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科技司官吏们都还没走,听了这话,顿时都向刘宽投来羡慕的神色,就连苏铨、郭天问都不例外。
这可是御宴啊。
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得的。
因为它是皇帝宠幸某位臣子的象征。
之前科技司部分官吏虽知道刘宽得皇帝信重,却没有想到宠幸到如此地步。
刘宽却是知道,老朱绝不会无缘无故请他吃饭,多半是又要询问什么后世之事了。
他于是跟苏铨等人告辞,先一步离开科技司,随赵成进了紫禁城。
到了大善殿后,刘宽发现参与屋檐的依旧只有老朱、小朱以及马皇后三人。
“微臣刘宽,参见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刘升躬身行礼。
朱元璋似乎心情不错,笑着道:“平身吧,入座。”
“谢陛下。”
待刘宽入座后,宫女们开始上菜。
这时朱元璋便直接道:“刘宽,你应该知道,咱已定下九月初一出兵西南之事。”
“这必定是一场大战,后世可有对此战的记载?我大明是胜是败?”
刘宽倒也不意外,前日早朝,听闻此事,他便猜到老朱有可能会进行相关咨询。
老朱拖到现在才问,已经有点出乎他意料了。
他道:“自然是胜了,而且是大胜,一举解决了胡元梁王,并将贵州、云南都纳入大明治下。”
听此,朱元璋、朱标都露出了笑容,马皇后则是松口气的样子。
虽然老朱对这场战争本就颇有信心,可真从刘宽这里获知“胜利”的预言,他还是颇为高兴。
不过,他随即便问:“那你可知此战详情?或者大概经过也行。如今我大明到底与后世历史上有了些不同,可莫要对这场大战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刘宽拱了下手,道:“陛下,微臣在后世并非史学家,故也只记得此战大胜,对此战过程却是不了解的。”
“不过,微臣倒有一物可以献给陛下,让此战胜算更大,或者说胜得更容易些。”
朱元璋一听来兴趣了,问:“何物?总不会是你那宝贝手机吧?”
刘宽听了一笑,“手机虽然是高科技,可对于整场大战而言,反倒没什么大作用。”
“至于微臣所献之物,也是穿越时一起带过来的,名叫望远镜。”
望远镜?
朱元璋琢磨了下这三个字,干脆直问道:“这望远镜有何用处?”
刘宽道:“望远镜,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观望远处景物的可使数里之外的景物如在眼前。”
“如果用于战场,一则可以用来探望敌情,二则可以用来观察战场形势,敌人军阵布置,等等。”
朱元璋是打出来的开国皇帝,听刘宽这么一说,立马意识到这望远镜于战事确有大用。
他惊喜地道:“竟有如此奇物?这望远镜现在哪里?为何不早些献给咱?”
刘宽尴尬。
不知该怎么回答了他能说之前几日事情太多,一时忙忘了吗?
好在此时马皇后开口了。
“重八,你怎么说话的?那望远镜毕竟是宽儿的东西,你说得倒好像本该是你的一般。”
“哈哈,咱这不是一时着急嘛。”朱元璋随口打了个哈哈,随即却问:“刘宽啊,你可还有其他有助于战场决胜的宝物?”
刘宽心想,我要是像某些旅游博主一样,开车出门,还带个无人机拍摄、直播,把无人机也带到大明来,在战场上的作用可就大了。
可惜他只是随便出来玩玩,就背了个包。
望远镜算是他包里唯一真正对打仗有帮助的东西了。
他于是道:“陛下,望远镜是微臣携带之物中唯一对战事有帮助的。”
“不过,微臣倒是知道这望远镜是如何制作的。以大明工匠的能力,要仿制简易版的望远镜应该不难。”
今天有事耽搁了更新,来晚了。
依旧是求收藏,求追读,求票,新书期只剩一周了。
感谢【楚羽幽12138】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晚安~
第46章 宝钞?百年之后不如厕纸
朱元璋再次感到惊喜。
如果望远镜真有刘宽说的那种望远如近的功能,只有一具,和大明能制作、要多少有多少,可是完全两码事!
他有些不敢相信地问:“我大明工匠真能制作那望远镜?简易版有你所携带的望远镜几成之能?”
刘宽笑了笑,道:“其实类似望远镜的东西,大明早已有之。”
说着,指了指自己鼻梁上的眼睛。
朱元璋微愣,随即讶异道:“你是说?”
刘宽点头,“在后世又称为眼镜,能以镜片矫正人之视力,这其实和望远镜帮人视远如近是类似的道理,都涉及了一门学问,光学。”
“大明工匠虽不知光学,但既有人能打造,想必微臣给出资料,由其仿制出简易版望远镜不难。”
“当然,此时的应该都是以天然纯透明水晶磨制而成,几近于珍宝。”
“若以水晶为原料制作望远镜,价格昂贵且不说,产量也十分有限。”
“故而,陛下想要不受限制地生产望远镜,还需命人研制出透明玻璃。”
宋朝时便已有了,此时大明老臣中也有戴的,如韩国公李善长便有一副。
因此,朱元璋对还是了解的。
他也知道天然纯透明的水晶难得,听了刘宽的话,便惊喜地问:“何为玻璃?”
刘宽道,“与玻璃类似的东西,其实大明如今也有,那就是琉璃、药玉。”
“只因神州自古以来皆崇玉,故匠人烧制琉璃、药玉多以有色,或色彩瑰丽为佳,无意研究偶尔出现的纯净透明琉璃,故至今没能掌握玻璃制法。”
“但只要陛下让相关匠人用心研制,应该不难掌握此法。”
“纯净透明玻璃不仅可以用来制作望远镜,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化学、生物仪器,有助于发展科学,可以说于国有大用。”
“此外,玻璃还可以用来制作银镜银镜照人,纤毫毕现,若能制出,必然会取代铜镜。”
“朝廷若掌握银镜制法,将之售予民间富户、豪绅,乃至售往海外,皆可获得暴利,绵延不绝。”
“玻璃还可制作器皿,若工艺上去了,玻璃器具在国内、海外市场之潜力兴许不亚于瓷器,亦可成一大财源。”
刘宽要在大明发展科学、搞铁路基建,肯定是需要很多钱的。
如今既然提到玻璃,他干脆便将玻璃的经济价值跟老朱说明白了,让大明尽早掌握相关的生财之道。
至于说留待将来自家去掌握银镜制法,用以生财,刘宽也想过。
但最终否决了。
在这个时代,银镜制法无异于一个聚宝盆,他若掌握在手中秘而不宣,说不定会成为取祸之道。
再说了,他的生财手段又不止这一样,多得很,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法子。
朱元璋本就知道财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之前从刘宽那里得知后世大明竟是穷困而亡,就更加重视对财源的掌控了。
此时听了玻璃的经济价值,朱元璋是大喜。
“原来玻璃竟是琉璃的一种,如此要掌握出纯净透明玻璃的制法确实不难。”
“说起来,在博山便有一座官办琉璃场,专门供应宫廷所需各种琉璃饰品,上供之物中偶尔也会有类似于水晶的。”
“回头咱便下一道圣旨,让他们好生研究玻璃制法嗯,那银镜制法你可了解?”
朱元璋虽非后世之人,却也知道银镜若能替代铜镜,那就是千家万户所需之物,必能大卖,所以对银镜之事还是挺上心的。
他本想让工匠研究,但既然刘宽提了出来,他不妨多问一嘴,说不定能省去不少功夫。
刘宽道:“银镜制法,微臣倒是略知一二,回头会写出来,与望眼镜制法一起交给陛下。”
“如此甚好。”朱元璋满意地笑了,随即感觉马皇后拍了下他的大腿,便道:“刘宽啊,虽然不久你就要成为咱的女婿,可既贡献了望远镜、银镜两种价值不可估量的秘方,甚至还献上了一架后世的望远镜,咱总要赏你些什么。”
“说吧,你想要何赏赐?”
刘宽也知道他献出的东西价值难以估量像望远镜、银镜制法倒还好,将从后世带来的望远镜献出去他着实是有点心疼的。
毕竟大明即便能造出望远镜,也造不出他那台一模一样的。
那是后世之物,于他总有一定纪念意义。
若非傅友德等不久就要出兵西南,他未必肯献出来,多半会让大明工匠慢慢研制简易版望远镜。
想到这里,刘宽便一拱手,道:“微臣斗胆请陛下赏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良田千亩,以及京师的造纸作坊、印刷作坊各一座。”
听了刘宽讨要的赏赐,在钱财上节省惯了的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而笑容更浓郁了。
他不怕刘宽喜好金银财宝若刘宽不喜金银这类俗物,清心寡欲表现得如同圣人一般,他才会提防呢。
他笑着指了指刘宽,“你这小子,倒是挺敢开口。不如这样,咱就赏赐你十万贯宝钞,良田万亩,以及你说的那两座作坊,如何?”
刘宽听得神情一呆。
心道,老朱啊,你是不是知道宝钞后来不值钱,所以才一劲儿地赏我宝钞?
朱元璋见刘宽神色有异,不禁奇怪道:“怎么,你不满意?哪里不满意?”
刘宽一咬牙,道:“陛下,您上次就赏赐的是宝钞,这回还是赏赐金银吧。”
朱元璋终于察觉到了刘宽对宝钞的抗拒,道:“千两黄金、万两白银如今价值可是不如十万贯宝钞,你竟不要?”
“莫非,你跟某些不识趣的官吏、商贾一般,认为咱的大明宝钞不靠谱?”
反正宝钞之事迟早要说的,虽然这事可能触怒老朱,但眼下马皇后在侧,算是不错的机会了。
另外,这事拖得越晚,遗留问题便越大。
且从私心而言,刘宽也不想老朱一而再再而三地赏赐他宝钞。
他一拱手,眼神诚挚地看向朱元璋,道:“不瞒陛下,大明现行之钞法有巨大缺点。”
“大明宝钞于陛下在位时便不断贬值,待陛下故去几十年,宝钞便会贬值到无人愿用,百年之后更是不如厕纸!”
百年之后不如厕纸?!
朱元璋听了勃然变色。
随即怒火汹汹,一拍御案道:“胡说八道!咱的宝钞怎么可能不如厕纸?!”
面对朱元璋的怒火,刘宽要说不怕绝对是假的,但他终究挺住了,拿眼看向马皇后。
这位历史有名的贤后果然没让他失望。