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那种情况,这驸马刘宽铁定不会做的。
如今他不过是等于取了个公主当老婆而已。
新婚燕尔,夫妻俩哪怕一起梳理府中事务,时间也过得很快。
大半天的时间一转眼变过去。
到了九月初一,刘宽没再赖床,向值夜的桃夭预定了叫醒服务,卯时不到便起来了。
因为今日有两件大事。
一是大朝会。
二是傅友德、沐英、蓝玉将誓师出征,讨伐西南的梁王残元势力!
刘宽起了,朱蕙兰也没赖床,一起起来指挥着奴婢们忙活。
吃了早饭,刘宽匆匆来到紫禁城前,跟着流程,参加了他到大明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十五那次他不在京师,因而并未参加。
大朝会后,刘宽获得允许,跟着老朱、小朱一起来到了京师西北区域的大军营。
他将见证此次明军平定西南的誓师大会!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参宿7654321】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67章 三炮之别,重料剧透
此时京师(南京)人口不过七十多万,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官吏、将士家属。
但老朱规划的京师城池却很大。
内城西北区域,正对着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楼江门、仪凤门、定淮门这一大片,都是军营、军仓等军事重地。
朱元璋直接掌管的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大部分,都营地都在此处。
傅友德等人此番征讨西南虽是以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卫所军为主,却也会带一支亲军部队随行。
所以,誓师大会便在内城西北的这座大军营中进行。
出于重视,这次誓师大会由朱元璋亲自主持,参与人员则有傅友德、沐英、蓝玉等文武大臣,以及数万大明天子亲军。
刘宽作为一个“小透明”,站在文臣的班列中,望着大校场上列队而立的明军,再回想起一些明末小说中对明军的描述,心中颇为感慨。
作为天子亲军,眼前这支军队的装备、兵员无疑都是最好的。
只见在如云的猎猎旌旗下,明军士卒各个身着火红色鸳鸯战袄,外罩齐腰札甲,头戴短檐飞碟盔,或腰挎钢刀背负盾牌,或手持红缨长枪,或挎弓携箭,或手持火铳。
骑兵将士也都骑在马上,炮手则列于炮车左右。
中级军官多披锁子甲、鱼鳞甲,高级将领则是一身明光铠,皆头戴凤翅红缨将军盔!
古代的誓师大会等同于阅兵,所以这些参与大会的将士皆全副武装!
在这十四世纪末,有这样精良的装备,再加上将士们个顶个的精悍,士气如虹,也难怪明军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平定天下!
誓师完毕,朱元璋一直将出征大军送到城外龙江船厂码头。
刘宽也跟到了龙江码头上。
当船队离岸远去时,刘宽似乎瞧见蓝玉站在其座船船头,拿着个金属圆筒在向这边眺望。
银作局制作的简易版望远镜?
刘宽立即意识到蓝玉拿的是什么。
恰好朱标就在旁边,刘宽便问:“殿下,银作局已经制造出望远镜了?”
“不错。”朱标笑着点头,“不过父皇嫌望远镜之名不够好听,再加上银作局制作的只是简易版望远镜,便为之取名千里镜。”
还是叫千里镜?
刘宽微愣。
随即感叹:看来此时之人受千里眼的神话传说影响已经很深啊。
他随即又好奇地问:“陛下可是已经配给此番出征的大军了,配发了几具?”
朱标道:“银作局的工匠日夜赶工,也只磨制出了五具,加上你献上的那一具,都交给颍川侯等领军大将了。”
刘宽点头,老朱一次性配发六具,蓝玉能有一具就不奇怪了。
随即刘宽便道:“可惜此次颍川侯他们出征太急,时间有些赶不上,不然倒是可以带上六合钢铁厂铸造的野战炮。”
“野战炮?”朱标听了好奇,“与碗口铳以及你先前所讲的后世红夷大炮有何不同?”
刘宽道:“野战炮与碗口铳自是有很大不同,但最初制造的这一批跟后世的红夷大炮威力应该差不多。”
“只是微臣不想用红夷大炮这个名字罢了,毕竟此时西夷尚未发明这种火炮。”
“微臣的想法是先以铁水铸造一批三五千斤、口径稍小的野战炮。”
“待铁场高炉建成,可直接炼出液态钢,再铸造钢炮。”
“钢材坚韧,用同等重量钢材能铸造出的火炮会比铁铸炮口径更大,也是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朱标曾听刘宽描述过后世红夷大炮的威力,此时听其说六合钢铁厂可造此炮,也不禁喜悦、激动。
随即又感叹道:“照你这么说,时间上确实赶不及铸炮需先造泥模,短则耗时一月,长则需要两三月。”
“如此算来,即便你刚来到大明,便献上那红夷嗯,野战炮铸法,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
“另外,西南多险山密林,铁铸野战炮重达数千斤,军队若携带之,怕是反悔拖累行军速度,耽误军情。”
刘宽听了忍不住摇头,道:“殿下对微臣所说铸炮之事有两点误会。”
“其一,微臣若铸炮,便不会用费时费工的泥模铸炮法,而是用后世的铁模铸炮法。”
“其二,微臣所会铸造的火炮可不止类似红夷大炮的野战炮,还有虎蹲炮、子母速射炮(弗朗机炮)。”
朱标一听眼睛就亮了。
正待询问,便瞧见朱元璋龙行虎步地走了过来。
“参见陛下(父皇)。”两人皆作揖行礼。
朱元璋心情不错,笑问:“你二人方才在聊什么?似乎是关于铸炮之事?”
“正是铸炮之事”朱标当即将他方才与刘宽的谈论都说了,最后道:“父皇既来了,正好让妹婿细说那铁模铸炮法和虎蹲炮、子母速射炮。”
朱元璋却摇头,“这里不是讲此事的地方,咱们还是回奉先殿再说吧。”
龙江码头在城外,因此大半个时辰后,刘宽才随老朱、小朱到了奉先殿。
见老朱挥退了闲杂人等,目光灼灼地注视过来,刘宽也不磨叽。
他道:“铁模铸炮法乃是后世清朝一位基层官员,为迅速铸造大炮防备西夷寇掠沿海,所想出来的法子。”
“顾名思义,便是以铁模替代泥模可先翻泥模铸造铁模,因是铁水铸造而成,铁模短时间便可铸成,还可反复利用。”
“所以,若用铁模铸炮法,快则七八日,长则半月,便可铸造出一批大炮。”
老朱听完评价道:“照你这么说,铁模铸炮法确实比泥模铸炮法高明了不止一筹。”
“回头将你所知的铁模铸炮法之流程、要点都写下,呈上来。”
“是。”刘宽应了,接着不待老朱问,他便道:“子母速射炮来历与红夷大炮一样,是后世大明仿照西夷火炮制造,比仿造红夷大炮还要更早些。”
“它实际是一种后装滑膛炮,战时只需将提前装好火药、弹丸的子炮放入在后上方开口的炮腹,即可点火发射。”
“因其发射速度是从炮口装填火药、炮弹的大炮数倍,故称子母速射炮。”
弗朗机这个名字刘宽干脆不提了,反正这一时空,这种火炮先出现在大明,且是由他“发明”,拥有命名权也是应该的。
老朱听了刘宽所言,不禁道:“照你这么说,这个子母速射炮岂不是很厉害,甚至超过那红夷大炮?如此,为何后世的大明又去仿造红夷大炮?”
刘宽道:“因为这子母速射炮有缺点其在炮身后上方开口装弹,气密性不好,在当时难以解决,故而使得火炮射程较短、威力也较小。”
“咱明白了。”朱元璋点头,“这子母速射炮既有此优缺点,倒是适合在红夷大炮打发之后用。“
随即又问:“那虎蹲炮又有何优缺点?”
刘宽故意将虎蹲炮放在最后讲,便是想借着虎蹲炮给老朱、小朱来一波“重料剧透”。
所以,讲到这里时他更加精神了。
“虎蹲炮乃是大明名将,也是后世认证的大明军神、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发明。”
“嘉靖年间,倭寇肆虐沿海及东南数省,甚至曾有数十人从浙江登陆,转战千里,一路烧杀抢掠到南京城下,令数万大明守军不敢出城迎战之事”
“等等!”
老朱听到这里绷不住了,直接打断了刘宽的话。
他知道刘宽口中的南京就是如今的京师,但哪怕后来老四那逆子迁都北平,不也是将京师当做了副都么?
堂堂大明副都,竟会让数十倭寇杀到城外,而数万明军不敢出城迎战?
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这怎么可能?!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英白拉多贝利亚】的100起点币打赏!
第68章 老朱:嘉靖?必是昏庸无能之辈!
绷不住的朱元璋瞪着眼道:“刘宽,你可莫要拿后世一些不靠谱的野史说给咱听!”
刘宽道,“陛下,微臣知道此事听着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真事。”
朱元璋紧皱着眉头道:“咱之前听你说,崇祯是咱大明最后一个皇帝,这嘉靖莫非是崇祯前面一个年号?”
显然,朱元璋是觉得几十名倭寇杀到南京城外的事多半发生在明末。
那时大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鞑虏,内忧外患之下,没顾上处理一小股倭寇就不那么奇怪了。
刘宽却摇头道:“嘉靖皇帝是崇祯皇帝的高祖,当时离大明灭亡尚有近百年呢。”
“那为何会出现你所说的奇闻?”朱元璋更加不解了。
刘宽道:“原因自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原因便是当时大明承平日久,东南数省更是一百多年都未曾遭遇重大战事,将士疏于操练,军备废弛。”
“二则,这股倭寇多是从日本来的流浪武士,是从日本多年战乱中杀出来的,本就战力强悍。”
“再加上他们人少,兵甲精良,一路烧杀抢掠,流动作战,自是令东南官兵难以会剿。”
听到这里,朱标道:“即便如此,倭寇既然都杀到了京师城外,数万官军也不至于不敢出兵迎敌吧?”
刘宽道:“或许是南京守备官员不知倭寇具体数目,担心守军出城中了埋伏,导致城池失守。”
“又或许有别的原因,比如说用于迎敌的兵马还未派出去,倭寇便又逃走了。”
“可能还有其他内部因素导致此事具体为何,微臣也不知道。”
这时朱元璋拍了下御案,哼道:“军备废弛至斯,朝廷上多半也是文奢武嬉。不用想,老四这个年号为嘉靖的子孙,定是个昏庸无能之辈!”
听老朱这么评价嘉靖,刘宽不禁想起了后世一部历史大剧《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