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10节

  1876年,美国与夏威夷王国签署贸易互惠条约,在接下来的20年中,夏威夷的蔗糖产量将暴增近20倍,几乎全部出口美国。

  蔗糖经济的繁荣,使美利坚白人基本掌控了夏威夷,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而现在,一切都没有发生。

  甘泉宫东阁

  楚王郑国辉目光从代表夏威夷群岛的几座小岛移开,再度落在面前的机密报告上,考虑了一下,提笔写道“可行,酌派稳重之人主持大局。”

  这是一份提前向夏威夷群岛大规模移民的报告,重点是现已占据的尼豪岛,非常适合移民屯垦,安全且保密性高。

  报告申请移民的数字是5万,郑国辉认为是妥当的。

  现在已经是1867年4月下旬,集中向太平洋群岛移民的工作在2月下旬就已经结束,重启了向马尼拉与宿雾岛的移民。

  当前对海南群岛的“腾笼换鸟”移民政策,全面推行已经到了末期,整体上看基本顺利。

  虽然有大大小小数十起武装反抗,随后就被强有力的镇压下去了。

  从上位者的角度去看

  只不过是在推行全面“腾笼换鸟”政策中的些许翘尾因素,出现问题并不奇怪,关键是不能让其蔓延扩大,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随着华人移民遍及全岛,大规模暴动的隐患逐渐消除,这是让人欣喜的一面。

  军方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封锁城郊道路,封锁集镇和隘口,制止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消息蔓延方面,镇压暴动苗头和武装反抗行动方面,表现的可圈可点。

  正是因为持续的军事行动,导致军方的大扩编也推迟到6月底。

  郑国辉计划的军队扩编,将从原本的三个师加一些地方守备团兵力,总计约2万余人基础上,兵力再翻一番。

  楚国现在的地盘大了,子民多了,经济实力自然也就更强了,有充足的实力扩编军队。

  计划是扩编远征第一师到远征第五师,共计5个野战部队,每个师的兵力增加三成,达到6500余人的满编规模。

  另编有9个守备团,直属兵力从850人至1100人不等,主要负责地方守备,将主力野战部队的战斗力解放出来。

  扩编之后,楚国陆军上下约43000余人,海军5500余人(注,包括一些海军站,海军仓库和海军基地人员),较为符合楚国当前和今后十余年发展的现状。

  即保持一只规模有限,但战斗力较强的陆军和海军部队,维持在南洋地区强大王国的体面,又不至于财政负担过重。

  为了消减开支,如今的4艘铁甲重舰出海训练,非不得已不允许开启蒸汽锅炉,消耗宝贵的燃煤。

  风帆舰队的水手减半,只保留必要的操帆水手,舰载炮兵基本上驻岸训练,或是归于各个海防要塞。

  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抽调,也可以从陆军炮团抽调人手,这样可以节省大笔开支。

  近段时间

  军队中的将领们也积极行动起来,好消息不断传来,今天占领了一座太平洋岛屿,移民数百,明天占领了一座太平洋岛屿,移民一两千。

  对于将领们的行动,楚王郑国辉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

  唯一的要求

  就是输送到太平洋群岛上的华人移民,要能够达到自食其力的基本条件,不能像条件较差的太平洋群岛上,输入过多华人移民。

  尤其是一些珊瑚礁盘,本身淡水就不多,也不适宜种植粮食,那么就不能盲目移民,要以有人岛屿为主。

  楚国目前占领的无人岛屿,除了威克岛就是中途岛,其他的暂不做考虑。

  在下面人呈送的报告中,值得郑国辉注意的就是中途岛上的鸟粪资源,他为此做出了专门批示。

  即可大举开发鸟粪资源,以就近向北美出口为主,用以换取建设岛屿的宝贵资金,进一步巩固楚国在环太平洋航线岛屿群的存在。

  郑国辉非常清楚

  在当今时代,鸟粪被称为白色黄金,价格被抬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一吨鸟粪的价值能够换十吨钢铁,就是这么离谱。

  趁着现在的好价钱,当然要大卖特卖了。

  等几十年后人类能够合成氨肥尿素,这些鸟粪就不值钱了。

  中途岛上的鸟粪有六七米厚,数量估计得有十几万吨甚至更多,往少了说都价值数百万美元。

  这笔巨大的财富拿来开发夏威夷岛都够了,此时不卖个好价钱,难道等人老珠黄了再嫁人?

  这么大数量,现在就要开始卖,控制速度持续不断的向外抛售,不失为无本万利的好买卖。

第232章 移民实边

  在进入1867年的1月份和2月份,政府方面遵照楚王的指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极大地充实了对太平洋边疆海岛的实际控制,进一步推进了屯垦开发。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基层官员工作量,但对楚国版图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战略层面的布局。

  连续两个月的“移民实边”,共计向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岛,威克岛,中途岛,斐济,密克罗尼西亚,瑙鲁,马绍尔群岛等边疆海岛移民18.92万人,以华人青壮年男女为主,大致为男八女二的比例。

  这其中

  关岛,塞班岛,香格里拉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共计安置了15.53万移民,剩下的20多座太平洋岛礁安置约3.4万余人。

  针对上述岛礁的移民屯垦推进,政府方面专门组织了两只运补船队,对上述太平洋岛礁进行运补。

  一支是美拉尼西亚运补船队,由4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两个月往来一次,执行定期运补任务。

  主要负责补给香格里拉群岛,所罗门群,斐济,瓦努阿图等该方向的岛屿。

  一支是南太(注,南太平洋简称)运补船队,又称为密克罗尼西亚运补船团。由三艘风帆货船组成,每三个月往来一次,主要补给澳洲大陆及新西兰周边的南太平洋地区群岛。

  这包括基里巴斯,马绍尔和帕劳等太平洋岛屿,是距离最远的远海边疆岛屿。

  周老蔫少将的积极性很高,他率领远航船队4个多月时间,刚刚返回不久,几乎把自己晒成了黑猴子。

  这次远征未动刀兵,几乎把南太平洋这一方向上,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外的群岛囊括。

  楚王郑国辉对下面将领这样的积极性,只能温言表彰了,转身通知政府,阶段性的扩张行动到此结束。

  近几个月来

  楚国与欧洲数国间优惠关税安排协定,得以正式签署,被称之为《马尼拉关税协定》,经贸往来由此得到制度保证。

  这使得楚国与欧洲列强间关系融洽发展,尤其是络绎不绝来自新加坡的的英国棉布商人,促进了楚英双方的经贸密切联系。

  远自英属印度总督府的英国棉花商人也纷至沓来,将大量的棉花贩运过来。

  这种双边经贸交易,促进了相互关系发展。

  楚国本地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棉花生长,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区之一,双方在这一领域的经贸往来,是社会的硬核需求。

  楚国没有为此设置什么障碍,按照议定的税收办事,这让英方大为满意,给予较高评价。

  楚国方面对太平洋群岛的占领行动,编列成图向英,法等国进行了通报,没有费什么周折,便获得了对方承认。

  对这些殖民全世界的欧洲老牌殖民者而言,这都是他们看不上的边角料,在主权方面没有争议。

  既然楚国看上了,拿去就拿去呗。

  这就如同富家子弟看不上捡破烂的,更不会抢夺这些破烂,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用不上的三瓜两枣的卖了。

  英法列强此时的心境,大抵如此。

  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和嘲讽,即便隔着遥远的南海,都能清晰的感受得到。

  楚王郑国辉可不在乎,毕竟立国之初,百事艰难,你们看不上的地盘儿我都要,先搜罗回来再说。

  例如中途岛这样蕴藏珍贵鸟粪资源的偏远岛屿,即便英法美列强知道了,也要后悔的拍大腿。

  哇草,早知道把他先占了。

  对华人移民人口3000以下的太平洋岛屿,楚国实行免征税优惠屯边制度,登上岛屿的华人移民,以自给自足为主。

  输送上岛的时候,楚国政府就为华人移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刀枪,免费配备了铁质农具,种子,少许的牛羊牲畜和鸡鸭鹅家禽,以及能够使用三个月以上的粮食。

  这是楚国政府对移民的帮助,帮助他们在最初扎下根来。

  由上岛的基层官员组织屯垦,组织镇压当地太平洋原著民,建立村镇,白手起家建设海岛。

  今后运补船抵达,所需的物资都要花钱购买,概不赊账。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以楚国现在的国力,很难长期在财政上贴补各群岛,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就不要留什么念想。

  一切靠自己,在海岛上种庄稼打鱼,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从3月初起

  为期两个月的“移民实边”行动结束,当华人移民重新向马尼拉和宿务输送的时候,政府方面惊讶的发现省时省力不少。

  主要因素是

  有两个月时间的空暇,上述地区的府县对当地安置村镇的人口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摸清了虚实。

  田地多的继续充实,田地少的进行细微调整后,便转向开荒和新建村镇,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这让再度推进的移民进展很顺利,效率提高,移民各种混乱和怨言也减少了很多,工作变得顺畅起来。

  次要因素是

  落户在大马尼拉地区和宿务群岛的工业企业陆续开工生产,这容纳了大批的非农户口,整批的接收转为工人。

  就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八打雁钢铁厂房工地,以及附近配套的一些工厂,就前后接受了来自鲁西北和,豫南等地2.37万移民,先后安置进入数十家工厂,砖窑,煤窖,石灰窖等去处,充实劳动力。

  马尼拉附近的两座水泥厂也在大兴土木,前后接收了1630多名工人,这都为移民安置工作做出了贡献。

  现在已经是4月底,绝大多数工厂陆续开工生产,金沙钢铁厂2号炼铁高炉,于2月份也顺利投产了,产量逐月升高。

  可以明显看到

  市场上的工业品增多了,商业贸易繁荣了,尤其是棉兰老岛的早期华人移民,在稳定偿还款款的同时,具备了相当的购买力。

  当工业产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时,激起了华人民众旺盛的购买力,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

  尤其是农具和日用品,销售相当火热。

  很多华人早期移民家庭中,虽然有农具,也就是一把枪,一把锄头,其他的铁犁,铁钯,斧头,柴刀等这些农具,都要互相借着使,相当的不方便。

  现在有条件了,市场上也有供应了,那肯定要置备齐全,免得想用的时候找不到家伙事儿,岂不白耽误功夫?

  日用品中的杯盘碗碟,油灯油壶,铁锅水壶,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有条件的也要买上,慢慢的置备齐全。

  居家过日子,少了啥都不方便。

  衣服脏了,破了也要扯两块布,回去做件新衣服。顺手买个手绢儿,头巾或者皮带啥的,也是情理中的事儿。

  就这么着,市场上渐渐兴旺起来,百货商店,日用品商店的顾客经常川流不息,布庄,粮店生意红火,引得不少华人纷纷加入其中做起了生意。

  普通的农户吃惯了大米,也会买些面粉回去炕饼,擀饺子,蒸个包子啥的换换口味,再打点油,割块肉啥的做几个好菜。

  按说楚国政府的赋税可不低,田租收六成,赶上大陆的平均水平了。

  可只有在南海群岛定居下来,才知道这里面的好。

  为啥呢?

  南海群岛上的移民大多来自于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来自华南两广地区的正逐渐增加。

  在上述地区

  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季稻或者一斤麦子,华中部分地区种植两季稻,能种植三季稻的极少。

  而在气候温润的南海群岛上,平均都是三季稻,而且还可以套种一茬油菜,或者甘薯之类的作物,农田利用率高,阳光雨水充足,农作物的长势又快又好。

首节上一节21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