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次交易顺利
今后与美方打交道的日子还长久呢,依然会大量进口工业设备和船舶,这条线要更加勤力的维护好,双方得益才是。
今后的机器设备,大多会由……”
对于郑国辉所说的事项,李鹤章一一记录了下来。
在告一段落后问道;“军门大人,仙侪听说左督帅在闽省筹备马尾船政局,已获朝廷批准,拔银四十万两用于进口英吉利国工厂设备,我等为何不与英吉利人打交道?”
“英吉利人设备虽好,可架不住太贵了。”郑国辉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惋惜的神色说道;
“同样的一套船厂设备,从美利坚破产厂家淘来的要便宜太多,价仅十之一二,这与废铁何异?
40万两银子,在英吉利国仅能采购两艘铁甲舰。
同样的银子在美利坚,可购入包含4艘铁甲舰及载运量800~1000吨的9艘风帆大船,加上20多艘双桅风帆大船在内的一整支舰队。
如今美利坚内战方歇,正在以低廉的价格甩卖大量武器设备,受到影响的工厂不计其数,数百上千家纷纷倒闭破产。
这是捡便宜的大好时机,稍纵即逝啊。”
李鹤章再次震惊了,道;“美利坚工业竟如此强大,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郑国辉洒然一笑,心中决定给这个三叔再加加码,于是介绍说道;
“美利坚南北方内战历时4年,双方参加人数达四百余万,伤亡超百万人。
仅舰艇一项,就超过五千余艘,陆海两军使用的火炮超过10万门,战况空前之惨烈,在欧美战争史上屈指可数。
美利坚国独占北美大陆,其疆土之广阔不逊色于我朝,更有绵亘数千里之黑土地,位于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
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
仅野牛群就达数千万头之多,宛如移动的洪流一般,委实是一块肥沃的天选之地,阳光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自然条件不逊色于江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这番描述让李鹤章听得心驰神往,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笔,久久沉思不语。
他是一个长于理事的精干官僚,对于郑国辉所说的“五千余艘战船,十万门以上火炮”有着真切的认知。
在湘军中,李鹤章就曾督造过舟船,土炮,抬枪,作为进攻的火器之用,深知其中的艰难,非三言两语可以描述。
良久之后
李鹤章慨然叹道;
“可叹我泱泱中华故步自封,不思发展,终被英法列强用枪炮打开了国门,此乃民族之耻,国家之殇也。
可叹芸芸众生,依然沉醉在蝇营狗苟之中,不思奋起直追,当真让人痛心啊!
开眼看世界刻不容缓,左公“洋为中用”之说深得吾心,必效法之。”
郑国辉没想到引来了一番宏篇大论,激荡的内心热血沸腾,他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走了几步。
停下来说道;“三叔说的好,我等当效法左公,但有所不同也。
左公矢志开办洋学,教化万民,带着世人睁眼看世界。
引入西洋机器设备,振兴国货,强我国力,皆是洋务实干之举。其志可嘉,可这是一条必定曲折艰难的道路。
这上面……”
郑国辉说着摇了摇头,其意不言自明,让李鹤章刚显得激动的脸色又黯然下去。
谁说不是呢?
朝廷里有一大堆陈腐的满汉官员,脑袋里死抱着祖宗法度,人伦天欲,僵化的像榆木疙瘩一样,断然不会做一点变通。
尤其以朝廷中乌齐格里倭仁等那些顽固派为首,对洋务派大臣疯狂打压,各种污蔑和下作手段层出不穷,誓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以恭亲王奕之尊,尚且狠狠的吃了个瘪,又何况他人?
“静海……您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路吗?”
“三叔所言不错,正是。”
郑国辉此时胸有成竹,在书房里挥斥方遒的说道;
“南洋之蛮夷不通礼教,不知文化,仅略胜茹毛饮血之辈,为人粗鄙不堪,形如野人。
却占据了千里沃野之地,这断非常理。
本帅领大军挥师南征,征服蛮夷,传播华夏之灿烂文明,教化百姓,更拓展我汉唐华人一脉生存之空间。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即无朝堂芸芸诸公打压,又无同僚拉扯,更不需向任何人解说道理。
心中抱负,尽可放手施为。
若左公所行乃崎岖山道,那我等就是可以纵马疾驰的通衢大道。
孰优孰劣,一望可知矣?”
这番话将李鹤章鼓动的热血沸腾,不由霍然的站起身来,抚掌大笑着说道;“哈哈哈……道理不说不明,静海此道不孤,仙侪请附尾骥也。”
“三叔,你我早已精诚合作,不分彼此。”郑国辉笑着说道,话头一转又提及;“年前在京中,曾请二叔襄助则个,夹袋里实在缺人少兵,可时至今日渺无音讯……”
“静海莫急,且待仙侪书信一封呈于二兄,晓之以理,辨之以明,所遇困难必将迎刃而解。”
“如此,我在这里谢过三叔了。”
“军门大人不需如此,人生一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凡有所助益,皆仙侪所愿也。”
说到这里,两人相视大笑,共同的使命感将两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投身到这伟大的南下大业中。
第134章 第三期学员
晚宴上
郑国辉坐在主位,李鹤章坐在客位,李经济与郑家良两人相陪,桌上尽是精致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开席后,夫人郑李氏特意出面敬了自家三叔一杯酒,做足了礼遇,然后便带着贴身丫鬟离去了。
酒席上把酒言欢,气氛极为相融,自不用提。
次日
郑国辉轻车简从的来到玄武湖畔视察,这里原本有一个很大的废弃书院,在匪踞时期,完全荒废了。
金陵城克复后
这处无人认领的废弃书院落到了郑国辉的手中,随后派人修缮一新,作为江宁镇学官教导团驻地使用。
也就是曾经的金陵讲武堂,只不过换了一个低调些名称而已。
这处教导团的占地面积不小,同时还驻扎了一个炮兵营,以及两个步兵营,总计1400余名官兵。若加上教导团370余人,总数接近1800人。
院子面向玄武湖的一侧有大片荒地,平整后被辟为练兵场。
郑国辉抵达时,练兵场上龙腾虎跃,士兵们操练着严整的队列,另一侧的训练器材上,还有很多官兵在锤炼身体。
见到军门大人前来视察,几名营官带着10多名手下军官前来参见,单膝跪下行礼道;“卑职参见军门大人,我部所属正在执行日常整训,请大人训诫。”
“继续组织训练,不可懈怠。”
“遵命!”
江宁镇所属官兵训练有素,军纪森严,是一支极有战斗力的军队,实行的是每周三练制度,训练强度比其他部队大的多。
在一些军纪废驰的绿营兵中,能够一周一练就不错了,有的一月一练都达不到,基本是放任的状态。
在江宁镇不行,每周固定三天巡逻执勤,三天训练,周末休息的制度,如此往复循环。
郑国辉站在操场边,观看着士兵们的操演,只见士兵们队列娴熟,跟随着鼓乐声变换队形,来去自如。
军门大人前来例行视察,官兵们的士气格外高涨,口号声整齐而嘹亮。
营官们为了彰显训练成果,特意加练的实弹射击科目。
士兵们面向玄武湖方向,动作娴熟的装弹,瞄准,射击一气呵成,显示了很高的训练水平,精神面貌值得称赞。
郑国辉看的相当满意,这些士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去年大扩军征募进来的新兵,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整训,已经完全融入到江宁镇军中。
他计划6月下旬下南洋,随行将会带去不少于五千名士兵,作为今后攻略吕宋群岛的主力,上战场见见血。
提前让军队进入棉兰老岛,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为下一步攻略做准备。
至于替补的人手,如今在皖北和苏北地区正在招募,要求依然是年轻体壮,能够识文断字,这个标准相当高。
也只有在苏皖地区这样文风鼎盛的地方,才能顺利招募到如此优质的兵员。
悉心培养一年,又是一批精兵。
郑国辉现在的做法是蚂蚁搬家,将训练好的精兵一批一批的派遣下南洋,陆续再招募新兵补充,如此反复。
只需瞒过眼下这几年,等到彻底击败了盘踞在吕宋群岛的弗朗基人,在南洋自立为王,向朝廷上表称臣。
届时,亦如朝鲜,越南,琉球等藩属国一样,民众可以自由往来于两岸之间,探亲也好,回国娶妻生子也好,都不会再有什么阻碍。
在器械训练场上,有很多单杠,双杠,独木桥,矮墙,陷坑之类的设施,这是郑国辉亲自设计打造,在江宁镇的各个兵营中都有,用于对士卒施训。
教导团的第三期学员也在集中,一个个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弄得全身像泥猴子一样,依然生龙活虎。
在这些人群中
郑国辉看到了三弟郑国光,四弟郑国耀,他们两人分别化名郑光和郑耀,同样在学员中训练,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
只一个多月时间,人就晒得黑了许多,但也精壮了许多。
学员队的伙食比士卒高了一个层次,每日中午能见到少许荤腥,都是一个班去打一盘菜,由一个班12个学员共食,米饭管饱。
还有一大桶有刷锅水煮的汤,就是每天厨房做的菜不用盛干净,留下一些底子,然后倒入两大桶水煮开以后,打入一碗蛋花,撒点盐即成。
那蛋花细的像柳絮一样,油花只飘在表面一层,想要捞点实惠的内容根本不要妄想,就这个每天都被抢食一空。
据营官介绍
这些学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吃,一顿三四碗米饭堆尖了,如同饿死鬼一样就吃下去了。
如此饭量,让后勤军官大喊吃不消。
郑国辉倒不以为意,吩咐给学员们的餐食中,多加些咸肉,咸鱼,反正自家是开盐场的,吃点盐还能算钱吗?
又前往院子里检查了内务,无论士兵们还是学员们,睡的一律是兵营,屋子里沿墙面一字排开床铺,两张床之间仅相隔50厘米。
床铺就是字面上的“床铺”,仅一张床板而已,床板两端搭在方石上,大概一拳头高。
每张床铺是统一的白麻布床单,灰色单边薄被,全都叠放的整整齐齐,四方四正,看起来整齐简洁。
两边的墙上,挂着竹筒水壶,一个接一个整整齐齐。
郑国辉一一巡视了军营后,再次强调了军人严格纪律的养成,必须常抓不懈,军官的皮靴必须擦的锃亮,军容严整,时刻保持军人的严谨作风。
而这也是英国教官反复强调的方面,欧洲军队对军容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皮靴和纽扣必须要擦的能够倒映出人影,军服一丝不乱,军容严整,令行禁止,对上级军官命令绝对服从。
英国教官有时命令学员齐步向前,在走到湖水边时,也不下达停止的命令,而是任由学员一直走到湖水中。
对于犹豫不前者,则施以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