以看出中南半岛对法国人的诱惑力有多大?
在中南半岛的殖民扩张,将会持续数十年,是法兰西亚洲殖民政策的核心部分,吸引了法兰西人的大多数注意力。
两强相遇,必有一伤。
法兰西人在中南半岛的入侵行为,直接打断了暹罗王国称霸中南半岛的历史进程,加剧了半岛局势的碎片化和复杂化。
这样的局面,是楚国喜闻乐见的,也是对楚国有益的。
每一个域外强国,都不希望看到中南半岛出现大一统的霸主。
暹罗王国如此,法兰西人如此,今后的越南也是如此。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
中南半岛地区霸权的侵略扩张进程,只有遭受到更强大敌人的迎头痛击,才有可能戛然而止。
例如;16世纪空前强大的缅甸王朝,在遭遇到两次清缅战争后,难以避免的遭受重创,国势由盛转衰。
现在的暹罗王国,在遭遇到法兰西人的制约后,国势由盛转衰。
后世称霸中南半岛的法兰西人,在二次大战中,遭遇到扶桑人的迎头痛击,丧失了在中南半岛的霸主地位。
此后称霸中南半岛的越猴子,同样在遭遇到域外大国的迎头痛击后,失去了掌控半岛的话语权。
对于中南半岛的局势变幻,楚国可以坐在一边,静观龙争虎斗,适时的推上一把,令地区角逐更加激烈精彩。
考虑到中南半岛地区的形势,郑国辉又想到了越南王朝的陈氏家族,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
越南王国自身尚且苟延残喘,竟然敢于把手伸到海南群岛来?
后世越南王国的版图中,南方被法属西贡总督府所占据,北方由清廷海外驻军盘踞,越南王国仅龟缩在顺化王庭,统御着细而长的中部地区。
天下三分,仅得其一,国势孱弱至此。
陈氏家族竟然还敢染指新兴的楚国,真可谓贼心不死。
郑国辉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在小本子上,就给这陈氏家族记上了一笔,以后慢慢算账。
第250章 重赏基层
在所罗门群岛期间
楚王郑国辉到乡间看了看,在村子里接见了一些有威望的华人移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表现的和蔼近人,倒也没有承诺什么。
只是在闲暇时,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无意间透露了一句。
叹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话听在瀛洲知府张博瀚耳中,腿一软差点没跪下去,自然就把那几个大言不惭的乡民记在心中,准备找机会整治一番。
很多人都相信民众本质是淳朴的,善良的,实质上经过二百多年的异族统治,神州数十年来的战火绵延,灾害不断,经历过人间悲惨事件的难民们,心理大多偏向阴暗。
只有长期和平宁静的温暖生活,才能驱除心中的阴霾,抚慰曾经备受伤痛的心灵。
在消除了最初的敬畏后,这些乡民代表提出了很多不合理要求,诸如;
“免除移民船票欠款,改善民生。”
“当地土著妇女不应额外收钱,宜用赏赐的方法,惠及所有华人移民。”
“官府应该资助种子,农具和畜仔,而不是一味的收钱,应该免除4个月安定期内的粮款,帮助移民更好的落户。”
“若是可能的话,希望官府降低佃租,与民休养。”
这些移民代表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提出诸多不合理要求,楚王郑国辉一个都不会答应。
这实际上是所有华人移民的共同心声,谁不巴望着自己少些欠款,日子过得宽松些呢?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那些曾救助脱离苦难生活的恩情,悄然的就向后排了,变得不那么重要。
若真如此行事
首先雪崩的就是皇家南洋银行,然后传导至皇家南洋船运公司,继续传导至正在大力投入的楚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相继遭受重创,正在兴起的发展势头不得不半路夭折。
郑国辉一手设计的这个经济链条,将就此崩断。
后续的华人大规模下南洋的移民进程因为无力继续投入,不得不中断,影响力甚至会动摇大楚建国基础,可谓祸患无穷。
然则,普通的华人移民可不管这些。
他们也不希望更多的华人移民来分享当前的幸福好生活,只看到眼前自家的这点利益,好处多多益善。
对于这种认知差距,楚王郑国辉无心解释,亦无意继续召开移民代表座谈,只是默默的离开了。
他很庆幸
没有同意在楚国放开民间办报和印刷物限制,也没有大力推进现代教育,而是采用有限制的精英教育。
一些来自苏北和皖北的青年子弟,相继进入为数不多的中学和大学学习,保持着人才延续的趋势。
这其中,以郑氏一族子弟和政府相关要员家族子弟为主,数量仅二万余人。
真正在海南群岛出生的新一代,现在年仅一两岁,尚未到启蒙就学的年龄,那得等几年后再说。
当前的华人移民能够把地种好,把工打好就行了,不需要知道更多。
尤其是这些海外岛民,安心种田就是。若是民间报纸不加以严厉管控,任由其野蛮生长,后果相当严重。
楚王郑国辉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对启蒙民智之类的政府提案,抱着相对淡漠和警惕的看法。
在当今世界上
以南德意志地区各国识字水平最高,几乎达到七成以上,英法等国都不足五成,奥斯曼和沙俄等强国识字水平就更低了,绝大多数是文盲。
楚国移民的主体来自于苏北,皖北以及饱经战乱的鲁豫湖广等地,识字水平大概在十之二三左右。
江南省一地文风鼎盛,识字水平普遍超过四成,接近英法等列强水平。
再往西北各省,平均不超过两成,湖广等省份也大多类似,只会低不会高。
这已经是比较好的了,若继续往西北内陆各省份,识字水平一成都超不过。
在当前阶段
郑国辉只是在军队中大力推广脱盲教育,强力灌输忠君思想,这些士兵才是最忠诚于他的嫡系,也是未来中小地主群体的主流。
此行回去后
即将展开军队扩编,老兵有序退役工作,还有论功序爵议程,这三件大事关乎整个楚国的封建立宪君主制度体系,也是稳定社会的重中之重。
这将是楚王郑国辉下一步要推行的部署,他已经有清晰的腹案。
军队扩编和老兵退役将会同时推进,预计将会有超过5700名服役超过三年的老兵,带着王国的重赏回归田园。
楚王郑国辉的计划是“重赏基层,分离军政,慎授高爵,普惠大众。”
所谓“重赏基层”,主要就是这5700多名服役超过三年的老兵,其功勋卓著,忠心耿耿,宜重赏田地。
普通老兵赏田40亩起,上限一两百亩,三五百亩不封顶,视封田地区不同,还有附加系数。
比如一位普通老兵退役,军功无甚特异之处,这是大部分退役老兵的现状,赏田40亩起。
若是参加了相关开疆拓土的重大战役,比如攻占三宝颜,每名官兵加赏五亩,攻占达沃府,每名官兵加赏五亩。
参加达沃三路各自向北远征,向东远征,向西远征的官兵,加赏8亩。
参加北伐战役每名官兵,加赏12亩,有斩杀白人抵抗者记录的,每颗人头加授三亩,可以累积,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