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162节

  运兵船队主力则继续锚泊在科雷吉多岛内侧海湾,等待远征舰队歼灭西班牙人海上力量,直接登陆马尼拉港。

  原本锚泊在内侧海湾数量众多的大船,一下子清空了七八成,海面上变得稀疏起来,不再如同前二日那般的盛景。

  郑国辉乘坐着“光明”号大帆船最后启程,离开了暂时停留2日的科雷吉多要塞,向着海湾深处驶去。

  这一天

  清晨起来的气候并不好,天空中大团乌云汇聚,外海的风浪越刮越大,到了上午九时许,风力已经达到7级,浪高4~5米。

  看样子

  是又一个在南海深处形成的热带风暴,即将侵袭吕宋群岛,带来狂风暴雨的无穷威力,展示出大自然狂暴的一面。

  在马尼拉海湾内,依然风波不惊。

  这就是世界级优良港湾的地理优势,周边高大的山脉环抱马尼拉海湾,将热带风暴的威力削减了九成,如同巨大的屏障守护着港湾。

  郑国辉站在后艉楼的高处,凉爽海风迎面吹拂而来,风势越来越大,吹的衣袂飘飞而起。

  从“光明”号大帆船现在的位置,只能隐隐看到海天线远方飘散到空中的黑烟,意味着,距离铁甲打击编队至少十多公里以上。

  “光明”号大帆船的主帆顺着风向张开,巨大的帆面只能兜到一点海风,完全没有吃上劲,也没有全速疾驰。

  中午十一点多

  光明号大帆船驶入深入海湾的甲米地半岛,短暂的停靠港口。

  郑国辉没有上岸,他拿出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地貌,这里已经树立起高高的大楚旗帜,在海风中猎猎飘扬。

  良久之后

  郑国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神情感慨的说道;“此地深入海湾,多陡峭岩壁,要塞建于岩壁高处之上,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啊。”

  “大帅英明,此地看似没有科雷吉多要塞那么重要,实际上如鲠在喉,想要全面掌控马尼拉海湾,必除之而后快也。”第一远征师长钱江少将没有在后方安稳待着,而是跟着大帅一起出战。

  第一远征师主力由副师长周老蔫统领,在科雷吉多岛休整。此人话虽不多,可做事踏实可靠,让人十分放心。

  “光明”号大帆船不会冲到战斗一线,船上用大口径美制舰炮重新武装,战斗力绝对不逊色于风帆战列舰。

  “好一个如鲠在喉……”

  郑国辉淡然一笑,将手中的望远镜随手递给了身后的亲兵军官,双手扶在木头栏杆上,深有感触的说道;

  “若说港口条件,马尼拉比达沃府强了数倍不止,内部的平原纵深更广阔,数百年来发展历史悠久,潜力更大啊!”

  “下官亦是如此认为,单以地理条件论,马尼拉远胜达沃府。”钱江附和说道。

  他用手指了一下身后,继续解释说道;

  “大帅明鉴

  下官这几日趁着空暇,走遍了科雷吉多岛、卡巴罗岛、埃尔弗赖莱岛、卡拉宝岛这四座散布的岛屿,感触尤其深刻。

  这四座岛屿若是精心打造,设置遥相呼应的炮台要塞群,将会形成纵深17公里严密防线,完全封死马尼拉湾航道的坚固筑垒地域。

  陈兵数千人,将会是固若金汤的海岛防线。

  来犯之敌非有数万大军,装备大量铁甲重炮,绝不可能突破海湾防线,突入到马尼拉海湾内。

  若是在甲米地要塞和城池驻兵数千,将形成双重保障,可保马尼拉海湾高枕无忧。

  如此优良的防御条件,世所难寻啊!”

  听到钱江少将如此推崇马尼拉,郑国辉看着光明浩大帆船驶过甲米地要塞海岬,脸上露出微笑说道;

  “诚如斯言,极有见地。

  作为欧罗巴老牌殖民者,可以不相信佛朗基鬼佬的道德标准,但必须要相信鬼佬的精准眼光,确实极为毒辣。

  两相对比

  达沃海湾犹如敞门待客,海防的压力太大,防守的漏洞也多。

  若然是英吉利或法兰西这等海上列强入侵,毫无顾忌的长驱直入,怕是小小的河口要塞也挡不住吧。”

  钱江少将笑而不语,目光看向一边的海军长官董奎发少将,这个话题他更有发言权。

  董奎发少将恭敬的拱手做礼,回答道;

  “回大帅的话

  以我大楚海军如今的实力,在南洋地区可为翘楚,隐隐压过法兰西人驻扎在中南半岛的舰队实力,亦可硬扛荷属东印度群岛舰队。

  当在英吉利舰队之下,位列第二。

  若能有马尼拉海岛要塞防线加持,足可不惧任何人。

  换做是达沃府,绝计无法抵挡英吉利舰队的大军来袭,与法荷两国舰队相峙,输赢当在两可之间。

  影响海战的因素太多,或五五分,或六四分,难以占据绝对上风。

  无天堑之利,久守必失啊!”

  这番话相当客观,大楚海军如今就是一朝暴富的暴发户,底蕴和积累都严重不足,在真正严峻的海战中,短板就会暴露出来。

  相比于英,法,荷这些老牌欧陆列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马尼拉海湾之战

  大楚海军纯粹是以势压人,尤其是装备了15英寸重炮的四艘铁甲重炮舰,妥妥的碾压性优势,绝不是西班牙皇家舰队依靠官兵的娴熟操舰技能和勇气就能够弥平差距。

  双方舰队战斗力对比

  大楚海军以16艘战舰对战西班牙人6艘战舰,在舰队数量,火炮口径,技术性能诸多方面,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巨大优势。

  这样还打不赢,真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董奎发少将的回答和钱江少将的意见倾向,令郑国辉沉默了,他认为确实要认真检讨《建国方略》,做出必要的改动。

  在此之前

  尚需深入了解马尼拉地理优势,腹地纵深城镇和本地资源情况,慎重考量之后,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这时候

  天空中的海风裹挟着豆大的暴雨,噼里啪啦的倾盆而下,海面上到处一片白茫茫,水汽蒸腾而起,令视线大受影响。

  身上很快就淋湿了,郑国辉等人只能匆匆进入船舱中避雨,换上干衣喝点热茶,防止着凉了。

  马尼拉港

  倾盆的暴雨而下,一行十几辆马车匆匆赶到了港口,舰队指挥官巴埃诺-门德斯上校从马车上下来,身后还有几十名海军军官,全都淋成了落汤鸡。

  他们是接到敌军舰队大举入侵的紧急消息,从马尼拉王城匆匆赶来。

  没有多说什么,便迅速的四散开来,先后登上了所属的风帆战舰,紧急下令“解缆”,“落帆”,“驶离码头”,“组成战斗编队”,“全员进入战斗状态”,“搜索前进”……

  在这一阵又一阵愈加猛烈的暴风雨中,六艘西班牙风帆战舰依次起航,向着海湾方向驶去。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神色严峻的站在舵手旁边,他全身从上到下已经被淋透了,依然像钉子一样站在指挥位置,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的扫视周边海域,镇定的发出一道道命令。

  6艘战舰组成了两支战舰编队,相隔约1.5公里搜索前进,始终保持在视线范围内。

  虽然个人生活有些荒唐,但不影响指挥作战。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是个极富经验的海军指挥官,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

  尤其是当他听说,入侵舰队拥有不少于2~3艘的铁甲巨舰,浓烈的黑烟直冲天际,仿佛是来自地狱的铁甲武士。

  这让发现敌舰队来袭的西班牙商船吓的屁滚尿流,忙不迭的逃了回来上报。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非常清楚,若西班牙商船所说无误,他率领的这支风帆舰队就危险了,站在万劫不复的深渊边缘。

  他所能够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与敌周旋,为马尼拉王城的防守争取更多时间。

  至于击败甚至掀翻来势汹汹的敌舰队,巴埃诺-门德斯上校知道这种可能性,连1%都不到,简直是天方夜谭。

  兴许,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无非是总督大人让渡一些实际利益,令入侵的敌舰队满意,最终休兵罢战。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早在1762年的7年战争期间,西班牙作为法兰西的盟友,介入英法战争后,彻底激怒了大不列颠帝国。

  英吉利皇家海军驻守在印度总督府加尔各答的第三风帆战列舰队,由科尼什海军上将和陆军中将德雷伯率领联合部队,浩浩荡荡的从印度洋杀向吕宋群岛。

  1762年10月5日,英国舰队进入了马尼拉湾,经短暂战斗,迫使西班牙守军缴械投降。

  英军随即进占马尼拉城,根据第2年签订的和约,马尼拉最终归还了西班牙,侥幸逃过一劫。

  触怒大英帝国的风险很高,但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直到现在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依然不清楚面对的真正敌人是谁?

  在他的下意识中,认为拥有强大铁甲战舰的敌舰队,不是英国人就是法国人,绝无第三种可能。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的消息来源显示

  法国海军买了不少美利坚内战期间的铁甲战舰,自行驶回地中海后,先后进入法国海军序列服役,数量多达十余艘。

  有可能来袭的敌军战舰,就属于法兰西驻西贡总督府舰队的一部分。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为什么法国人忽然从中南半岛殖民地走出来,大举入侵吕宋群岛。

  难道法兰西人也看中这块地方了?

  真是让人费解,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用手抹了一下满脸的雨水,目光警惕的环视周边海域,下决心与入侵舰队周旋到底。

  不管来的是谁,总要刀对刀,枪对枪的火拼一场才行。

第185章 雨中激战

  西班牙舰队出航的时候,正是瓢泼大雨下的最猛的时候,天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将海面上下的一片白茫茫。

  好在马尼拉海湾风浪不大,西班牙舰队顶着暴雨出航,以相对较为密集的队形,蹒跚着驶入海湾深处。

  一个多小时后

  约莫是下午一点多钟,疯狂肆虐的暴雨经历了最初的疯狂劲儿,渐渐平息了下来。

  大雨一直在不停的下,“哗啦啦”的无休无止,海面上风浪变小了许多,能见度也大为提升。

  由于天空中乌云密布,海面上光线暗淡许多。

  西班牙舰队通过旗语和灯光,开始实行“之”字形机动,这是典型的搜索队形,能够一次性搜索更大的海域范围。

  海风卷着暴雨抽打在白人水手的脸上,身上,每一个舰队水手都坚守在岗位上,神情格外凝重。

  他们知道,这次将遭遇前所未见的强敌。

  又过了一个多钟头

  巴埃诺-门德斯上校站在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公主”号上,身上的军装被雨水打湿,海风一吹又冷又难受。

  可是此刻他丝毫也不敢懈怠,高声的命令“桅顶望哨轮换”“航向左转20度”“保持航速”“加强望”“传令友邻分舰队,与已方舰队距离拉开到2公里以上。”

  当今时代的海战

  桅顶望哨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是发现敌情的吹哨人,也是整个舰队的眼睛。

首节上一节16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