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郑国辉这才爽朗的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
“俗话说;皇上不差饿兵。
你等皆为本王臣工,自然需君臣相得才是,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陪本王视察。
餐厅已经备好御膳,匆忙间品种不一定多,但分量肯定够吃了。
走吧,一起去随本王用膳,吃饱了肚子再谈事情。”
“多谢陛下赏膳,陛下体恤,微臣等感激莫名。”
“走吧,走吧,用了膳再议事。”
就这么一耽搁会儿的功夫,已经到了早上接近8点,太阳升上了高空,将明媚光亮的光线播撒下来。
行宫内鸟语花香,随风传送来淡淡清香。
众人随着楚王陛下来到偏殿,这里已经摆放好了十几桌丰盛的御膳,香味不禁扑鼻而来,勾动腹中饥饿的大臣咽了几下口水。
昨天很迟才抵达,匆匆吃了些东西,便洗脚净面上床休息了。
这一大早天不亮就起来,坐马车来到行宫前殿等候,早有准备动作快的塞了几个饼子,糕点进嘴里,动作慢的还米面未粘牙。
闻到这扑鼻香味,哪里还忍得住?
八打雁行宫的管家是郑老贵,是伺候郑老爷子的家生子,10多岁就进府,原本叫郑贵,后来有了新一代的郑福,郑贵这些家生子,于是就叫做郑老贵。
府中的家生子都是“富贵平安”之类的名字,重名了就加个“老”字,以示区别。
在郑府伺候老爷太太三十几年,郑老贵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见到朝廷众臣们早早的前来觐见陛下,郑老贵就安排厨子们忙碌开了,果然得到楚王陛下的满意眼神。
楚王居中独居一桌,其他的桌子分左右两排,呈雁形排开,除了这些官员和幕僚之外,还有5桌全都是小队长以上的禁卫军官。
楚王郑国辉对身边的幕僚和禁卫军官向来不错,优渥有加,有机会就会笼络人心,这是他掌握军政大权的有力臂助。
入席后,众臣及军官们“谢赏”,郑国辉也没有多说废话,大手一挥便让开始。
早餐的品种很丰富,有特供东北大米熬成的浓稠米粥,包子,油条,烧麦,茶叶蛋,牛奶,果汁,还有盐水大虾,卤肉,几样荤素清炒小菜,时令瓜果和宫廷糕点,摆的满满一桌。
在席间,不时的还呈上几道热菜,口谓荤素搭配,相当的丰盛了。
能够看出,这些大臣要员都相当饿了,这一顿饭吃的那叫个酣畅淋漓。
郑守信一个人就喝了4碗米粥,还吃了不少菜,放下筷子拍拍肚皮,满意的说“还是陛下赏的御膳好吃,微臣今天连本带利可算吃回来了,肚子都撑得慌。”
郑国辉这时拿着热毛巾擦嘴,他放下热毛巾后,端起新沏的热茶喝了一口,笑着回答说道;
“既然郑大人如此说,那你这几天就到本王的行宫来蹭饭吧,正好有人说说话,本王也不寂寞。”
“微臣一时戏言,请陛下恕罪。”
“不需如此,就这么定了。”楚王郑国辉也不和他来回的拉扯客套,一锤定音后,便起身向殿外走去。
其他臣工大都吃完了,擦擦嘴以后连忙跟上,去往前殿去议事。
此次汇聚那么多大臣要员,当然不仅仅是视察八打雁重工业区,随后这些重要官员,将跟随陛下前往香格里拉群岛(注;新几内亚岛)视察,并商讨下一步的移民大计。
首相李鹤章需要坐镇马尼拉,可不能一走一两个月,只能缺席这次重要的视察活动。
要商议的,也就是这件视察的事儿。
早在年初的1~2月份,集中向香格里拉及偏僻海疆群岛移民,总数接近20万,具体的是192000余人。
这其中,约有118000余人安置在香格里拉群岛,此事已过去六个多月,需要检验前期的移民安置效果。
而香格里拉群岛,这是下一阶段重点移民地区。
其与海南群岛,宿雾群岛是三大移民重点地区,将会轮流输入华人移民。
比如海南群岛和宿雾群岛,从3月份至今已连续移民5个月了,每月的移民规模都在10万以上,需要一定的喘息之机。
香格里拉群岛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将在今年内的某两个月份,也许是9月和10月,也许是11月和12月,接受集中抵达的华人移民,预计数量是20万人。
而这两个月的间歇时间,可以让海南群岛和宿雾群岛喘口气,消化前期数十万移民成果,进一步巩固基础和建设新村镇,稳一下再说。
如此的交替移民,在节奏上更为理想。
第244章 八打雁钢铁厂
回到前殿开的一个小朝会,主要是汇报八打雁工业区建设现状,正在推进的项目和未来规划,拿出了详尽的数据佐证。
如今的八打雁市,发展成为仅次于马尼拉,宿雾,达沃和三宝颜的楚国第五大城市,总人口突破10万,达到11.2万,亦是国内第五个突破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且是唯一的工业城市。
八打雁城市人口中,有超过六成半都是工人及其家眷,剩下的还有一成半从事各种手工业,日用副食商业及运输业,郊区农业人口仅有两成不到。
为何会将国内重工业中心放在八打雁?
唯一的理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里是整个海南群岛最适于发展重工业的地方,其位于海南群岛西南部,距离宿雾群岛,通州群岛(注;原棉兰老岛)都很近,运输极为便利。
八打雁本地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隔着海峡相望的民都洛岛上,已经查堪出有两座储量惊人的铜金矿,距离八打雁只有十几公里。
从海南群岛其他已探明的矿点,含铜,铁,煤,银,镍,锡,硫磺等资源,包括巴拉望群岛,通州群岛等地的矿产,向八打雁海港运输矿石都极为便利。
世界级的钢铁生产基地,最优越的条件就是临海港而建设,利用廉价而便利的海运,可以极大的减少成本。
八打雁重工业区规划,就符合了这一定义。
整个海南群岛的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在楚王郑国辉的记忆里,以单位面积矿产储量计算,海南群岛金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铜矿储量居世界第四位、镍矿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铬矿储量居世界第六位。
毫不客气的说
楚国如今是坐在金山上,今后的发展根本不用愁银子的问题,只要保证安全就行。
在三年发展计划中,八打雁钢铁厂计划投产6座高炉,用先进的高炉炼铁产能逐渐淘汰土法炼铁,土法炼铜,是成为引领楚国进入蒸汽工业革命的重头戏。
迄今为止
通过十多个月的奋战,业已经投产了1号高炉,2号高炉计划在年底前点火投产,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安装中。
3号和4号高炉厂房已经建设完毕,进口的高炉设备陆续转运进场,各种线材,钢材以及建设人员将陆续到位,展开火热的下一阶段建设。
预计在186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3号高炉和4号高炉相继投产。
5号,6号高炉的建设,施工人员已经陆续进场,开始画线和平整地基,准备建设厂房,具体投产要到1869年了。
在金沙钢铁厂,3号炼铁高炉的投产也将在年底前完成。
如今楚国的钢铁业布局,主要是依托北方的八打雁钢铁厂与南方的金沙钢铁厂,形成一南一北的格局。
在八打雁钢铁厂计划投产的6座高炉中,有三座是炼铜高炉,占据总产量的一半。
当前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铜锭,每个月高达1500余吨(注;金沙钢铁厂炼铜高炉每个月产量约千吨,再加上数十座土法炼铜炉产量500余吨),每吨价值220银洋,每月产出总价值33万银洋,是楚国的财源支柱之一。
至明年底,八打雁钢铁厂三座炼铜高炉全部顺利投产,月产铜锭将增产达到4800~5000吨左右,总价值高达百万银洋。
这将使得楚国的财政空前富裕,国家基础更加深厚,全面向工业化国家转型。
展望未来发展,令所有人心中激荡不已。
楚王郑国辉在前殿召开的会议上,定下了筹备建立“南洋重工”事宜。
将八打雁钢铁厂,金沙钢铁厂,三座轧钢厂和一些铸造厂装入其中,成为楚国当前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南洋重工的股份占比,楚国王室占据七成,政府占据三成。
迄经为止
对南洋重工的大额进口设备投资,都是由楚王郑国辉筹措来的银两支持,没有第二家大额资金投入,他自然有话语权。
考虑到南洋重工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楚王郑国辉这才给政府分了些汤汤水水,送出了三成股份,让政府财政也沾沾光。
现在楚国的财政支出分成两块,政府财政主要用于政府运营和官员薪金,用于城乡基础建设,用于港口交通及文教事业,以及其他的支出方面。
王室财政主要用于军、警和惩戒总署等强力机构,所以军队是王室军队,警察是王室警察,惩戒总署是王室惩戒总署。
结束了殿前会议,已经是三个多小时后了。
在偏殿简单用了些饭食,视察车队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这比昨天阵仗可大了多,总有30多辆西洋马车随行。
在海南群岛
使用的普遍是载货量和载人都更宽敞舒适的西洋四轮大马车,普通官员出行,1~2辆马车即可。
这30多辆西洋大马车组成的车队,引来了很多好奇的眼光。
当围观的群众看见车队中的王室徽章,便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恭敬的弯腰施礼,以示尊祟。
马车队一路未停,在禁卫骑兵的护卫下,出城后径直向着重工业区而去。
视察的第一站,自然是整个重工业区的重点八打雁钢铁厂。
八打雁钢铁厂坐落于山坳之中,距离海湾约有11公里,远远就可以看见高大的厂房错落,还有七八条专用铁轨直接延伸进厂区内。
从码头而来的马拉轨道车队,一队接一队的运送满载的矿石,返回时将煤灰和矿渣运走。
这些煤灰和矿渣并不是废物,用于铺路再好也不过了。
紧邻着八打雁钢铁厂的高大山脉,绵延伸向远方,布满了青翠郁郁葱葱的森林,仿佛巨大的卧龙环抱着钢铁厂。
从海湾方向
是看不到钢铁厂的所在,完全被高大的山峦遮蔽了。
而这些高大的山峦,蕴藏着无尽的铜铁资源,在距离30多公里远的利巴和距离57公里远的塔盖泰,都有蕴藏量丰富的煤田。
而这是郑国辉将重工业基地设在八打雁的主要考量,利巴至八打雁的运煤铁轨正在铺设中,建成后将用马拉轨道车运输。
楚王车架停下的时候,八打雁钢铁厂长方为善就率领着一干人等早早迎候,这也是个老熟人。
方为善最早是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幕僚师爷,后来转投楚王门下,是个处理庶务的干练老手,经验十分丰富。
在下南洋后,此人曾担任金沙钢铁厂的厂长,参与了这座钢铁厂的筹建和投产运营整个过程。
如今被抽调至八打雁钢铁厂已有十多个月,当初那些建设金沙钢铁厂的美籍白人专家和工人,如今大多在八打雁钢铁厂。
这其中很多人,已经在当地成家立业,有了女人和孩子,不准备返回美国了。
“微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福金安。”方为善是正经知县级别的官员,这句“微臣”的自称一点没毛病。。
“行,今天到你的地盘上了,就领着本王转转,看看发展如何了?”楚王郑国辉神情平易近人,淡笑着说道。
方为善再施一礼,神情恭敬的说道;“请陛下和各位部堂大人这边来,微臣且介绍一番……”
众人簇拥着陛下一路向前行去,一侧以副首相郑守信为首,雁次向后排开。
另一侧以方为善为首,落后陛下和副首相半步左右的距离,一路走着,一路介绍,形成浩浩荡荡的视察队伍。
视察队伍没有参观办公区,而是径直前往已经投产的1号高炉,以及紧锣密鼓建设的二号高炉而去。
在这片厂区
道路已经完全硬化,两边种植着绿意盎然的乔木,铺在地上的全都是大块条石,用细石粉勾浆紧固,沉重的货车压上去都没事儿。
在偌大的厂区里,最常看见的就是行走在铁轨上的马拉料车,每一列满载的料车由8辆厢车组成,两头高大壮实的大骡子牵引。
原本牵引的是驭马,但经使用后,发现驭马不如大骡子耐操,耐粗饲,不好养还耽误事儿。
干活的驭马必须要喂精料,而且还要用鸡蛋加强营养,且容易生病,拉稀,各种毛病一大堆。
所以,轨道料车如今都换成大骡子来牵引,两匹大骡子一组,干两三个小时换下来,休息两三个小时再换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