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56节

  因此在刘宽看来,若不设立外科,疮疡科怕是很难发展为后世的外科。

  于是,听了刘甘的话,刘宽便皱眉道:“刘大夫对外科了解多少,便敢说疮疡科与外科没区别?”

  刘甘作为宁国府名医,平时到哪里去看病,都是给人当菩萨一样供着的。

  虽知刘宽是从五品官员,似乎还很得太子信重,可他还是忍不住怼道:“老夫再不了解外科,也是一位名传州府的大夫,刘副郎呢?对医术究竟有多少了解,又有何成就?”

  听此,其余几位大夫或事不关己的吃菜,或流露出看戏的神态。

  显然,先前见刘宽跟着朱标对医学院各方面事务一番“指导”,不爽的不只是刘甘。

  朱标没想到竟有名医跟刘宽当面争论起来,正想要劝和呢,便听刘宽道:“我是不懂医术,但却有治疗顽疾乃至泽被天下的见识,刘大夫可有?”

  大约是没想到刘宽会这么说,刘甘愣了愣,便冷笑道:“阁下真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还治疗顽疾、泽被天下的见识?”

  “正好这里有名动江西的李大夫在,你便把那见识说一说,让咱们也见识见识!”

  说到最后两个“见识”时,刘甘故意加重了语气,摆明了要看刘宽的笑话他才不信一个二十来岁年轻官员能在医道上有什么大见识呢。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夏橘猫】的101起点币打赏支持!

第63章 牛痘克天花,剖腹切阑尾

  刘甘说完,其余几名大夫也看着刘宽,想看刘宽怎么应对,甚至是想看刘宽出丑。

  朱标虽觉得刘宽并非那种喜好大言之人,却也不免露出担忧之色。

  因为刘宽话说得有些满,他便是想帮忙,也不知如何开口。

  在一桌人的注视下,刘宽却只看着刘甘,道:“刘大夫可知如何预防天花?又或者说,如何令一人再不得天花?”

  预防天花?!

  几人听了都露出意外之色,万万没想到刘宽竟然会谈及这种堪称无解的可怕疫病。

  刘甘到底是州府名医,虽微微色变,却并未慌乱。

  他想了想,道:“据我所知,唯有一种人不会得天花,那便是患过天花并痊愈之人。”

  “因此,有些地方为预防孩童得天花,会寻得过天花之人的衣物给孩童穿。”

  “不过此法效果不佳,甚至多有人因用此法染天花而亡。”

  “又有胆大包天之辈,将患了天花却将要痊愈之人的痘浆涂抹于伤口,希图以此免患天花。”

  “不过此法极其危险,伤口涂抹痘浆之后,亦会出现天花症状,只不过致死可能稍小些许罢了。”

  “刘副郎所说预防天花之法,若是这两种之一,就不要说出来徒惹笑话了。”

  说到最后,刘甘愈发镇定,甚至露出冷笑,认为刘宽多半是把这两种偏邪土方当做炫耀资本。

  刘宽微微讶然,道:“刘大夫不愧是州府名医,果然见多识广。不过,我所说天花预防之法,虽与接种人痘之法类似,危险却要低许多,成功率则极高。”

  一桌人再次惊讶了。

  刘甘不信道:“怎么会有这般妙法?刘副郎可莫要胡诌。”

  刘宽道:“此番我大明第一座医学院建立,我本就要以此法作为礼物献上,好让天下百姓再不受天花之害,又怎会胡诌?”

  朱标作为知道刘宽来历的人,此时忍不住了,道:“若真有此种妙法,自是天大好事,刘副郎快些说来,若验证属实,本宫必替你向父皇请赏!”

  刘宽也不卖关子,道:“此法和接种人痘之法类似,却非接种人痘,而是接种牛痘。”

  接种牛痘?

  几名大夫听了都一愣,随即各个沉思。

  刘宽接着道:“诸位若留心观察,便会发现牛也会患天花之痘,却从未听闻有牛因患天花而亡。”

  “这说明,牛痘致死率要比人痘低得多,但既皆为天花之症,根出同源,自是可以通过接种牛痘痘苗,让人获得针对天花的免疫力。”

  刘宽这一番话讲完,阁楼内竟一时无比安静。

  却是一桌人都在思考其中道理。

  最终却是来自江西的名医李嗣同最先回过神来。

  他拍了下手掌,赞叹道:“此法着实是妙啊接种牛痘痘苗以免疫天花,实非常人所能想得到的。甚至,若非刘副郎说,我都不知牛竟也有患天花的。”

  朱标双目发亮地道:“李大夫的意思是,接种牛痘之法多半可行了?”

  李嗣同笑着道,“我相信刘副郎不会当着殿下的面说谎。”

  这时刘宽道:“京师医学院不是有研究功能吗?正好将接种牛痘之法当做第一个课题,去验证、研究。”

  “确认可行后,便可教与天下医者,令地方推广牛痘接种之法,如此不出二十年,便可令天花在大明绝迹。”

  朱标道:“确该如此正好李大夫等都会加入医学院,刘副郎不如便在这里,将接种牛痘之法说得更详细些?”

  刘宽道:“接种牛痘之法本就不难,我所知道的刚才基本都讲了。若非要说的话,倒是还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时间,同桌之人都做出聆听之状,便是之前怼刘宽的刘甘都不例外。

  “第一点是,不论是取牛痘痘苗,还是接种到人身上,都应该注意做到干净卫生。”

  “因为在我们肉眼所不能见的地方,或看似干净之处,其实有许多细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中多半有害于人体的,可称之为细菌、病毒等,若是让其进入人体,或会引发某种疾病。”

  “所以不管是接种痘苗也好,还是医疗其他病症时,都应该尽量保证干净卫生。”

  “譬如人患刀箭之疮,为预防感染,有直接将刀烧红,烫熨伤口的,便是因为高温消杀了疮口及刀上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

  “除高温可消杀细菌等微生物外,酒精亦有消杀细菌的作用酒精就是烈度极高的酒,可通过蒸馏普通酒水获得。”

  宋代便有了烈酒,名为烧刀子这种烈酒便是以蒸馏之法获得。

  因此到了明初,人们已初步掌握了蒸馏法,故而刘宽这里提了一嘴,众人便知道酒精如何获得了。

  “第二,不论是取牛痘痘苗,还是接种到人身上,最好都发明一种专用器具。”

  “如此既利于接种牛痘之法推广,也可方便消毒,保证痘苗及人身接种处的卫生。”

  “至于第三点,痘苗最好是在活牛身上现取现用,因为若痘苗离开牛身久了,或许会失去作用。”

  顿了顿,刘宽又感慨道:“其实接种牛痘之法若能用制作好的灭活疫苗,会更加安全,接种之人因此死亡的可能将极低。”

  “可惜我并不知如何制作灭活疫苗,甚至不知灭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知以大明此时的条件多半做不到。”

  “关于牛痘接种之法,我所知道的就这些了。至于其中涉及的道理,以及需要完善之处,便要靠诸位大夫去研究、验证了。”

  如果说之前几位大夫中还有人对牛痘预防天花之法有所疑虑的话,那么听完刘宽这番话,这疑虑基本便没了。

  在其他人还在思考时,刘甘忽然站了起来,退到桌边,冲刘宽深深一揖。

  这番动作搞得刘宽一愣。

  好在他年轻,反应还算快,第一时间站了起来,去将刘甘扶住。

  “刘大夫这是何意?”

  刘甘须发花白,抬起头来老脸发红地道:“刘副郎所言牛痘预防天花之法,确实能泽被天下。”

  “老夫方才受限于见识,言语中对刘副郎多有冒犯,这一揖便算是赔礼,还望刘副郎莫要介怀。”

  刘宽没想到刘甘竟舍得下脸面赔礼道歉,倒是让他有点手足无措。

  他想了想,道:“刘大夫又不知我为人,先前有所质疑也是正常的。”

  朱标看出刘宽不太擅长应付这种场面,有些尴尬,便起身笑着道:“本宫想,不论是刘副郎还是刘大夫,都是为了京师医学院好。”

  “讨论医学之事,产生一点误会很正常,说开就好了嘛。”

  接着几人重新落座。

  李嗣同对刘宽产生不小的好奇心,主动问道:“先前刘副郎说外科与疮疡科并不相同,不可替代,可否细说?”

  刘宽道:“在我看来,疮疡科与外科确实多有相似之处,但却该用外科替代疮疡科,而非保留疮疡科不设外科。”

  “疮疡科多是诊治人体表之病症,外科却是以类似治疗疮疡之症的手段,去治疗人体内外大多数病症。”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阑尾炎,额,此时应该叫做肠痈?”

  刘宽说着,一时有些不确定了,因为古代、现代很多疾病名字不一样。

  李嗣同道:“肠痈之症分为两种,急症忽来,腹痛如绞,若不及时送医,患者多半会疼痛而亡。”

  “另一种则是偶尔发作,疼痛并不剧烈,但若是拖着久不诊治,亦会变作急症,要人性命。”

  刘宽听了后,道:“那阑尾炎应该就是肠痈了据我所知,我们人的肠子因结构、功能不同,分为多种,其中两种叫做盲肠、回肠。”

  “在盲肠与回肠之间有一条细长弯曲的盲管,称之阑尾。肠痈便是阑尾因各种缘由感染,发热、发炎之故。”

  “若是有善于外科的大夫,完全可以刨开人腹,将发炎之阑尾切除,以达到永远根治此病症的目的。”

  刘宽说着说着便停下了。

  因为他发现,一桌人几乎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像是听到了比“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更不可思议的事。

  也就李大夫神色稍微正常些,甚至若有所思。

  抱歉,第二更来晚了。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晚安~

第64章 微生物,显微镜

  刘宽话停下好几息后,一位大夫忍不住道:“剖腹割肠以治病,岂不是神仙手段?疡医竟能做到?”

  刘甘也忍不住再次发问,“听闻华佗曾要给曹操开颅治疗头风,我一直认为是小说家之言。”

  “现实中,我从未听闻有哪位大夫为人剖腹治病的事实上,曾有将士被敌人剖腹一时未死,可医者为其缝合伤口并包扎后,却仍多有发热、生脓而亡的。”

  “剖腹如此危险,又如何能用于治疗病患?”

  刘甘问完,不待刘宽解释,李嗣同便笑着道:“刘大夫莫非忘了之前刘副郎所说注意干净卫生之事?”

  “倘若人肉眼不可见之处,真有无数微生物,其中又有有害于人的,那么以往疡医为被剖腹的将士包扎却造成发热、生脓之后果,便不难理解了。”

  “说起来,疡医在治疗时,其实也会进行刘副郎所说的消毒。或以火撩刀具,或以沸水蒸煮。”

  “只是此为经验之谈,多数疡医不明所以,做此事时未免疏漏,或是直接省去,便造成了患者疮口发热、发炎的结果,终难挽救。”

  说到这里,李嗣同看向刘宽,“刘副郎,若我所说不错,那剖腹切除阑尾之术,应该对你所说的病菌消杀有颇高要求吧?”

  听了李嗣同这番话,刘宽不禁心生感叹:真是不能小瞧古人啊。

  这李嗣同作为省级名医,医学天赋之高、见识之广,也着实惊人。

  他于是点头道,“李大夫说的不错,但凡涉及人体的手术,对环境要求确实很高不仅要消杀各种器具上的细菌、病毒,甚至要求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对了,还有一点,人的双手乃至人体也有很多病菌。若接触病人伤口,最好也进行消毒,或者带上消过毒的特制手套。”

  朱标原本听得津津有味,正用手拿着一个点心在吃呢,此时忽然僵住。

  他看了看自己貌似干净的手,仿佛看到了刘宽所说无数微虫般的细菌、病毒在爬。

首节上一节56/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