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139节

  按照大楚的军政制度

  每有战报必须迅捷上奏,详述战斗经过,人员和物资损伤,斩获机密消息,分析当前形势并做出判断,解释下一步行动计划等等,皆有一定之规。

  昨天傍晚统计数据报来,郑顺将军忙不及其他事宜,就埋头奋笔疾书,到了半夜才将这份呈文搞定。

  他所率领的军队赢得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此战没有阵亡,只有7人受伤。

  大多是追赶土著人时,摔断了胳膊或者崴了腿,只有一个倒霉的家伙被飞掷来的骨刀插在左胸上,算是战伤。

  这些土著部族武士早已经吓破了胆,整个战斗过程一边倒。

  根据新的作战计划,二营和三营将分别展开向南和向北清剿,计划花费两周的时间,横扫整个岛屿。

  此战过后

  即便还有一些逃入深山中的土著人,那也寥寥无几不成气候。

  之所以紧急上报,是因为海军舰队与弗朗基人战舰在海湾发生了短促激战,这个情况很重要,必须尽快上报帅府。

  舰队指挥聂同生也拿出厚厚的一份呈文,同样盖着火漆印戳,那是他的官印加盖上去,别人仿造不了。

  特混舰队战斗结束的早,聂同生在向岸滩输送人员和物资之际,就躲在船长室里奋笔疾书,用不着熬夜。

  县丞曹玉秀见状,也拿出了自己的一份呈文,却薄了许多。

  三人将呈文放在一起,当场打包粘起来,在封口处滴上融化的蜡液,各自拿出官印加盖上去。

  随即交由“奋进”号船长郑家豪手中,目送的他神情郑重的离开。

  郑家豪很快登上了风帆战舰,下令“起锚”“落帆”“调整航向”,引领着被俘虏的“法比安诺-佩雷斯伯爵”号战舰,一前一后的向着东面外海方向驶去。

  “法比安诺-佩雷斯伯爵”号战舰上面,如今是临时拼凑的39名华人水手,勉强能够将这艘俘虏的战船开起来。

  这两艘风帆战舰的后面,跟随着三艘卸载一空的风帆运兵船,组成了小型船队返回达沃港,一并送上紧急公文。

  预计明天下午的时候,就能抵达达沃港。

  看着这只小型风帆船队背影驶远,三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曹玉秀拱手笑着问道;“郑将军,不知两支清剿队何时出发?”

  “县尊大人,本将已下达军令,第二营及其所属共计800余人,将于午时前出发,向北一路搜剿前进。第三营及其所属共计800余人,向南一路搜剿前进。”

  “那就是说,第一营和炮队驻留此处,警戒一并看押俘虏。”

  “没错,大体上如此,不知县尊因何有此一问?”

  “将军大人请了,既然手上有了这么多俘虏。本县已安排好了人手接管,尽快推动殖民地建设。”

  “哦……这是好事啊!有何可以效劳的地方,敬请直言。”

  “在月底第一批华人移民抵达之前,确实要仰赖将军大人的远征队士兵,这里先谢过了。”曹玉秀恭手做了一揖,深情肃然的说道;

  “依据建设计划;

  本县拟将土著人口分开,男丁一营,老弱妇孺一营,分开管理。

  粗略统计过后,土著男丁约4233人,精壮占据了大半。

  可分为三队,每队一千三四百人。

  一队为伐木队,需要分发利斧,铁锯砍伐森林,这一队危险性大,至少需要两至300兵卒看押。

  一队为运输队,需将采伐过来的原木,一根一根的拖运至码头和村落。

  这一队只有绳子,没甚危险,主要凭籍人力拖运,只需50名兵卒就可看押。

  一队为码头建设队,暂时只需挖基础,做一些粗笨的活计,约需百名兵卒看押。

  合计起来,约需450名兵卒。”

  “临行之前大帅有吩咐,一切以辅助殖民开拓为主,本将军即刻调动人手,助县尊大人一臂之力。”郑顺慷慨的说道。

  曹玉秀没想到这么顺利,当下大喜的拱手回应道;“多谢郑将军,天使港建设若有任何成绩,离不开将军鼎力支持。”

  “客气了,份内之事而已。”

  曹玉秀与郑顺两人商量,聂同生没有搭话,他的军舰上也没有人手能够抽出来,提供给县衙建设所用。

  今天还需要向岸滩上运输物资,至少还要忙碌2~3天。

  聂同生手下的两艘风帆战舰在此期间,要保持在附近海域的游戈巡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前天傍晚短促而激烈的遭遇战,让聂同生警惕起来,虽然口供显示这只是意外,他可不敢放松。

  那些白人俘虏都随船押回了达沃府,交给大帅府讯问。

  报告也打上去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完成人员和物资的输送后,率领两艘风帆战舰护送着剩下的两艘货船返航,愉快的结束这次战斗远征任务。

  远征第2师“辛”字团官兵们,在这里还要集结驻守一段时日,等待帅府新的命令。

  那1400名刀盾手,根据战功每人可以分配一个土著女人,根据功勋点的多少,还可以分到一部分功勋田。

  功勋田的税率是上缴三成,比民田少了一半。

  这1400名刀盾手都是从后期华人移民中挑选,今后也将在巴拉望岛扎下根来,安居乐业。

  日常耕田过活,可以养牛,养猪,养鸡,养鸭,与土著女人组成新的华人家庭,过起安安稳的小日子。

  但每月固定时间,执行巡逻,放哨,护卫等任务,村镇里可以贴补一些粮米。

  数量不多,但加入民团是件荣耀的事情,很多村长,镇长就从中选拔,以功勋卓著者优先。

  不在民团中,上哪儿去建立功勋?

  今后两三个月,华人移民将主要迁移至巴拉望岛,总数可达6~7万人。

  顺利占领巴拉望岛的消息,只要传回答达沃府,那么就可以让移民船队返回时,将消息带到澎湖列岛中转点。

  南下的移民船队都会经过澎湖中转点补充食物,蔬菜和水,同时在这里接受最新的指令;

  即前往达沃府还是三宝颜?

  若是船队遭遇风暴袭击,错过了澎湖列岛停泊点,那么例常可以直达三宝颜半岛,再做道理。

  但这只是特例,而非常规。

  三位主脑商定完之后,立刻就分派起人手来,对土著人口进行筛选。

  过程自然不用说,士卒们用粗暴的手段将各部落的土著俘虏男女分开,分别编列成营,过程异常的顺利。

  在经历昨日宛如噩梦一般的屠杀后,这些土著男女已经生不起半点反抗之心,大多认命了。

  少部分土著妇女负责烧火做饭,华人官兵吃的是米饭,用肉块和木薯炖出来的大锅菜,土著苦役犯则是喝稀饭。

  大部分出妇女则挖土和泥,在石灰线的范围内修筑茅草房,为即将登陆的大批华人移民,准备住所。

  三波苦役犯在士卒们的看押下各行其是,砍树的砍树,运输的运输,准备修建码头栈桥的挖坑打基础。

  一时间,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曹玉成最关心的两台设备在傍晚时分才卸下船来,这是两台蒸汽机和锯木厂设备,包括定好的木制工作台和护板。

  赶在天黑前

  两台蒸汽机分别安放在距离村子一公里多远的空旷地带,这里建好了两个大棚子,可以防止雨水侵袭。

  到了傍晚时分,两个大棚子附近已经堆满了小山一样的圆木,土著苦役犯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第三天清晨

  曹玉秀一大早就率人来到锯木厂,这些蒸汽机都是由华人操控,费了一番功夫后,终于让蒸汽机带动带锯转了起来。

  随即原木抬上了木质工作台,在刺耳的锯木声中,第一块木片被锯了下来,随即传来工人们热烈的欢呼声。

  曹玉秀也非常开心,用手捻着颌下的胡须露出姨妈笑,点头说道;

  “哈哈哈……锯木厂开动,意味着本县对天使港的殖民开拓进程正式启动了,意义重大啊!”

  “恭喜县尊大人,必将在此地建功立业,得到大帅格外青睐。”

  “呵呵……同喜,我等尚需努力呀!”曹玉秀嘴角合不拢的笑道。

  有了两座锯木厂的加持,处理木材的速度陡然加快了起来。

  大量的木材被锯成木板,木方,木材堆场长长的草棚子树立起来,将这些木板和木方隔开垫了起来,放在草棚下阴干。

  上方的草棚子可挡住雨水,在热带炙热的阳光下,海风劲吹,只需一个多月就可以阴干至可用的程度。

  用来盖房建屋都非常好,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翘曲变形。

  在海边码头工地上

  大腿粗的原木一头削尖,深深的栽入土坑中形成立柱,原木上凿出峁口,与横向交叉的圆木连接,不用一根钉子就可以形成牢固的支撑。

  如此这般延伸到海湾里,仅仅几天的功夫,木质栈桥就建造出了60多米。

  按照码头修建计划,整个木质栈桥还要继续向前延伸200米左右,形成直插海中的“一”字形栈桥。

  这样的木质栈桥要修建三座,每一座相隔120米,今后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倒“出”字形的码头,可以同时停靠五六艘大帆船,也可以安放四台起吊设备。

  码头投入使用后,将极大的强化货物和人员的吞吐能力。

  天使港作为一个滨海城市,码头对整个城市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绝对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伐木队砍伐了一定量的森林之后,锯木场周边已经堆积如山,即便日夜加班也锯不过来。

  曹玉秀将伐木队解散,苦役分为一两百人一队,开始大规模的推动道路建设和桥梁建设,为接纳华人移民做准备。

  天使岛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只需要建设贯通全岛的一条海滨公路即可。

  这条主干公路顺着海滨狭长的平原向南北伸展,计划修筑12米宽,可以供4辆西洋大马车并行。

  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里程碑和排水沟,在投入近二千苦役犯的情况下,差不多两年可以建成。

  在此期间

  曹玉秀带着手下用了几天时间,走遍了周边的几十个土著村庄,大致丈量的土地田亩,拿出了设置华人移民村镇的具体计划。

  只等华人移民抵达,迅速的编列到村,通过赊账方式分配土著妇女后,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农田种植生产。

  整个过程,将在短短两三天内完成,随后便开始农业生产。

  按照这里优良的环境估算,一个月绿叶菜便可以上市,两个月木薯便可以成熟上市,三个半月稻米就可以成熟上市。

  如今巴拉旺岛上,除了公猪,任何人都不允许宰杀家禽家畜,鸡鸭鹅猪等家禽家畜全都留着生蛋,孵小鸡,小鸭,小鹅,小猪崽,繁衍种群。

  这速度可是很快的,只消一年时间,家禽家畜的数量就能翻几番。两年时间,总量增长个十多倍不成问题。

  在8月末

  一支来自崇明岛的福船队千里迢迢抵达,送来了第一批5300多华人移民,他们与岛上的1400名刀盾手一起,成为巴拉望岛上的第一批华人居民。

  五千二百多名土著妇女迅速被瓜分一空,30多个村镇迎来了真正的主人。

  抵达仅仅两三天后,田间地头便出现了大量辛勤的华人移民,开始梳理土地,抓紧时间耕作起来。

  这些早期华人移民耕作的土地,大多是土著部落数百年的田地,虽然农田灌溉设施既不全又不规范。

  好在稍微改造即可,省时省力又省心,可以迅速的种植农作物。

  仅仅这6700多户,便将原本土著人开垦的土地瓜分一空,无一遗漏的耕种起来,到处都是一片劳动热潮。

  后来的华人移民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得自己开荒种田,精心梳理,修建灌溉沟渠,慢慢的将土地变得肥沃起来。

首节上一节139/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