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47节

  “诸位,我知你们都是烧砖的工匠,不仅能烧青砖绿瓦,还有能烧火砖、琉璃瓦的。”

  “前日我们科技司王主事,前来询问,谁愿试烧一种新型火砖,你们无人答应。”

  “你们谁能告诉本官,为何无人答应?”

  听了这话,众烧砖见匠神色各异,却都不坑声。

  不过张七八却听见站他背后的大侄子小声嘀咕,“这官老爷怕不是傻的,没好处却容易担责的事儿,哪个乐意干?”

  张七八虽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可还是想踹大侄子一脚这个不怕死的,要是让官老爷听见了可怎办?

  接着便听那青袍官老爷道:“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不就是觉得没好处还容易担责吗?”

  “原来这官老爷也不傻啊。”张大牛又嘀咕。

  那官老爷则忽地提高声音道:“今日本官在此向诸位郑重承诺,有哪位工匠愿意主持此事,不论成不成功,皆奖励十贯钱!”

  “若能试制出新型火砖,奖励三十贯!另外,只要按本官吩咐办事的,哪怕失败,也绝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听到这一番话,原本沉默的烧砖匠们顿时骚动了。

  张大牛拍了拍张七八的肩膀,激动地道:“二叔,成了就有三十贯,不成也有十贯啊!”

  张七八听得也很是心动。

  这年头,十贯钱便能买不少米粮了。

  若是能得三十贯他便等于今年没服役,而是赚了几个月的工钱,家里都能过个好年!

  但他随即冷静下来,暗想:这官老爷如此大方,烧那新型耐火砖会不会很难?

  可即便烧制不成,也有十贯啊。

  难道这为官老爷在骗人?

  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官老爷总不至于说话不算话吧?

  就在张七八迟疑之际,便听有另一座窑的工头陆甲问:“大老爷,您说的可是真的?”

  青袍官老爷笑道:“青天白日、众目睽睽之下,本官怎会说谎?你若不信,本官甚至可以当众发誓。”

  陆甲是本地住坐匠,手艺虽一般,为人却颇为机灵。

  他闻言忙道:“大老爷都这么说了,草民怎会不信?”

  “那你可愿接下此差事?”

  “草民愿意!”

  听此,张大牛急了,直捅张七八的背,“二叔!这么好的事儿竟让陆甲那厮接去了,他手艺可比二叔你差一大截!”

  张七八此时也后悔没冒头接下差事,却也没准备再争。

  却听那位官老爷又道:“可还有其他人想接的?”

  顿时便有位工头道:“大老爷,俺们还能接吗?”

  官老爷笑道,“此事我本就希望你们五组烧窑工匠都接了,多一组人,烧成那新型火砖的希望便大一分。若还有人接差事,我再高兴不过。”

  这位河南来的工头立马道:“俺接了!”

  张大牛又捅后背,张七八见状便不再犹豫,几乎跟剩下的两位工头一起出声,“草民也愿接着差事!”

  

  刘宽在小窑场跟五组工匠聊到了午时,才带着随行人员离开。

  路上,刘宽对王不群道:“办事遇到困难,咱们就找出原因,解决困难。”

  “便如这烧制新型火砖之事,不出意外,七十贯钱便能解决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事能达到‘立木建信’之效,让我们科技司在铁场的工作更容易展开。”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晚安~

第52章 你在教本官做事?

  刘宽所用不过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以及“立木建信”,其中道理王不群自是懂得的。

  只是他以前习惯了直接驱使工匠、百姓做事,下意识忽略了这种引导性的办事手段。

  他为人圆滑世故些,思想反倒比较灵活,容易转变。

  既了解了刘宽的做事风格,他当即赞道:“副郎此举确实是一箭双雕啊,下官受教了。那接下来,咱们是否再以悬赏之法挑选工匠建那炼焦炉?”

  刘宽摇头,“烧制新型火砖,需要试错,故而才以悬赏之法,让五组烧砖匠为悬赏竞争,同做此事。”

  “炼焦炉虽看着复杂,但其中并无需要试错的地方,且需要诸多工匠协同合作方能建好。”

  “所以,咱们只需待重赏烧砖匠之事在铁场传开,取得了工匠们的信任,再开出好一些的待遇,便可选拔工匠建造炼焦炉。”

  “其实相较于建造炼焦炉,更重要的是炼焦本身。虽然本官有详细的炼焦流程,却也需要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炼焦工人方可”

  王不群是将来科技司负责六合钢铁厂的主事官员,因此刘宽便趁着在铁场与其一同“工作”的这几日,将炼铁、炼焦、炼钢等诸事都向他讲述明白。

  主事官员明白了技术问题,在督办事务时便能更好地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掌控。

  

  离开小窑场后,刘宽并未直接回往铁冶所衙门,而是转向铁场公厨。

  随行陪同的张义跟着走了会儿,待公厨离得不远时,才后知后觉地问:“刘副郎这是要去公厨视察?”

  刘宽笑道,“这不快中午了嘛,咱们就到公厨吃个便饭,视察不过顺带而已。”

  张义一听急了,“可衙门那边已备好了好酒好菜啊,刘副郎何必去跟工匠们同食?”

  刘宽反问,“不与工匠同食,如何真正了解他们?不了解他们,又如何用他们?”

  张义神色有些急了,道:“刘副郎,铁场的工匠都是来服役的,听命行事使他们的本分,何需了解?”

  刘宽神色冷了下来,“你在教本官做事?”

  张义让刘宽看得打了个激灵,忙拱手道:“下官不敢,下官只是”

  刘宽佯作不耐烦道:“本官只是要去公厨吃个便饭,看一看而已,张副使这般推脱,莫非铁场公厨有什么猫腻?”

  “绝对没有。”张义连忙否认。

  “既无猫腻,那便莫再阻挠!”

  说完,刘宽也不管张义如何反应,带着人径直前往公厨。

  铁场的公厨并不大,也就是个大院子而已。

  另外,之所以称之为公厨,而非食堂,便因为这里只是做饭的地方,而不提供用餐的场地与桌椅。

  到了地方,刘宽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公厨周围污水横流排污沟渠倒是有,但明显很久没清理过了,以至于淤塞严重。

  院外都是这般环境,公厨内部卫生条件如何可想而知。

  工匠们基本是辰时不到(早上六点多)便上工干活儿,早饭吃得很早,故而午饭也吃得早。

  此时虽刚到午时不久,却已经有不少工匠来院外排队打饭了。

  瞧见刘宽过来,这些工匠又下意识地要跪迎。

  郑智良忙跑快几步,冲工匠们大声道:“刘副郎昨日便说了,铁场工匠今后不必跪迎官吏!”

  听此,工匠们没再跪,却也让开了道路,排好的队伍也散了。

  刘宽有点无奈,道:“本官只是过来看看,尔等继续排队,莫要乱了。”

  又示意王广岳派出几个将士帮忙恢复秩序。

  待工匠们重新排好队,刘宽才带着部分随员及仪鸾司将士,进入公厨大院。

  这公厨大院只简单地分为前院、后院,还有不少厢房。

  刘宽进入前院,便见几个厨子模样的人站在两张四方桌边,给进来的工匠打饭。

  旁边还有两个小吏模样的人,似在监督。

  瞧见刘宽一行人进来,两个小吏立马迎上来,陪着笑脸行礼,“下吏李茂(贾东)见过刘副郎!”

  “你二人是经制吏?”

  李茂讪笑,“只是役吏。”

  所谓役吏,不过是好听的说法,其实跟杂役类同,都是地方衙门征募来帮工的。

  都没有薪俸,部分会有钱粮补助,还会有些隐形福利。

  刘宽又问:“公厨之事便由你二人管着?”

  李茂神色略有闪烁,道:“我们也只是在此监督而已。”

  刘宽点点头,没再多问,继续向前走。

  来到方桌旁,便瞧见了工匠们的午餐配给。

  糙米粥、杂粮饼子、水煮菜,没了。

  在刘宽的注视下,不论是打饭的厨子,还是领饭的工匠,都显得颇为紧张。

  刘宽见那水煮菜中几乎不见油星,不由皱眉,没多说什么,直接道:“给本官来一份饭菜。”

  “啊?这”厨子听了很是惊讶,一时不知说什么。

  李茂赶紧凑过来,道:“刘副郎,这公厨饭菜都是给匠人们吃的猪食,您怎”

  “猪食?!”刘宽怒哼出声,“原来在你眼中,便是这般看待工匠伙食的吗?”

  李茂意识到说顺嘴了,失了言,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却又不知如何挽回。

  刘宽道:“让他们准备两份饭菜,你与本官一起吃!”

  李茂怕多说多错,也不敢拒绝刘宽的吩咐,当即照办。

  很快一碗加了水煮菜的糙米粥和一张杂粮饼子就送到了刘宽手上。

  别说,水煮菜加的挺多,糙米粥也明显比那大木桶里的粘稠些。

  可刘宽只吃了一口,就差点忍不住吐出来。

  这糙米粥本身口感很糙不说,里面还有谷壳、甚至泥沙!

  虽然泥沙成分极少,微不可觉,可嘴巴很叼的刘宽仍觉呲牙。

  刘宽又吃了口水煮菜,发现不禁寡淡无味,而且有股轻微的酸馊味儿,极可能是掺了隔夜的馊菜!

  倒是杂粮饼子,只是纯粹的硬、难嚼。

  各尝一口后,刘宽是真的不想吃。

  可瞥见旁边李茂也是直皱眉头,不住的偷看他,便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因为他吃得慢,吃饭过程中,也没忘记让厨子继续给排队的工匠们吃饭。

  于是,不少工匠都看到了刘宽让李茂陪着吃饭的一幕。

首节上一节47/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